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8,IL-12的表达水平及hs-CRP、IgG和血清补体(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PP患儿50例,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IL-8、IL-12的水平,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Ig和C含量。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8含量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血清中IL-8较轻症组高(P均0.01)。急性期MPP患儿血清IgM,Ig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而IgA明显降低(P0.05)。急性期MPP患儿hs-CRP、C3、C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gM,IgG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IgA与轻症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hs-CRP、C3、C4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检测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对判定MPP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8,IL-12的表达水平及hs-CRP、IgG和血清补体(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PP患儿50例,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IL-8、IL-12的水平,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Ig和C含量。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8含量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血清中IL-8较轻症组高(P均〈0.01)。急性期MPP患儿血清IgM,Ig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而IgA明显降低(P〈0.05)。急性期MPP患儿hs-CRP、C3、C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gM,IgG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IgA与轻症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hs-CRP、C3、C4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检测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对判定MPP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 感染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探讨MP感染与HSP的体液免疫学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55例HSP患儿,检测MP-IgM抗体,分为MP-IgM阳性组20例、MP-IgM阴性组35例,并以2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及补体C3、C4。结果 HSP患儿MP感染阳性率达36.36%,合并MP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IgM阴性组IgA、IgE明显增高(P<0.01),C3水平降低(P<0.05),同时IgE明显高于MP-IgM阳性组(P<0.01),IgG、IgM、C4无明显变化。MP-IgM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增高,IgM、C3、C4水平降低,且其中IgM、C3低于MP-IgM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E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在HSP儿童中有较高MP感染率,所有HSP患儿存在血清IgA增高及C3水平降低,说明体液免疫参与HSP的发病。伴MP感染的HS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更加紊乱,表现在C4水平下降,IgM、C3明显低于MP-IgM阴性组,IgE增高仅见于MP-IgM阴性组,提示MP感染的HSP患儿可能更多伴有低补体血症的自身免疫紊乱参与,说明MP感染引起的免疫紊乱可能在HS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与补体C3、C4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SP患儿96例,其中48例合并MP感染的患儿设为合并MP组,48例未合并MP感染的患儿设为HSP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呼吸道菌群多样性,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并分析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MP组患儿呼吸道菌群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hannon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HSP组患儿呼吸道菌群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MP组患儿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gM水平显著下降;HSP组患儿血清IgA、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合并MP组患儿血清IgE、IgM水平显著低于HSP组(均P<0.05);而3组对象血清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MP组和HSP组患儿血清补体C3水平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MP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呼气峰流速值(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量(V-T)]、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0、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F、FEV1、V-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MPP患儿,可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的同时还可缓解体液免疫紊乱,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钙(Ca)、铁(Fe)、铜(Cu)、锌(Zn)、镁(Mg)等的水平、体液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血清补体C3、C4、C5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a、Fe、Z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Cu、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补体C3、C4、C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a、Fe、Zn与血清IgA、IgM、Ig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血清Ca、Fe、Zn微量元素缺乏及血清IgA、IgM、IgG水平降低现象,且它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能共同促进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P)肺炎患儿外周血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有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空腹采血5ml,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受检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喘息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与非喘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与非喘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中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喘息组和非喘息组中IL-17水平均高于于对照组。非喘息组较喘息组PEV1、PEF、PVE1/FVC值高,差异显著(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与PEV1、PEF、PVE1/FVC呈正相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与PEV1、PEF、PVE1/FVC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手足口病患儿(HFMD)主要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FMD患儿50例,根据病情分为重症组12例,轻症组38例,另外选取同龄健康者15例为对照组。应用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检测IL-4、IL-6、IL-10、IL-17A、TNF-α、IGF-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的各细胞因子mRNA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及轻症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重症组与轻症组间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FMD患儿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这些变化可能参与HFMD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G类抗体亲和力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IgM类抗体水平,同时用IFA法检测其IgG类抗体的亲和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在IgM类抗体检测上PPA法检出阳性率(60/120)高于IFA法(49/120),两法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而IFA法检测IgG类抗体阳性的97例中,有22例检出低亲和力IgG类抗体,其中20例同时检出IgM类抗体,两法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和较好的一致性(0.7>Kappa>0.4)。结论肺炎支原体低亲和力IgG类抗体检测有与IgM类抗体检测类似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与IgM类抗体联合检测用于区分近期感染、感染后复发或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合并Epstein-Barr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的血清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EBV感染患儿(A组)、单纯MPP患儿(B组)和小儿骨科择期行六指切除手术的患儿(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4、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IL-10水平。结果显示,A和B组IL-6、IL-4、FIN-γ、IL-10水平高于C组(P<0.05),A组IL-6、IL-10水平高于B组(P<0.05),且A组中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IL-4水平较非重症肺炎患儿高(P<0.05)。结果提示,MPP合并EBV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MPP合并EBV感染后可通过诱导机体分泌 IL-6、IL-4、IFN-γ、IL-10而造成组织损伤。因此, IL-6、IL-4、IFN-γ、IL-10的检测对MPP合并EBV感染的诊断及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的差异,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口咽部菌群变化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16SrDNA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在健康儿童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而Firmicutes(厚壁菌门)、Tenericutes(柔膜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中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在属水平上,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0位的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有6个属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Actinomyces(放线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细菌属)、Atopobium(阿托波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和Abiotrophia(营养缺陷菌属)。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存在明显的改变,其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属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儿中抗核抗体(ANA)、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白癜风患儿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患儿的血清ANA、12种自身抗体谱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IgG、IgA、IgM,C3、C4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中ANA阳性率为13.33%(4/30),与对照组的3.33%(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种自身抗体谱中,分别有1例(3.33%)患儿dsDNA、SmDNA、SS-A/Ro60KD、SS-B/La、CENP-B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IgG、IgA、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阳性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ANA阴性患儿,而补体C3、C4水平低于ANA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儿ANA阳性表达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区别,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异常,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Liatest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23例及对照组60例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M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治疗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痰热清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所有MPP患儿血清CRP、IL-6与TNF-α含量.同时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经治疗所有患儿血清CRP、IL-6与TNF-α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的总有效率(P<0.05).③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P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MP)感染特点,辅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方法测定我院一年来2013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20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者769例,占38.2%,769例阳性分别表现为肺炎369例(48%),支气管炎238例(31%),咽炎92例(12%),哮喘70例(9%)。其中,肺炎组与各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MP 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P感染是患儿不可忽视的病原体,检测患儿血清MP抗体能够及早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和羧甲淀粉钠联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祛痰),对照组给予羧甲淀粉钠口服液,治疗组联合给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疗程3个月,治疗后,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随访呼吸道感染反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和羧甲淀粉钠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呼吸道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4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临床资料,包含81例RMMP及372例普通MPP(GMPP),分析和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绘制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RMPP组年龄、热程、发热、寒战、呼吸音减弱、肺部浊音应该是肺部罗音、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心脏损害、氧疗率、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 G)、IL-4、IL-6、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为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4、IL-6、IL-10、IFN-γ及四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699、0.693、0.767、0.857,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IL-4、IL-6、IL-10、IFN-γ单独检测。结论:RMPPP患儿的年龄相对较高,且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较GMPP患儿严重,更需吸氧治疗,延长住院时间。RMPP患儿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明显上升,且四者联合检测对预测RMMP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在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型慢性乙型肝炎)、B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和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三组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并进行各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结果对照组IgA、IgG、IgM指标水平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疾病好转组的IgA、IgG、IgM水平亦低于疾病无好转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无好转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无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维生素A和维生素E营养状况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营养状况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率,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多处于缺乏状况,可引起临床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临床应注意监测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