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1992,(2)
禄丰是一个小的红色盆地,在昆明市两北102公里处。盆地中发育着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938年,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盆地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批化石经畅钟健教授研究后开始享誉世界。禄丰被人们称为恐龙之乡。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相继来到禄丰盆地进行恐龙化石考察。目前禄丰恐龙动物除了恐龙化石外还有两栖类,龟鳖类、觚类,似哺乳爬行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共有6目30余种。  相似文献   

2.
柳郭里阳 《化石》2010,(2):29-29
在盛产侏罗纪恐龙化石的美国犹他州,自1927年起,古生物学家就在那里不断地发掘恐龙化石。多年后,在克里夫兰·劳埃德恐龙化石采集场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居然挖出了44具异特龙(Allosaurus)的骨架化石,其中不仅有成年个体,而且还有幼年个体。  相似文献   

3.
据《朝日新闻》8月20日报道,日本本州的岩手县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一发现成了日本的一大新闻,因它是在日本本土上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它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加强了日本古生物学家在日本本土上寻找恐龙化石的信心。 1978年8月,东京大学花井哲郎教授和国立科学博物馆的加滕友喜研究员在岩手县长町考察时采到一段长约80厘米的骨化石。根据伴生的瓣鳃类化石分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发现世界最大食肉恐龙化石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在内乌肯省发现了迄今全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化石。这头恐龙生活在1.1亿年前,长12.5米,重约8吨。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该恐龙化石是1993年8月发现的,包括恐龙大腿骨、臀骨、尾骨和下腭骨化...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盆地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这里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品种繁多,其中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代表着全球恐龙活动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征。从19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和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进行过多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鸭嘴龙、似鸟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几年前,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约65—70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滨积物中,发现一些骨骼碎片和蛋化石,但没人知道该地区的化石究竟有多丰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瑟L.桑兹在调查该地区古海岸九平方公里的化石时,...  相似文献   

7.
美国发现大面积精美的恐龙皮肤化石恐龙皮肤化石很罕见,因为皮肤在保存之前,恐龙的尸体通常会受到食腐动物和细菌的蹂躏。世界上仅仅发现的一些皮肤碎片面积都很小。然而,最近由杨伯翰的古生物学家肯·斯塔德曼(KenStadtman)研究的恐龙皮肤面积达40平方...  相似文献   

8.
韩建新 《化石》2011,(1):51-57,82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  相似文献   

9.
王大锐 《化石》2002,(4):8-11
不论是在古生物学家的眼中 ,还是在大多数关心地球历史、对化石感兴趣的人们心目中 ,恐龙是真正的史前巨无霸 ,是距今亿万年前中生代天下无敌的地球霸主。尤其是那些肉食恐龙 ,它们或硕大无比、或机警凶猛 ,捕食各种草食性动物甚至体态较小的肉食恐龙。但是 ,近年来 ,人们在挖掘出的各种恐龙身上、甚至异常凶猛的霸王龙的骨骼上 ,频频见到明显的伤痕 ,令古生物学家们感到十分困惑。有人曾认为那是肉食恐龙追杀草食恐龙留下的痕迹 ,或者是恐龙同类为争夺食物、配偶、领地而造成的。但200O年夏季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区尼日尔找到的新化石…  相似文献   

10.
恐龙化石中蛋白质的研究孙家明译由分子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组已经查明一种保存在恐龙骨骼中的蛋白质,打开了利用古代分子帮助区分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可能性。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在数百万年前的材料中找到的蛋白质不可靠,因为这样的有机分子通常很快...  相似文献   

11.
《化石》2015,(3)
<正>1915年8月30日,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荣县城外3公里处,采得1枚恐龙的牙齿和一段股骨化石。1936年,中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和美国古生物学家甘颇(Charles L.Camp),在荣县城东西瓜山发掘出1具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后经杨钟健研究确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荣县峨眉龙。1937年,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周晓和等,在荣县城东西瓜山采得部分恐龙化石。1943年9月,荣县体育场新建中正台时,挖出大量的恐龙化石。1946年5月13日,富顺县富西中学教师熊楚在沿滩  相似文献   

12.
给恐龙看病     
古生物学家发现,他们所研究的恐龙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伤留下的痕迹,证明恐龙在世的时候病是没少生的。若是生点小病什么的,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好的。要是病情严重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那时没有恐龙“人民医院”供恐龙看病就医,得了大病时,闹不好就一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4,(1)
正《化石》杂志联合美国的有关机构,将在2014年暑假期间组织一次美国化石之旅夏令营。带领中国的孩子到美国去挖恐龙,这可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儿!夏令营将为期两周,去探索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蕴藏着丰富化石的荒原,并参观美国的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此行,由美国相关的基金会及古生物学家率领,将造访发现有暴龙、三角龙等著名恐龙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最晚白垩纪地点。营员将学习如何发现、发掘并保存大型的恐龙化  相似文献   

14.
王大锐 《化石》2013,(4):21-22
恐龙——这个统治我们地球长达一亿多年的庞大家族留下来的遗物并不多,恐龙蛋化石更是少之又少,它们既是古生物学家、古生态学家、埋藏学家等众多学科研究者眼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是去年我国古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爱现—幼年甲龙群体化石,它由中国和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恐龙考察队于1988年夏季对内蒙古二连浩特、鸟拉特后旗、杭锦旗和阿拉善左旗等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联合考察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李传夔 《化石》2009,(2):16-20
在2009年《化石》第一期上刊登的董枝明怀念杨钟健先生文章中,着重提到云南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确,从1938年卞美年先生首次发现禄丰恐龙化石后,经历了我国几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已使禄丰恐龙动物群显赫闻名于世。先是杨钟健在抗战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拙、修理和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和4本专著.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附近,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大小似袋鼠的恐龙化石。这是生活于1.3亿年前的用后肢行走的肉食恐龙,起名窄趾龙。窄趾龙最令人惊奇之处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达的头骨。这说明它的脑子很大,从脑量和体重比率讲,与早期的哺乳类相等。脑量和体重的比率是科学家用来测定动物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知道,哺乳类和恐龙类的智力水准相差悬殊,“前者要比后者聪明得多”。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那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哈默率领的考察队最近在离南极650公里的南极大陆的一座山上,2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恐龙的遗骸。他们收集到的化石属于同一恐龙的个体,一带下颌的头骨,一块肩胛骨,部分脊椎骨,一些肋骨和四、五块趾骨。从头盖骨的形态和大腿骨的结构看,它是一中等大小食草类恐龙,大约7.5米长,据推测,这种恐龙行动灵活。在发现的化石中间,考察队还找到一枚长50毫米的牙齿。牙齿有尖锐的牙尖和锯齿形的牙嵴,这是食肉类动物的特征。科学家认为这枚牙齿可能是肉食龙在吃草食龙时失掉的。  相似文献   

19.
给恐龙诊病(一)让化石讲述恐龙与古人类的生活和古人的疾病史庆礼“这块化石是我最得意的标本!”古生物学家拉里·马丁从骨化石堆中拿起一块浅棕色标本这样说道。这块标本看上去很象大半个破飞镖。从他那粗黑的镜框后面露出狡黠的神色。“其实这是一块‘石化”了的抹布...  相似文献   

20.
王丽霞 《化石》2015,(1):70-71
<正>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广泛发育有从几十亿年前的太古宙到近代第四纪的地层,其地层剖面之连续完整,所含化石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已成为当代国际古生物研究的热点地区,成为世界古生物学家的"圣地"。中国古生物学家从古老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地球上第一条鱼,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面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身披羽毛的恐龙,提供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最好化石证据。他们相继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龟、最早的哺乳动物、最早的花朵、最早的树根等,并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