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灵宝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五十年代起,李传夔就对豫西的小型盆地进行了研究。随后,童永生和王景文(1980)又对这些盆地的白垩系一下第三系的划分对比做了工作。但这些盆地所含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未见报道。笔者于1978、1979年两次到灵宝川口河、项城、枣窳和反坡等地观察地层剖面,采集了微体古生物化石样品,在白垩系和下第三系项城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本文描述了灵宝盆地的介形类化石11属22种,其中8新种,2未定种。  相似文献   

2.
3.
广东南雄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地层剖面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垩纪—三纪的“红色岩系”在华南广大地区相当发育。解放后,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红色地层中,先后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脊椎动物及其他门类的化石。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广东南雄进行了地层研究和化石发掘工作。1962—1963年,张玉萍、童永生等在该区“红色岩系”的不同层位中发现了一些化石,并作了分层,1963—1964年本文作者等,再次前往南雄调查,着重测制标准地点的剖面,并系统采集不同层位的化石。(图1)我们就这次观察所获,撰成本文,作为1962—1963年工作的补充记述,以便于今后对华南(尤其是南岭两  相似文献   

4.
5.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三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水 《古生物学报》1961,(3):183-209
一、绪言近年来轮藻化石曾发现于我国许多地区的泥盆纪、侏罗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其中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发现最多。本文所描述的就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红三旱Ⅰ号、鄂博梁Ⅰ、Ⅱ、Ⅲ号及冷湖Ⅶ号5个地区第三纪地层所产的轮藻化石,计1科、4亚科、8属、42种、6亚种和1变种,其中包括27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柴达木盆地轮藻化石的分布以盆地中心最为丰富,如鄂博梁Ⅱ号、Ⅲ号及冷湖Ⅶ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组合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白垩系发育较好,其中含有丰富的轮藻化石,计有20属1亚属63种1亚种3变种2比较种1新型2未定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根据轮藻植物群的演化,可在盆地的南缘、腹部和东北缘建立4个化石带1个亚带和1个组合:Clypeator zongjiangensis带(南缘、腹部及东北缘),时代相当于Berriasian-Valanginian;Flabellochara hebeiensis带(南缘),时代为Barremian;Clypeator jiuquanensis带(腹部),时代为Hauterivian-Bar-remian,其中包含Atopochara trivolvis triquetra亚带,时代为Barremian;Atopochara restricta带(腹部),时代为Cenomanian;Aclistochara mundulavar.elliptica-Raskyaechara gobica-Tolypella grambasti组合(腹部、北部及东北缘),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晚期。该组合序列的建立,对确定准噶尔盆地白垩系的年代格架以及与国内外有关地层的对比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南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77,(2):191-216
本文记述了华南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群,共32属、40种,其中8新属、32新种。根据化石群分布的特点,将本区白垩纪至始新世的腹足类分为七个化石组合,并对化石组合的面貌及其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对研究华南红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汤原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汤原地区是我国东北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但由于第四系覆盖层较厚,长期以来未能获得完整地层剖面。不久前,通过钻孔揭露,积累了部分地层及植物化石资料,现以汤参1井为例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9.
苏北早第三纪有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炎 《古生物学报》1987,(6):721-727
近几年来,见到不少有关苏北早第三纪地层中发现有孔虫的报道,有图影的只有金湖凹陷阜宁群阜四段的 Discorbis?sp.(严钦尚等,1979)及丰县早第三纪晚期的 Spiroloculina sp.,Quinqueloculina sp.,Protelphidium fengxianenseLi et Xu(李淑鸾、徐宝政,1983)。笔者在六十年代曾得到泰县东芦庄某钻孔中早第三纪有孔虫样品,因材料较少,未曾研究。其后留意收集这方面的材料,相继发现了仪征大仪集、淮安钦工的两口钻孔中的早第三纪有孔虫。由于这一时期有孔虫资料的重要意义受到许多地质工作者的关注,为避免一些不确切的引用,特将以上三口钻孔样品研究报道,以供参考。承本所微体分析室处理标本,杨恒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8口钻井的白垩纪轮藻化石,建立两个轮藻化石组合:Mesochara stipitata-Clypeator jiuquanensis-Flabellochara hebeiensis组合,分布于巴音戈壁组与苏红图组,地质时代为Barremian期;Aclistochara mundula-Mesochara voluta组合产于银根组,地质时代为Aptian-Albian期。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瓣鳃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白垩系—下第三系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南白垩系—下第三系的重要地区之一.1971年以来,广东省地质局735地质队在本区开展普查勘探工作,系统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其中瓣鳃类是比较丰富的.1976年,笔者等又对三水红岗油页岩开采场的(土布)心组瓣鳃类化石点作了补充采集.本文研究的材料来自该区三水、龙归、新会、河源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白垩纪被子植物生殖器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0年报道了产自我国延边大拉子组的几种原始被子植物叶部印痕化石后, 最近又发现若 干种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化石,本文报道的化石植物是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a gen.et sp.Nov.’Eucommioites orientalis sp.Nov. 分别与现生相关植物的生殖器官作了比较研究,并认为与木兰类和 杜仲类植物有亲缘。大拉子组为一套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黑色油页岩互层所组成。 同层除保 存了较多的植物化石外,还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和鱼类等。 该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Aptian-Albian。  相似文献   

13.
盛夏的内蒙古大草原格外美丽:兰天白云,绿草茵茵,鲜花怒放,成群的牛羊自由自在嬉戏游荡,远处不时传来马儿的嘶鸣……听,牧民们愉快的歌声多么悠扬! 可是,你可曾想到在这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草原下面,在古老的地层里,却静静地伏卧着千千万万早已成为化石的古动物。科学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对它们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是这一地区地质历史和生物发展历史的见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沉积中发现了各种类型单沟无隔壁的Xylariaceae化石孢子,例如:Hypoxylonites,Spirotremesporites.Hypaxylonites等共计15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Hypoxylonites bhubanensis,H.elsikii,H.minimus,H.neogenicus,H.subrotundus和H.thindii,Hypoxylonites在本地区一般出现于晚白垩世地层中,占化石微体植物群总数的3%-4%,而在始新世它们的含量上升到植物群总数的20%-25%,从中新世直到早上新世这类孢子类型最多,含量最高,达植物群总数的40%-45%,到晚上新世含量突然下降,而Spirotremesporites在白垩纪未发现,到晚始新世时才出现,仅占孢粉总数的5%-6%,中新世时达25%-30%,到上新世末衰落,该属含5新种,Spirotremespores ellipticus,S.longilentus,S.miocenicus,S.reniformis,S.tertiarus.考虑到和这些种共生的Xylaria,Hypoxylon,Rosellinia及Daldina的孢子以及它们的地层分布,这类孢子的演化历史可能是受沉积盆地附近的古气候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16.
孙云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又是我国老一辈的影响深远的地质教育家。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和亲切的回忆,谨以这一期学报敬献给他,作为纪念。孙云铸教授是江苏省高邮县人,1895年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在德国哈勒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自1920年起,他就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1927年起任  相似文献   

17.
南极乔治王岛始新统化石山组含多种类型遗迹化石,常与鸟类足迹相伴产出。记述的1新遗迹属及所属的5新遗迹种,从遗迹化石形态两侧对称,纵向延伸,缺乏疣足及其它附肢构造等特征看,推测造迹者为软体蠕虫类,很可能属于寡毛纲的动物。这些化石反映了浅水河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盆地早第三纪有孔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喀什盆地自晚白垩世到晚第三纪早期发育了海相到海陆过渡相的地层,含有丰富的各类动物化石。是我国研究晚白垩世到第三纪海相沉积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在本区作过不少生物地层工作,但报道甚少。本文仅对喀什西部乌恰县巴什布拉克及克孜洛依两地早第三纪有孔虫发育情况作一报道。一、地层简介上覆地层上第三系克孜洛依组-----平行不整合-----上始新一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紫红、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灰  相似文献   

19.
1974年秋,我队在开展四川黔江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根据贫下中农提供的线索,在黔江县正阳公社群众大队三羊岭的红色砂岩(即所谓“东湖砂岩”)中,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化石有各类牙齿、脊椎、尾椎、肢骨和趾骨等。经初步鉴定,有巨龙类、鸭嘴龙类和肉食类恐龙。这样,产化石的地层——“东湖砂岩”的时代不是第三纪而应属晚白垩世早期。“东湖砂岩”一名,为李四光所创(1924),它广泛分布于川、鄂、湘、黔边境一带的山间红色盆地中。在鄂西分布尤为普遍。长期以来,“东湖砂岩”的时代一直未能解决,在不同的地区,所定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甘肃省高台县马营河剖面下沟组上部轮藻化石5属6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Clypeator jiuquanensis (S. Wang) L. Grambast, 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 S. Wang, A. cf. huihuibaoensis S. Wang,Mesochara stipitata (S. Wang) Z. Wang, Mesochara crassistipitata Zhang et Meng, 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S. Wang) Fu et Lu, Sphaerochara valida (Z. W. Li) comb. nov. , Sphaerochara sp.。讨论相关种的国内外地层分布,将下沟组上部地质时代归为早白垩世巴雷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