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钳夹损伤兔右坐骨神经,于损伤处注射蛇毒NGF400Bu/kg/日,损伤术后1,3,7天和2,3,4,6,8周动态观察脊髓腰段伤侧第Ⅸ板层外侧群的大型运动神经元的AChE活性改变。结果表明术后1,3天实验组(指损伤给药组)和对照组(指损伤对照组)AChE活性均下降(P>005);术后1,2,3周对照组AChE活性明显下降,而实验组AChE活性逐渐趋于恢复(P<001);术后6周实验组AChE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本研究显示蛇毒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ChE活性恢复有促进作用,从而对运动神经元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和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改良Alen氏法造成Wistar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采用神经学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应用定量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障碍,随后逐渐恢复。2.前角运动神经元内AChE活性减弱、AcP活性增强;随后酶活性呈逐渐恢复,四周时AChE活性基本恢复正常。结果说明:大鼠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前角运动神经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作的脑低氧缺血(hypoxia-ischemia)模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动物纹状体胆碱能递质改变的影响。新生鼠结扎合并低氧后,脑室内一次注射NGF,可防止24h后纹状体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图像定量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新生鼠脑低氧缺血早期应用NGF对因低氧缺血所引起的新生鼠脑纹体胆碱能系统的变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中肠几种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棉铃虫中肠三磷酸腺苷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分布和活性。结果显示三种酶在棉铃虫中肠均有分布,但分布部位各不相同,其中,三磷酸腺苷酶在肠壁分泌细胞、肠壁细胞、环肌和纵肌均有分布,以肠壁分泌细胞活性较高;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肠壁分泌细胞,在肠壁分泌细胞做绒毛处活性最高;酸性磷酸酶分布于肠壁细胞、环肌和纵肌,在肠壁细胞底膜处活性最高。这些酶可以作为棉铃虫中肠不同条件下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定量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后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及线粒体腺苷三磷酸酶(mitoATPase)的情况,力求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方法.方法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主干建立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常规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缺血心肌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脱氢酶染色观察大体心肌的缺血情况,并分别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硝酸铅法和镁离子激活法研究结扎后0.5、1、2、4、8、12h左室前壁SDH、ACP以及mitoATPase水平的动态变化,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平均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缺血后1h SDH活性开始降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不断下降,在1、2、4、8、12h平均灰度值分别为97.8488±8.13077、105.376±6.06887、112.584±5.18463、124.886±12.1167和144.605±13.9902(P<0.01) ②ACP活性在缺血后4h明显增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不断增强,缺血后4、8、12h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6.494±15.7005、173.158±12.6425和162.506±11.5195(P<0.01)③缺血2h后mitoATPase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其强度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不断减低,缺血2、4、8、12h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64.153±15.6087、171.256±17.3428、183.518±18.0872和203.218±11.7952(P<0.01).结论 SDH和mitoATPase活性的不断下降及ACP活性的逐渐增强在缺血心肌细胞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定位、定量方式钳夹兔右侧坐骨神经,NGF组动物于神经损伤处局部喷布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照组动物于同部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胫骨前肌中的红肌、白肌和中间型肌纤维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超微结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神经损伤早期,AChE活性持续下降,超微结构显示逐渐变性。第4周末,NGF组运动终板AChE活性和超微结构恢复正常。第8周末,对照组运动终板酶活性和超微结构才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NGF能促进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最终促进运动终板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影响,评价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sNGF治疗后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成人正中神经切割伤后2~3个月的神经干为材料,冰冻切片,用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显示了神经生长因子与睫状节神经营养(诱向)因子在再生的周围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神经生长因子选用APAAP法.其阳性产物呈红色;睫状节神经营养(诱向)因子选用ABC系统,4氯-1-萘酚显色,阳性产物为褐色。光镜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的阳性反应产物出现在正中神经切割伤后再生的神经纤维中,高倍镜下可见其阳性产物分布在轴索,而在雪旺氏细胞中没能见到呈红色的阳性反应产物;睫状节神经营养(诱向)因子分布在一些细胞体积大、核大呈增生活跃状态的雪旺氏细胞中。红与褐双色反应产物色调清晰,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提示:睫状节神经营养(诱向)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在人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阳元明  何宁  何劲  范存义 《生物磁学》2014,(18):3446-3450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静电纺丝技术一次成型制备三维(3D)取向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其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支架的纳米结构;分别制备取向和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修复13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非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B组: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阳性对照),于术后3月通过大体观察、行走足印分析、腓肠肌萎缩率、电生理检测、组织形态学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及图像分析,评价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三月后,大体观察显示神经导管结构完整,无坍塌和断裂;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B组与C组的腓肠肌萎缩率和神经电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A组。B组与C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结论: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坐骨神经再生的质量,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静电纺丝技术一次成型制备三维(3D)取向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其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支架的纳米结构;分别制备取向和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修复13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非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B组: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阳性对照),于术后3月通过大体观察、行走足印分析、腓肠肌萎缩率、电生理检测、组织形态学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及图像分析,评价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三月后,大体观察显示神经导管结构完整,无坍塌和断裂;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B组与C组的腓肠肌萎缩率和神经电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A组。B组与C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结论: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坐骨神经再生的质量,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前列腺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 的生理学意义。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43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 8 例腺癌组织和8 例正常组织中β-NGF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显示β-NGFm RNA 在正常组织及增生组织中定位于间质细胞, 偶见于上皮细胞中; 而在癌组织中, 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有同样强度的β-NGFm RNA染色。其蛋白在良性组织中表达主要着色在间质细胞中,上皮细胞呈弱表达,而癌组织中上皮细胞见着色明显增强(P< 0.05)。NGF的自分泌异常可见是前列腺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FG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局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切为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硅胶管后,管内立好注入20μlbFGF(浓度为4000u/ml)或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周,观察L3-L5脊央前角外侧群大、中小型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Ac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阳性细胞数、反应强度和平均灰度。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腰节段运动神经元因受损伤的影响发明明显改变。表现为AChE降低,Acp,NOS活性升高,局部应用bFGF后,大型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反应强度和平均灰度接近正常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bFGF可以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变,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使用120只Wistar系大鼠,采用定位、定量、定时的方法压挫坐骨神经后。给予治疗剂量的地塞米松,动态观察脊髓腰段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的SDH、AChE和ACP的酶组织化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提示,地塞米松对受伤害神经元具有稳定细胞酶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可以减轻继发性损害,对神经元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Decreases in cell division at the stationary phase in bacterial cultures are often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nutrients and/or accumulation of toxic waste products. Yet, dur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the highly radiation-resistant bacterium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undergoes new rounds of cell division when Mn(II) is added to the medium in a phenomenon known as manganese-induced cell division (MnCD). When cell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without Mn(II)-enrichment, a heat-resistant, proteinase K-resistant factor (or factors) with a molecular mass less than 10 kD accumulated in the spent medium. Inclusion of the concentrated spent medium in fresh medium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D. radiodurans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was dose dependent. However, the relative stimulatory effect of MnCD was also dose dependent—the higher the inhibition, the stronger was the MnCD respons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utrients were not limiting and deinococcal cells would continue metabolizing its nutrients at stationary phase. Cells became mor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when nutrients in the medium eventually became depleted. We speculated that D. radiodurans might produce this factor in the medium to control its population density. The reduction in cell population would conserve the nutrients that in turn might enhance the survival of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CNTF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CNTF的表达和变化。方法:采用抗CNTF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定量观察大鼠正常坐骨神经与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后1周、2周、4周神经远侧端CNTF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坐骨神经具有高水平的CNTF免疫阳性反应,坐骨神经损伤后1周、2周、4周远侧端神经中CNTF免疫阳性反应均低于正常坐骨神经,免疫阳性反应强度为正常>伤后1周>伤后2周>伤后4周,呈逐渐减弱趋势。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远侧端神经中CNTF的表达呈下调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样免疫反应在鸡胚脊髓发育期的配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和背根节(DRG)发育的影响。取Hamburger 30期和40期鸡胚腰段脊髓及DRG。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用2.5S NGF抗体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GF样免疫阳性反应(NGF-IR)在两时相脊髓和DRG的配布,结果在30期,强NGF-IR呈现在白质,且腹侧较强,灰质未阳生细胞。40期时,除白质显NGF-IR和背侧白质NGF-IR增强外,脊髓灰质和DRG内亦出现了一些NGF阳性细胞,特别是在背角细胞可见强NGF-IR。结果表明NGF与脊髓和DRG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