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160病毒是我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本文利用该病毒全基因序列首先构建了全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毒结构基因序列替换为含有多个单酶切位点的序列,得到复制子表达载体质粒pRepxjl60。为验证载体的功能,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分别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两个表达质粒;经体外转录获得的转录体RNA转染BHK-21细胞后14h,可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XJ-160病毒复制子型表达载体具有自主复制功能,可以表达异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病毒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XJ-160病毒株感染性全基因组cDNA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告了中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XJ-160株的感染性全基因组cDNA克隆的构建与鉴定。利用RT—PCR方法获得覆盖病毒全长基因组的cDNA片段,以低拷贝质粒pBR322作为骨架,将基因组cDNA置于SP6RNA聚合酶启动子之后,基因组3’末端带有35个连续的A,通过DNA重组技术组装成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该克隆可在大肠杆菌DH5a中稳定扩增。经体外转录,RNA转录体转染BHK-21细胞,细胞发生病变,恢复病毒滴度达到10^7~10^8PFU/ml。全基因组cDNA克隆构建过程中引入的沉默突变(8453位核苷酸由C变为T)产生XbaⅠ酶切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在子代恢复病毒的基因组中稳定存在。从细胞病变的特征、BHK-21细胞的空斑形态、病毒的抗原性、病毒在细胞中的生长动力学特征以及对乳鼠的致病性等方面比较,恢复病毒和亲本病毒XJ-160没有显著区别,提示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XJ-160病毒全长cDNA克隆。该病毒感染性全基因组cDNA克隆可以作为反向遗传学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病毒复制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的载体表达系统提供分子生物学工具。 相似文献
3.
XJ-160病毒复制子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J-160病毒是我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本文利用该病毒全基因序列首先构建了全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毒结构基因序列替换为含有多个单酶切位点的序列,得到复制子表达载体质粒pRepxj160.为验证载体的功能,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分别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两个表达质粒;经体外转录获得的转录体RNA转染BHK-21细胞后14h,可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XJ-160病毒复制子型表达载体具有自主复制功能,可以表达异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病毒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XJ-160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我国首次分离的辛德毕斯病毒XJ-160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阐明该病毒基因组与国外株的差异,了解其分子致病机理。测序结果显示,XJ-160病毒全基因组除5’末帽子结构和3’末多聚腺苷酸尾外共11626个核苷酸,编码3731个氨基酸。非结构基因的编码区长7464核苷酸(60nt ̄7523nt),编码2486氨基酸,翻译成四种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p 相似文献
5.
6.
辛德毕斯病毒复制子载体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o construct vector system of XJ-160 virus,a Sindbis virus isolated in China,recombinant vector pBRepXJ together with its helper plasmid pBR-H were derived from XJ-160 viral infectious clone pBR-XJ160 by overlap-PCR.To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verify the function of the replicon system,recombinant plasmids pSinRep-EGFP,pBRepXJ-EGFP,pSinRep-R and pBRepXJ-R were constructed by cloning report genes of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 or Renilla luciferase(R.luc) into pBRepXJ or pSinRep5,a comme...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引进的一株辛德毕斯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阐明其与已报道毒株序列的关系。方法:对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编码区进行分段RT-PCR扩增,对非编码区采用RACE法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将测序结果拼接得到基因组序列,采用MEGA3.1软件对9株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发生树的构建。结果与结论:此株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共11663nt,编码374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5'端的2/3基因组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3'端的1/3基因组编码5种结构蛋白E1、E2、E3、6K和C;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之间有48nt的连接区为非翻译区;病毒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分别有59、318nt的非编码区;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株病毒与S.A.AR86株的同源性最高,两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而与本室保存的另一辛德毕斯病毒MEI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稍远,系统进化发生树处于不同分支上。 相似文献
9.
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ea)甲病毒属(Alphavirus),为甲病毒属的代表株.1952年首次分离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辛德毕斯地区库蚊中,国际将首次分离的AR339株作为SINV的标准株. 相似文献
10.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ea)甲病毒属(Alphavirus),为甲病毒属的代表株.1952年首次分离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辛德毕斯地区库蚊中,国际将首次分离的AR339株作为SINV的标准株.SINV可引起人类多种中毒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炎甚至脑炎.SINV世界性分布,在很多地区流行,印度、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区均从库蚊标本中分离到该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三重融合PCR法构建感染性辛德毕斯嵌合病毒cDNA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重融合PCR法,即将3个DNA片段放在同一个反应里进行长片段PCR扩增法,融合得到了包含辛德毕斯病毒XJ-160株结构基因E3、E2、6K、3′UTR和辛德毕斯病毒YN87448株结构基因E1的融合DNA片段E3E26KE13′UTR。通过此融合片段两端引入的XbaI和XhoI酶切位点将其连接到XJ-160株的感染性全基因组cDNA克隆骨架上,成功构建了辛德毕斯病毒株XJ-160与YN87448外膜糖蛋白基因E1相互替换的嵌合病毒cD-NA克隆,命名为pBR-XJ160YE1。该克隆线性化后经体外转录,RNA转录体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36h后细胞发生病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病毒蛋白的表达。提取5次传代后细胞上清中病毒RNA,RT-PCR法检测证明病毒来源于嵌合病毒cDNA克隆。此感染性辛德毕斯嵌合病毒cDNA克隆可以作为研究辛德毕斯病毒E1糖蛋白基因相关功能及XJ-160病毒和YN87448病毒存在单方向血清学反应的分子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狂犬病毒街毒株的全基因组分为4个片段按照它们基因组上的顺序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并将G-L间隔区的非编码区替换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核苷酸,构建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狂犬病毒HN10株全长基因组cDNA真核表达质粒,同时,在全长cDNA的两侧嵌入锤头状核酶(HamRz)和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Rz)的序列,并置于CMV启动子的控制下,为下一步拯救出该嵌合病毒提供了可直接使用的全长cDNA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3.
鹅源新城疫病毒ZJI株基因组cDNA克隆的序列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鹅源新城疫病毒ZJI株全基因组cDNA克隆通过酶切切下包含T7启动子区域和转录载体的片段,将其自身环化后获得约6.5kb的质粒。设计引物,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在此质粒上T7启动子与NDV Leader序列之间突变插入额外的3个G碱基,将此突变最终引入到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应用RT—PCR技术从尿囊液中扩增NDV基因组F/HN基因区域部分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I将扩增片段连接,最终将原cDNA克隆中相应片段替换下。测序结果表明,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特定位置碱基插入突变成功,F/HN基因区域碱基突变均得以纠正。以上cDNA克隆的修饰与替换为该毒株的反向遗传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快速构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含烟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的他长基因组cDNA,并克隆pT7Blue载体中。以获得的全长cDNA及其PCR产物为模板分别进行体外转录,接种试验发现转录产物均具有侵染活性。比较两种方法发现以PCR产物为模板的体外转录物的侵染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小反刍兽疫Nigeria75/1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PPRV特异引物,进而应用RT-PCR技术分5段扩增了PPRV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各个cDNA重叠片段JF1、JF2、JF3、JF4和JF5分别克隆到载体上,建立了PPRV的初级cDNA克隆。在扩增5′末端时,引入AscI酶切位点和T7启动子序列;在基因组3′末段引入PacI酶切位点,后者供cDNA模板的线性化之用。将扩增片段再依次连接,最后亚克隆到质粒pok12中,获得了PPR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pok12-PPRV。通过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Nigeria75/1与MV和RPV的遗传关系最近。Nigeria75/1株全长c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为拯救PPRV和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PPRV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