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量。本文报道香菇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变化,并探讨影响蛋白质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hub蛋白质作为参与较多互作的“中心蛋白”,在实现蛋白质功能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结构域作为蛋白质上的基本功能区域,决定着蛋白质功能及蛋白质互作的情况.互作网络中hub蛋白质和结构域对于蛋白质功能的实现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蛋白质互作与结构域的关系分析表明,蛋白质互作与结构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hub蛋白与结构域进行关联分析,探讨hub蛋白及其互作partner与结构域数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hub蛋白质之间的互作对相应结构域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hub蛋白质作为参与较多互作的"中心蛋白".在实现蛋白质功能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结构域作为蛋白质上的基本功能区域,决定着蛋白质功能及蛋白质互作的情况.互作网络中hub蛋白质和结构域对于蛋白质功能的实现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蛋白质互作与结构域的关系分析表明.蛋白质互作与结构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hub蛋白与结构域进行关联分析.探讨hub蛋白及其互作partner与结构域数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hub蛋白质之间的互作对相应结构域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陈慧 《生物学通报》2011,46(3):12-12
胃蛋白是胃肠道中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蛋白质的消化中起重要的作用,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为什么胃蛋白酶在水解食物蛋白质的同时不会将自身水解呢?对这个有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解释。  相似文献   

5.
半干式蛋白质电泳印迹的影响因素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和纯化的重组蛋白质进行半干式蛋白质印迹,探讨半干式电泳印迹的多种因素对印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电转移条件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透膜转移现象,当电流强度恒定时,电转移时间过长和上样量过大是造成实验中透膜转移而丢失的主要原因,可根据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和表达丰度确定恰当的电转移时间和上样量。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玲  陶兰 《生物信息学》2007,5(4):185-186
首先介绍了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三种理论方法,然后对同源蛋白质结构预测中侧链构造和环区构建中涉及到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探讨,对非同源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空间构象搜寻涉及到的主要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电转移中蛋白质的透膜现象及其对蛋白质印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了电转移中蛋白质的透膜现象及其对蛋白质印迹结果的影响.采用抗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抗体,对细胞裂解液进行蛋白质印迹.与常规操作方法不同之处是:在电转移的凝胶“三明治”中,重叠放置两张硝酸纤维素膜.电转移后,对两张膜同时进行免疫印迹.在特定的转移条件下,两张膜的免疫印迹都出现了Survivin蛋白的特异印迹带,证实了电转移中存在着蛋白质的透膜现象.转移时间、电流强度和蛋白质的分子质量,都是影响蛋白质透膜的相关因素.电转移中蛋白质的透膜,可以产生“印迹复制失真”的效应,从而最终影响蛋白质印迹定性和定量的结果.所得实验结果和结论,揭示了蛋白质印迹技术方法学中一个需要加以充分关注的问题,对于科学掌握和应用该技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植物雄性不育的机理,我们在对高粱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细胞学研究和细胞化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小孢子发育过程中,两者在细胞形态、酶、蛋白质及核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Alam和Sandal研究了苏丹草花药呼吸酶和蛋白质,发现不育系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区带都少于可育系。蛋白质和酶的差异是由它们的基因直接决定的,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有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残基可及性与蛋白质家族成员结构的保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细胞色素c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家族中一些蛋白质片段的序列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其氨基酸残基的可及性,对残基可及性与蛋白质序列及其三维结构的保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序列中凡是保守的残基,其可及性都较低,而且这些低可及性的保守性残基与维持蛋白质特有的三维结构相关。作者认为,同一家族的蛋白质中,在进化上相距较远的各成员之间,结构的保守性主要是体现在其三维结构上;序列中的保守  相似文献   

10.
Gle1蛋白是一种mRNA核输出因子. 最近有研究报道Gle1蛋白参与了酿酒酵母的蛋白质翻译终止过程. 为了探讨Gle1蛋白是否在其它生物中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共定位等方法证实了人Gle1蛋白与参与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两类肽链释放因子均能够相互作用, 提示hGle1蛋白可能在人细胞中参与了蛋白质的翻译终止过程. 进一步在HeLa细胞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人Gle1蛋白对蛋白质翻译终止的影响,结果显示, hGle1的过表达能促进细胞内蛋白质的翻译终止. 为进一步探讨hGle1蛋白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中大量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不规范的情况,在《TIG遗传命名指南》基础上,探讨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这几种常见致病真菌的基因及蛋白质规范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2.
猪乳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介绍了猪乳中新发现的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对其生化性质和功能作了综述,并探讨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一种以外源mRNA或DNA为模板 ,通过在细胞抽提物的酶系中补充底物和能源物质来合成蛋白质的体外系统 .与传统的体内重组表达系统相比 ,体外无细胞合成系统具有多种优点 ,如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 (如D 氨基酸 )的特殊蛋白质 ,能够直接以PCR产物作为模板同时平行合成多种蛋白质 ,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 .本文综述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发展历史、系统中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供应、遗传模板的稳定性和微型无细胞生物反应器等多方面的研究 ,并探讨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存在的难点、研究方向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作为一种PTM,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被发现存在于三界生物中,参与了包括中心代谢、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细胞形态、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调控、应激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调控等多个重要的生理学进程。近年来,高分辨率质谱、高亲和泛乙酰化蛋白抗体的富集纯化等多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逐渐揭开了原核生物中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面纱。乙酰化修饰在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且起着功能调控的作用。现简要介绍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研究历史和原核生物中乙酰化修饰的调节机制,并重点总结若干已有具体研究的乙酰化修饰蛋白质,探讨原核生物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研究中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是蛋白质分子改造的一个重要策略.重点介绍了易错PCR、DNA改组等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和重组的技术,以及构建突变体库和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并探讨了定向进化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热胁迫下月季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对耐热性不同的月季品种热激处理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双向电泳后,差异蛋白质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量10-30kDa、等电点5~6范围内,对耐热品种在高温下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中选取3个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检索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初步认为这些蛋白质点分别是eIF-SA、LEA蛋白和Hsp17.5。同时结合已报道其他植物中这3种蛋白的功能,对月季耐高温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聚集在生物医药生产中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蛋白质的生产、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多种因素都能导致蛋白质发生聚集。随着对蛋白质聚集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蛋白质聚集的产生存在不同途径和各种影响因素,如理化因素、翻译修饰和蛋白质结构等。由于蛋白质的聚集对于蛋白质的活性和均一性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了解蛋白质聚集的途径以及研究如何控制聚集对获得均质蛋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阐述了3D结构域交换、盐桥的形成、氧化应激3种蛋白质的聚集途径,以及在蛋白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控制蛋白质聚集的方法,这有助于减少由于蛋白质聚集体形成而造成的损失,并提高实验研究和商业生产中的蛋白质纯度和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典科目。课程内容涉及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知识,内容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蛋白质章节。《生物化学》教材中"蛋白质"章节包括氨基酸、蛋白质结构、蛋白质功能,以及蛋白质研究技术。教学内容既需要化学知识体系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又要运用生物学知识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蛋白质作为生命体的物质基础,相关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内容信息量大。本文通过分析蛋白质教学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新媒体教学手段探讨蛋白质教学实践,旨在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在亚硒酸钠、平阳霉素及半乳糖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过程中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及蛋白质巯基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其变化机理及相互关系。在亚硒酸钠诱发白内障过程中,给药24h后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减少到正常的二分之一,以后又逐渐回升,但始终未达到正常水平,至第7天,非蛋白质巯基又再度减少。在平阳霉素及半乳糖诱发白内障过程中,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分别在给药后的第7天及第3天开始大量减少,以后继续减少,至第15天时,其含量分别为正常的十分之一及五分之一。在体外,亚硒酸钠有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自氧化的作用,半乳糖对此作用无影响,而平阳霉素可阻止其进行,但能加强亚硒酸钠的促进作用。在三种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质巯基开始减少的时间均较非蛋白质巯基为晚,这表明只有非蛋白质巯基减少到一定程度后蛋白质巯基才会被大量氧化,同时也说明非蛋白质巯基具有保护蛋白质巯基免受氧化的作用。只有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后,才会使蛋白质巯基遭受氧化而导致白内障。  相似文献   

20.
极性化上皮细胞的质膜因其所含蛋白质、脂质等组分不同,可以分为细胞膜顶端和细胞膜基底侧端两个区域,而新合成的蛋白质向这两个区域的有效分拣是上皮细胞维持其自身极性及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细胞膜基底侧端蛋白质的分拣主要由位于该蛋白质胞质区的信号肽所介导,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而细胞膜顶端蛋白质的分拣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因而显得比较复杂。近年来,糖类分子作为生物体内细胞识别和调控过程的信息分子日益受到关注,人们通过干扰聚糖合成、基因突变以及构建糖基化缺陷细胞株等实验方法,逐渐地认识到糖类分子在极性化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分拣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由于糖分子本身结构非常复杂,而且目前缺乏研究糖类分子的有效手段,使得糖生物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从而导致探讨糖类分子在蛋白质分拣过程的具体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本综述拟简要概括糖类分子中N-聚糖和O-聚糖在极性化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分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两种聚糖在此过程中行使分拣信号功能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