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血清学标志,首先被Magniue等人所描述(1972)。他们和其他工作人员用凝胶扩散法检查HBeAg和其抗体(抗-HBe),以后又有了更敏感的方法如血凝试验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相继出现。 通常,HBeAg可在乙肝病毒急性传染早期血清样品中查出,然而偶而在一次血样诊断试验时不一定能发现。在病毒血症多年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体内也同样可能发现。抗-HBe是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恢复期病人中出现和在能够通过循环清除HBeAg的HBeAg携带者中出现。HBeAg和抗-HBe状况的血样检测,  相似文献   

2.
我国25省市自治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本室先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打点杂交法,检测我国25省布自治区、16个不同民族共9 7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核酸。其中乙型肝炎病人4 714例,HBsAg慢性携带者5 044例。病人和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25%和3.0%,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和1.18%,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阳住率分别为3.70%和2.2%。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丁型肝炎的这些指标有一定差异。在1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蒙族和藏族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黎族丁型肝炎核酸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但在1136例不同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区别。丁型肝炎感染与暴发性肝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酵母重组DNA制备乙肝疫苗的标准化和检定规程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引言 疾病: 乙型肝炎至少是引起带有肝脏病变的全身性感染的三种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之一。乙型肝炎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它占一些国家中,全部具有临床症状肝炎的一半,死亡率较高,急性病死率约占1%,甚至更严重的是有5%-10%的乙肝病人变成慢性携带者。加之无法与急性临床疾病相联系的慢性肝病、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目前都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1972年Magnius认为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_sA_g)阳性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新抗原(e抗原),可能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和预后有较密切关系。此后该抗原很受重视。但多年来国内外一直使用琼脂免疫扩散法(ID)进行检测,敏感性不高。酶连接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最近,我们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探讨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差异,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寻找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青海省血液中心检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7例(研究组)与同期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63例(对照组),利用UPLC-QTOFMS技术建立两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两组间有差异的小分子物质,确定与乙型肝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机制。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出8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缬氨酸、胆碱、甘氨鹅去氧胆酸、肉毒碱、高丝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血清溶菌酶和花生四烯酸,涉及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结论: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清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寻找乙型肝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血液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1)干扰素 近来有了对乙型肝炎应用白细胞干扰素 (以下简称HLIF)治疗,驱逐HBV(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报告。不过,对乙型肝炎HLIF疗法的有效性和用干扰素(以下简称I.F)为主的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对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予后的关系,则至今还未定论。这里我们仅就抗病毒物质对肝炎慢性化和予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分析血中I.F值,I.F以外的非特异抗病毒物质(以下简称AVS),由病毒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的I.F值等加以探讨,并且还对HBsAg(乙型肝炎类表面抗原)阳性的5例病人给予各种剂量的HLIF,探讨它们的疗效。 方法:将研究对象全部入院,并且(一)研究对象:对HBsAg阳性者,使用腹腔镜、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为我国的一种常见多发病,除了现症病人外,尚有约10%的人群为乙型肝炎毒病毒)HBV(携带者,因此无论从预防、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疗效及预后判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均需要检选各抗原、抗体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 乙型肝炎(HB)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HB感染时,病毒在肝脏内繁殖,但比病毒颗粒多得多的HBV表面抗原(HBs)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1965年Blumberg等在发现HBV以前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以后大河内和Prince等相继证明该抗原和血清型肝炎有密切关系。现已确定将检查HBs抗原作为筛选输血用血液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输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肝炎是世界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三亿人受到乙肝死亡的威胁,每年有一百万以上的新生儿感染乙肝,其死亡率超过了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如白喉、百日咳、小儿麻痹和艾滋病。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乙肝流行率为50~60%,幼儿感染率很高,表面抗原阳性者主要是三岁以前的儿童,占全年龄组的50%以上。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其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阴性母亲的子女高5倍之多,特别是HBeAg阳性母亲的子女有90%成为慢性HBV长期携带者,HBsAg阴性母亲的子女其HBsAg新阳转者则为人群HBsAg阳性总数的16%,这种在儿童期发生的乙肝病感染可能形成慢性肝病、肝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产妇慢性HBV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诊断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4组:慢性HBV携带者(A组)112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B组)406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组)307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D组)774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823例HBV阴性产妇为对照组(E组)。比较各组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中,共发生GDM 866例,发生率为33.12%。B组与C组GDM发生率分别为38.92%、37.46%,均大于E组的30.74%(P0.05)。A组、B组、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生率分别为7.98%、8.87%、9.77%,均高于E组的3.52%(P0.05);A组、B组、C组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0%、3.94%、4.56%,均高于E组的0.49%(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3%,高于E组的0.36%(P0.05)。结论:产妇慢性HBV感染若合并肝功能受损或肝组织学病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率,若HBV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PIH及早产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非胃肠道感染的发病机理不久前才作了专门阐述。过去认为在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并广泛进行药物注射的地区,乙型肝炎的传播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是,当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后,才弄明白这种抗原携带者在北美、西欧波动在0.1—0.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测中国北方人群HLA-B2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组和281例健康人组,以及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进行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HLA-B27阳性率的检测使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FC500流式细胞仪和BD公司的HLA-B27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法)。结果: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中仅有2例为HBs Ag阳性(1.34%),281例健康人对照组中有9例为HBs Ag阳性(3.20%),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进一步检测发现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中HBSAg阳性样本分别为7(2.65%)和5例(2.09%),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结论:中国北方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2007~ 2012年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总检出率.方法 通过检索Pub Med、重庆维普(VIP)、清华同方(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搜索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评估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结果 根据入选标准,共筛出文献35篇,总样本量为437 290人,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7 895人,Meta分析显示,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结论 我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对乙肝健康教育的力度,防止乙型肝炎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由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遍及世界各地,构成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病毒的特异抗原标记的鉴定,导致了实验室灵敏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新技术反过来促进了对这些常见疾患的性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的更确切理解。就乙型肝炎而言,实验室检定揭示了世界上持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者的状况,大约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七千五百万之间。并确认了乙型肝炎病毒在严重的慢性肝疾病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同在热带和一些亚热带地区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坚强关联。此外,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特异诊断技术揭示了一种以往从未识别的、与甲型和乙型肝炎显然无关联的新型肝炎。这种新型感染目前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已成为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剂后最常见的肝炎类型,且特别在成年人中这新型似乎是散发肝炎病例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缅树鼩作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上,尤其是病毒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动物自身病毒感染会影响动物健康和干扰实验结果,甚至危害实验人员生命安全.所以,实验动物病毒检测一直是动物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中缅树鼩研究迄今缺乏清晰的病毒自然感染资料.为调查中缅树鼩的病毒感染状况,采集野生俘获和人工繁殖的中缅树鼩血清样本272份,全部血清样本通过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总抗体,以及戊型肝炎病毒(HEV)、腺病毒(AD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的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LISA初筛HBV表面抗原有3份阳性样本,但通过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进一步确认为阴性:抗HCV抗体和抗HEV、ADV、HSV-1 IgO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抗HSV-2 IgG检测有1份阳性样本.提示仪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指标检测树鼩肝炎结果并不能反应个体携带病毒的状态,应该再进行病毒学指标确认.同时建议中缅树嗣繁殖群应进行HSV-2的筛选,以便杜绝和控制该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HBeAg(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HBeAg( )、抗HBc( )标本中 ,有 679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86.61 % ;2 76例HBsAg( )、抗HBc( )标本中 ,有 1 97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71 .38% ;1 0 1 2例HBsAg( )、抗Hbe( )、抗HBc( )标本中 ,有 46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46.2 5 %。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 ,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人乙型肝炎病毒是球状颗粒,它有个含磷脂的蛋白外壳和一个内含DNA的病毒核心。由于外壳上的表面抗原(HBsAg)可作为疫苗,用于乙型肝炎的防治;病毒核心的核衣壳上的核心抗原(HBcAg)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因而人们对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