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论应用孢粉学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应用孢粉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孢粉学在油气形成原始物质,环境科学研究,植物分类,农业与养蜂业等应用方面的进展,并对孢粉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了总结,期望对我国孢粉应用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孢粉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今年迎来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本文就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列举中国孢粉学在地层孢粉学、第四纪孢粉学、孢粉形态学和应用孢粉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孢粉学的今后发展提出展望,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不断开拓,利用当前孢粉学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孢粉学学报     
孢粉学学报是由法国蒙彼利埃新建立的孢粉学实验室创办的一种国际孢粉学杂志。1989年创刊,季刊。刊登内容包括化石孢粉、现代孢粉和有关利用孢粉学作为工具的所有学科。创刊号有三部分(各占1/3):化石花粉(形态、分类、演化等);现代花粉(空中漂浮孢粉、形态等);孢粉学相关学科(地质学、海洋学、气候学等)。杂志的文种是英文,偶尔也使用法文和西班牙文,但附英文题目和摘要。该刊为高价  相似文献   

4.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新兴学科,其中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它为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化石孢粉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孢粉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  相似文献   

5.
几种蕨类植物孢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已在生物学各个领域中逐渐广泛应用;在孢粉学上,由于它的应用,使孢粉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和新阶段。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相比较,它有放大倍数大、立体感强、清晰度大等优点,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为1000倍左右,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从10倍到20万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是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孢粉学分会联合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国际孢粉学大会 ,于 2 0 0 0年 6月 2 4— 30日在中国南京成功举行。来自 47个国家和地区的 2 65位正式代表 (其中外宾 1 56人 ,台湾地区代表 4人 )和 30余位临时与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68篇 ,安排特邀报告 3个 ,组织 1 6个专题共 2 0 1个报告和 87个展板。内容涉及孢粉学各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孢粉形态、分类和演化 ,空气孢粉学、医药孢粉学和昆虫孢粉学 ,各年代孢粉学 ,极地孢粉学 ,古生态与古环境 ,考古孢粉学 ,微植…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气中孢子和花粉为对象的学科和(为大气孢粉学。包括孢子花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存在条件,大气中孢粉的数量和种类调查统计,并用以探讨大气孢粉学与医学、环境科学、农业、法学等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1.大气中的“花粉雨”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空气是任何生物都离不了的,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因此对大气环境保护是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孢粉学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模块,以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0年间的共计6081篇第四纪孢粉学相关文献为基础,梳理了近30年来第四纪孢粉学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第四纪孢粉学领域发文量呈增加趋势,中国的总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整体呈增长趋势;第四纪孢粉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聚集性;中国科学院是外文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机构。第四纪孢粉学近3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等领域,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定性和定量重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表土花粉研究、花粉与人类活动、亚洲季风演变和孢粉分类学是近几年发刊的热点。虽然一些关键词如花粉产量、代表性以及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等出现频次低,但对第四纪孢粉学十分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花粉研究,探讨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为准确解译化石花粉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孢粉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孢子、花粉为研究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孢粉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尤其是它的重要分支——孢粉分析,是以孢子、花粉粒中包含一种高度抗生物腐蚀、化学分解及耐高温、高压、酸碱的孢粉素为前提的。关于孢粉素的实验,国外从十八世纪前叶已经开始,现在已运用近代方法和各种先进仪器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于1970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孢粉素讨论会。但迄  相似文献   

10.
孢粉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粉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的花粉和孢子。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把某些个体很小的植物体如藻类和菌类也作为孢粉学的研究对象。孢粉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已知母体植物的孢子花粉进行研究,确定一定分类单位内的孢子或花粉在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方面定量或定性的特征,独立地或与植物其他方面特征相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四川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和SRAP聚类结果的比较,讨论不同孢粉学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花粉粒均为中等大小,花粉粒形状从超扁到扁球形变化,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从矩形和椭圆形到四边形、圆形、三角型变化,且只有湖北凤仙、峨眉凤仙和匙叶凤仙是三沟花粉粒,其余种均为四沟花粉粒;外壁纹饰仅扭萼凤仙和齿萼凤仙为细小网状,其余均为网状纹饰。(2)依据不同指标进行的孢粉学聚类均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3个类群,而SRAP聚类结果则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孢粉学聚类结果的相似率只有30.77%。(3)孢粉学聚类并未与分子聚类显示严格的对应关系,以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为指标进行的孢粉学分类与SRAP分类的相似率最高(69.23%)。研究认为,选择不同的花粉形态特征作指标对分类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这2个指标对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具有意义,而萌发沟的特征则很难作为分类的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在分类上有局限性;进行该属植物孢粉学分类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分类指标,并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若干年来,我国已造就了一大批青年孢粉学工作者。为检阅他们的工作成果,增进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系,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孢粉学会委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于1989年8月22日—25日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召开了青年孢粉学工作者讨论会。50余名代表踊跃发言,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最新工作成果,并就我国孢粉学的研究现状、与国外研究之差距进行了讨论,大胆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造就了一大批青年孢粉学工作者。为检阅他们的工作成果,增进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系,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孢粉学会委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于1989年8月22日—25日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召开了青年孢粉学工作者讨论会。50余名代表踊跃发言,展示了各自的最新工作成果,并就我国孢粉学的研究现状、与国外研究之差距进行了讨论,大胆提出了对今后  相似文献   

14.
张金谈(1929.11—1992.5)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孢粉学研究工作近40年,为我国孢粉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古代,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对花粉的重要性和作用就有所认识,早在公元6世纪成书的《齐民要术》中对此已有记载。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我国的孢粉学是50年代初才建立起来的。1953年,张金谈同  相似文献   

15.
李晓娟  李建秀 《植物研究》2019,39(5):641-646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8种对囊蕨属(Deparia)植物进行孢粉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对囊蕨属(Deparia Hook.& Grev.)蹄盖蕨科(Athyriaceae)新分类系统首次进行孢子形态亚显微结构研究;该属孢子形态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种间区别显著;为建立假蹄盖蕨亚属(Subgen.1.Athyriopsis)和蛾眉蕨亚属(Subgen.2.Lunathyrium )提供孢粉学依据;依据山东蛾眉蕨和东北蛾眉蕨孢壁纹饰的显著差异,山东蛾眉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东北蛾眉蕨,建议恢复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依照对囊蕨属新分类系统,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新组合为中华山东对囊蕨(D.sinoshandongensis)。该研究不仅为对囊蕨属孢粉学积累了新的资料,也为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因此对囊蕨属孢子形态研究,在该属孢粉学、分类学及系统演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花粉过敏症、农业收成预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6kaBP(中全新世 )及 1 8kaBP(末次盛冰期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 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蕨科植物的孢子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蕨科9属21种孢子形态的SEM观察结果表明,孢壁纹饰是一个稳定的遗传性状,不受植株分布地区,海拔高度,孢子成熟度以及植株叶片的局部变异的影响,属间孢壁纹饰差异显著,为本科分类提供了孢子形态的依据。孢粉学上区分的类型与植物形态上划分的属相一致。LeptolepidiumHsingetSKWu具有明显的孢壁纹饰特征,从孢粉学角度看划分为一独立属是成立的,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蕨科9属间可能的进化路线。  相似文献   

18.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 XⅢ/IOPCIX 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粪便孢粉学     
刘炳仓 《化石》1993,(4):26-26
作为孢粉学的一个分支,粪便孢粉学的任务是分析、研究粪便或粪化石中的孢子-花粉。这对了解古、今某些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和居住环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一般食草、半食草动物或古人类以植物为生,或以某些植物充饥。一个普通的孢粉学原理是,有什么植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孢子-花粉。因为孢粉外壁中包含一种抗酸耐碱的孢粉素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当它们随着植物体进入动物或古人类的胃后,经过肠胃运动,随着大便排出体外时,并未因肠胃中消化食物有酸碱存在而破坏,相反仍完好无损。在实验室中,有经验的孢粉分析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古代遗留排泄物和粪化石的一系列分析处理、镜检和统计,就能了解这些粪便中有些什么种类的孢子-花粉,以及反映出存在什么植物,以此判断古代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新方法在孢粉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来,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微机(Computer)和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孢粉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扫描电镜孢粉样品的制作方法 扫描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比较,它有放大倍数范围大、分辨率高、立体感强,和样品的制备手续简便等特点。所以,从扫描电镜问鼎到现在,虽然才仅仅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它却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在孢粉学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孢粉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