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MG强毒株和F疫苗株的双重PCR技术。方法根据鸡毒支原体(MG)R株的PvpA基因序列和F疫苗株假定的α磷酸海藻糖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R1、R2和F1、F2,在单一PCR的基础上,建立检测MG强毒株和F疫苗株的双重PCR方法,并运用该双重PCR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330 bp和444 bp处分别出现预期的特异性DNA扩增条带,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测出0.45 ng的MG R株DNA和0.25 ng的MG F疫苗株DNA。临床样品MG强毒株阳性检出率为79.69%,高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结论成功建立检测两种毒株的双重PCR技术,为根除鸡群中MG野毒株、建立无MG的阴性鸡群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分子育种部广近洋彦等小组利用转座子首次在世界上构建了水稻基因破坏系。用动物、微生物确立了同源重组的基因破坏法。植物的基因定靶法尚无确认系。美国PioneerHi—BredInternational公司去年底利用转座子成功地开发出玉米基因破坏法。用水稻、玉米2种谷物确立了基因破坏法,在此基础上,希望能进行机能分析以加快育种工作。2月26日在东京召开的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的成果报告会上发表了这项成果。广近等的方法是在传统的组织培养变异法上再使用PCR的筛选法。检测在水稻组织…  相似文献   

3.
4.
胡广东  郝科兴  黄涛  曾维斌  谷新利  王静 《遗传》2018,40(8):647-656
piggyBac (PB)是一种能在多种动物细胞中进行转座的DNA转座子,作为一种转基因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哺乳动物转基因研究中。针对不同物种对PB转座子进行改造,是提升其通用性的必要手段。为构建基于绵羊细胞进行转基因操作的通用型PB转座子载体,本研究对PB转座酶(PBase)基因进行绵羊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将其克隆到pBNW-TP1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B转座子载体pBNW-TP2。将pBNW-TP2转染到绵羊成纤维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中,利用G418筛选获取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Tail-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的PB转座位点,对细胞阳性克隆进行亚甲蓝染色;利用非配对t检验确认其转座效率。结果表明,pBNW-TP2成功介导了绵羊成纤维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转基因阳性细胞株的生产;PB转座位点检测表明pBNW-TP2能特异性整合到绵羊基因组TTAA位点,其整合位点倾向于功能基因间;亚甲蓝染色统计分析结果提示pBNW-TP2介导的转基因效率显著提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绵羊通用型PB转座子载体pBNW-TP2,并在绵羊体细胞中对其特性进行验证和分析,为PB转座子在绵羊体细胞中开展转基因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一种高效、通用的细胞永生化载体pTP-hTERT,通过人工合成、PCR、酶切连接等方法,对传统piggyBac(PB)转座子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载体含有转座必需元件、PB转座酶(PBase)表达框、共表达筛选元件和人端粒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框。其中筛选元件中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嘌呤霉素抗性(Puror)基因以猪捷申病毒2A自我剪切肽相连,以实现共表达。为验证载体元件功能,使用该载体转染HEK 293细胞,并对筛选出的阳性细胞进行RT-PCR、Western blotting(WB)、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细胞克隆亚甲蓝染色与统计分析。载体测序鉴定与细胞培养结果表明,通用型永生化载体pTP-hTERT构建成功,转染HEK293细胞后能筛选出抗嘌呤霉素细胞单克隆;WB结果显示P2A可高效切割EGFP和Puror融合蛋白,证明筛选标记基因功能正常;Tail-PCR结果表明该载体以转座整合插入宿主基因组;亚甲蓝染色统计结果显示由pTP-hTERT引发的细胞阳性克隆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PB转座子永生化载体pTP-hTERT的构建为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工具,同时也为其他真核载体的构建和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带有梨火疫欧氏杆菌 (Erwiniaamylovora)完整的hrp基因簇的重组粘粒pCPP43 0转化到植物的附生菌成团泛菌 (Pantoeaagglomerans) 3 0 8R中后可以使成团泛菌获得在烟草等植物上引发过敏反应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能力。pCPP43 0携带着约 40kb的梨火疫欧氏杆菌的染色体DNA ,在成团泛菌 3 0 8R中不能稳定遗传。本文首先把广宿主范围质粒RK2的控制质粒稳定性的parDE片段插入到转座载体pUT mini Tn5Km的唯一克隆位点NotI上 ,然后利用Tn5的转座特性 ,将parDE体内重组到pCPP43 0上 ,经过在无抗生素选择压下反复传代和过敏反应活性测定 ,筛选到了遗传稳定性显著提高的重组生防工程菌。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寄生于人体、哺乳动物,鸟类及植物中,仅有少数有致病性.自1995年以来,34种支原体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测序,已完成的包括人类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穿透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动物致病性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牛丝状支原体、鸡滑膜支原体、鱼肺炎支原体和鼠类肺支原体),植物致病性支原体(洋葱黄化病支原体)等.肺炎支原体是人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尤其严重,因为它与人类密切相关,所以最为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分离植物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座子标签法是克隆与分离植物基因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概述了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与分离植物基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介绍了可用于转座子标签技术的转座子 ,对于转座子标签系统以及在克隆与分离异源植物基因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综述 ,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转座子是一类在基因组上可以自由跳跃的移动序列,同时也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修饰和插入突变的有效工具,但尚未见有利用转座子导入革兰氏阴性菌E.coli Nissle1917菌株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p R6K转座载体,对肠道益生菌E.coli Nissle1917菌株进行了转座插入诱变,将假结核耶尔森菌的侵袭素基因inv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溶血素基因hly随机整合至E.coli Nissle1917菌株的染色体上,从而使非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Nissle1917获得侵袭哺乳动物细胞的能力.通过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发现,本研究所构建的工程菌对B16,HCT-116等肿瘤细胞有较好的侵袭活性,同时与抗肿瘤蛋白Azurin一起作用B16细胞,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为进一步运用以大肠杆菌E.coli Nissle1917作为DNA疫苗或者基因治疗的载体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鳉Tol2转座子是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例天然具有活性的转座子,目前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多种模式动物的转基因研究中。采用PCR的方法以质粒pCAgcGH为模板亚克隆出一段含有草鱼生长激素(GH)5个外显子、鲤鱼β-actin启动子及多个酶切位点的序列,并将这段序列与经双酶切处理的质粒pTol2-MCS-EGFP进行重组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ol2-GH-EGFP。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重组质粒pTol2-GH-EGFP与体外合成的Tol2转座酶mRNA一起注入草金鱼受精卵中。通过观察绿色荧光和PCR检验绿色荧光蛋白和GH基因的表达,筛选出成功转入外源基因的草金鱼。阳性表达检出率为17.3%。利用Tol2转座子构建转基因草金鱼,不仅丰富了Tol2转座子的应用范围,而且为进一步利用Tol2转座元件进行观赏鱼转基因及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使用污染有低剂量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弱毒疫苗后对鸡免疫和体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试验观察了CIAV低剂量污染对SPF鸡体重以及对NDV疫苗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每羽份污染10个EID50CIAV和5个EID50CIAV两种剂量的NDV疫苗后均造成了SPF鸡体重的下降,与使用未污染疫苗组相比差异显著;并且使用污染两种剂量CIAV的疫苗后NDV抗体水平与使用无污染组相比也降低了,差异显著。使用污染两种剂量CIAV的NDV疫苗后第2周开始均检测到一定比例的CIAV抗体阳性,而通过核酸检测在使用污染疫苗后第1周就检测到很高比例的CIAV核酸阳性。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弱毒疫苗中CIAV污染对SPF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也提示我们在通过SPF鸡检查法检测外源病毒污染时增加对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节省检测时间和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田平芳 《遗传学报》2006,33(9):765-774
转座子是染色体上可移动的DNA序列,根据转座机制可将其分为:通过RNA中间体进行转座的逆转录座子(Retrotransposon)和通过DNA中间体进行转座的转座子(Transposon)。En/Spm家族转座子是后者中的一类,它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TIRs)具有保守的5个碱基CACTA,所以通常又称为CACTA转座子。除此之外,其靶位点一般为3bp的同向重复(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亚末端区域分布着若干正向或反向的重复序列(Subterminal repeat,STR)。迄今为止,CACTA转座子仅发现于植物基因组。过去一直认为由于其相对保守的转座机制而拷贝较少,但最近研究发现,该因子多拷贝存在于某些禾本科植物基因组中。由于该家族在基因组中分布的广泛性,具有用作分子指纹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其结构、转座机制和应用前景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转录转座子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其转座功能通过RNA介导反转录来实现.它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并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概述了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的类型结构及作为遗传工具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杀虫荧光假单胞工程菌的构建及其杀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座子mini-Tn5为介导,用高压电激转化法将BtcryIA©基因整合到生防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3-1的染色体上。通过对重组菌株染色体DNA酶切分析、PCR检测,表明转化子DNA中含有cryIA©基因及其营养期表达的强启动子。SDS-PAGE鉴定、ELISA检测及电镜观察证实了杀虫晶体蛋白在P303-1中的高效表达。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工程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具有显著毒杀作用。工程菌PT45、PT51、PT61、PT71和野生菌HD-73对棉铃虫2龄幼虫5天的LC50值分别为50.1281 μg/g、71.7763 μg/g、69.0820 μg/g、57.9895 μg/g、192.8747 μg/g。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体重与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是指在基因组上能从同一条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转座子通过复制、动员、重组基因片段以及修改原基因结构形成的新基因,被称为转座子衍生基因。该文综述了转座子衍生基因与转座子和常规基因的异同以及转座子衍生基因的演变途径,归纳了转座子衍生基因对宿主基因进化,以及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超强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IBDV)的致病性及其VP2基因高变区的分子变化,以vvIBDV GX8/99株囊毒为研究对象,将该毒在SPF鸡胚连传10代后,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盲传.该病毒在CEF上传至22代时开始引发CEF细胞病变,随之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用无限稀释法连续克隆2次后获得了4个病毒克隆,再将该4个病毒克隆分别连续回传3~5周龄SPF鸡10代.分别比较4个克隆毒及其回传SPF鸡后不同传代毒,对4~6周龄SPF鸡的致病性及VP2高变区氨基酸分子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克隆化毒的细胞培养毒对SPF鸡只有0~6.7%的致死率,不同克隆毒的SPF鸡传代毒对SPF鸡的致病性却都逐渐增强,但程度差异很大,其中克隆#5在回鸡1、5和10代后的致死率从0分别增加到10%、20%和27%;克隆#4从6.7%增加至13%、17%和23%;但克隆#1和#3的致病性变化相对较小.相对于原始囊毒及鸡胚毒,4个克隆化毒在测序的VP2高变区的约145个氨基酸中,有10个位点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变得与适应细胞的疫苗毒D78株基本一致,在回鸡传代导致对鸡毒力增强的过程中,这10个位点中大多数氨基酸不再变化,只有第253位和256位氨基酸从囊毒的Q和I变为细胞适应毒的H和V后,有些病毒克隆回鸡至第10代时又变为原囊毒的Q和I,这表明VP2高变区大多数氨基酸的变异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关系不密切,而与对细胞培养或组织的亲和性的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建立的超强毒GX8/99株细胞克隆化毒及其相应的回鸡传代毒系列,为研究vvIBDV其它基因变异与致病性及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必要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7.
转座子标签法在构建G-细菌突变体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转座子标签法以水稻黄单胞菌 (Xoo)为研究对象 ,构建了Xoo的突变体库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突变体库的建立 ,验证了一个较新的方法和思路。经分子生物学检测 ,此方法简便易得、高效稳定 ,可以定向突变 ,为研究G-细菌的各项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加快了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转座子挽救法对转座子突变菌株中插入位点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红  Bernhard  Eikmanns 《微生物学报》2002,42(3):326-330
为寻找谷氨酸棒杆菌转座子插入突变菌株中的转座子插入位点,采用了转座子挽救法对转座子及其插入位点附近的序列进行分离,并测定插入位点相邻DNA序列,获得了三个转座子插入位点DNA序列,其中一个是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另两个为目前未知基因,暂命名为orfA和orfB。该方法简便易行,是分析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piggyBac转座子在鱼类动物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包含家蚕(Bombyx mori)肌动蛋白3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piggyBac质粒为载体,以及一个包含piggyBac转座酶的辅助质粒,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受精卵中,利用PCR技术证实了piggyBac转座子能够介导EGFP基因进入叉尾斗鱼基因组,并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EGFP基因遗传到G1代的阳性鱼占交配鱼比率,即外源基因整合率为12.30%。实验证明,piggyBac质粒有可能成为水产动物转基因实验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20.
"睡美人"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飞  高波  宋成义  陈国宏 《遗传》2007,29(7):785-792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SB) ”转座系统是Tc1/mariner 转座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已经失活了一千多万年。1997年,Ivics 等根据积累的系统发生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对其进行分子重建, 终于唤醒了其转座活性。近年来对“睡美人”转座系统的转座效率和转座机理进行的研究,已证明SB转座子在基因筛选,转基因及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重点论述了SB转座子在结构及其优化、转座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对其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