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对于细胞钙信号和活性氧信号转导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超氧炫是新近发现的单个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短时程爆发现象,反映了活性氧生成动力学的一种新形式.线粒体钙信号作为重要的细胞功能调控信号,能否及如何调控超氧炫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对HeLa细胞进行高胞外钙和离子霉素刺激,或用皂苷穿孔细胞质膜后置于高钙细胞内液中,两种方法均显著增加了超氧炫发生的频率.其中,穿孔细胞胞浆高钙诱导的超氧炫依赖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表明超氧炫由线粒体基质内高钙信号所诱发.重要的是,离子霉素诱导的超氧炫发生频率与线粒体稳态钙水平线性相关,而与瞬态线粒体钙无相关性,提示钙离子对超氧炫的调控是一个多步骤、相对缓慢的过程.综上,线粒体基质的稳态高钙是超氧炫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
<正> 经田间与室内观察,初步查明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是寄生稻飞虱的较好天敌。褐稻虱被两索线虫寄生后双晚稻田第五、六代发生量可减少34.5±5.72%。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两索线虫在稻田土壤内的分布 两索线虫除寄生期幼虫在寄主稻飞虱体内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线粒体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萌发一天的大豆种子中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不能分离出线粒体,种子萌发两天后,线粒体才开始出现,然后迅速增长。电镜和线粒体标记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分析,也证明萌发一天的种子细胞中既不能见到线粒体的结构,也检测不出线粒体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第2天到第6天线粒体量成百倍地增加,但很少见到线粒体的分裂相,似乎说明线粒体主要不是依靠分裂增殖的。线粒体本身也有一个发育过程,萌发第2天的种子中线粒体结构简单,只有网状膜系统和较大的基质区,萌发第3~4天就开始出现嵴膜,基质区缩小,至第5~6天嵴膜密集,基质区更小,线粒体的出现似乎和氧供应有关,因为线粒体是在种皮破裂的同时出现的。高等植物线粒体在个体发育中似乎并非连续存在,主要也不是以自我分裂方式繁殖,因此推测原质体作为未分化的细胞器既是叶绿体的前体,也是线粒体的前体。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炫(mitochondrial flash,mitoflash)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反映线粒体电化学兴奋性的功能事件,也是高度保守并且广泛存在的量子化的线粒体信号事件,在真核生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炫信号受到线粒体活性氧、钙、质子等信号的高度调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响应等紧密相关。调控线粒体炫活性可能为研究线粒体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西红花苷提前干预用药对急性高海拔低氧条件下大鼠脑海马组织的影响。以西红花苷药效机制为研究内容,通过组织病理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TFAM、Bcl-2、Bax、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TUNEL凋亡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研究发现,在低氧模型组海马组织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细胞结构有不同程度紊乱,线粒体损伤,以第1天、第3天最为显著,而西红花苷组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PGC-1α、TFAM、Bcl-2相对表达量比较发现西红花苷组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在第1天、第3天和第5天明显高于低氧模型组(p0.05),而第7天两组相对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Bax、Caspase-3在第1天、第3天和第5天m RNA和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发现西红花组相明显低于低氧模型组(p0.05),而第7天两组相对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发现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与低氧模型比较西红花苷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较均较低(p0.05),表明西红花苷通过抗线粒体损伤及凋亡具有保护急性高海拔低氧大鼠脑海马的药理作用,为研究高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是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的重要节点,然而,对于线粒体氧化还原变化的原位检测十分困难。作者选择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使用线粒体定位的氧化还原敏感探针Grx1-roGFP2对线虫进行标记。同时,为了快速比较多个样品间的氧化还原变化,建立了基于COPAS生物自动分选系统的自动定量检测方案。结合氧化还原敏感探针标记的转基因线虫品系,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RNA干扰以及线虫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引起的线粒体氧化还原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一直被认为是过量葡萄糖驱使线粒体产生过多的超氧阴离子引起的。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会引起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器官功能的紊乱与结构的改变。在本文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肾脏进行了检测。利用在体实时荧光监测,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顺磁共振分析等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了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现象:糖尿病小鼠肾脏中的超氧阴离子相对正常小鼠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8.
川芎Ⅲ号碱对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芎Ⅲ号碱是中药川芎中的一种生物碱。本文实验观察到:川芎Ⅲ号碱有降低鼠肝线粒体氧耗量,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减少ATP的生成作用。并发现:该化合物在低浓度(<10μmol/L)可阻断NAD~+链的电子传递,其作用点在NADH脱氢酶系统鱼籐酮敏感部位。此外,该化合物通过激活线粒体ATP酶水解活性,加速ATP的分解。作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该文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动物,探讨了两个表观遗传因子BAZ-2和SET-6通过BLMP-1调控编码线粒体功能蛋白核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线虫衰老。利用JASPAR数据库,分析了baz-2和set-6突变体线虫中表达上调基因的启动子区域DNA序列,发现转录因子BLMP-1的特征结合位点在这些序列中富集。随后分别在baz-2和set-6突变体线虫中敲除blmp-1基因,检测blmp-1;baz-2和blmp-1;set-6双敲除突变体线虫的寿命、咽喉肌肉跳动能力、基础型和增强型食物诱导的缓慢运动反应、抗氧化应激能力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敲除blmp-1消除了baz-2和set-6突变体线虫寿命较长,咽喉肌肉跳动、基础型和增强型食物诱导的缓慢运动反应和抗氧化能力较好的行为表型,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现象。该研究阐明了BAZ-2和SET-6通过BLMP-1调控线虫衰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福建南部植物线虫的研究——Ⅱ.杆形目的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杆形目(Rhabditida)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种类,但其中某些种类可以侵入有机体产生危害,作者在有些洗干净的植物根部表面组织中常常查到此类线虫及其所产的卵。尤其近年来据反映在蘑菇及白木耳培植中产生严重的线虫病害,有些地方因此损失几乎达80—90%(据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剥所长介绍等)。作者镜检蘑菇病株,见其体上有多种线虫,数量最多的是杆形目线虫。在各作物的本类线虫经观察的有以下7种,兹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伦敦和纽约出版的《实验室动物疾病》一书中介绍日本东京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佐佐(M.Sasa)氏等的驱虫方法,用0.2—0.4%哌嗪水溶液代替饮水,连用25天,疗效显著,并述小鼠肠内常见的寄生虫有三种,其中二种是线虫,如鼠管状线虫(Syphacea Obrela-ta)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pteres),一种是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氧应激损伤的防御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小忠  陈瑗  周玫 《生命的化学》2001,21(2):141-143
线粒体在细胞代谢和能量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线粒体内膜的高选择透过性 ,线粒体较独立于外界环境 ,线粒体只有在能量吸收和转换过程中 ,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产生线粒体氧应激损伤。电子由NADH或FADH2 通过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分子氧的呼吸作用 ,也是作为呼吸副产品的活性氧(ROS)和自由基的产生过程 ,分子氧一方面是电子传递链上电子和质子氢的末端受体 ,另一方面分子氧能启动氧化过程 ,质子氧接受一个泄漏的电子 ,变成超氧阴离子 (O·-2 ) ,O·-2是体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 ,活性氧的不断积累能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广泛损…  相似文献   

13.
内毒素血症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粘膜与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测定血PaO2和肠黏膜Phi,提取肝细胞线粒体测定其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同时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功能:ADP/O、呼吸控制率(RCR).结果:在内毒素血症大鼠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时,其肝细胞线粒体O-2生成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中存在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内源性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所造成的氧化损伤.肠粘膜酸中毒的发生提示细胞利用氧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缺氧是一种非常基础的病生理刺激,关于缺氧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有一些研究发现缺氧诱导的线粒体ROS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线粒体ROS如何影响缺氧相关信号转导的具体机制还并不清楚。本文的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7月3日在线出版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线粒体是一种运动的细胞器,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同的线粒体分布有不同的功能。作者首先对完整的大鼠肺或者分离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内皮进行缺氧处理,观察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是否改变,结果发现缺氧处理后内皮中线  相似文献   

15.
穿刺芽孢杆菌菌剂研制及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穿刺芽孢杆菌(Bacillus penetrans),国外又称穿刺巴斯德氐柄菌(Pasteuria penetrans),是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等多种植物寄生线虫的专性寄生菌。作者在我国发现穿刺芽孢杆菌,为了开发利用这种细菌,研制出了每克含3.1×10~8个孢子的菌剂,并就该菌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clk-1[clock(biological timing)abnormality-1]是泛醌合成所必需的,参与电子传递过程,从而影响线粒体呼吸功能,其突变是已发现的第一个寿命延长的线粒体基因突变。该文通过对线虫表型、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检测来研究clk-1突变和clk-1 RNAi(RNA interference)对线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clk-1突变线虫MQ130寿命延长,线粒体中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升高而胞质中ROS水平下降,总ATP含量升高;clk-1 RNAi线虫寿命缩短,线粒体中ROS水平下降而胞质中ROS水平升高,总ATP含量下降。ROS作为细胞的一种信号分子,与线虫的衰老密切相关;ATP是能量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的升高代表着能量代谢缓慢。由此可见,clk-1突变线虫和clk-1RNAi线虫寿命的差异可能与线粒体和胞质中ROS的不同功能以及能量代谢速率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何芳  姜爱兰  李神斌  吴运梅  王国秀 《昆虫学报》2009,52(10):1083-1089
为完善昆虫病原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库, 更系统地研究其基因组特征和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为发挥该线虫生防潜力打下基础, 我们开展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滚环复制及酶切图谱, 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 即群体中单体线虫具有独特的酶切条带, 且条带累加之和变化范围较大, 为16.5~24.5 kb。为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特征及产生的分子机制, 采用两步长PCR方法对2条代表性成虫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拼接, 得其全长分别为18 864和16 777 bp。对这2条序列的比对表明, 线粒体基因组中位于ND2和ND4之间的可变区域, 不仅基因排列顺序不同, 且存在ND3基因重复现象, 这是导致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呈现多态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及与GenBank中已有的6种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 概括出其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点: ①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各不相同;②部分线虫线粒体基因存在重复现象, 且重复次数不同;③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选用马铃薯‘Favorita’品种,采用淹水及淹水后恢复通气的方法,研究了缺氧及氧恢复条件对马铃薯块茎亚细胞水平线粒体中活性氧(R0s)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胁迫会导致块茎线粒体中超氧阴离子(0;)的发生速率、过氧化氢(H202)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在缺氧第1天时分别比对照升高43.95%、49.18%、69.20%,在缺氧第3天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缺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缺氧第1天分别比对照降低28.35%、31.48%、37.36%。氧恢复时07发生速率,H:O:及MDA含量,SOD、APX、CAT的活性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与缺氧1d未恢复对照相比,氧恢复1d分别提高144.69%、63.45%、59.07%、39.29%、11.45%、2.88%。另外,上述各项指标因缺氧胁迫与氧恢复时间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由此推测:氧恢复比缺氧胁迫更能促进马铃薯块茎线粒体ROS的爆发,加剧膜脂过氧化,并增强线粒体抗氧化酶的短时防御性能。  相似文献   

19.
更正     
<正>本刊2017年12卷5期299页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一文(作者:林佛君,等)的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深圳市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2"应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深圳市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2"。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种子劣变过程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20%聚乙二醇处理花生种子8小时,种子活力提高。表现在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过氧化物含量较低,外渗液电导率下降。萌发3天幼苗的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萌发3天种子的活力指数和21天幼苗生长量均有明显提高。由萌发3天种子子叶分离出线粒体,在悬浮液中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 DNA 酶活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