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低浓度SO2后引起气道损伤以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与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和SO2组。对照组暴露于正常空气中。SO2组暴露于含量为1.0mg/(m3·h)的SO2室内空气中,每天6h,连续3d,第4d测大鼠气道反应性,采集血清、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留取肺组织。分别进行BALF细胞计数,测血清中P物质(SP)的含量,作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O2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增高(P〈0.01),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SP含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切片UE染色显示SO2组支气管粘膜下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提示SO2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吸入SO2诱发大鼠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内感觉神经源性炎症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收缩狭窄、呼吸阻力增加的主要效应细胞。ASMCs收缩效应检测是研究哮喘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或研发新的支气管舒张药物的重要实验依据。而常用的活体组织张力检测以及单层培养ASMCs显微镜形态观察等方法存在样品取材或测量误差等问题。该研究利用胶原蛋白凝胶构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模型,将凝胶与培养孔壁分离,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细胞收缩力作用下凝胶面积的变化值,以此反映ASMCs的收缩效应。结果显示,0.1,1,10 mmol/L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刺激后,凝胶面积均显著缩小,随着剂量增加ASMCs的收缩反应增强。提前加入肌球蛋白ATP酶抑制剂BDM(butanedione monoxime),能明显抑制Ach诱导的ASMCs收缩反应,说明该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3.
经调理酵母多糖(OPZ)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松弛豚鼠离体气管肌条,上清液中PGE_1增加,表明PGE_1是肺泡巨噬细胞松弛气管肌条的介质之一。经OPZ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豚鼠血小板作用后,其松弛效应被逆转为收缩效应,提示可能由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使释放收缩介质所致。肺泡巨噬细胞借助所分泌的介质经常性地调节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部细胞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滤空气暴露)、臭氧暴露组(0.12 ppm、0.5 ppm、1.0 ppm、2.0 ppm、4.0 ppm)共6组,每组6只。以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鼠进行动态染毒4 h后,取肺组织并分离单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利用彗星实验、微核试验和DNA-蛋白质交联实验进行DNA和染色体损伤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8-OHdG含量从臭氧暴露浓度为0.12 ppm起即显著增加,在0.5 ppm时达到最高值。随着臭氧暴露浓度升高,彗星拖尾率逐渐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NA-蛋白质交联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0 ppm时达到最大值;而肺部细胞微核率尽管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在较低浓度(0.12 ppm)时即可导致大鼠肺部细胞的DNA损伤;而在较高浓度(4 ppm)时却未见显著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光散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5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实验组。模型组和药物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药物组在最后一次致敏后每天灌胃给予通光散汤0.72mL(相当于0.04g生药);对照组以等体积的Ns代替OVA致敏、激发。末次激发48h后处理小鼠:无创法测定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观察气道阻力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药物组小鼠气道阻力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②药物组BALF白细胞总数和Eos(%)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③模型组小鼠肺脏组织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向支气管和血管迁移,上皮细胞部分有脱落,部分可见黏液栓,血管壁明显水肿;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腔黏液分泌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气道粘液的分泌量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通光散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记录兔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单位放电,并观察SO_2及氨水刺激对它放电的影响。 共记录到68支传出单纤维放电,其形式可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Ⅰ型:有一个快而短促的吸气相放电,在吸入SO_2或氨水时,以及由气管内抽气时,频率增加;向气管内注入空气时,则频率降低。 Ⅱ型:吸气期放电频率高,呼气期频率低。吸入SO_2或氨水后发放冲动增多;但向气管内注入空气或抽出空气对放电活动没有影响。 Ⅲ型:呈现不规则的与吸节律无明显关系的放电活动。这些纤维对上述刺激均不发生反应. Ⅳ型:通常没有自发性发放,只是在给予SO_2或氨水刺激后以及向管内注入空气或抽出空气后,才出现高波幅的呼气相放电。 对照我们过去的实验,ⅠⅡⅣ三类纤维可能是支配呼吸道的迷走传出纤维,给SO_2或氨水吸入刺激放电频率增加,大概是由于刺激了支气管内激惹型感受器,反射性引起支气管收缩。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鼻内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近期疗效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我们收集2010年01月~2012年01月诊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均接受Messerklinger术式单行鼻内镜手术,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2次/d,1喷/次,持续治疗半年。对照组患者术前处理和手术方法同观察组,术后除不使用布地奈德喷剂喷鼻处理,其余方法及定期进行鼻内镜复查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复发率、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54例显效(总有效率91.52%),对照组显效43例(总有效率72.88%),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在半年复发率方面观察组(6.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4%)(p0.05);术后,两组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1、4、12、24周两项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浸润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疗效安全,通过缓解患者鼻腔内炎症反应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促进鼻腔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17只麻醉开胸犬,观察局部充胀胸部降主动脉(TD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充胀 TDA 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肾及股薄肌灌注压和全身动脉血压增加;TDA 局部去神经后反应消失,表明上述心血管效应系 TDA 受牵张刺激引起的正反馈性神经反射现象。2.切断动物两侧颈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后,充胀 TDA 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增大。3.用心得安(1mg/kg)消除心脏的β-效应后,充胀 TDA 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所减小;用酚妥拉明(3mg/kg)阻断血管的α-受体效应后,多数动物即不再出现血压增高,从而提示充胀TDA 时的血压升高主要是反射性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在缓冲神经完整的条件下,上述 TDA加压效应是存在的,但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缓冲反射对其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纤支镜国产气道覆膜支架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只雌性山羊应用局部气管内滴注木瓜蛋白酶方法复制不均一肺气肿模型。经电子支气管镜通过推送装置在肺气肿模型的不同支气管亚段(右肺上叶前段或后段)放入1-2枚气道覆膜支架,术前1天及术后6周测肺功能、查血气分析及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支架植入后6周发现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均出现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TLC(%)从术前的42.55%降至20.37%。PaO2从(70.50±1.85)mmHg上升至(81.25±1.11)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及肺组织大体标本证实支架远端存在肺不张。仅有一只出现肺部感染早期症状,全部动物未发生气胸、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植入国产气道覆膜支架行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安全性好、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Zmu-1:DHP和DHP豚鼠组胺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差异,为哮喘研究提供具有较好反应性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活体气管插管及雾化组胺气体吸入,测定豚鼠气道阻力和肺动态顺应性;采用离体气管片组胺滴定法,通过气管片收缩测定气管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采用同位素标记药物配位法,测定豚鼠气道组织组胺H1受体的密度及平衡解离常数。结果当豚鼠吸人大于0.5mg/mL雾化组胺时,Zmu-1:DHP豚鼠气道阻力上升率和肺动态顺应性下降率与DHP豚鼠相比,其速度有增大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个品系豚鼠雄性个体比雌性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当组胺浓度为10-5mol/L和10μmol/L时,Zmu-1:DHP豚鼠气管片平滑肌的收缩率显著大于DHP豚鼠(P〈0.01~0.05)。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l受体的密度及其平衡解离常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的组胺浓度范围内,Zmu-1:DHP豚鼠气道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大于DHP豚鼠,雄性豚鼠的敏感性大于雌性豚鼠。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1受体数量无差异,提示气道反应可能还受到平滑肌膜上其它受体和化学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囊泡,但其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探讨经寒冷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的外泌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收集BEAS-2B细胞株培养液提取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其大小、形态及标志性蛋白的检测;提取的外泌体与HLF1共同培育,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未作干预的BEAS 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及寒冷刺激组(加入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运用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HLF1表达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情况。结果显示,提取BEAS-2B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直径小于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ALIX;寒冷刺激组24 h后,其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BEAS-2B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 2B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可以携带并传递生物信号,诱导HLF1表达气道重塑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囊泡,但其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探讨经寒冷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的外泌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收集BEAS-2B细胞株培养液提取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其大小、形态及标志性蛋白的检测;提取的外泌体与HLF1共同培育,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未作干预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及寒冷刺激组(加入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HLF1表达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情况。结果显示,提取BEAS-2B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直径小于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ALIX;寒冷刺激组24 h后,其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BEAS-2B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可以携带并传递生物信号,诱导HLF1表达气道重塑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下调c—erbB—2对细胞DNA修复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义和反义c-erbB-2逆转录病毒体分别经脂质体包裹后转染入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Southern印迹杂交表明,外源c-erbB-2 cDNA在转染细胞中已成功整合入基因组中。Northern印迹杂交显示,有义转染细胞的erbB-2表达上升57%,反义转染细胞erbB-2表达下降48%。与对照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相比,反义转染细胞的DNA损伤修理能力显著下降,凋亡可诱导性降低。这和我们观察到的反义转染细胞提早出现衰老表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迎庆’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经外源乙烯(50μL/L)处理12h后,在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微粒体膜Ca^2 - 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促进果实内源乙烯的生成,刺激膜Ca^2 - ATPase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同时加速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膜脂过氧化作用;钙调素拮抗剂二氟拉嗪(TFP)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烯诱导的上述效应,这表明细胞内Ca^2 和CaM参与了外源乙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戒烟后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炎性介质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早期戒烟后0天、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8的蛋白质含量,S-P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并光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对大鼠气道炎症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早期戒烟组大鼠可见气道上皮细胞纤毛发生粘连、倒伏,上皮细胞空泡变形、坏死、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其血清IL-8浓度、肺组织NF-κB的表达及气道炎症病理评分在戒烟后各时相点较未吸烟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戒烟组大鼠血清IL-8的浓度、肺组织NF-κB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炎症评分在戒烟后略有上升、且在戒烟后8周达到高峰,但随后在戒烟12周时可见IL-8的浓度有下降趋势,肺组织病理炎症反应有所减轻。结论早期戒烟大鼠在戒烟早期虽可见炎症反应略有加重,但随戒烟时间延长,仍可见炎症反应有所减轻。因此,提倡及早且坚持戒烟。  相似文献   

16.
以9名健康男青年为对象,采用2×2×4析因实验设计和析因方差分析,比较了经咬嘴或面罩呼吸条件下、分别增大吸气相或呼气相阻力(阻力值78、113、213 mmH_2O.L~(-1)·s)对口腔压力,克服外加阻力消耗的额外呼吸功率和呼吸气体流率,流量、时相持续时间等共18项呼吸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呼吸装置,均见施于某一时相的阻力可引起该相的口腔压力值及呼吸功率增加、气体流率降低、时相持续时间延长;另一相的气体流率及功率则可能增加。施加于不同时相的阻力皆引起潮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减慢,但以呼气阻力引起者更为严重。口腔压力、克服阻力消耗的功率以及呼、吸气时间的三种比值(T_I/T_E,T_I/T_c、T_E/T_c)分别与阻力施加时相及阻力值呈高度相关关系。 本实验还观察到使用不同呼吸装置可影响机械负荷作用下的呼吸型式反应:戴面罩条件下,增大阻力性负荷时的肺通气量及额外吸气功率普遍高于咬嘴组,而阻力负荷引起的气体流率及呼、吸气时间变动程度则均不及咬嘴组严重。前一种影响与使用面罩时外加死腔容积较大有关;后者可能反映两种条件下呼吸中枢的驱动机制及时间控制机制的活动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65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兔,向肺动脉内注射2—4μg乙酰胆碱(ACh),可使颈动脉压出现短暂下降,回升时,肺动脉压可出现升压或降压两种反应,但以升压反应较为多见。发生这两种反应时,心率无明显变化。上述颈动脉降压反应、肺动脉升压和降压反应均能被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引起的肺动脉升压反应可以被胆碱能N-受体阻断剂六甲双铵阻断,亦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部分逆转。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能部分逆转乙酰胆碱降低颈动脉压的作用,但对乙酰胆碱升高或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无任何影响。 结果表明,当血液中乙酰胆碱水平升高使肺动脉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舒张。而促使肺动脉压上升的原因,是由于乙酰胆碱一方面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还可激活交感神经节中N-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者与α-受体结合而引起肺血管收缩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平滑肌细胞行GCs快速预处理,拟证实糖皮质激素对平滑肌细胞内[Ca2+]i浓度升高有快速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该现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平滑肌细胞,应用Fura-2/AM显微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肌细胞内[Ca2+]i在受到激动剂刺激后的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浓度地塞米松预处理后10min与对照组之间游离钙上升情况的区别。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气道平滑肌细胞内抑制型磷脂酶C(phospho-PLCβ-ser1105)含量的变化。设立RU486及CHX对照组,排除基因组作用在该反应中的影响。结果:GCs温浴10min,能够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引起的ASMCs细胞内[Ca2+]i峰值。并能够明显上调ASMCs内抑制型PLC含量。这些反应不受RU486和CHX影响。结论:GCs能够通过非基因组作用快速抑制刺激物引起的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反应,这一效应的实现可能是通过抑制PLC分子活性,使其下游的[Ca2+]i浓度降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SA)是植物重要的信号分子,低浓度的SA能够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而高浓度的SA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本文采用500μmol·L-1的SA处理烟草悬浮细胞BY-2,研究了细胞外ATP在SA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外源ATP可缓解SA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另外,SA导致NADPH氧化酶活性下降,而外源ATP则刺激其活性上升。外源ATP能缓解SA对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且这种缓解作用可被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PI)所消除。DPI还可部分消除外源ATP对SA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缓解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胞外ATP通过刺激NADPH氧化酶活性缓解SA诱导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AGR2mRNA和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AGR2在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1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和IL-13组,IL-13组于26d-28d激发前经鼻滴入100μg重组小鼠IL-13。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肺组织AGR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GR2蛋白和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19.1±6.34)%较正常组(0.28±0.29)%明显增多(P<0.01);IL-13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30.05±9.32)%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1)。IL-13组小鼠肺组织中AGR2mRNA(1.702±0.046)和蛋白(0.617±0.028)的表达较哮喘组(1.52±0.071,P<0.01;0.505±0.078,P<0.05)升高,IL-13组AGR2mRNA与Muc5ac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2,P<0.05);AGR2蛋白与Muc5ac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47,P<0.05)。结论 AGR2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发病机制,IL-13可通过上调其表达,进一步促进黏蛋白Muc5ac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