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P2X3受体参与大鼠足底慢性炎症痛相关的热痛觉过敏机制。方法 1)用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以大鼠右侧后脚掌注射松节油加石蜡(各占50%)0.1ml建立后脚掌慢性痛模型,用热测痛的方法测量后脚掌皮下注射松节油后的痛阈,每天1次,连续测15d。2)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后脚掌慢性炎症后第2天和第7天,炎症侧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变化;以及正常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作为对照。结果1)炎症后大鼠后脚掌侧痛阈出现降低,在第2天痛阈达到最低,后逐渐恢复,14d后恢复正常痛阈值。2)正常大鼠P2X,主要表达于DRG的中小神经元上,炎症后DRG(L4—6),中小型P2X,受体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平均面积增大。结论后脚掌慢性炎症痛可以引起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痛觉过敏,并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qbP2X3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加,表明P2X3在DRG的中小神经元的改变可能对松节油引起脚掌炎症痛时热痛觉过敏的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癌痛是临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以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引起疼痛尤为严重。P2X7受体是ATP门控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的一个亚型,在脊髓背角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P2X7受体激活可以促进胶质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介导脊髓中枢敏化。该受体在炎症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已多有报道,但在癌痛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所诱导的骨癌痛小鼠模型,分析对比了野生型小鼠和P2X7受体基因敲除(P2rx7-/-)小鼠骨癌痛的发生、发展。野生型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患侧后肢分别在第7和14天开始出现明显的触诱发痛和热痛过敏,并呈进行性加重;Cat Walk步态分析显示骨癌第21和28天,小鼠患侧脚印面积明显减小,站立时相持续时间缩短,举步时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受累骨骨髓腔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骨髓质正常结构消失,伴有髓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与研究设计时的预期相反,P2rx7-/-小鼠接种瘤细胞后,患肢痛行为检测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似,甚至在Cat Walk步态分析检测值变化发生的时间上较野生小鼠有所提前。这与本研究组前期在大鼠骨癌痛模型观察到的阻断P2X7受体明显对抗骨癌痛的结果完全不同,提示P2X7受体在大、小鼠骨癌痛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再次提示疾病动物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与人类疾病机理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癌痛是临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以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引起疼痛尤为严重。P2X7受体是ATP门控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的一个亚型,在脊髓背角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P2X7受体激活可以促进胶质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介导脊髓中枢敏化。该受体在炎症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已多有报道,但在癌痛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所诱导的骨癌痛小鼠模型,分析对比了野生型小鼠和P2X7受体基因敲除(P2rx7-/-)小鼠骨癌痛的发生、发展。野生型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患侧后肢分别在第7和14天开始出现明显的触诱发痛和热痛过敏,并呈进行性加重;Cat Walk步态分析显示骨癌第21和28天,小鼠患侧脚印面积明显减小,站立时相持续时间缩短,举步时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受累骨骨髓腔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骨髓质正常结构消失,伴有髓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与研究设计时的预期相反,P2rx7-/-小鼠接种瘤细胞后,患肢痛行为检测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似,甚至在Cat Walk步态分析检测值变化发生的时间上较野生小鼠有所提前。这与本研究组前期在大鼠骨癌痛模型观察到的阻断P2X7受体明显对抗骨癌痛的结果完全不同,提示P2X7受体在大、小鼠骨癌痛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再次提示疾病动物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与人类疾病机理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周炎性痛小鼠痛行为以及脊髓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为阐明炎性痛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16只,分为对照组8只和炎性痛组8只。小鼠右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外周炎性痛模型,对照组右侧足底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在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1、3、5、7天检测小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辐射热刺激缩爪潜伏期(PWL)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在炎性痛不同时程脊髓内的动态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脊髓背角GFAP形态以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同时统计脊髓背角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与GFAP共定位水平。结果炎性痛小鼠造模后患侧MWT、PWL均明显下降,小鼠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与热痛觉过敏;且在造模后第3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开始升高,表达量为1.84±0.10 vs 1.08±0.22(P0.05);炎性痛第7天,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erping1、H2-T23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Ptx3的mRNA水平降低(P0.05);炎性痛组小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炎性痛小鼠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1型极化增加,提示A1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炎性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外周TRPV1和P2X3的相互关系,以期部分阐明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RPV1激动剂组、P2X3激动剂组、TRPV1激动剂+P2X3激动剂组、TPRV1激动剂+P2X3抑制剂组、P2X3激动剂+TRPV1抑制剂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TRPV1或P2X3激动剂和(或)抑制剂,分别观察20min内各组大鼠缩足次数、抬腿/舔足持续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L4DRG水平TRPV1和P2X3阳性面积表达及共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法观察L4DRG水平TRPV1和P2X3的相互关系。结果 P2X3激动剂不能提升TRPV1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P2X3抑制剂能减轻TRPV1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TRPV1激动剂能增加P2X3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TRPV1抑制剂不会减轻P2X3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P2X3激动剂能增加L4DRG水平TRPV1阳性面积表达,TRPV1激动剂能增加L4DRG水平P2X3阳性面积表达;TRPV1和P2X3在DRG水平有共表达且存在共沉淀现象。结论 外周神经元水平,TRPV1和P2X3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对方的表达。当其中一方受到抑制时,另一方的功能也会相应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术后痛是临床中最常见和最需要紧急处理的疼痛,它阻碍患者康复,且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针药复合麻醉是传统针刺和现代麻醉技术相结合的新麻醉方法,即药物全身麻醉的同时在穴位施加针刺,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痛的发生,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参与多种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CX3CR1是否参与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机制。建立C57BL/6J小鼠足趾切口痛模型,用行为学测试检测小鼠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CX3CR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小鼠足跖切口引起明显的机械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针药复合麻醉明显抑制机械触诱发痛,但对热痛觉过敏没有影响。CX3CR1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其蛋白水平在足跖切口术后3 d显著升高,针药复合麻醉对CX3CR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CX3CR1基因敲除小鼠足跖切口术后3 d机械痛阈较野生型C57BL/6J小鼠明显升高,但针药复合麻醉的镇痛作用消失;小鼠鞘内注射CX3CR1中和抗体同样可翻转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CX3CR1参与足跖切口痛和针药复合麻醉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卫星胶质细胞及其P2X7受体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大鼠炎性痛的外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on group,n=12)、炎性痛组(CFA group,n=12)、炎性痛+电针组(CFA+EA group,n=12)、炎性痛+假电针组(CFA+s EA group,n=12)。炎性痛大鼠于右后足掌侧正中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每只0.1 m L构建模型;电针处理取穴"足三里"、"昆仑",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0.5-1-1.5 m A(每个强度治疗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1、3、7、8、10、12、14 d各组大鼠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各组大鼠患侧DRG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P2X7受体活化情况。第二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炎性痛+DMSO组(CFA+DMSO group,n=8)、炎性痛+P2X7R抑制剂A740003组(CFA+A740003 group,n=10)、炎性痛+电针+生理盐水组(CFA+EA+NS group,n=8)、炎性痛+电针+P2X7R激动剂Bz ATP组(CFA+EA+Bz ATP group,n=12),分别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手术前、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各时点检测大鼠PWTs变化。结果 (1) CFA致炎性模型大鼠痛阈显著下降(P 0.01),电针治疗后其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 0.01)。CFA足底注射14 d后,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0.05);电针显著抑制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P 0.05),而CFA+s EA组却无明显变化(P 0.05)。(2)与CFA+DMSO组比较,鞘内注射P2X7抑制剂A740003显著提高CFA大鼠机械痛阈(P 0.01); CFA+EA+Bz ATP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CFA+EA+NS组(P 0.01)。结论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2X7受体表达参与电针抗慢性炎性痛,可能是电针镇痛外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膜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C-kinase-1)参与多种膜受体与膜上蛋白的运输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小胶质细胞PICK1与P2Y6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可改变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脑内皮层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与PICK1敲除小鼠比较,野生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内存在PICK1-P2Y6受体相互作用。生物素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P2Y6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荧光胶珠吞噬实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对UDP(刺激)引起的荧光胶珠吞噬作用减弱。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PICK1基因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Akt 308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使用Akt抑制剂API-2能有效抑制Akt 在小胶质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及UDP刺激引起的吞噬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ICK1能下调小胶质细胞膜上P2Y6受体的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且这一过程依赖Akt磷酸化修饰。总之,PICK1可促进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调节子|敲除PICK1可下调P2Y6膜受体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结果可加深对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在心肌缺血激活后可传导心绞痛信号和释放P物质(substance P, SP).SP是速激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结合并激活神经激肽1 (neurokinin 1,NK1)受体发挥作用. TRPV1和SP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对心功能的恢复和重塑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心肌梗死后凋亡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用TRPV1基因敲除(TRPV1-/- )小鼠和野生型(wide type, WT)小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外源性给予SP和NK1受体拮抗剂RP67580,用TTC染色法观察梗死的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aspase-3、Bcl-2、Bax、p53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心肌梗死24 h后,TRPV1-/-小鼠比WT小鼠梗死面积更大,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性更高,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更低. SP预处理可以明显缩小TRPV1-/-小鼠梗死面积,降低凋亡指数、caspase-3活性和升高Bcl-2/Bax比值,而在WT小鼠中改善不明显.外源性给予RP67580,阻断SP与NK1受体结合后,与相应对照组相比,WT小鼠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更大,caspase-3蛋白表达更高,Bcl-2/Bax比值更低;TRPV1-/-小鼠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和caspase-3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研究结果表明,SP可能介导了TRPV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凋亡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脑组织腺苷A2A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在采用2次6.2 Gy X线间隔照射对敲除A2A受体基因的雌性C57BL/6小鼠进行清髓处理后, 将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到其体内, 使其脑组织的A2A受体仍保持缺失型。然后对移植效果进行鉴定, 并对模型的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发现: 骨髓移植6周后, 受体小鼠的白细胞性染色体基因由雌性变为雄性; 骨髓中A2A受体阳性细胞率为94.85%, 而脑内A2A受体mRNA与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比较, 无显著差异。模型小鼠除心率略低于野生型小鼠外, 在呼吸频率、脑含水量以及脑内谷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上均与野生型小鼠和A2A基因敲除小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脑组织腺苷A2A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在采用2次6.2 Gy X线间隔照射对敲除A2A受体基因的雌性C57BL/6小鼠进行清髓处理后, 将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到其体内, 使其脑组织的A2A受体仍保持缺失型。然后对移植效果进行鉴定, 并对模型的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发现: 骨髓移植6周后, 受体小鼠的白细胞性染色体基因由雌性变为雄性; 骨髓中A2A受体阳性细胞率为94.85%, 而脑内A2A受体mRNA与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比较, 无显著差异。模型小鼠除心率略低于野生型小鼠外, 在呼吸频率、脑含水量以及脑内谷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上均与野生型小鼠和A2A基因敲除小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炎症时组织释放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对炎性痛觉过敏的产生起重要作用。但炎症组织5-HT2A受体在其中的意义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外周组织5-HT2A受体在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大鼠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在局部炎性部位给予选择性5-HT2A受体阻断剂酮色林,用行为学检测后足底对热和机械刺激的撤足反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炎症局部给予酮色林(20、40、80μg)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FA诱发的热痛觉过敏;每日给予80μg酮色林,在第三天即完全翻转CF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以及部分地减轻触觉超敏。CFA诱发脊髓背角I~II层NPY表达增加,炎症组织局部注射酮色林能抑制脊髓背角NPY的表达增加,但不改变DRG中NPY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外周炎症组织5-HT2A受体激活参与慢性痛觉过敏的发生;阻断炎症部位5-HT2A受体能缓解疼痛,矫正与病理疼痛密切关联的脊髓背角细胞异常改变。因此,外周5-HT2A受体,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炎性痛觉敏感性增高、不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MrgC受体(Mas-related gene C receptors)调制吗啡耐受的细胞学机制。对大鼠连续6天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吗啡(20μg)、吗啡+牛肾上腺髓质8-22(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1 nmol,隔天注射)或(Tyr6)-2-MSH-6-12(MSH,5 nmol,隔天注射);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与吗啡耐受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鞘内给予选择性MrgC受体激动剂BAM8-22或MSH,能抑制慢性应用吗啡所诱发的脊髓背角和/或DRG中谷氨酸转运体(GLAST、GLT-1、EAAC1)的减少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增加。此外,检测到MrgC受体样免疫活性表达于脊髓背角浅层;慢性应用吗啡使脊髓背角MrgC受体样免疫活性和DRG中MrgC受体mRNA水平都增加。这些结果提示,MrgC受体通过抑制慢性应用吗啡所诱发的脊髓和DRG中的痛介质增加,而抑制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14.
Sun XC  Li WB  Li SQ  Li QJ  Chen XL  Ai J 《生理学报》2003,55(6):677-683
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对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的影响。实验用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的变化,分别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和硝酸还原法测定大鼠脊髓内NOS表达和NO生成的变化。结果显示,鞘内注射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激动剂[Sar^9,Met(O2)^11]-substance P(Sar-SP)可使大鼠痛阈降低,脊髓后角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内NOS表达增强,脊髓腰膨大部位NO生成增多;预先鞘内注射非选择性NK-1受体拮抗剂[D—Arg^1,D-Trp^7,9,Leu^11]-substance P(spantide)可抑制上述变化。结果表明,SP可促进脊髓内NOS表达和NO生成。  相似文献   

15.
1α羟化酶活性和血钙水平对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脏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种基因敲除小鼠。每种小鼠又分两种饲养方式。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钙浓度。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小鼠肾脏组织中1α羟化酶和24羟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血钙低于野生型小鼠(78±10.4 mg/Lvs111±16.5 mg/L,P<0.05.),测不出24羟化酶基因表达。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有很高的1α羟化酶表达,小鼠血钙也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68±9.8 mg/Lvs111±16.5 mg/L,P<0.05),测不出24羟化酶表达。但给予高乳糖饲料后,两种基因敲除小鼠血钙都上升到与野生型小鼠一致水平。此时,24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也基本一致。结论:血钙是调节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直接因素,1α羟化酶对24羟化酶的正向调节作用是通过升高血钙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和脊髓背角中痛介质(pronociceptive mediator)的增加是炎性疼痛与阿片耐受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家族,是新近证实的痛介质。研究表明,炎症和重复应用吗啡时,DRG和脊髓背角中AM含量和释放都增加。鞘内给予AM受体阻断剂AM22-52能抑制炎性疼痛与吗啡耐受,表明DRG和脊髓背角中AM受体活动的增加参与炎性疼痛和吗啡耐受发生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最近有关研究进展,讨论了AM参与这两类疾患发生的神经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乙酰胆碱M受体家族各亚型 (M 1~M 5 )介导许多生理功能中的重要环节 ,如外周M 3受体对胃肠道平滑肌和唾液腺分泌的副交感调节作用。目前已知M 3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但因缺乏这种受体的选择性配体 ,其作用尚未知晓。最近Mashahisa等用基因敲除的方法 ,建立了M 3受体双等位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 ,这种小鼠的M 1、M 2、M 4、M 5受体水平、各器官发育、行为活动情况、代谢情况及代谢有关的激素 ,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均与野生型小鼠相同。但却出现明显的摄食减少、体重减轻等 ,且这些变…  相似文献   

18.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P2X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正常SD大鼠25只,分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右侧足底皮下给予0.1ml 5%福尔马林,分别观察15min、30min、1h、3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腰段及L4~6背根节P2X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15min、30min、1h组脊髓后角Ⅱ层P2X3表达未见变化,实验3h组可见P2X3表达升高,但未见明显差异;实验15min、30min组DRG神经元P2X3表达未见变化,1h组开始表达上调,3h组表达明显升高,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2X3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产生伤害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2型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DNP模型,对照组以常规饲料喂养并给予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造模组中模型成功的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组(DNP group)与低频电针治疗组(DNP+EA group)。电针治疗选用双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2 Hz,强度1 m A治疗15 min,后2 m A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观察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周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及0、5、7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变化;采用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7周及电针3、5、7 d 6个时间点双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L5 DRG P2X3受体表达。实验二:将DNP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电针组(EA+Vehicle group)和P2X3激动剂组(EA+αβ-me ATP group)。电针干预同上。EA+αβ-me ATP group于每次电针干预前在大鼠足趾下注射αβ-me ATP(0.6μmol/L,100μL)。EA+vehicle group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BS缓冲液,其余干预相同。检测机械痛阈。结果 1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饲养5周后ISI均明显降低(P0.01),高脂高糖饲养7周后FPG明显升高(P0.01),说明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9.04%);2PWTs: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侧PWTs明显降低(P0.01),说明2型DNP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后各时点均出现双侧PWTs的显著增加(P0.01);而与电针组比较,P2X3激动剂组双侧PWTs均明显降低(P0.01)。3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低频电针能通过下调L5 DRG P2X3受体有效改善2型DN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 ERK)、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tion of Camp response element bound protein,p 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3、7、14 d时以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l latency,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 ERK、p 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 d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 d时比较,C组和D组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上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抑制p ERK、p CREB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