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  李华  苏俊红  倪文  曹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20-3122,3182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高级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探讨1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观察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图片-词语语义一致(匹配)与语义不一致(不匹配)时的语言加工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后失语患者N400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但相关性分析N400的波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加工过程的延迟2.额叶以及顶叶可能在语义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是否能将认知电位N400作为评估卒中后语言障碍的一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辉  李华  苏俊红  倪文  曹辉 《生物磁学》2011,(16):3120-3122,3182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高级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探讨1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观察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图片一词语语义一致(匹配)与语义不一致(不匹配)时的语言加工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后失语患者N400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但相关性分析N400的波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加工过程的延迟2.额叶以及顶叶可能在语义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是否能将认知电位N400作为评估卒中后语言障碍的一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高级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探讨1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观察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图片-词语(名词和动词)语义一致(匹配)与语义不一致(不匹配)时的语言加工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后失语患者N400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加工过程的延迟,额叶以及顶叶可能在名词及动词早期的语义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Zhang ZQ  Shu SY  Liu SH  Guo ZY  Wu YM  Bao XM  Zheng JL  Ma HZ 《生理学报》2008,60(4):504-510
本研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了人脑进行不同难度数字加减计算时的脑区激活情况,并探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在数字计算中的作用.用Siemens 1.5 Tesla磁共振机对16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简单及复杂数字加减任务的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刺激任务分为简单加减计算任务、复杂加减计算任务和基线任务.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分别比较同一任务各个脑区平均激活强度和同一脑区在两种任务中的激活强度.结果显示,简单及复杂加减计算激活的被试者的脑区基本相同,激活的皮层区主要见于额叶、顶叶、枕叶、扣带回、丘脑及小脑;简单及复杂加减计算激活的皮层下结构包括两侧尾状核、左纹状体边缘区等基底核结构和丘脑.在简单及复杂计算中,纹状体与皮质结构(额叶、顶叶)间激活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简单计算与复杂计算比较,右顶叶,在复杂任务时出现激活,在简单任务时未出现激活.上述结果提示,完成数字计算任务的脑区除了额叶、顶叶、扣带回等皮层结构外,大脑皮层下的一些结构如纹状体、纹状体边缘区,也是参与数字计算的重要部位.皮层下结构纹状体和优势半球的纹状体边缘区参与了数字工作记忆,可能是进行数字计算神经环路的重要组成部位.右项叶(缘上回)只在复杂任务出现激活,该区可能是视空间记忆和加工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双语语音转换中是否存在语音效应。方法:选取19名汉英双语在校英语专业研究生为被试,应用ERP技术和出声的图片命名任务考察双语语言转换中的语音效应。结果:(1)语音效应方面,封闭语境条件下,英语的平均波幅显著大于汉语的平均波幅,语言类型差异显著;音译词和非音译词的平均波幅差异不显著;混合语境条件下,音译词的平均波幅均小于非音译词的平均波幅;非转换语境的平均波幅均大于转换语境的平均波幅,转换语境比非转换语境的词汇更容易被激活。(2)转换代价方面,混合语境条件下,音译词和非音译词之间的转换代价差异不显著,汉语和英语间的转换代价差异显著,熟练语言的转换代价大于非熟练语言的转换代价。结论:(1)封闭语境条件下不产生语音效应,混合语境条件下产生语音效应。(2)熟练语言的转换代价大于非熟练语言的转换代价。(3)语音效应与语境有关,语言转换代价与语言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双语者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交流对象选择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已有的研究发现,双语者需要通过抑制控制选择合适的语言.本研究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 MRI)技术,扫描22名汉-英双语者完成语言切换任务和西蒙切换任务时的脑活动状况,通过联合分析和分离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双语产生过程中语言控制与一般领域的认知控制的脑机制的重合与分离.结果发现,双语产生过程中,语言控制需要使用一般领域的施加抑制和解除抑制机制.其中,语言控制与施加抑制共同涉及了额上回、前辅助运动区/背侧前扣带回、壳核和右侧顶上小叶的活动;语言控制与解除抑制都需要左侧顶上小叶的参与.此外发现,双语控制相比于一般领域的控制,需要特异性地激活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左侧楔前叶、中后部扣带回、后辅助运动区、右侧颞中回、右侧舌回、右侧缘上回和双侧小脑等脑区,以发挥与发音动作、词汇提取、语义记忆有关的认知控制功能.这表明,语言控制与一般领域的认知控制既存在重合的脑机制,也存在分离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视觉的汉语真假双字词为材料,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与表征的关系.方法:记录了16名被试者的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结果:①真词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假词.②真词和假词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N400、P600成分.③假词的N2波幅显著大于真词;假词的P3波幅、潜伏期显著小于真词.④假词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真词,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波幅表现出显著的半球效应,左半球大于右半球.⑤假词的P600潜伏期显著长于真词.结论:N2、P3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早期对心理表征的匹配和评价、注意的分配;N400、P600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晚期词素之间的语义冲突和词素之间语义、句法等关系的整合.研究结果证明了中文双字词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支持了词汇后加工的观点,为假词反应时长于真词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额叶对冲突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及其年老化改变,探索敏感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正常老年人(老年组)和15例青年成人(青年组),ERPs检查采用改良的Eriksenflanker视觉刺激范式,记录32导脑电、正确率及反应时。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反应时明显延长,反应阶段干扰效应尤其明显。老年组N380出现时间窗延迟,平均波幅两组无差异,源定位分析(IDRETA)显示青年组可见双颞叶、双前额背外侧区域激活,以右侧明显;老年组主要见左颞叶、左前额背外侧、左前额内侧面区域激活。结论:在反应阶段出现冲突信息时,老年人额叶干扰控制功能减退,差异负波N380与老年人左前额背外侧、左侧颞叶等区域在反应选择、执行控制中的活动有关,且增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9.
来自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面孔的分类和识别位于特定脑区.同时,已有行为实验研究表明,图像的空间高低频特征在面孔分类的不同范畴中起不同的贡献,例如身份更多被低频信号传递,性别被高低频共同传递,而表情更多被高频传递.然而,空间频率在面孔分类中的贡献,其表征和神经机制目前相关研究很少.利用特定癫痫患者植入颅内电极的监控期,呈现不同类型面孔图像,同时记录其颅内脑电,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考察了据认为是面孔特定成分的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在170 ms的波形(N170波形)的变化;用电极反应显著性分析考察了空间频率在不同分类特征上的贡献.结果表明,空间高频(HSF)图像的N170潜伏期显著延迟.只呈现空间低频(LSF)图像,N170的潜伏期对普通人面孔会延迟,而对熟悉的名人则没有这个差异.女性面孔诱发的N170在HSF条件下潜伏期明显晚于LSF条件,而男性面孔诱发的波形则不存在这个差异.表情在N170上没有体现出任何差异.但是基于电极的显著性分析表明,有更多的额叶电极参与了表情的加工;身份特征加工有更多电极在空间低频上表现出差异,而性别加工则空间高低频比较平衡.与以往行为结果不同的是,表情加工也有更多低频贡献,而且表情的差异可以在早达114 ms的时候就发生.这符合表情信息在颞枕区域有一个快速基本加工,再传递到其他脑区的认知模型.因此,空间高低频信息在身份和性别上的贡献,可能发生在经典的面孔加工脑区,由N170表达,表情信息不由N170表达,而是在颞枕较广泛的范围内快速加工再传递到别的脑区,如额叶.这是首次利用颅内脑电就空间频率在面孔分类中的贡献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为深入理解脑内面孔各种特征加工的动态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军医大学学员内隐层面对自我和他人坚毅性评价的特点及脑电特征,为全面、客观的评估个体的坚毅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使用E-Prime2.0参照经典内隐联想范式编制内隐联想-坚毅测验,对100名军医大学学员施测坚毅量表(Grit O),选取高、低坚毅水平被试(各20名)进行内隐联想-坚毅测验,并记录脑电,分析两组被试的内隐效应及主要脑电成分。结果:计算内隐效应D值,t检验显示高坚毅组(0.55±0.36)显著低于低坚毅组(0.87±0.49),t=-2.257,P0.05,Cohen'd=0.74。两组被试均诱发明显的N400和LPP,高坚毅组中N400在任务状态下主效应显著,F(1,17)=8.528,P0.05,η2=0.334,且在电极位置上主效应显著,F(10,170)=8.207,P0.001,η2=0.326。LPP在任务状态下主效应显著,F(1,17)=5.471,P0.05,η2=0.243,且在电极位置上主效应显著,F(10,170)=18.479,P0.001,η2=0.521;低坚毅组中N400在任务状态下主效应显著,F(1,17)=10.051,P0.05,η2=0.372,且在电极位置上主效应显著,F(10,170)=8.223,P0.001,η2=0.326,LPP在任务状态下主效应不显著。结论:1.军医大学学员坚毅性评价的内隐效应显著,即均倾向于认为自我的坚毅性高,他人的坚毅性低,通过问卷法评估坚毅性时应考虑坚毅评价的内隐效应。2.高、低坚毅性军医大学学员坚毅性内隐评价时的主要脑电成分N400、LPP存在差异,N400可作为坚毅性内隐评价符合程度的判断指标。3.内隐效应及N400可以作为对军医大学学员坚毅性评价时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碍,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人们在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脑结构研究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颞-顶叶、颞-枕叶、额下回、小脑等区域都存在一定的脑结构异常,这些脑结构异常要么表现在某个脑区的结构上,要么表现某个脑区结构的左右不对称性上.脑功能研究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出现脑结构异常的区域也大多表现出脑功能的异常.脑功能连接的研究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脑功能连接的异常不仅涉及到同侧脑区前后部分的连接,还涉及双侧脑区相应部分的连接.另外,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发现了与拼音文字发展性阅读障碍不同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机制以及拓展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S1→S2范式研究中国人大脑隐喻加工模式是否与"等级显性理论"一致。被试对隐喻匹配任务和不相关匹配模式进行"是"和"否"隐喻的判断,同时脑电设备记录他们进行任务加工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对相关电极N400的分析发现,右脑加工两个任务时,激活程度呈递增的趋势,与"等级显性理论"一致。另外,两个任务中顶叶空间加工区参与程度的差异说明,隐喻意义的整合需要对相似性、熟悉度等确定后再进行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加工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数字加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焦点.本文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比较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数词对数字大小比较任务加工的影响,考察了语言与数字加工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语言编码影响了脑内数字处理加工的模式,在以汉语数词为编码的情况下,梭状回的激活显著高于阿拉伯数字为编码的情况,顶叶的激活则弱于以阿拉伯数字为编码的情况.这表明数字加工会受到语言编码的影响,支持了数字加工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别学习过程中,基于类别相似性的不同时间限制下被试分类学习脑激活机制.方法:通过对15名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使用2相似程度不同(高相似vs低相似)×3呈现时间不同(10ms vs 200ms vs 600ms)的多因素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相似程度及刺激呈现时间不同下的类别学习脑机制.结果:类别高相似的脑激活机制更加复杂,激活的脑区更多;刺激呈现时间为10ms的时候被试的波形图与200ms和600ms类似,但是其潜伏期更短,决策速度更快;三种时间条件下都激活了N400,可能存在语义加工.结论:类别学习在视觉加工阶段就已经发生;类别学习过程并非全或无的竞争机制,而是内隐和外显综合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在概念水平上对记忆项目进行注意定向,探讨了注意在记忆相关项目中的作用及对长时记忆可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非记忆项的N400比记忆项的N400更负;与记忆项同类的单词对类别判断(与其他类相比)在行为数据和ERPs(400~650ms和700~900ms)上表现为正启动效应,而与非记忆项目同类的单词对类别判断表现出行为数据和ERPs(400~650ms)的负启动效应.记忆阶段的N400反映了注意对相关项目的高度关注和对无关项目的抑制,表明了自上而下的注意在选择加工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类别比较阶段的ERPs结果则反映了在工作记忆中受注意驱动的加工内容可以决定随后相关语义长时记忆的可用性,即之前注意或忽视特定内容会产生不同的间接的语义启动作用(正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这说明,由于注意的导向不同,使得长时记忆中可用的信息激活水平不同,支持了基于激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上一种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振荡(ALFF)技术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基础脑区活动.8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与8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成像扫描,用SPM8中的多重回归分析,在控制被试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的影响下,将每个体素的ALFF值同每个被试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相关分析.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HN组与VAS评分相关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后叶、前额叶背外侧区域(BA11/46/47)、右侧顶叶(BA40)、右侧舌回(BA17/18/19);与VAS评分相关的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中回(BA21)、左侧舌回(BA17/18)、右侧小脑前叶、左侧后扣带回(BA30/19)和右侧中央前回(BA3/4/6);PHN组与病程相关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后叶、前额叶背外侧区域(BA9/10/11/47)、左侧颞上回(BA38)、右侧顶叶和右侧舌回(BA17/18/19);与病程相关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海马旁回(BA28)、右侧小脑前叶、左侧扣带回(BA24)、右侧颞上回(BA13)、左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顶下小叶(BA39/40).研究结果提示,涉及疼痛的情绪、警觉行为、注意的脑区在带状疱疹后遗痛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情绪状态脑电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氧气环境2个水平×情绪类型4个水平)。通过编写情绪图片诱导12名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男性被试产生四类不同情绪:低效价低唤醒(LVLA)、高效价低唤醒(HVLA)、低效价高唤醒(LVHA)、高效价高唤醒(HVHA) ,分别近似于沮丧、轻松、恐惧、快乐四类情绪,并使用Brain Products 32导脑电采集设备采集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次日,采用常压低氧舱模拟4 300 m的高原低氧环境,同一批被试在低氧10 h 后使用相同试验范式采集脑电信号。对采集来的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FFT),同时对额叶(F3\Fz\F4)脑电的五个频段(delta、theta、alpha、beta、gamma)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功率谱分析发现:急性低氧前后,四类情绪状态下alpha波的全脑分布差异主要集中在额叶、顶叶及部分颞叶;HVLA情绪状态下alpha波全脑分布差异最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①delta、beta频段功率受氧气环境影响显著(P<0.05),低氧环境下功率增强。②theta、alpha频段功率指标上,氧气环境和情绪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0.05),低氧环境下除HVLA情绪状态外,theta、alpha频段功率皆出现了显著增强。③两因素对gamma频段影响都不显著(P>0.05)。结论:在四类情绪状态下,氧气环境的变化对大脑活动的影响差异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叶、顶叶及部分颞叶;低氧环境对沮丧、恐惧、快乐情绪状态有明显影响,低氧与情绪类型对于theta及alpha频段功率的改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因为汉字具有与拼音字母语言不同的方形书写结构以及字型映射规则,已有很多研究关注这两种语言是否存在着不同的阅读机制,但还在争论中.本研究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采用汉字和英文两种语言的真字(词),假字(词)以及非字(词)作为刺激材料来进一步研究此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高频字(词)条件下,汉字和英文具有相似的阅读机制,但在阅读假字(词)时,它们的阅读机制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英文假词激活了左脑缘上回,而汉字假词激活了左脑额中回.研究结果说明:1)汉英双语者可能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双线路机制来读取汉字和英文单词.2)汉英双语者在阅读英文假词时,须借助缘上回脑区进行字型转换.而在阅读汉字假字时,则需通过额中回进行笔画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间歇低氧对幼鼠部分脑区p38MAPK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幼鼠(3-4周龄)50只,随机分为5组(n=10):间歇低氧2周组(2IH组)、间歇低氧4周组(4IH组)、间歇低氧4周后恢复组(4F组)、对照2周组(2C组)和对照4周组(4C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模型,以RT-PCR法和Westemblot法分别测幼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p38MAPKmRNA和磷酸化p38MAPK(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21H、4IH和4F组幼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的p38MAPK mRNA及p-p38蛋白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均〈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激活幼鼠部分脑区D38MAPK。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局灶脑血流灌注的特点,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发生与脑血流的关系.方法:将41例帕金森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帕金森病组22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者为抑郁组19例、其中抑郁组分为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组、治疗后组,3组均进行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的脑血流量测定(CBF)较帕金森病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组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rTMS治疗后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改善,HAMD评分改善(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存在局灶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合并抑郁症患者额、顶叶下降更明显,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脑血流低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