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Xuan卵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2.
朱鹮卵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对世界珍禽——朱鹮的卵壳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卵壳中的26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两巢卵壳所含有害元素的对比,以及两巢区土壤中有害元素含量对照情况,指出保护朱鹮自然种群、研究其环境因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爬行动物的卵壳结构杜卫国(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学系金华321004)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最先登陆的类群,其结构、机能也向着适应陆地生活进化。陆地繁殖是动物不依赖水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爬行动物产带硬壳膜的卵,以抵御陆地环境压力和防止水分散失,完成陆地繁殖。因...  相似文献   

4.
哈曼马鸡卵壳的超微结构和元素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特有鸟类哈曼马鸡(Crossoptilon harmani)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首次报道哈曼马鸡卵壳结构与元素成分。哈曼马鸡卵壳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卵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9.3、307.1和64.6μm,分别占卵壳总矿厚度的2.4%、80.6%和17%。在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测量了其直径。卵壳表面的蛋孔形状有圆形、椭  相似文献   

5.
三种海鸟卵壳的超微结构和无机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和TN-5500能谱仪对三种海鸟卵壳的超微结构和基本无机元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基本结构相似,但表层突起和裂纹,乳锥和锥本形态,以及气孔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壳膜与卵壳的锚连方式,壳膜元素组成等都存在着不同,这既反映其遗传,繁殖生理功能上的差异,也显示了不同种鸟卵壳之间的相似和相异性,因而对研究严分类和地理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卵壳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卢汰春  温江 《动物学研究》1992,13(3):223-226
本文报道了锦鸡属——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卵壳的气孔、外壳膜、锥体层、木栅层的超微结构。并对两者的卵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鸟类新种弄岗穗鹛卵壳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卵壳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卵壳的部分元素成分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弄岗穗鹛的卵壳厚约为(81.50±3.04)μm(n=30),从外向内依次分为4层:表面晶体层、栅栏层、锥体层和壳膜层。其中表面晶体层较为粗糙,有开放气孔分布;栅栏层结构紧密,是卵壳的主要构成部分,并遍布蜂窝状小孔;锥体层由锥体基层和乳锥层组成;壳膜层由多层直径约为(1.28±0.50)μm(n=30)蛋白质纤维组成。Ca是弄岗穗鹛卵壳的主要构成元素,含量达507.26mg/g,而Fe、Sr、Mn和Al为微量元素。弄岗穗鹛卵壳的特殊结构及元素组成可能是其对石灰岩生境及不擅长飞行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两性融合发育鱼为对照,对雌核发育银鲫卵壳的表面结构及其可溶性蛋白的组成进行了研究:(1)雌核发育银鲫卵壳表面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嵴和沟;(2)雌核发育银鲫卵壳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略高于两性融合发育鱼,并且在Ⅱ区段存在一条分子量为10Dalton的特异蛋白区带。并对银鲫卵壳结构及组成的特殊性和银鲫卵初级控制作用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两性融合发育鱼(红鲫、彩鲫)为对照,对雌核发育银鲫卵壳的表面结构及其可溶性蛋白的组成进行了研究:(1)雌核发育银鲫卵壳表面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嵴和沟;(2)雌核发育银鲫卵壳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略高于两性融合发育鱼(红鲫、彩鲫),并且在II区段存在一条分子量为10万Dalton的特异蛋白区带。并对银鲫卵壳结构及组成的特殊性与银鲫卵初级控制作用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斟纹夜蛾卵壳表面结构和形状,首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斟纹夜蛾卵产后发育33、48、57、63、71、84h和87h后的幼虫体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孔子鸟骨骼微观组织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孔子鸟股骨骨骼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现生鸟类的相似性,认为孔子鸟具有罗高而情怀定的生长率,基陈代谢可能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较高的代谢水平的起源要晚于鸟类的系统起原。鸟类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与骨骼外部的形态特征的进化是不同步的,孔子鸟等的祖先类型应是一生长速率较低而不恒定的、较原始的爬行动物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藏马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胡灏 《四川动物》1997,16(3):127-129
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特有珍禽──藏马鸡的卵壳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电镜下显示:藏马鸡卵壳从内向外由壳膜层、锥体层、海绵层和表层等组成。壳膜层内层致密、含少量纤维,外层为纵横交错成网状的纤维结构,锥体层由许多乳头状突起密集排列组成,海绵层为似沉积岩层的层状结构,表层在卵壳最外面,上由具保护性的透明蛋白质薄膜覆盖。与同属的褐马鸡的卵壳进行比较,其超微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产雉类—褐马鸡,藏马鸡和蓝马鸡卵壳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甘雅玲  卢汰春 《动物学报》1992,38(2):124-127
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野生鸟类卵壳的超微结构报道尚少。我们对中国特产鸡类——三种马鸡卵壳的表皮、气孔、木栅层、锥体层、乳头结、壳膜和基帽进行了扫描巨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三种马鸡不同结构的形态,对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繁殖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弃卵原因,对其弃卵与正常卵壳超微结构及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比较。以2014至2020年在扎龙保护区收集到丹顶鹤弃卵和正常孵化的卵各6枚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量其化学元素含量,并对其卵壳厚度和密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弃卵壳厚度、密度分别为正常卵壳厚度、密度的68.0%(P <0.01)和71.5%(P <0.01);弃卵卵壳表面晶体层厚度不均,与栅栏层之间界限不明显,外表皮层有龟裂和条形两种裂纹,栅栏锥体层晶体中有微小球状中空结构和类似溶洞的腔室结构,壳膜层纤维表面的片状突起较少,这些结构均与正常卵壳不同。检测卵壳23种化学元素中,弃卵卵壳Ca、Na、P、Mg和K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孵卵卵壳(P <0.05)。从卵壳结构和元素分析,卵壳元素含量异常、结构和功能缺陷有可能是导致其亲鸟弃卵的原因之一,这与亲鸟占据生境资源情况、与其他鸟类间繁殖压力、食物可获得性和生存对策等交互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白yuan的消化生理过程,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5-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尤其是盲肠和直肠;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5-HT少,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伟  徐艳春 《兽类学报》2003,23(4):339-345
人类认识毛发微观结构的历史已经有160 余年, 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不仅搞清了毛发的基本结构,而且还将毛发结构特征的差异性与动物的种类、动物所受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纺织行业和美发护发行业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随着生物学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毛发微观形态学信息的发掘也将随之加深,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在物种识别、功能与形态的关系以及纺织、美发护发等领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孔子鸟(Confuciusornis)骨骼微观组织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孔子鸟(Confuciusornis)股骨骨骼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现生鸟类的相似性,认为孔子鸟具有较高而恒定的生长率,其新陈代谢可能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较高的代谢水平的起源要晚于鸟类的系统起源.鸟类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与骨骼外部的形态特征的进化是不同步的。孔子鸟等的祖先类型应是一生长速率较低而不恒定的、较原始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19.
克隆得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ZP3基因全长cDNA,在体外表达出银鲫的Z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多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研究了银鲫ZP3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和在早期发育胚胎中的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鲫ZP3的转录发生在卵黄发生以前,而ZP3蛋白的翻译起始于卵黄形成阶段,且随着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ZP3蛋白的存在状态在受精后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受精后5-30min期间,抽提液中原始的ZP3蛋白带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子量大约为90KD以及更高分子量的蛋白带;而在受精后80min和8-16胞期的胚胎抽提液中,二聚体和多聚体复合体蛋白带也相继消失。这种状态变化意味着ZP3蛋白在卵子受精后有可能与自身或其他蛋白共价结合转变成了二聚体和多聚体。接着,用获得的ZP3抗体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卵壳蛋白的凝胶分离,从卵壳中分离纯化出银鲫ZP3蛋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