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配对良好的双链螺旋结构的聚核苷酸是一种有效的干扰素诱导物。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和抑制多种肿瘤生长作用。临床上受到重视的有聚A:U和聚I:C等。一般认为,聚I:C是疗效较佳的一种合成干扰素诱导物。有人认为干扰素合成的遗传机制是在于干扰素基因密码。诱导物作用于干扰素操纵子的0位点上的抑制物,即这个抑制物是辨认分子。又因干扰素诱导物性质上一般是多聚阴离子,所以这辨认分子很可能是组蛋白。研究核酸类干扰素诱导物的结构与功能,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临床疗效的分子机制,也是分子  相似文献   

2.
某些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合成抑制物是动物细胞干扰紊合成的有效超诱导物,它们在抑制DNA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明显地促进其干扰素的合成。丁酸钠能可逆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组蛋白乙酰化,抑制DNA合成。它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朱立煌  胡乃璧  陆仲康 《遗传》1980,2(3):37-37
聚肌普酸一聚胞普酸复合物(PIC)是一种高 效的干扰素诱生剂,我国自制的PIC已开始在 临床治疗中应用[1]。干扰素系统不仅与人类的 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研究真核基因表达的 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我们在研究小鼠LP,细 胞合成干扰素mRNA 的过程中发现,用激光 照射业已用PIC诱导,但干扰素基因尚未开始 转录的LPA细胞,能增加干扰素的产量,现将 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生物技术新闻”1985年6月刊报道,在兽用治疗药剂的研究方面,目前焦点集中在牛运输热上(Cattle Shipping fever)。本病是由病毒、逆境因素(Stress)和细菌等复合病因造成。正在研制中的抗病制剂有:Genentech生产的牛干扰素;Immuno-Modulator生产的人用α-干扰素:Immunex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板进行蛋白质等电聚焦的方法,用改进的银染法使测定灵敏度达到ng水平。通过分析蛋白质等电聚焦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稳定的电泳条件,并用该方法发现了重组人αD型干扰素(rHu IFN-αD)基因表达产物的带电荷不匀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干扰素-τ微囊,希望发展一种口服干扰素制剂。方法:使用注射器手工滴制的方法,在滴加过程中,速度和距离是影响囊形的主要因素。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法应用于干扰素-τ药物的包封,其制备简单快速,干扰素-τ包封率很高,并且具有肠溶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有望用于制备干扰素-τ或其他肽类药物的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7.
梁志国  胡乃璧  朱立煌 《遗传》1983,5(1):38-38
某些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合成抑制物是动物细胞干扰素合成的有效超诱导物[1],它们在抑制DNA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明显地促进其千扰素的合成。丁酸钠能可逆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组蛋白乙酸化,抑制DNA合成[2,4]。它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千扰素的合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  相似文献   

8.
<正> 人工合成的双链核酸聚肌胞(Poly I:C)是一种高效干扰素诱生剂,具有激活天然杀伤细胞,调节免疫机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来发现聚肌胞还有活化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和蛋白质激酶的作用。1983年Strander Hans等指出干扰素对小儿咽喉癌、乳头癌、恶性骨瘤及骨髓瘤等有很高疗效,对硬化症、肾癌和恶性淋巴瘤也有效;并指出在临床上应该同时使用干优素及诱生剂等。由于人体血清内有少量的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二室自1970年以来开展了对核酸类药物聚肌胞(poly I:C) 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工作。其结果进一步证明poly I:C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诱导剂。为使这项科研成果得以交流和推广,经中国科学院一局批准,于1978年8月在广州召开了有三十多个单位参加的总结和交流经验会。今年以来,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该室又派  相似文献   

10.
<正> (1)干扰素 近来有了对乙型肝炎应用白细胞干扰素 (以下简称HLIF)治疗,驱逐HBV(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报告。不过,对乙型肝炎HLIF疗法的有效性和用干扰素(以下简称I.F)为主的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对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予后的关系,则至今还未定论。这里我们仅就抗病毒物质对肝炎慢性化和予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分析血中I.F值,I.F以外的非特异抗病毒物质(以下简称AVS),由病毒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的I.F值等加以探讨,并且还对HBsAg(乙型肝炎类表面抗原)阳性的5例病人给予各种剂量的HLIF,探讨它们的疗效。 方法:将研究对象全部入院,并且(一)研究对象:对HBsAg阳性者,使用腹腔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两种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对于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并对体外受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对两种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小鼠(IFN-αR-/-、IFN-α/βR-/-)及背景野生型小鼠(C57BL/6)分别进行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每组超排5只小鼠,3次重复,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干扰素受体缺失是否对小鼠体外受精存在影响。分别将两种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小鼠配子与C57BL/6小鼠配子进行体外受精杂交试验,每组5只小鼠,3次重复,探讨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对雌雄配子体外受精的影响。同时,优化体外受精条件,探索提高受精率技术方法,每组5只小鼠,三次重复。结果两种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小鼠平均体外受精率低于背景品系C57BL/6小鼠,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干扰素α受体缺失小鼠体外受精率高于干扰素α、β受体双缺失小鼠体外受精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两种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小鼠的精子与C57BL/6小鼠卵细胞体外受精率均高于其卵细胞与C57BL/6小鼠精子的体外受精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通过延长精子获能时间至1 h或在获能液及受精液中加入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能够提高体外体外受精率,相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结论 I型干扰素受体缺失可能导致相应品系小鼠体外受精率降低,而且对卵细胞的影响较精子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适当延长精子获能时间或改变获能及受精液成分,能够提高体外受精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影响酶促合成poly C 的主要因素,找出了合成poly C 的适宜反应条件。聚合率达72.4%,poly C 的沉降常数为8.8S。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影响酶促合成poly I 的九个因素在四个位级上的相互关系,并求出了合成poly I 的最适反应条件。聚合率为72.0%。同时还研究了控制poly I 分子大小的途径;当反应系统相对粘度显最大值后中止反应,此时poly I 的沉降常数为11S。上述反应的特点是利用大肠杆菌的PNPase 粗酶液,而且用酶量少,产率高。在合成poly I时运用了Ca~( )和Mn~( )离子的特殊作用,达到了用粗酶液合成大分子产物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为生产药用poly I:C 提供了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3.
polyC和polyI酶促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影响酶促合成poly C的主要因素,找出了合成poly C的适宜反应条件。聚合率达72.4%,poly C的沉降常数为8.8S。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影响酶促合成poly I的九个因素在四个位级上的相互关系,并求出了合成poly I的最适反应条件。聚合率为72.0%。同时还研究了控制poly I分子大小的途径;当反应系统相对粘度显最大值后中止反应,此时poly Ⅰ的沉降常数为11S。上述反应的特点是利用大肠杆菌的PNPase粗酶液,而且用酶量少,产率高。在合成poly I时运用了Ca~( )和Mn~( )离子的特殊作用,达到了用粗酶液合成大分子产物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为生产药用poly I:C提供了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及其基因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述Zssacs和Lindenmann于 185 7年首先发现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 ,可以保护其它细胞抗御多种病毒的感染 ,并命名为干扰素。现定义为 :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 ,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 ,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病毒、细菌、立克次图 1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氏体、真菌以及原虫等都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等也能诱导产生干扰素。人工合成的物质如聚次黄嘌呤核苷酸 (聚肌苷酸 ) :聚胞…  相似文献   

15.
I型干扰素在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I型干扰素在李斯特菌感染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其产生及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I型干扰素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小剂量α-干扰素配伍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效果。将在我院1986-1988年住院的40例乙型慢活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应用小剂量α-干扰素加聚肌胞,对照组仅用对症及支持疗法。经三个月观察: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仅为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HBsAg及HBeAg的系统转换上,试验组办较对照组为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854133 用T细胞杂交瘤生产γ-干扰素[英]/Grane,I.…//Immunology.-1984,53(4).-855~859[译自DBA,1985,4(3),85-01206]由粉碎的木菠萝种籽中提取植物血凝素夹可宁,用它来刺激从健康成人末稍血液所取得的单核细胞(PBMC)及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大型除菌过滤器在重组干扰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取代常用的赛氏滤器对重组干扰素α1b及γ进行除菌过滤,此种大型滤器不仅滤膜面积大,而且单位面积过滤量也有明显增加,因此,过滤速度显著加快,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应用,用此二种滤器作除菌过滤对干扰素活性无影响,过滤制品前用2%白蛋白预滤可减少滤膜吸附干扰素作用,Millipore和赛氏滤器除菌过滤后热原质均能达到肌肉注射标准,且大部分能达到静脉注射标准,有个别制品用赛氏滤器过滤后热原质达至不到静脉注射标准者,用Millipore滤器复滤后,可以合格,上述结果表明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制备重组干扰素α1b及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它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在临床上用其治疗肿瘤方面,有人认为大有希望。所以对干扰素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医学、生物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干扰素具有种族特异性,即唯有人的干扰素用于人才有效,不能象生产抗毒素那样利用动物来生产。因此,人干扰素通常以培养人的离体细胞如白细胞、纤维母细胞来生产。用这种方法,产量既低,所费又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一届干扰素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3月4—8日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人,宣读论文19篇,综述和专题报告10篇。其中包括干扰素遗传工程、干扰素活性、制备与临床、聚肌胞的研制与临床等。目前,干扰素研究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中比较活跃,已发展成为涉及病毒学、遗传学、细胞学、生化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因而加强干扰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