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昆明按蚊与凉山按蚊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按蚊(Anopheles knnmingensis Dong and Wang 1985)与凉山按蚊(An.liangshanensis Kang et al.1984)的种间关系,一直是蚊虫分类学家和疟疾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运用杂交实验、抱握器运动频率、形态分类等方法,对这两种蚊进行对比观察,证实二者为同一种按蚊。  相似文献   

2.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3.
凉山按蚊(Anopheles liangshanensis Kang et al.1984)和昆明按蚊(An.kunmingensisDong and Wang 1985)是80年代相继在四川、云南发现的两个蚊种。我们于1992年做了两者的杂交实验,证实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本文就二者的形态进一步做了对比观察。1 材料和方法将四川越西县普雄镇捕获的凉山按蚊和云南龙陵县段家坝捕获的昆明按蚊,作隔离饲养,单个产卵。分别观察在实验室羽化3天后的成蚊雌蚊的翅、腹侧膜暗斑和雄蚊  相似文献   

4.
望谟地区蚊种复杂,据张合(1960)报告,按蚊共达十七种。中华按蚊及微小按蚊是我国(包括贵州省)的主要传疟蚊种,是否有越冬现象,对消灭蚊虫和疟疾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对该两种按蚊在望谟地区冬季有无越冬,进行了以下的观察: 一、调查方法与结果 望谟县在我省南部,位于北纬25°30′,东经106°20′,观察地区的海拔约520—550米。该地属山区,溪沟纵横交错,稻田棋布。据望谟县蔗香水文站观察,1958年12月至1959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表1);1月4日至1月22日的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其中15、17、18日的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测定杀虫剂对成蚊接触毒效的装置,很久以来即有许多设计。如Gahan等(1945)用布圆筒或木方箱,其内壁涂以药剂来测定对成蚊的击倒百分率。Kartman等(1946)则用吸蚊管内壁涂敷药剂,把成蚊接触一定时间后,取出饲养观察24小时后的毒杀率。以后Hadaway等(1949)开始将蚊虫限制在小玻管内接触药面来作测定。Busvine及Nash(1953)也使用高3时,直径1时的玻管,其内衬浸有杀虫剂的白油滤纸作接触测定,蚊虫接触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24小时,然后计算它们的死亡率。后来,Busvine又在他1957年出版的专著中,介绍了经某些人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设计,其接触筒直径1.25时,高5.25时的塑料接触圆筒,内壁也衬以浸药的白油滤纸,接触一定时间后,再饲养24小时。Hecht等(1960)设计出一种测定成蚊在药面上兴奋度的装置,也可以用来测定击倒毒效。但这些方法中,有些装置较繁,有些准确性不  相似文献   

6.
1986年4—10月,在四川南部珙县的洛表乡,对嗜人按蚊成虫的一些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观将观察结果报告于后。观察方法观察蚊体腹侧膜上有无“T”形暗斑决定是否为中华按蚁或嗜人按蚊。同时单个捕捉牛房吸血按蚊,饲养产卵,以卵型结果所得比例来验证“T”形暗斑鉴定的准确性;选择人、牛房各两间,每旬每次定人各捕蚊30分钟,毒杀分类后按人工小时记录密度;选点采用帐诱法(捕蚊前清除帐内原有蚊虫),每月观察一次夜间叮刺活动,从观察日下午8时开始,至次晨8时止,捕捉飞入帐内来吸血的蚊虫,毒杀后分类计数。结果4—10月间,都能从人房、牛房中捕到嗜人…  相似文献   

7.
傅氏按蚊(Anopheles freyi Meng,1957)和朝鲜按蚊(An.koreicus Yamada and Watanabe,1918)形态十分相似,二者是独立的种还是同种异名,迄今仍有争议〔1〕,我们用形态特征结合雄蚊抱握器运动频率进行了比较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傅氏按蚊捕自雅安地区名山县车岭乡牛舍,雌蚊单个鉴定,产卵,培育后代。对成虫观察形态,并按康万民等〔2〕和潘家复等〔3〕方法观察抱握器运动频率。共观察32只,平均69.44±1.48次。朝鲜按蚊形态以冯兰洲〔4〕、陆宝麟〔5〕和雷心田〔1〕描述的形态特征为依据。2结果傅氏按蚊和朝鲜按蚊的翅上白斑、黑斑、抱握…  相似文献   

8.
林氏按蚊Anopheles(A.)lindesayi是Giles于1899年7月从喜马拉雅山旁遮普(Punjab),海拔6000呎以上地方采的,1900年他首次报道。之后1918、1924、1929、1931年从各国不同地区先后又发表了5个变种,至50年代,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及世界蚊虫目录的记载(Knight & Stone,1977),将变种又改为亚种即:1)林氏按蚊日本亚种Anopheles(A.)lindesayi japonicus Yamada 1918(日本);2)林氏按蚊卜来考亚种Anopheles(A.)  相似文献   

9.
中国赫坎按蚊类群的六种按蚊的杂交和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了赫坎按蚊类群中的中华按蚊(ASS)、长浮按蚊(ACF)、嗜人按蚊(AAP)、大窄按蚊(ADZ)、小宽按蚊(AXK)以及四川的八代按蚊(AYS)与辽宁的AYL品系的杂交和唾腺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和长浮按蚊,嗜人按蚊和大窄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长浮按蚊和大窄按蚊可能不是独立的物种:小宽按蚊和四川的八代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小宽按蚊和辽宁的AYL品系以及AYL品系和四川的八代按蚊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YL品系可能为新种,而小宽按蚊新种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1.
裘明华 《昆虫学报》1962,(2):135-137
研究医学节肢动物休外寄生虫是生物防治的一个内容,除四害工作中研究四害的天敌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这方面的研究先后有冯兰洲(1933),森下哲夫、木村在玄等(1939),宫崎一郎(1940),吴家荣(1959),陈健行(1960)等在吴淞,厦门,武昌,浙江湖州、杭州、武康,安徽芜湖,贵州锦屏等地所作有关水螨(河蚲)在中华按蚊体寄生的记载和观察。  相似文献   

12.
13.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59,(3):224-233
1.油桐蓑蛾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我国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皆有发生,幼虫致害油桐叶片、枝条及桐果表皮,被害严重的植株,往往仅剩枝枒,损失颇大。 2.在福建闽北一带,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越冬,3月下旬雌、雄性幼虫相继化蛹;5月下旬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初龄幼虫皆栖息树梢端,叶的背面;幼虫匿居于蓑囊中,蓑囊圆锥形,纯系丝织成。 3.雌、雄性成虫异态,雌性成虫缺乏翅膀,匿存于幼虫的蓑囊中,雄性成虫皆晚间羽化,白日活动交尾。每一雌虫产卵数为270—430个。 4.冬季修剪幼虫大量集中的枝梢;6、7月间喷用6%可湿性γ-666 300—400倍稀释液,甚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1981年5月到9月云南横断山区跳甲调查的第一篇报告,包括丝跳甲HesPera weise和云丝跳甲yunohespera(新属)两属。调查地点南起大理、泸水,北至德钦和中甸大雪山(见图1考察路线),共采得丝跳甲16种,其中有10个新种;云丝跳甲1种,是新属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以下分两个部分:区系分析和种类记述。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其分布地区甚广,国内学者对此蚊研究较多。较早的有姚永政(1934)和李赋京(1934)及其同工者分别于南京与杭州对中华按蚊助生活习性特别是产卵与季节消长间题的报告。其次有胡梅基(1936)等于上海和林樑城等(1936—1937)于南京对该蚊活动时间与食血习性的研究。此后吴亮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DFR-cDNA序列搜索猕猴桃(Actinidia Lindl.)EST数据库,拼接所有与该cDNA相似片段成contig并借此设计引物,分离出红肉猕猴桃(A.chinensis var.rufopulpa)中DFR的两个克隆(AcDFR1和AcDFR2)的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克隆到具有完整阅读框的AcDFR1(1264 bp)和靠近3′端的部分AcDFR2序列(880 bp)。AcDFR1与茶DFR-cDNA(Camellia sinensis)相似达84%,且AcDFR1与非洲菊变种(Gerbera hybrida var.regina)的氨基酸序列相似达80%。据DFR聚类分析,AcDFR1与AcDFR2蛋白类型上差异显著。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AcDFR1在‘金魁'(A.chinensis var.deliciosa‘Jinkui')中表达很高,AcDFR1和AcDFR2在‘金农'(A.chinensis var.chinensis‘Jinnong')与‘红阳'(A.chinensis var.chinensis‘Hongyang')中较低,且在果实发育后期(大约花后90~120 d)均有所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红肉猕猴桃中花青素的积累,而在绿肉猕猴桃‘金魁'与黄肉猕猴桃‘金农'中,AcDFR1可能还参与了类黄酮代谢过程中的上游分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瓢虫与人类的关系无论在益或害方面都是最密切与重要的。因此辨识瓢虫的种类是研究此类昆虫的基础工作。过去用作分类的特徵,着重翅鞘上的斑纹。至於其他构造并未充分利用。因此混乱时常发生。为建立健全的分类基础,早经治此学者指出瓢虫形态研究的重要。最近Kapur(1950)更强调幼虫形态研究之需要。Dieke(1947)应用Epilachninae亚科各种的外生殖器,已将此一在分类上十分混乱的部份加以澄清。证明形态研究对於瓢虫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