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的凝集、凝固与沉降在初三《生理卫生)}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血液的凝集、凝固与沉降三个概念容易混淆,现在对这三个概念区别如下:l血液的凝集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在正常人体的心脏和血管流动过程中,红细胞均匀地分布于血浆中。在一定条件下,悬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症状表现,包括采集舌像、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血液粘度、血脂和凝血因子。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大便臭秽;尾部逐渐变得紫暗,舌质由红润变得暗、干涩、舌下静脉变长;给药第1周大鼠血液有凝血时间延长和血脂波动,随后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细胞功能改变表现;4周至8周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和血脂升高。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大鼠出现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像和体征,其生物学表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是炎症反应并波及血液内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然后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愈来愈多的单位利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探讨血小板在某些血管、血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或作为研究中西结合活血化瘀治则的一种手段,观察活血化瘀药的疗效以及阐明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上还可借助该法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研究血小板聚集的最理想方法应在体内系统,因为(1)血液在其正常容器——血管内,聚集反应可在生理温度、压力及流量等条件下进行;(2)无需加抗凝剂,可避免抗凝剂干扰;(3)其它血液细胞“照常工作”,能保持红、白细胞等对血小板的影响;(4)所有的血小板都能参与反应。如制备富有血小板血浆(PRP),  相似文献   

4.
冻伤对大鼠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双后足局部冻伤后其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改变。结果表明,冻伤后大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浆血栓素A2、纤维蛋白原及钙离子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上述指标的改变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改变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冻伤可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对浆伤后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冻伤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献血后对自身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机体内会产生那些代偿机制 ?1 机体内血量及血液的组成人体内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中91 %为水分 ,其他固体物质包括血浆蛋白质、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如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 99%。1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7%~ 8%。 1个体重为 70kg的男性血量约为 5 .0~ 6.0L ,女性稍少约为 4.5~ 5 .5L ,机体在安静情况下 ,绝大部分的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称之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液滞留在…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天津和德国西门子合资产TM—8803型旋转式血液流变仪测定了6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结果表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01,其中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缺血性眩晕关系密切,作为治疗缺血性眩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管受损伤引起血小板的凝聚,凝血发生时血小板膜糖蛋白1bα(GP1bα)与凝血酶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重要原因。病理状态下,血小板广泛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等血管堵塞。了解GP1bα与凝血酶结合的机制对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认为凝血酶上存在两个位点:exosite—I和ex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单环刺螠糖胺聚糖影响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效应与机制。采用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百分率,双波长Fura-2荧光法测定大鼠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大鼠血小板中的钙离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 AMP)、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浓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糖胺聚糖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 0. 01),显著降低血小板内的钙离子浓度(P 0. 01),显著升高大鼠血小板c AMP浓度(P 0. 01),显著降低血浆中的TXB2浓度(P 0. 05),显著升高大鼠血浆中的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P 0. 01),显著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浓度(P 0. 05)。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单环刺螠糖胺聚糖抗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为该糖胺聚糖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和循环微粒(MPs)在脓毒症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集10例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离心分离出红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及MPs;应用Alexa-Fluro 488-乳粘素/CD 41a/CD14、Alexa-Fluro 647-CD 235a/CD 31/CD 45标定红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来源的MPs;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PS外翻、MPs的数量;血凝仪测定相应凝血时间。结果:相对于健康人,脓毒症患者PS外翻红细胞(3.53%vs0.53%,P0.05)和血小板(3.00%vs 0.45%,P0.05)、MPs总数(4830/μL vs 2861/μL,P0.05)及各亚型MPs均明显升高;红细胞(238.4s vs 346.8s,P0.05)、血小板(209.1s vs 335.9s,P0.05)及MPs(207.1s vs 318.2s,P0.05)的凝血时间缩短。MP数、PS+红细胞/血小板比例分别与各自凝血时间成负相关(MP:r=-0.592,P=0.006;红细胞:r=-0.565,P=0.009;血小板:r=-0.641,P=0.002)。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PS暴露及循环MPs和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发生相关,可能对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和抗凝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生理卫生》课本中,第四章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一节中,指出血液由血浆和细胞组成,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这就承认了血小板是(血)细胞。而据其他书中记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分,由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呈双凸扁盘状,直径2-4μm,由透明部和颗粒部组成,由此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多功能流式细胞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种新型流式细胞仪,利用一台装配有稳定的高压氙灯的落射荧光显微镜和光电倍增管以及计算机多道分析器组成的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流式细胞仪。其波长可在近紫外到近红外波段任意选择。既可用于流动样品,又可用于静止样品测定。用于流动样品测定时,喷嘴把经流体动力学方法会聚的样品流喷射到置于落射荧光显微镜物镜前方的显微镜盖玻片上,进行单细胞的快速定量分析。用于静止样品时,可用来精确测定细胞内各组分的含量。这种新型流式细胞仪可以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血小板是怎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答:血管受损伤流血时,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 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血小板能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素,使受损伤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同时管内血流量减少,防止血液流失。2. 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相应机制。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n=50),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4±10.3岁,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n=23)和替罗非班组(常规药物+替罗非班,n=27)。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段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测定样本不同时间点(治疗前,给药过程中,给药结束后2小时)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水平变化。并进一步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常规药物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胸痛明显减轻,心电图ST回落指数增加(P<0.05),给药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01),同时血清中PF4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01),并且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性(r=0.86,P<0.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减少PF4的释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高胆固醇饲料对雄兔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胆回醇饲料喂养对兔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14只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高胆固醇组)和普通饲料喂养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以含1%胆固醇的饲料喂饲,每天100 g,自由饮水,对照组给予不合胆固醇的普通饲料喂养,共喂养14周.所有雄兔均分别于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前及不同饲料喂养后12周采耳缘静脉血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及基础值相比,高胆固醇组雄兔血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升高;②高胆固醇组雄兔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高胆固醇组纤溶酶原活性、α2-抗纤溶酶活性较普通组增强.结论:高胆固醇饮食不仅能直接导致高脂血症的形成,还可显著增强血液凝血活性和抑制血液纤溶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褐藻酸钠硫酸酯对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酸钠硫酸酯(Sodium Alginate Sulfates SAS)是以褐藻酸为原料经磺化、酯化而成的硫酸酯多糖的钠盐系列物(Ⅰ、Ⅱ、Ⅲ、Ⅳ)。本文研究了SAS对兔和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发现:SAS静注5mg/kg能够显著降低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粘度,降低血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沉降率,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变特性。实验中还发现,SAS体内外均可缩短大鼠红细胞电泳时间,体内还可以缩短大鼠血小板电泳时间,而体外则可延长血小板电泳时间。SAS体外可诱导兔、大鼠血小板聚集,能够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则无促进作用。结果提示:静注SAS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变特性,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间的粘附和聚集,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同时还提示,SAS在体内循环和代谢的过程中,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其体内、体外的作用特征出现了相对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吴旻  胡发奎 《蛇志》2001,13(4):41-4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名贝尔格氏病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血液内凝血物质增加 ,使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小板压缩性改变 ,导致血小板凝集 ,血液粘滞 ,形成血栓 ,加之血管内壁炎症水肿 ,使其表面粗糙 ,而阻碍血流速度 ,使血流变慢 ,导致机体组织缺血而形成一系列疼痛 ,肢体麻木 ,活动受限 ,皮肤颜色变暗等临床表现 ;中医则属于“脱疽”、“脱骨疽”、“十指零落”范畴 ,多由于气血本虚 ,寒湿内侵 ,痹阻血脉 ,瘀血内生所致 ;现代医学最新研究发现 ,本病系在烟草过敏和其他因素的触发下 ,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进而引起血管炎和…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批号蕲蛇酶在家兔血液凝固系统上的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号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后,对血液凝固系统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其药效的稳定性。方法:取家兔,纯白色,体重1.5-2.5kg,雌雄兼用,每日静脉注入蕲蛇酶1.0u/kg.d^-1,连用3-5天,药前、药后从心脏取血6ml,取全血1ml作血栓形成;余血以3.0%枸橼酸钠按1:9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其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聚集率,以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5个批号的蕲蛇酶药后3天或5天均可明显使血栓形成的重量减轻,长度缩短,Fg含量减少(P<0.01),TT,PT,KPTT均延长(P<0.05-0.01),血小板数轻度减少,聚集率抑制达20%-50%,结论:不同批号的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具有显著的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减少,表明对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药学相同,说明用家 兔作为鉴定药品质量是可行而必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比例组(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输血后,三组患者FIB较输血前明显降低,而PT、APTT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高比例组PT和APTT明显低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FIB、血小板均高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P0.05),电解质水平优于低比例组和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有利于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9.
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制剂对家兔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导了尖吻蝮蛇毒去纤酶(defibrase)对家兔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 体外实验表明,去纤酶和凝血酶具有相同的作用,它能将血浆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后者是非交联性的,去纤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原的α—链从而使血块进一步溶解,不致产生血管内凝血。 体内实验表明,去纤酶显著延长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注射去纤酶后,家兔血液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缩短,对因子Ⅴ、Ⅶ、Ⅹ、ⅩⅢ和血小板因子却无明显影响。 体内外实验表明,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制剂似乎具有纤溶和去纤两种性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次离子交换柱层析和一次凝胶过滤从浙江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了抗凝血活酶组份。测定出该组份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等电点为9.4,N—末端为组氨酸。 纯化的抗凝血活酶组份在体外对血浆重钙化时间有显著影响,但不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纤维蛋白也无溶解作用,极低浓度(0.5微克/毫升)的抗凝组份就能抑制血液凝血活酶的生成。家兔静脉注射抗凝血活酶组份后十分钟,全血凝固时间和血浆重钙化时间均明显延长,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含量和全血凝块溶解时间却不受影响。 蝮蛇毒抗凝血活酶组份具有磷脂酶A_2活性,但血浆中磷脂的水解似乎并不是血浆凝固延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抗凝血活酶组份能够同血浆中凝血活酶组份(磷脂部份)可逆地结合,从而干扰了凝血酶原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