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RP-HPLC法测定马蓝中色胺酮、2-苯并噁唑酮、靛玉红,靛蓝、阿克苷和角胡麻苷六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药材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马蓝中六种化学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含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5%、99.93%、100.46%、99.94%、99.92%、100.02%,RSD值分别为1.46、0.13、0.52、0.09、0.16、0.40。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为南板蓝根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色谱柱:Shim-packCLC-ODS(150 mm×6mm),流动相:甲醇:氯仿(80:20)(0.1%二乙氨,用醋酸调中性),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4℃.结果:靛玉红在1.058~16.928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精密度RSD=1.02%,加样回收率为96.87%,重现性RSD=0.94%.结论:本法简单可行,准确性好,重现性高,是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燮才  杨芬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8,(3):239-243
马蓝叶是加工传统中药青黛的主要原料。为了确保药材质量,作者对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种球花马蓝、疏花马蓝、广西马蓝的原植物、药材性状、叶组织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等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混乱品种虽与马蓝叶是同属植物,但不含马蓝叶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应仔细鉴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4.
对菘蓝幼苗根系进行不同深度的淹水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处理下菘蓝叶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初期样品与对照相比,靛蓝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淹水后期急剧下降;靛玉红含量在淹水第1d急剧上升,之后随淹水时间延长不断降低。淹水深度越深对靛蓝、靛玉红含量影响越大。适当的淹水处理能诱导菘蓝叶中次生代谢产物靛蓝、靛玉红的合成与积累。该结果可为栽培菘蓝的质量控制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方法,设置5种氮素营养水平(N0、N1、N2、N3、N4,分别为0、2.5、5、10、15 mmol·L-1),以苗期菘蓝的生物量、光合参数、氮同化物含量、氮代谢酶活性、叶中靛蓝、靛玉红、总黄酮含量以及根中(R,S)-告依春含量等作为指标,研究氮营养对苗期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0—N3处理组菘蓝的株高、主根直径及单株干重显著降低,根冠比增加。随着氮素水平降低,菘蓝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升高趋势。低氮营养使菘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抑制了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N0—N2处理组菘蓝叶片中的靛玉红及总黄酮含量较高,靛蓝含量在氮素水平为0~10 mmol·L-1范围内随着氮水平的降低而减小,(R,S)-告依春含量在N0处理时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综合分析认为,较低的供氮水平显著影响苗期菘蓝的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降低叶片中的靛蓝与根中的(R,S)-告依春含量,但促进叶中靛玉红及总黄酮的积累。综合考虑苗期菘蓝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将氮素水平控制在10~15 mmol·L-1范围内,可以获得产量稳定、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药材。  相似文献   

6.
通过避雨盆栽方式,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菘蓝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内靛蓝与靛玉红含量、根内蛋白、多糖以及(R,S)-告依春含量等为指标,研究水氮互作对菘蓝光合生理及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菘蓝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水氮互作能显著影响菘蓝的光合生理与药材质量,其中中度淹水与高氮水平(W2N3)的叶绿素含量、正常供水中氮水平(W0N2)的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正常供水低氮水平(W0N1)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轻度淹水中氮水平(W1N2)的蒸腾速率(Tr)为各处理中的最大值,可见中氮N2水平下菘蓝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得到加强;根内的(R,S)-告依春含量在中度淹水高氮水平(W2N3)处理时、多糖含量在轻度淹水中氮水平(W1N2)处理时均最高;中度淹水不施氮(W2N0)处理时根内蛋白含量、根与叶的总氮含量、叶内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均为各处理中的最大值,说明短期的中度淹水使菘蓝体内的次生代谢被激活,使其叶内与根内的活性成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建立怀牛膝中β-蜕皮甾酮的H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牛膝的质量差异。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β-蜕皮甾酮在0.26μg~2.6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2.42%,n=6);建立了怀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怀牛膝药材中7个共有峰,并对21个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怀牛膝质量控制和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在薄层色谱板上采用"展开-挖点"方法测定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回收率达96.58%。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痹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痹康颗粒中当归、丁香进行定性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46nm;流速:1.0ml/分钟;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64~43.2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3%,RSD=1.08%(n=6);异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92~44.6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8%,RSD=0.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痹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夏播菘蓝不同居群干物质和活性成分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夏播菘蓝不同栽培居群的最佳采收期,以来自于山西、安徽、甘肃、江苏和河南的5个栽培居群为材料,设置盆栽土培实验,于菘蓝生长第60天起,间隔10d采样,共采集6次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其叶片、叶柄、根茎和根4个部位的靛蓝与靛玉红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居群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其叶片、叶柄、根茎及根的生物量持续增加,其中来自于山西居群的生长最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2)不同居群叶片及叶柄内靛蓝与靛玉红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生长90~100d,即为叶内活性成分积累的高峰期。(3)综合分析其活性成分与干物质的积累量,各居群叶片靛蓝积累量最大值在生长90~100d,叶片、叶柄与根茎的靛玉红积累量也出现在90~100d。若以中国药典的靛玉红为质量控制指标,同时综合考察其生物量指标与活性成分积累量指标,夏季播种的来自于山西、安徽和河南的菘蓝居群最佳采收期为生长100d左右,而来自于甘肃与江苏居群的则以生长90d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