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β-TC3(小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细胞Gα(G蛋白α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β-TC3细胞在正常葡萄糖浓度下(11.1 mM)适应性生长两天后,将细胞暴露于不同葡萄糖浓度(25、50 mM),分别于24、48、96h收集细胞,并行蛋白质印迹检测Gα的表达。结果:加入葡萄糖后24、48、96h,Gα的表达明显下降(相对对照组)。结论:持续高糖刺激,可导致β-TC3细胞Gα表达的下调,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致使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M11D杂交瘤细胞株是由人胎盘细胞膜纯化所得胰岛素受体免疫BALB/C小鼠后,取其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株NS-1细胞融合所得。该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经ELISA及放射免疫沉淀法证实为胰岛素受体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经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分离、纯化,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鉴定得分子量分别为53000及23000的两条区带,免疫双扩证明为IgGl。该抗体特异地沉淀125Ⅰ-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沉淀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放射自显影得分子量为135000的特异显影带,与胰岛素受体α亚基分子量相同,说明M11D为抗胰岛素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六年前Kahn等报道了在严重抗胰岛素型的特殊的糖尿病患者(称B型)的血清中,存在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并且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如促进葡萄糖的氧化、抑制脂肪的分解等。这一发现,对于糖尿病的临床和胰岛素受体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从那以后,人们尝试通过免疫动物的方法获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但迄今,无论是用含胰岛素受体的细胞膜或用纯化的胰岛素受体免疫动物,所获得的胰岛素受体的抗体,都只能模仿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而不能象从糖尿病患者(B型)中获得的胰岛素受体的抗体那样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人胎盘细胞膜含有比胰岛素典型靶细胞更丰富的胰岛素受体。本文用人胎盘细胞膜免疫家兔获得了人胎盘细胞膜蛋白的抗体,并对其中的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4.
尼帕病毒融合蛋白和受体结合蛋白基因DNA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表达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NiV囊膜蛋白F和G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NiV-F和pCAGG-NiV-G.细胞融合试验表明,重组NiV融合蛋白F和受体结合蛋白G在pCAGG-NiV-F、pCAGG-NiV-G共转染BHK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真核表达质粒pCAGG-NiV-F、pCAGG-NiV-G和pCAGG-NiV-F pCAGG-NiV-G DNA分别按1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间隔4周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3周后采血,分离血清备用.分别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表达的重组NiV融合蛋白(rNF)和受体结合蛋白(rNG)为包被抗原,应用间接ELISA检测上述质粒DNA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NA免疫小鼠产生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并且受体结合蛋白G基因DNA诱导中和抗体的滴度高于融合蛋白F基因DNA.结果表明,DNA疫苗具有防制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与Drosh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HEK293细胞为材料,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获得蛋白免疫复合物,再经Western blot检测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用THR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出有THR蛋白的存在,反之Drosha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有Drosha蛋白的存在;同时,THR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存在Drosha蛋白,Drosha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也存在THR蛋白,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rosha蛋白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初步筛选出与两者共同作用的54个蛋白,经Go聚类分析揭示鉴定蛋白主要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中成分,参与细胞迁移、细胞凋亡、蛋白代谢、免疫应答、信号通路调节及转录调控等生物途径,具有核酸结合、细胞骨架结合等分子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免疫共沉淀-液质联用技术的新型孕烷X受体(PXR)配体检测方法。方法:在HEK293细胞中转染带有Flag标签的PXR表达载体,裂解细胞后用偶联Flag抗体的微珠(beads)结合并分离细胞中表达的FlagPXR蛋白;以PXR的已知最为公认的配体/激动剂利福平为模型药物,配制1μmol/L利福平溶液,与结合有Flag-PXR蛋白的微珠孵育形成微珠-蛋白-利福平复合物;将微珠从体系中分离出来,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复合物中的蛋白质,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复合物中的利福平。在此基础上对利福平的作用进行验证,在肝细胞癌细胞Hep G2中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利福平对PXR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从HEK293细胞中分离鉴定得到Flag-PXR蛋白;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到蛋白与小分子复合物中的利福平;利福平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PXR的转录因子活性。结论:建立了基于免疫共沉淀-液质联用技术的新型PXR配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纯化人vasorin(VASN)蛋白胞外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用表达人VASN蛋白胞外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收集腹水,纯化抗体;ELISA检测单抗的特异性和亲和力,Western印迹、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单抗的特异性与可能的用途。结果:纯化获得2株抗VASN胞外结构域单抗V20和V21,ELISA结果显示二者均特异性强、亲和力高;Western印迹显示2株单抗均可结合Hep G2细胞中的VASN蛋白,以V20为佳;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V21能够钓取Hep G2细胞中的VASN蛋白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分泌型VASN;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V21能与Hep G2细胞的VASN蛋白结合。结论:纯化获得2株抗人VASN胞外结构域单抗,为进一步研究VASN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牙鲆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在牙鲆变态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将TRαA基因克隆插入融合表达栽体pET30a,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E3(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菌株经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4 h后,重组蛋白TRaA表达并形成包涵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鉴定表达产物.包涵体经变性后在His-Bind树脂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柱上复性法对重组蛋白复性,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蛋白复性的效果良好.用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Dot blotting检测抗体效价达1:200 000,检测证明抗体特异性良好.此外,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鉴定了在活体细胞中多克隆抗体与TRαA的特异性结合.表明了甲状腺激素通过其受体在体内参与碱性磷酸酶(ALP)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转染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V)正义cDNA后对7721细胞迁移影响及其机制,我们研究了GnT-V/7721和pcDNA3/7721(对照组)两株细胞的迁移力及其与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的细胞表面重要粘附分子整合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琼脂滴法检测两株细胞的迁移力;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表面整合蛋白α5和β1的含量及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整合蛋白α5和β1的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了细胞E-钙粘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β-连环蛋白含量.结果发现,7721细胞经转染GnT-V cDNA后,迁移力明显增高;整合蛋白α5亚基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2.9倍;β1亚基未见明显变化.α5亚基mRNA水平为对照细胞的2.1倍,β1亚基的mRNA含量无明显改变.GnT-V/7721细胞E-钙粘蛋白及β-连环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文结果提示与N-糖链加工有关的GnT-V过表达,可促进7721细胞表面整合蛋白的表达以及E-钙粘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Vero细胞是肾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从而在细胞外形成对细胞生长、迁移等有重要影响的细胞外其质膜。已知影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是整合蛋白。微载体所提供的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与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迁移条件相似,为在体外研究体内类似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可以检测到:正常培养条件下,在微载体上培养48小时,Vero细胞表达整合蛋白α2亚基(Fig.la);如果同时加入层粘蛋白,α亚基的表达量显著提高(Fig.1b)。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10天,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形成密集的多层生长,α2亚基表达量明显高于培养初期(Fig.1c)。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ig.2)和免疫电镜观察(Fig.3)证实:在层粘连蛋白作用下,α2亚基大量表达,并定位于细胞“附着班”位置的细胞膜上。此时,如果再用抗层粘蛋白抗体处理,可观察到原“附着斑”消失,α2亚基在细胞内呈散布状(Fig.4)。整合蛋白α2亚基的表达和与层粘连蛋白的“附着斑”提供了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附着和迁移的基础。可能,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整合蛋白来调节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11.
确定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探索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筛选出促进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的浓度。用筛选出的β-D-葡聚糖浓度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TLR4抗体和TLR2抗体分别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 1h,再用含有β-D-葡聚糖的细胞培养液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取细胞内总RNA,采用RT-PCR测定巨噬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TLR4的蛋白表达。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增加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高TLR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TLR4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TLR2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TLR4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下游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功能。TLR2可能不是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D大鼠胰岛β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的表达与内脏脂肪含量及胰岛素1相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按体质量分为3组(100 g、200g及300 g组),行静脉糖耐量实验,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胰岛,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胰岛β细胞表达的GPR40进行定位,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随着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加,300g组大鼠胰岛β细胞GPR40表达较100g及200g组明显增加,3组大鼠胰岛素1相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GPR4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内脏脂肪含量及年龄因素有关,其表达水平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C6/36细胞上登革2型病毒受体的免疫共沉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登革2型病毒、抗登革病毒单抗、病毒受体、耦合有G蛋白的琼脂糖珠之间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从C6/36细胞中分离鉴定出分子量约为35kDa受体蛋白;并用糖蛋白染色方法否定了此蛋白的糖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卷曲螺旋结构域(PML—C)和RAN结合蛋白9(RANBP9)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分别表达诱饵蛋白PML—C和靶蛋白RANBP9的载体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然后转人酵母AH109,培养3~5d后对其是否有胞内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将目的片断PML-C和RANBP9再次构建于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CMV—HA和pCMV—myc里,然后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里(HEK293),最后对其是否有体外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进行分析。结果在共转化了质粒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的AH109酵母平板里观察到蓝色菌落生长。用抗HA多克隆抗体对共转染过重组质粒的HEK293细胞的蛋白提取物进行免疫共沉淀,再用抗myc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最终检测出融合蛋白myc—RANBP9条带。结论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PML—C和RANBP9之间存在胞内相互作用,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也从体外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叠PCR方法,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CGβ)cDNA3'端与绵羊垂体促性腺激素共有α亚基(oLHα)cDNA 5'端串联起来,构建了hCGβ-oLHα嵌合cDNA。将嵌合cDNA克隆入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表达载体pVL1393得到表达型质粒pVL1393-hCGβ-oLHα,并与BaculoGold~(TM)线性化AcNPV基因组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筛选得到重组病毒AcNPV-hCGβ-oLHα。以扩增后的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并进一步经偶联抗hCGβ单抗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hCGβ-oLHα单链多肽。SDS-PAGE银染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在非还原条件下表观分子量约40.5kD,还原条件下约为38.0kD,这说明表达产物具有链内二硫链及次级构象。竞争抑制~(125)I-hCGβ与抗体结合的检测结果表明其与hCGβ抗体结合活性较天然hCG弱,但较天然hCGβ略有增加。由此可见单链多肽作为抗hCG夏合抗原避孕疫苗的靶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2可能的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方法:根据汉坦病毒76~118株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和基因重组获得G2全长及各功能片段的GST融合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它们在BL21菌中诱导表达及纯化的效果.生物素标记汉坦病毒易感细胞Vero E6和非允许细胞CHO的细胞膜蛋白.将在BL21裂解上清中有表达的G2蛋白N端81~140位氨基酸片段(G2N81-140)纯化后与含有生物素标记的Vero E6细胞膜裂解液进行孵育,同时以非允许细胞CHO和无关蛋白GST-TLM做为阴性对照.通过GST Pull-down分离与G2蛋白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膜蛋白.结果:一个约30kD的Vero E6细胞膜蛋白与G2N81-140片段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该30kD蛋白可能是汉坦病毒细胞膜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之一,是病毒入侵细胞的一个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胞内实验验证PML-C与GINS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将诱饵蛋白质粒pGBKT7-PML-C和文库蛋白质粒pACT2-GINS2共转化AH109酵母菌,通过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两者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pCMV-HA-PML-C及pCMV-Myc-GINS2真核表达载体并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pGBKT7-PML-C诱饵蛋白质粒和pACT2-GINS2靶蛋白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阳性克隆生长;pCMV-HA-PML-C及pCMV-Myc-GINS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293细胞,抗HA多克隆抗体沉淀与HA-PML-C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物后,用抗Myc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可以检测到Myc-GINS2蛋白.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胞内验证了PML-C与GINS2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HIF-1)在低氧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HIF-1是由HIF-1α和HIF-1β两种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转录因子。该研究探讨了缺氧条件下,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 UHRF1)对HIF-1α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UHRF1靶向小干扰RNA抑制UHRF1的表达后,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HIF-1α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在He La和Hep G2细胞中过表达UHRF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过表达或抑制包含SET结构域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7/9(SET domain containing 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7/9, SET7/9)及UHRF1,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UHRF1及其不同截短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将UHRF1的第3...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分子佐剂C3d3与hCGβ融合在基因免疫中增强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分别用质粒pCMV4-hCGB-C3d3、pCMV4-hCGβ和pCMV4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IgG/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ELISPOT分析免疫鼠脾脏组织IgG/IgA类抗体分泌细胞水平(ASC);RT-PCR分析免疫鼠脾脏B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RT-PCR和FCM分析CXCR4表达水平;RT-PCR和ELISA检测脾脏组织CXCL1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CMV4- hCGβ-C3d3免疫组外周血IgG类抗hCGβ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而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MV4-hCGβ-C3d3免疫组脾脏组织IgG类ASCs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组;两组间IgA类ASCs水平无明显差异。经pCMV4-hCGB、pCMV4-hCGβ- C3d3免疫鼠脾脏B细胞CXCR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CMV4-hCGβ-C3d3组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CXCR4~ 细胞与ASCs呈正相关,r=0.966,(P<0.05)。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组脾脏组织CXC L1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分子佐剂C3d3与hCGβ基因融合,在基因免疫小鼠后能够显著升调节脾脏ASCs CXCR4表达,从而可能增强抗hcGβ基因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M22αC端功能域肽段与细胞骨架F-actin聚合的关系,明确SM22α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架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构建GST-SM22αC端功能域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3X-SM22α,诱导E coli高效表达可溶性GST-SM22α融合蛋白,制备抗SM22α抗体,VSMC蛋白分步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F-actin/G-actin中SM22α的含量变化,GST-pull down分析和免疫共沉淀检测SM22α与actin的相互作用,细胞免疫双荧光染色观察SM22α和actin在VSMC中的定位关系。结果:所构建的pGEX3X-SM22α原核表达质粒,在0.5mmol/LIPTG,30℃诱导6h条件下,表达可溶性GST-SM22α融合蛋白的水平最高,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16。免疫双荧光染色和蛋白分步提取分析结果表明,在VSMC再分析过程中,SM22α与F-actin共定位,GSTpull down分析和免疫共沉淀结果均显示,SM22α通过C端功能域与F-actin相互作用而参与细胞骨架的重构;但是,SM22α与G-actin的结合能力较弱。结论:本研究重组得到的SM22αC端功能域具有与F-actin结合的活性,SM22α通过该区域与actin相互作用而参与细胞骨架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