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pstein-Barr病毒和鼻咽癌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滨 《生物技术通讯》1999,10(3):205-212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EB病毒抗原可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以提高鼻咽癌病人存活率。本文对 EB病毒生活周期及其抗原系统 ,EB病毒与鼻咽癌之间关系及应用 EB病毒抗原进行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进展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和EB病毒编码RNA (EBERs)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 38例经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和 8例为正常的鼻咽细胞涂片分别进行图像分析测定细胞DNA含量和EB病毒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与病理细胞学诊断相比 ,DNA异倍体分析和EBERs检测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0 %和 92 %,其特异性均为 10 0 %;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30 %和 72 %。结论 与EBERs检测相比 ,DNA异倍体分析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0 1和P <0 0 5 )。证明在鼻咽细胞学涂片应用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诊断鼻咽癌优于应用DNA异倍体分析诊断。与细胞DNA图像分析相比 ,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具有客观、实验条件简单等优点 ,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前材料证明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对于诊断鼻咽癌有很高的特异性。我们研究了1693种植物,试验发现52种植物具有激活EB病毒作用。本文报道了这些植物并讨论它们与鼻咽癌关系。  相似文献   

4.
曾毅等建立了一系列检测EB病毒IgA/VCA和IgA/EA抗体的鼻咽癌早期诊断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鼻咽癌诊断更为特异的IgA/EA抗体的检出率,我们建立了检测EB病毒IgA/EA抗体的蛋白印迹法。方法敏感特异,结果令人满意。 本法中所用的两个质粒系由本实验室与西德Pettenkofer研究所Wolf教授的实验室合作构建。pUCARG1140和pUC9MBcE3.2质粒均为表达质粒,前者携带着来源于EB病毒Bam  相似文献   

5.
用EB病毒膜抗原基因重组的痘苗病毒感染动物细胞,其细胞表面可表达EB病毒膜抗原,以此膜抗原作为诊断抗原检测血清中IgA/MA抗体,明显优于常用的B95-8细胞表面膜抗原,从而为研究人群血清抗体反应与鼻咽癌的关系,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普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病毒VCA-IgA抗体和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8例鼻咽癌患者、41例非鼻咽癌患者和673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VCA-IgA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浓度,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鼻咽癌患者VCA-IgA抗体和E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6%(44/48)和52.1%(25/48),VCAIgA抗体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EBV-DNA,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低于EBV-DNA;VCA-IgA抗体和EBV-DNA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9%,表明这2项指标均为阴性时,患鼻咽癌的风险较低;VCA-IgA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5.19%,EBV-DNA为76.02%,两者均可用于诊断鼻咽癌。结论:定量检测VCA-IgA抗体水平及EB-DNA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Epstein-Barr(EB)病毒抗原的研究,发现有淋巴细胞确定的膜抗原(Lydma)、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核抗原(EBNA)、早期膜抗原(EMA)和晚期膜抗原(LMA)。除了Lydma抗原外,鼻咽癌患者对上述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因而研究这些抗体,对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都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西梧州市EB病毒IgA/VCA抗体阳性者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梧州市对20,726人进行EB病毒IgA/VCA抗体血清学普查和4年追踪观察,共发现35例鼻咽癌病人,其中早期病人占91.5%。同期门诊查出的1,036例鼻咽癌中,早期病人仅占31.8%。在鼻咽癌确诊前16~41个月即可检出IgA/VCA抗体。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学普查和追踪观察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Epstein-Barr(EB)病毒的原发感染发生在儿童时期,在我国3~5岁儿童的感染率为70%~90%。感染后终生带毒,并经唾液不断排出病毒。我国南方是鼻咽癌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和早期治疗,使鼻咽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明显增加,但不能降低发病率。EB病毒疫苗有可能成为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Epstein等人从淋巴母细胞株(B95-8细胞)细胞表面提取EB病毒膜抗原(MA),用于免疫棉顶猴能产生中和抗体。免疫动物能抵抗EB病毒攻击后所诱发的恶性淋巴瘤。该中和抗体在体外能中和EB病毒的转化活性。EB病毒的主要膜抗原(MA)是由分子量220kD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TK激酶的酶免疫测定(EIA)方法,用于筛选和辅助诊断早期NPC患者。方法:用基因工程高效表达的EB病毒TK激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IA检测方法,检测NPC患者和对照血清中的TK/IgG抗体。结果:在NPC患者血清中检出了特异的对EB病毒TK激酶的IgG抗体,而正常人血清中为抗体阴性。结论:首先建立了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早期诊断NPC的EIA方法,并作为我公司产品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迄今所知,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只是嗜人和个别其它灵长类动物B淋巴细胞的病毒,但是用核酸杂交技术业已证明,在人鼻咽癌上皮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的DNA。最近的工作又进一步确证,EB病毒基因组只存在于未分化型人鼻咽癌的上皮细胞,而不在分化良好的鼻咽癌的上皮细胞中。不论前者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接受EB病毒的感染,以及后者能否接受感染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它的潜伏感染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研制疫苗用于EB病毒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必要。本综述了EB病毒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特点、EB病毒潜伏期感染基因表达及潜伏期基因产物的功能,以及研制EB病毒疫苗的靶抗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已有大量研究工作证实,Epstein-Barr(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EB病毒在鼻咽癌病因学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EB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抗原表达与细胞隐性感染和细胞转化的相互关系,是目前所确认的关键课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EB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有多种EB病毒的特异性抗原产生,包括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膜抗原(MA)、核抗原(EBNA)、淋巴细胞确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defined membrane antigen,LYDMA)和EB病毒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常用未经丙酮固定的、由丁酸和巴豆油激活的B95-8细胞或P3HR-1细胞为靶细胞,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IgA/MA抗体以早期诊断鼻咽癌,效果良好。但由于B95-8细胞含有多种EB病毒抗原,不能用丙酮固定,需多次离心沉淀,在浮悬状态下检测,技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172 kb大小的线性双链DNA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EBV编码的微小RNAs (miRNAs)可以调节病毒和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并且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着多种作用.本文综述了EBV编码的miRNAs (EBV-encoded miRNA,EBV miRNAs)在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抗凋亡、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于EBV相关肿瘤诊断标志物的潜在意义. EB病毒编码的miRNAs也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EBV相关肿瘤治疗的一个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含EB病毒诱导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因其具有高稳定性、进化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高发,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放疗和化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表明,circRNA作为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鼻咽癌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鼻咽癌中表达异常的circRNA,包括EB病毒编码的circRN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ircRNA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以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鼻咽癌常规 H.E染色细胞涂片分别作 Feulgen染色检测 DNA含量和原位杂交检测 EB病毒编码 RNAs(EBERs)的效果 ;将常规 HE染色的 9例正常鼻咽细胞涂片和 38例鼻咽癌细胞涂片用 1%酸性酒精褪色 ,然后作 Feulgen染色 ,应用图象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 DNA含量 ,并将 38例鼻咽癌细胞病例的阳性涂片进行 EBERs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显示正常鼻咽细胞均为 DNA二倍体核型 ,38例癌阳性涂片中呈 DNA二倍体者 6例 ,DNA非二倍体者 32例 (84.2 % ) ,癌细胞核 EBERs阳性者 35例 (92 .1% ) ;结果表明 HE染色的鼻咽癌细胞学涂片经褪色后作 Feulgen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 ,能较满意进行 DNA和 EBERs分析 ,表明常规 H.E染色和褪色处理均不影响 Feulgen染色和 EB病毒原位杂交的质量效果。本检测方法可靠、可行 ,适用于常规染色细胞学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和随访研究 ,并可用于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NPC)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疾病。其发病过程涉及EB病毒慢性感染、环境致癌因素及宿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宿主基因在EB病毒感染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仍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中两个关键步骤相关的遗传变异,即EB病毒持续性感染鼻咽部上皮细胞和鼻咽癌的形成。我们在广西梧州市及苍梧县鼻咽癌高发区收集汉族鼻咽癌患者350例、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阳性者(IgA/VCA+)288例和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阴性者(IgA/VCA-)346例。对先前鼻咽癌家系研究显示的鼻咽癌易感区4号染色体短臂(4p15.1-q12)进行了微卫星精细扫描,在 18 Mb的范围内选择34个微卫星标记,包括319个等位基因,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分析NPC 组和IgA/VCA+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9个等位基因与鼻咽癌呈相关,其中5个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1-5.36, p=0.01-0.03),4个为限制性等位基因(OR值为0.3-0.71, p值为0.02-0.045)。比较分析IgA/VCA+组和IgA/VCA-组及比较所有IgA/VCA+者(包括NPC患者)和IgA/VCA-者等位基因频率的结果显示,12个等位基因与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持续存在相关,其中3个在两组比较中均呈显著相关。等位基因 D4S3241-136 (p=0.004, OR=1.9, 95%CI=1.2-3.0) 和D4S3347-213 (p=0.001, OR=1.6, 95%CI=1.2-2.1) 可增加EB病毒 IgA/VCA抗体形成的危险,为易感基因;而等位基因D4S174-202 (p=0.001, OR=0.5, 95%CI=0.3-0.7) 可限制IgA/VCA抗体的形成。 但上述结果经多因素比较校正后,均失去相关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不能 确定该区域与鼻咽癌的形成相关,而另一个家系研究的结果也未得出相关的结果,但本研究却提供了进一步发现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模式。有关4号染色体短臂 与EB病毒慢性持续感染及鼻咽癌的形成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应用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1(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1,EBER-1)分子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沈阳地区鼻咽癌的Epstein-Barr病毒存在状况及意义。结果发现:EBER-1杂交信号定位于鼻咽癌的癌细胞核,在正常的鼻咽粘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粘液腺及淋巴细胞均为阴性。在53例鼻咽癌病例中,37例阳性,阳性率为69.8%。EBER-1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患的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提示:应用EBER-1分子探针可进行回顾性研究:EB病毒的存在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