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香阶段香荚兰豆荚中糖甙水解成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葡糖甙酶处理香荚兰青荚,HPLC测定酶处理豆荚和空白对照样中香兰素、香兰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4个糖甙水解成份的含量。对不同生香阶段的香荚兰豆荚进行上述水解成份的定性,定量分析度监测其在豆荚完整陈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生香加工技术,提高豆荚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培养基的组成及添加吸附剂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吸附剂活性炭及XAD-2后,香荚兰细胞产生的香兰素含量明显增加,而且活性炭的效果优于XAD-2;香荚兰细胞在全组成的MS培养基中香兰素含量均低于由矿物质盐组成培养基中的含量。可以考虑采用二步培养法来培养香荚兰细胞及产生香兰素。  相似文献   

3.
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报道了碳源、氮源及吸附剂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比葡萄糖及果糖更适合作香荚兰细胞生长及产生香兰素的碳源,最佳蔗糖浓度为5%;当培养基中仅含KNO3,则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香兰素的形成,培养液中去掉KNO3仅含NH4NO3时,细胞生长和香兰素形成均被抑制;培养基添加吸附剂后,香美兰细胞产生的香兰素含量明显增加,活性炭的效果优于XAD-2,而且活性炭用量增加,香兰素的产量亦增加。  相似文献   

4.
香荚兰(VanillaplanifoliaAndr.)成熟荚果经过不同的杀青与烘烤条件处理后,分析其内部的β-葡萄糖甙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不同的杀青温度与时间处理后,β-葡萄糖甙酶活性都比对照高,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对照低;经过不同的烘烤时间与温度处理后,β-葡萄糖甙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都比未经任何处理的有显著性地增高。  相似文献   

5.
未经高温处理的黑曲霉诱导物对香荚兰细胞培养产生香兰素有促进作用;苯丙氨酸有利于香荚兰细胞生长,但对香兰素的合成无影响;阿魏酸则减缓细胞生长,明显促进香兰素的合成,但其浓度不宜高于5mmol/L。  相似文献   

6.
随着香荚兰提取物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天然香料将成为香料工业的主流,这一事实已愈来愈清楚了。尽管天然香荚兰豆提取物的价格远远高于合成香兰素。香兰素集中体现了天然香荚兰夏与化学合成香兰素之间的明显差别。据分析,用化学方法制造的香兰素所含的香味成份只是天然香荚兰豆提取物的20%。香荚兰豆中含有200多种  相似文献   

7.
以廉价的合成香兰素掺入香荚兰提取物是香荚兰提取业中的严重问题。它涉及每年香荚兰提取物产品的几百万美元交易。香兰素是天然香荚兰豆经熟化后的产物,而合成香兰素通常是用造纸厂的亚硫酸盐废液中的木质素合成的。1唡合成香兰素的香味强度相当于1加仑单倍(Single-fold)香荚兰提取物;前者每唡价格为0.33美元,而后者1加仑价格达40美元,很明显,以合成香兰素进行掺假,在经济效益上十分诱人。 香荚兰豆提取物掺假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级别的香荚兰 (Vanillaplanifolia)成熟荚果以及其中的种子和肉质果壳中的 β -葡萄糖甙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的果荚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低等级的果荚 ,种子中的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几乎达到肉质果荚的 2倍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主要分布在果壳中 ,没有在种子中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测定样品极低 ,未能测出。  相似文献   

9.
香兰素是香荚兰香气的最重要化学物质之一,它是在荚果熟化时由最接近的前驱体--香兰素葡萄糖苷生物合成的。香兰素葡萄糖苷在授粉后大约四个月的正在生长的豆荚里首先被检测出来,以后随着豆荚的成熟逐渐增加,直到豆荚完全成熟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季节中香荚兰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生长于人工阴蔽下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不同部位叶片的气体交换、可滴定酸度和叶绿素含量等四个不同季节的观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叶龄和光合作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成熟叶片在四个季节中表现为稳定的景天酸代谢(CAM),且光期有较长时间的CO_2吸收,几乎无CO_2向外释放,有显著的昼夜酸度波动。幼叶以C_3代谢为主,但在较高昼夜温差和较低空气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也能进行CAM代谢,且不同季节中表现了不同程度的酸积累。我们认为,香荚兰叶片随叶龄的增长有一个从C_3代谢到CAM代谢的光合作用途径的转移,幼叶在对环境因子变动的反应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转移现象。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也表现了季节性的差异,尤其对温度反应敏感,低温季节(日均温<20℃),CO_2的固定作用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