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分布区划分成13个。在分支系统学基础上,进行了分布区的成分分析。以种类和系为分布特征,进行分布区的聚类分析和最小生成树分析。分布区分支图、表征图和最小生成树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分布区的关系。锦鸡儿属的分布区被分成东亚和古地中海两大部分。其中分别来自这两部分的前苏联远东-我国东北与阿尔泰-萨彦岭分布区有密切关系。基于分布区分支图,属的分布区分别由这两个分布区衍生,同时结合属的种系发生关系,推断本属可能起源于东西伯利亚,时间为第三纪中新世末-上新世。生态适应上,分类群是由东部温带中生性类型向西部旱化和寒化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及其在锦鸡儿属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树分析和三分法 (TASS)程序是历史生物地理学中分布区关系的一种分析途径。它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 ,以剔除其中分布区关系相悖理的结点并确定具信息的子树为目标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分布区信息。对分布区关系可以用若干子树和一个分布区分支图来表示。对锦鸡儿属 (Caragana)植物 72种和 13个分布区的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运算后 ,得到 7个具信息的子树 ,它们分别表达了锦鸡儿属属内组、系所具有的分布区关系。属的分布区分支图也表达了 13个分布区的关系。与以前我们对本属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子树分析和三分法(TASS)程序是历史生物地理学中分布区关系的一种分析途径.它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以剔除其中分布区关系相悖理的结点并确定具信息的子树为目标,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分布区信息.对分布区关系可以用若干子树和一个分布区分支图来表示.对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72种和13个分布区的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运算后,得到7个具信息的子树,它们分别表达了锦鸡儿属属内组、系所具有的分布区关系.属的分布区分支图也表达了13个分布区的关系.与以前我们对本属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选用锦鸡儿属在秦岭和秦岭以北的20余种和59个形态性状作为分析基础。表征图和分支图共同提示出羽状和掌状叶类群形成两大类。分支图说明了树锦鸡儿C.arborescens和柄荚锦鸡儿C.stipitata等为原始类群。沿树锦鸡儿的分布区,本属植物向西和西南方向适应辐射成以温度和降水为主导因子的生态序列:(1)森林种→森林草原种→草原种→荒漠种,森林种→高寒山地种;(2)湿润地带→亚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  相似文献   

5.
针对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不足之处,提出一个新的改进分析方法。主要区别是,新方法对分布区内分类群区分了原始和演化,相应地编码为0/1;为了获取分类群原始和演化的特性,分析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新方法是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统一原理的一个具体的定量化探讨。用新方法分析了豆科锦鸡儿属锦鸡儿组15种,结果表明新方法优于以前的PAE方法。用新的改进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能的祖先分布区是原始类群树锦鸡儿和一大类属内原始类群的分布区。与目前属的起源问题的一般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锦鸡儿属种系发生关系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形态杂色体、花粉形态24个特征,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研究锦鸡儿属的种系发生关系。根据分支图结果,将锦鸡儿属72种排列成12系5组。分支图也表达出分类群演化关系,对Moorc(1968)种系发生方案提出了修改,本属的种系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态学、染色体、花粉形态24个特征,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研究锦鸡儿属(Caragana)的种系发生关系。根据分支图结果,将锦鸡儿属72种排列成12系5组。分支图也表达出分类群演化关系,对Moore(1968)种系发生方案提出了修改,重建了本属的种系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锦鸡儿属(豆科)祖先分布区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温带亚洲分布属。在我们对这一属系统发育树以及13个分布区的基础上,重点采用Bremer(1992),Ronquist(1994)和Hausdorf(1997)提出的方法,进行本属祖先分布区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表明远东-我国东北,阿尔泰-萨彦岭以及华北-秦岭是可能的祖先分布区。结合北温带植物类群属的北方起源学说,认为远东-我国东北为原始分布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同时这三个分布区彼此地理上是隔离的,也恰是本属内一个较原始种树锦鸡儿(Caraganaarborescens)的分布区,结合我们以前的分析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隔离分化是本属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方式,扩散是次要的而且是短距离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温带亚洲分布属.在我们对这一属系统发育树以及13个分布区的基础上,重点采用Bremer(1992),Ronquist(1994)和Hausdorf(1997)提出的方法,进行本属祖先分布区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表明远东-我国东北,阿尔泰-萨彦岭以及华北-秦岭是可能的祖先分布区.结合北温带植物类群属的北方起源学说,认为远东-我国东北为原始分布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同时这三个分布区彼此地理上是隔离的,也恰是本属内一个较原始种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的分布区,结合我们以前的分析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隔离分化是本属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方式,扩散是次要的而且是短距离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典型的温带亚洲分布属。本属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约有24种1变种,约占整个属的1/3。这些种类几乎全部处于演化高级阶段,且既有叶轴宿存类群,也有假掌状叶类群。反映出种的分化很活跃,在横断山地区形成本属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本区内绝大多数种类是特有分布。替代现象主要受气候、植被变化作用,沿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分布的长齿系Ser. Bracteolatae Kom.是一个典型的替代分布类群。锦鸡儿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很强,可在其生长的灌丛中形成优势种。 寒化和旱化现象十分突出,它们有一系列森林种、草原种和荒漠种及相关的形态变异。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区域内的分布区关系分析及最小生成树MST和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表明横断山地区特别是其北部是本属植物的一个地理结点。以此沿横断山向北部唐古特和西部藏东南适应性辐射。横断山和西喜马拉雅联系微弱,看不出植物长距离扩散的踪迹,大多是由于生态因子限制而产生的隔离。虽然本区不可能是锦鸡儿属的起源地,然而,通过本区与邻近地区的地理联系,可推测它们在我国适应性辐射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结合豆科蝶形花亚科其它属化石记录及其分布区局限在温带亚洲等现象,认为锦鸡儿植物是一组特化、晚近衍生的类群,起源于北方东西伯利亚晚第三纪中新世后期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11.
以礼草属系统发育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禾本科以礼草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礼草属是个单系在群,它的32个外部性状选作极性分析。鹅观草属中的肃草作为外类群,采用PAUP程序对矩阵进行运算,获得了1个最简约的谱系分支图。在分支图上,以民礼草属26个种可以归为3个组,但不适合于划分系,3个组中各组包含的种数分别与传统分类的3个组基本吻合,从而支持了传统分类的结果。同时,分支图还展示了各个类群间的亲缘演化关系,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子植物物有属的分布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分布区的概念和分布区周界的划究方法,认为邻近距离平均法对划定分布区的周界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根据247幅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图及其属内各种在属分布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我们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本还对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和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与植被和植物区系界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制约分布区形状和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指出种在属分布区内的分布规  相似文献   

13.
3种锦鸡儿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3种锦鸡儿属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和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的过氧化物酶(POD)基因(分别命名为CkPOD、CmPOD和CiPOD),并对它们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CkPOD、CiPOD、CmPOD基因的cDNA序列均包含有1 074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的蛋白质由357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为38.7kD。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种锦鸡儿属植物的POD可以和鹰嘴豆等豆科植物的POD聚为一类,且CkPOD和CmPOD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iPOD与CkPOD和CmPOD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这一结果与3种锦鸡儿属植物的进化地位一致,显示POD基因较为保守,可以为锦鸡儿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PEG模拟干旱胁迫能够强烈诱导CkPOD、CiPOD和CmPOD基因的表达,显示POD基因在锦鸡儿属植物抵御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解析锦鸡儿属植物的耐旱机理以及利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荒漠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天南星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天南星属13个组为13个分支分类单位,选择菖蒲属作为外类群,从天南星属植物特征中选取13个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并以外类群比较和通行的形态演化规律为依据这些性状进行极化,采用改进后的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进化法进行分类运算,按照最简约的原则,选出演化长度较短的最大同步法谱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南星属各组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当前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包括性状的选取、性状状态和极性的确定、数据矩阵的分析计算、结果分支图的处理、分支图可靠性的评价及分支图的应用。本文同时以华东地区樟科山胡椒属Linderal2个种的分支系统学研究为例,讨论了用形态性状进行分支系统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揭示了一些分支系统学与传统的系统学在应用性状推导进化关系上的不同点。对这12个种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系统学方法所推测的山胡椒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如分支系统学研究显示山胡椒组和球果组很近缘。在严格一致性分支图上,杯托组的黑壳楠和江浙山胡椒分别位于最原始和最进化的分支,表明这个组是复系类群。分支图也显示山胡椒组可能是复系类群。  相似文献   

16.
李爱花  王仲朗  管开云   《广西植物》2006,26(3):223-226
运用分支分类分析方法对斑龙芋属及其近缘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4个属的15个种作为15个分支分类单位,选择菖蒲科的菖蒲作为外类群,从斑龙芋属植物特征中选取了14个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并以外类群比较和通行的形态演化规律,及核型演化规律为依据对这些性状进行极化,采用改进的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法进行分类运算,按照最简约的原则,运用演化长度较短的最大同步法谱系分支图,作为讨论的基础,讨论了斑龙芋属及其近缘属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分布区的概念和分布区周界的划定方法,认为邻近距离平均法(mean propinquity method)对划定分布区的周界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根据247幅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图及其属内各种在属分布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我们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本文还对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与植被和植物区系界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制约分布区形状和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指出种在属分布区内的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次一级植物区系分区或植被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ITS序列的栓菌属部分种的分子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栓菌属 Trametes 的一些近缘种宏观和微观形态学非常相近,传统分类学方法难于对其进行准确分类定位。测定了 34 个分类单元的 ITS(包括 5.8SrDNA)序列,并对得到的 43 个分类单元的 ITS 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构建了聚类分析树状图。该树状图显示,栓菌属类群与其他属类群明显分开,Trametes versicolor 聚类到一个高支持率的独立分支。形态学上定名为 T. hirsuta 和 T. pubescens 物种聚类到同一高支持率的独立分支,试验分析表明这两个种应视为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19.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物景观成分。采用植物区系谱、相关性分析、主坐标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滨海湿地植物区系性质及属分布区类型组成的类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滨海湿地植物属级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随着纬度降低,温带分布型呈递减趋势,热带分布型呈递增的特点,这与不同区系成分的生态特性和纬度梯度上的能量格局分布是一致的;不同滨海湿地植物区系Shannon-Weiner指数具显著差异(1.430-2.154),而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0.662-0.842),区系间相关系数为0.369-0.989;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获得的聚类树状图和最小生成树,可将9个滨海湿地划分为5个集合组,较为一致地揭示了植物区系的类似性和分布格局。多种分析方法对比结合能客观地反映植物区系中属分布区类型关系的类似性,可为多个滨海湿地区系地理分布类似性的比较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温带地区5种锦鸡儿植物的分布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收集中国北方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主要锦鸡儿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 利用ArcGIS 9.0软件绘制现状分布图, 发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 intermedia)和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到西的地理替代分布格局, 继续向西南方向则分布有藏锦鸡儿(C. tibetica), 向西北方向分布有狭叶锦鸡儿(C. stenophylla), 但它们的分布范围又有一定的重叠。整理5种锦鸡儿分布区内的气象台站长期记录, 选择计算15个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水热指标值; 进而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控制这5种锦鸡儿地理分布的主导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控制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是水分因子, 特别是湿度; 水分因子同样是控制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 特别是生长季及年降水量; 控制柠条锦鸡儿和藏锦鸡儿间地理分布差异的主导因子是夏季高温, 控制柠条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地理分布差异的是冬季低温。运用耦合BIOCLIM模型的软件包“DIVA-GIS”模拟预测这5种锦鸡儿的现状潜在分布区及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现状潜在分布区与实际分布区均有很好的一致性; 在CO2浓度加倍的未来气候情景下, 5种锦鸡儿植物都会向北大幅度迁移, 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均缩小, 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用ROC曲线和Kappa统计值法验证模型表明, BIOCLIM的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