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森林破碎化(或岛屿化)是导致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成因之一。滇中地区地带性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SEBFs)具有显著的岛屿化特征。当前村寨周边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的“岛状”森林为研究破碎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通过植被遥感制图和群落样方调查,运用空间统计、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排序及环境解释,探讨了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特征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中高原现存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仅占其潜在分布范围的1.5%,面积≥100 ha的林斑有92块,而面积<10 ha的林斑占斑块总数的54.6%和总面积的7.8%;该植被类型面积萎缩和破碎化严重;(2)99%的林斑到村寨的距离<3 km,距离村寨越远,林斑平均面积越大,但样方物种α多样性除均匀度外变化不显著;不同面积等级斑块中样方物种α多样性也仅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变化,面积超过100ha的大斑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离村寨越近,样方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化和同质化现象加强;(3)样方群落β多样性主要由物... 相似文献
3.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重要的植被类型,目前面临被彻底毁灭的危险,从这类森林及相应地段的177种优势和常见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的成分,东亚中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乔木A,B,C层,灌木层,草本和层外植物几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的亚热带性质,温带性质不是很显著,在无量半山湿润常绿阔叶林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产生的次生落叶阔叶加以保护,因之有这么多的特点,加之其为重要特有类群和保护种类聚集的场所,该类植被明显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滇中喀斯特山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依据两个10000m2森林样地(蓑衣山和月湖)的调查,在两个样地内分别记录到植物95科142属的163种(蓑衣山)和70科110属的125种(月湖),其中,草本物种最多,乔木次之,藤本较少。两个样地的主要组成物种都为滇青冈、清香木、团花新木姜子、云南木樨榄。群落中大径级的物种和个体数相对较少,优势种主要通过较多数量的中小径级个体体现出来。按Raunkiaer生活型划分,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高位芽植物(54.9%和48.8%)和地面芽植物(39.6%和41.6%)组成。按中国植被进行的生活型分类结果显示,乔木物种组成只有中、小乔木,它们在群落中仅占总物种数的1/4(25%和24%);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草本在样地总物种数中所占比例很高(42.7%和45.6%);且常绿中、小乔木与落叶中、小乔木的物种数差异不大,几乎各占一半。但如果按常绿与落叶的个体数量、或胸径总和、或重要值来判定,则落叶成分的最高比例为24·7%。鉴于此,该森林类型仍定义为混有落叶成分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种—面积曲线结果表明,曲线在400m2点有最剧烈转折,应作为类似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调查的最小面积。 相似文献
5.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优势种青冈>次优势种石栎>其它伴生种,这在群落结构分化中具有适应意义,即其“生长策略”不同;同一树种叶片大小为中层木叶片>上层木叶片;春夏换叶之前,叶大小和叶重达到第一高峰,秋冬季出现第二峰,叶比重为秋、冬季>春、夏季,这是常绿植物对季节性不利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伏旱)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6.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优势种青冈>次优势种石栎>其它伴生种,这在群落结构分化中具有适应意义,即其“生长策略”不同;同一树种叶片大小为中层木叶片>上层木叶片;春夏换叶之前,叶大小和叶重达到第一高峰,秋冬季出现第二峰,叶比重为秋、冬季>春、夏季,这是常绿植物对季节性不利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伏旱)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7.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相似文献
8.
9.
10.
落叶格局反映了植物叶片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策略,是植物功能群的重要特征。本研究通过跟踪观测枝条上老叶(一年生及以上)和当年生小枝新叶整年的数量动态,揭示了天童地区12种常见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不同的落叶格局,并且发现同一群落层次内有多种类型存在。根据落叶特性可分为季节性集中落叶型和全年持续性落叶型,其中4个物种表现为春季集中落叶型,2个物种为夏季集中落叶型,1个物种为秋季集中落叶型,1个物种为春秋季集中落叶型,4个物种为全年持续性落叶型;研究还发现阳性物种(包括冠层乔木及林窗下灌木)多为集中落叶型,而耐阴灌木物种多为全年持续性落叶型,并且阳性物种相比于耐阴灌木物种年总落叶比例更大,表明叶片更新率更快。结合当年气候数据及出叶物候,本文讨论了新叶生长、台风干扰及水分等因素对落叶格局的影响。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落叶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望能进一步探索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邻格子法及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普洱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30a和老龄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3个优势物种进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阐明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条件、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关系,揭示种群发育过程中空间动态与生物学机理。结果发现:在所有恢复阶段内,刺栲、短刺栲、红木荷均为聚集分布。在不同尺度下,刺栲在原始林中10m×1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而在恢复15年中20m×20m尺度为随机分布;红木荷在10m×2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在其它所有恢复阶段和尺度下3个物种均为聚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和不同尺度下刺栲、短刺栲和红木荷3个优势物种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说明聚集分布为3个优势种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13.
Species Composition,Physiognomy and Plant Diversity of the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Southern Yunna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pecies composition, physiognomy and plant diversity of the less known tropical montane forests in southern Yunna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5 sampling plots in three sites. These forest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families Theaceae, Fagaceae,
Lauraceae and Euphorbiaceae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dominated by evergreen phanerophytes with mesophyllous leaves. These
forests are similar to lower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equatorial southeastern Asia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but differ in physiognomy by having few epiphytes, but more lianas and more plants with compound leaves.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be due to strongly seasonal climate and so-called mass elevation effect in southern Yunnan. They also differ
from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s at lower altitudes in southern Yunnan by having conspicuously lower species richness,
few epiphytes, fewer mega-mesophanerophytes, more abundant micro-nanophanerophytes and hemicryptophytes and more plants with
microphyllous leav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forests could be termed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and be a vegetation type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ainland southeastern Asia controlled by a strongly seasonal climate. 相似文献
14.
15.
广泛收集植物的分布资料,包括杨梅科、胡桃科、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交让木科、杜英科、五加科、安息香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的优势种和常见种112个,利用目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较好的几种研究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方法;Penman公式;Thornthwaite方法与分类;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与方法,分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生态关系,找出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气候指标特征,建立现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1)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的湿润指数(HI),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指标值,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并将优势种及常见种划分为5个Kira水热指标分布类群。(2)计算了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可能蒸散(PET)和干燥度(A)值,划分了5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水热指标分布类群。(3)计算了树种的Thornthwaite潜在可能蒸散(APE)及湿润指数(IH)、干旱指数(IA)和水分指数(IM),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4)计算了树种的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PE)、降水量(P)及可能蒸散率(PER),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Holdridg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例,对其植物区系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协调进行剖析。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记录了种子植物110科386属821种。在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上,无论是含种数多的科,还是所有科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分布科为主,体现了它的远古热带起源背景。在该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47.75%,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33.45%,在近代演化上仍体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按照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的暖温带-温带气候条件,它相当于中国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通常只占总属数的25%~27%,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与所在地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协调。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结合哀牢山地区曾经是低海拔夷平面,在第四纪以来才迅速抬升形成的地质历史,可能这里曾经在第四纪以前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的迅速抬升,逐渐适应了因海拔上升而形成的温带气候,成为在云南高海拔山地存在的所谓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及常绿阔叶生态外貌并未因气候改变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取浙江省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2种木本植物,探究气候因素、系统发育关系和功能性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衰老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变色期在9—12月,落叶期在10—12月。每月落叶物种数与月均温、月均降水量和月均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相关性,每月叶变色物种数与月均温和月均日照时数呈弱相关;落叶性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具有显著影响;植物间系统发育关系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衰老,这对于提高秋季物候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5个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的4种乔木以及4种灌木叶片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L)、叶片氮素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细胞壁N/叶片总N,NCW/NL)、氮素在光合酶中的分配比例(NR/NL)、单位面积叶干重(LMA)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演替系列4种乔木和4种灌木各种间指标除NL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前期种较后期种具有更高的NR/NL、PNUE、Pmax,而后期种LMA、NCW/NL、MCW/ML(细胞壁干重/叶片总干重)更大,NL在乔木各种间差异不明显,在灌木种间则差异显著;乔木种较灌木种具有更大的LMA、NCW/NL、MCW/ML,而NR/NL则较灌木小;8种植物的Pmax与NL以杨梅为最高,连蕊茶最低;苦槠具有最高的PNUE,而栲树最低。(2)随着演替的进行,前期种的NR/NL、PNUE、Pmax有减小趋势,而LMA、NCW/NL、MCW/ML逐渐增大,后期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NR/NL与Pmax、PNU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LMA、NCW/NL、MCW/ML则与Pmax、PNUE、NR/NL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NR/NL与NCW/NL之间的负相关性及其对PNUE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树木在光合与维持两方面的权衡关系以及演替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