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重要的植被类型,目前面临被彻底毁灭的危险,从这类森林及相应地段的177种优势和常见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的成分,东亚中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乔木A,B,C层,灌木层,草本和层外植物几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的亚热带性质,温带性质不是很显著,在无量半山湿润常绿阔叶林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产生的次生落叶阔叶加以保护,因之有这么多的特点,加之其为重要特有类群和保护种类聚集的场所,该类植被明显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永德大雪山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从该类型植被中219种常见和优势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乔木Ⅰ、Ⅱ、Ⅲ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各层次之中;其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其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亦表明其区系的过渡性质。这表明永德大雪山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分界面上,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非常明显。通过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地区同类型植被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比较,我们初步认为该地此类森林植被环境更“温湿”。  相似文献   

3.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有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特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为无量山具有的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属高频率中心区云南腹地的无量山,却没有相应的高比例中国特有,说明我国高频率区的特有程度质和量上不是均一的,在此之外存在一些次级中心区;无量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两大中国特有属多样性中心之间。种的特有现象中,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显示了这里区系的亚热带性质;67个特有种所隶属的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而较低的特有种比例,说明无量山的地理隔离程度并不高,时间也不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晋东南山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东南山地有野生种子植物974种,隶属于456属125科,其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18科445属9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4科396属833种,单子叶植物14科,49属126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属250属,占总属数的60.98%)。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共有383种,占总种数的39.32%,它们是构成晋东南山地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南北区系成分存在差异,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相似文献   

8.
山西中条山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条山地处山西暖温带南部,水热条件良好,植物种类丰富,是山西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山西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据调查,中条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87种,分别隶属于525属111科,其中裸子植物9种6属4科,被子植物1278种519属107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36种。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特有现象不平衡。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40科,泛热带分布34科,没有中国特有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351属,中国特有属12属,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共504种,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它们是构成中条山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北京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记录了分布于北京地区的典型湿地维管植物266种7变种1变型,共274个分类群,隶属于58科144属。从种一级的水平对这274个分类群进行分析,可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性质的种187种,为整个区系成分的主体,另有世界广布种45种,热带性质的种30种,中国特有种12种。就北京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而言,其种类组成与华北其他地区湿地存在着相似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并存在一些古老孑遗种类及特有种。此外,还对区系成分中的受危种和外来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隆务河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隆务河流域共有种子植物65科、329属、970种。区系特征如下:(1)本区系是在高寒类型和寒温、干旱类型兼具的生态环境下形成的。(2)以多年生草要为主、木本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为辅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3)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的温带性质明显。(4)区系具有年轻性和衍生性质。(5)本区的中国特有种是以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集中分布区或分别为分布中心的种为基础组成的。(6)本区系具有促使物种分化的“过渡生境”的性质和作用,或可称之为“过渡区效应”。区系分析表明,本区系应属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密切的青藏高原区系范围,并且在以高原、高山区系成分为主的基础上兼有我国西北寒旱区的荒漠旱生成分。建议是否可在其周围区系更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唐古特地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11.
多变石栎林是小百草岭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 ,也是该地区州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通过该植被类型中 116种常见种和优势种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区系分析表明 :仅有中国特有分布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能贯穿于该植被类型的整个群落结构之中 ,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中国 -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类型为主 ,表明它隶属东亚植物区 ,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云南高原地区 ,云南高原亚地区 (IIIE13a)的一个具体区系单元的基本特征 ;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又以小百草岭与周边的滇西北、川、黔、藏地区 (主要为横断山地区 )所共有的种占优势 ,从而也表明了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与横断山植物区系的联系相对紧密 ;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植被类型的比较 ,显示其地处滇中高原北缘的地理位置及受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使得该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海拔较高 ,更偏“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来看,其特有种非常丰富。在82个主要建群种和常见伴生种中,有31种为特有种,而且这些特有种大都是新近从邻近植物区系中分化出来的,但特有属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说明,本区沙地植物区系是一个年轻的区系。本区沙地植物区系成分还表明,它既不完全是一个衍生的区系,也不完全是就地起源的,而是以东亚区系为主,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发生了其邻近植物区系成分的迁移和渗透。  相似文献   

13.
The floristic features of the sand vege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hangbo River are discussed.From the geographic elements of the floristic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ndemic species are quite rich.Among 82 main edificatos and common companions,31 species are endemics,and most of them are neoendemics,which hav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ir ancestors in the adjacent floras,but there is almost no endemic genus.It indicates that the sand flora is a new and young one.The floristic elements also show that the flora is neither totally derived nor entirely native,and it has formed based on the East-Asian element. Meanwhile,the migration and percolation of the adjacent floristic elements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he 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ir numerous endemic/sub‐endemic and rare plant species, rocky outcrops and cliffs, particularly those occurring at the timberline and forest/steppe ecotones of the Hyrcanian area, are considered a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ragile ecosystems in Ira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such ecosystems, one of the last remnants of relatively undisturbed timberline and ecotone areas of the central Hyrcanian region was selected for phytogeographical, floristic and vegetation analyses. The flora and vegetation of rocky outcrops and crevices at altitudes of 2500–3000 m a.s.l. was surveyed by 40 relevés of 25 m2 surface area. A total of 215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55 families and 150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Hemicrytophytes (55.8%) were the dominant life form and Euro–Siberian/Irano–Turanian biregional plants (28.2%) were the most common chorotype at the study sites. A phytogeograph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uro–Siberian elements (including Hyrcanian endemics) precede other uniregional chorotypes in the timberline and upper‐mountain parts of the central Hyrcanian area. The Caucasus, an important biodiversity hotspot close to Iran, ha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axa in common with the Irano–Turanian floristic regions. Five vegetation typ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modified TWINSPAN procedure and subsequently analysed by in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applying both species‐related (species richness, life form and phytogeographical elements) and topographic/bedrocks features of the studied relevé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vegetation of the ar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altitude, heat index, northness, slope inclination and bedrock features.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皖南山区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维管植物2 342种、隶属198科913属。本区植被水平地带从北到南植被组成日趋复杂,南方成分和蕨类植物明显增多,阔叶林常见,但均呈小块状分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逐渐减小,常绿阔叶林面积随之增大。垂直分布明显,从下至上依次是农耕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灌丛或山地草甸,基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其原始植被更是如此,并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植被类型分布的上限随之降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其科的分布类型分别占31.8%与23.6%;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温带分布占50.7%处于优势,热带分布占36.6%,其中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各自占了19.6%与18.6%,科属统计数据的差异性,以及本区草本植物含59.0%占优势等,都显示本区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双重性质,说明皖南山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重要地带。皖南山区古老成分众多,有单种科3科,单种属和寡种属丰富,各有65与133属,分占总属数的7.1%与14.6%。特有属、种众多,有特有属29个,占总属数的3.5%,低于全国特有属所占比例7.1%,有安徽特有被子植物25种,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特有蕨类4种,被子植物81种。本区还蕴藏丰富的食用、药用、工业与观赏用等经济植物,但一些种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正逐渐减少,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述及云南乌蒙山脉残留分布的急尖长苞冷杉林(即乌蒙冷杉林)的植物群落学特征。此类森林目前只有小面积分布于乌蒙山的海拔3100一3900米处。它是滇中高原北部山地唯一的亚高山针叶林,也是该地植被垂直带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群落由急尖长苞冷杉组成的单优势林,偶见云南铁杉混生。下木有花楸、榛,荚蒾、柳,树五加、绣球、冬青、杜鹃等属的种类组成。灌木层以箭竹为主,而草本层种类较多。大部分种类为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急尖长苞冷杉林的植物群落学特征与滇西北一带的亚高山针叶林非常近似,但乔木层缺乏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的种类。可以认为,此类冷杉林是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南这一个亚高山针叶林植被分布区的一个最为东南的边缘类型,它的分布已到了分布区的极限。它是自然历史的残留林,又在人为影响下,面积越来越小。对于此类残留森林,必须严加保护,使其得以发展以扩大自然分布区。如果这样,这对于改变乌蒙山脉的农、林、牧诸方面的面貌,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覆盖云南地区全境的种子植物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GIS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世界分布成分所占的比重呈递增趋势,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增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4.5°N左右,研究区域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界线以南,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区系性质强烈的山地雨林、季节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分界线以北,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甚至占主导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具较强温带区系性质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寒草甸以及具强烈区系过渡性质的半湿润、湿性常绿阔叶林.该分界线与"田中线"不同,可能源于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差异.
Abstract:
Based on all-around floristic information,and by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luster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ed plant floristic elements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cosmopolitan and temperate elem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while those of tropical elements had a decreasing trend.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with the latitude about 24.5°N as a division line.To the south of the line,the dominant flora was tropical elements,and the vegetation was dominated by tropical mountain rainforest,seasonal rain forest,monsoon rain forest,and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To the north of the line,there were much greater proportions of temperate elements,and the vegetation was dominated by the evergreen,hard and broadleaved forest,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alpine meadow,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oist or semi-moist,showing strong floristic transition).This division line was different from "Tanaka Line",possibly due to different study aims and contents.  相似文献   

18.
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9科359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353属802种。含5属以上的科15科,单、寡种属共330属,这些科、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型40科,北温带分布型24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4.94%和26.97%。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256属,占总属数的82.05%,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种居首位,尤以华北成分占优势,其中华北落叶松、黄刺玫、油松等为该区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科、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特有种分别为7属、32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