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黑松、马尾松及其杂种的核型。其核型公式:黑松为K(2n)=24-20m(6_(SAT)))+4sm;杂种为K(2n)=24=23m+1sm;马尾松为K(2n)=24-24m(4_(SAT))。相对长度和臂比方差分析表明,两亲本和杂种差异显著。杂种在相对长度、全组染色体总长、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臂比平均值以及染色体类型上均处于双亲之间。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天然杂种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江西大岗山地区7-9月降水量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大岗山地区4个采样点的马尾松年轮样本,建立了本地区的综合年轮年表,分析了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及响应关系,发现大岗山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受生长季7—9月降水量影响较显著,呈负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重建了大岗山地区1892年以来7—9月的降水量,交叉检验表明重建序列是可靠的。重建结果表明,大岗山地区7—9月份降水变化在过去的117年中总体经历了3个偏干时期:1895—1902年,1908—1926年和1944—1985年,和3个偏湿阶段:1903—1907年,1927—1943年及1986—2008年。重建的降水量序列在1921年,1937年及1977年发生明显的方差突变,表明百年以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地区树木年轮元素的相关性及其组合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京栖霞山矿区黑松与马尾松303个年轮样品中8个元素含量进行统计相关及群分析,发现K、Ca、Mg、P在年轮中的富集及其相关性不受开采活动的影响,Cu、Pb、Zn、Mn的相关关系与露采或浅部坑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有一定联系,K与P、Mg与Zn及Ca与Mn是表征采矿地段的元素组合类型,KP、Mg与Mn则为矿区外围地段元素的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幕府山地区停采59年的废弃采石迹地为样地,选取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木本植物刺槐的年轮盘为实验材料,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年代废弃的采石场土壤样本为对照,采用ICP-AES法测定分析刺槐在自然演替的不同时间阶段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r与Pb含量的变化,探索废弃采石迹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动态规律。结果显示:(1)幕府山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37年后,土壤中Cr、Pb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废弃年限土壤中Cr含量表现为谷地>平地>坡地,而Pb含量表现为平地>谷地>坡地。(2)刺槐样木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分别在0.85~8.05 mg/kg和3~33 mg/kg范围内波动,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降水量与平地刺槐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谷地刺槐年轮中Cr的吸收显著正相关,但与Pb的正相关性不显著;降水量与坡地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分别呈中度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幕府山废弃采石场土壤中可迁移的重金属Cr和Pb的含量现已经非常少,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地形差异造成重金属Cr和Pb的迁移量存在明显的不同;降雨量对平地刺槐年轮中Cr与Pb的吸收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地区马尾松年轮元素含量与酸雨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侯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生态学报》2002,22(9):1552-1559
分析了鼎湖山马尾松年轮中几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历史变化,并探讨了区域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有可能导致马尾松年轮中N、K和Al的含量在近30a中的上升趋势,和Ca、Mg和Mn明显的下降趋势。马尾松幼年期年轮部分元素含量异常地偏高,可能是幼年期生理机制不完善、对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排斥能力较低所致,因此,以马尾松幼苗为对象进行的模拟酸雨试验结果,在推广至成熟的马尾松林地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单一与复合污染条件下两种敏感性植物对Cd、Zn、Pb的吸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研究镉、锌、铅3种重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植物吸收重金属能力的影响,在模拟单一重金属污染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Cd、Zn、Pb复合污染情况下紫花苜蓿和披碱草两种敏感性植物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条件下.银元素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大于锌、镉、铅元素对披碱草生长的影响大于锌、镉,紫花苜蓿对于镉的吸收累积显著高于:披碱草,植物内银元素浓度最高达到1088.5mg/kg。而披碱草对于铅元素的吸收则高于紫花苜蓿。植物内铅元素浓度最高达到1345.5mg/kg。在复合污染条件下.两种植物对铅、锌和铅、镉的吸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分别存在存在着协同效应和桔抗效应;同时两种植物对锌、银元素在实验涉及浓度范围内都存在着拮抗效应。这对于深入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对植物的综合毒性以及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效应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调查了云南哀牢山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广西猫儿山中山落叶水青冈林中共生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在2005年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两地温度气候差异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在夏季,同一生境下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间以及两个生境树种之间的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别。当温度下降时,两个生境内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这与气孔的部分关闭和光系统Ⅱ活性的下降有显著的关系。气孔的部分关闭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损失,但落叶树气孔关闭程度明显高于常绿植物而且无法避免严重的光抑制。常绿植物通过气孔调节来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和通过光系统Ⅱ活性调节来降低光合机构的损伤来维持叶片四季常绿,但是猫儿山中山森林冬季低温严重损害气孔和光系统Ⅱ的功能而使常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制约并限制其在群落中成为优势种,与之相反,哀牢山中山森林冬季相对暖和导致常绿植物能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促进其在群落中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京紫金山紫堇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结合相关资料,从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园林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紫金山紫堇属植物的应用方向和前景,以期对紫堇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南岳山木兰科树种花果期调查及种类统计表明,南岳木兰科树种有7属6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已开花有6属42种,已结果有6属33种,有的树种在一年内开花二次,且花多、花香、花期长。这为木兰科树种的园林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The characteristics on K, Na, Ca, Mg and S contents of 25 plant species were analysed at the grassland on the Hutubi Cattle Stock Farm area, Xinjiang. The level of content is in the order of Na>S>K>Mg>Ca.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have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contents of Na and S,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Na and S are more than 100000 ppm and 30000 ppm respectively in Suaeda physophara and Halocnemum strobilaceum and less than 30000 ppm and 4000 ppm respectively in Phragmites cornmunis and Aeluropus littoralis; their interspecif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 v. ) are 95.10 % and 63.16% respectively. The interspecific c. v. of K content, 34.42 %, is the lowest. The contents of K, Na, Ca and S in all innerspecific plants at different sites are less various than interspecific ones; the content of Mg in some innerspecific plants is more various than in interspecific ones.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ents of elements in plants and soil shows that Nitraria sibirica is the only plant specie whos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c. c. ) of Na content in plant with that in soil reache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level in seven plant species; among 5 elements in plants, the c. c. between Na and Ca reache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relative level, the c. c. between Na and S reaches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level. The results of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TWINSPAN and DCA of 25 plant species using the data of 5 elemental contents show that seven plant species, for example, H. strobilaceum, S. physophora, Kalidium foliatum, K. caspicum, etc. are Na and S type plant; Phragmites communis, Achnatherum splendens, etc. are Na and K type plant.  相似文献   

11.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编制了生活型谱,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结果表明,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0%以上,其中小高位芽植物最多,中高位芽与矮高位芽植物次之,藤本植物较丰富。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的生活型谱不同。随着进展演替阶段的逐渐更替,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成分有所减少。高位芽的常绿树种会逐渐代替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2.
城郊公路两侧主要森林类型铅含量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对南京城郊312国道两侧主要森林类型林木不同器官中Pb含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Pb含量有明显差异.火炬松对Pb污染的净化能力强于杉木、栎树.汽车尾气排放的Pb污染影响范围在离公路两侧100m以内,主要在40m以内范围.有林地土壤由于有林木及林下植被的覆盖,其Pb含量(尤其是表层0~20cm范围内)明显降低,说明林分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中Pb的污染程度.林木不同器官对Pb尘的吸附率在180%~281%之间,以叶片吸附能力最强;不同树种比较,以松树吸附率为高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栽培种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19份橡胶树栽培种为材料,对叶蓬形状、叶面绿色程度等21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83,叶痕形状最高为1.20,蜜腺表面形态为0.27,且性状数据分布集中;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大叶柄形状为60.03,蜜腺表面形态最小为9.08,平均值为33.88;叶面绿色程度和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与叶片基部形状等7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21个性状可聚为2大类,119份供试材料中,同一品种来源地、亲本和子代、具有类似品种特性(抗寒性)等类型的品种聚为一类。分析结果可供橡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杂交亲本选配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大老岭植物区系的垂直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 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杨岚  寇旭阳  付晓  郑栓宁  吴钢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2024,44(12):5377-5388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对其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进行耦合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探究重要子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子模块内部生态关键要素的耦合机制,并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组成树种和环境因素为对象构建模型参数,通过运行林窗模型1000次,得出长白山温带森林的动态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水土气生"体现为模型中有效积温、干旱天数(低于土壤凋萎点的天数)、土壤可利用氮以及可利用光,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综合决定着每棵树木的更新、生长、死亡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动态演替过程中0-70 a,70-170 a,170-280 a,280-400 a四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树种组成特征,与真实演替过程比较发现模拟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白桦、山杨为演替先锋树种,0-70 a期间生物量共占比为55%,70 a后生物量减少最后消失;紫椴、蒙古栎、水曲柳等为过渡树种,这些树种进一步改变了生长环境。红松在170 a前生物量占比仅为3%左右,随演替的发展生物量持续增加,170-280 a期间生物量占比15%,280 a之后红松生物量占总林分的50%。该结果模拟森林动态过程符合演替规律,充分说明多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耦合机制的合理性,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尺度上多生态要素耦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