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脱水速率对木奶果种子脱水敏感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木奶果种子初始含水量高达1.72gH2O·g^-1DW,萌发率为86.67%。含水量降至0.90gH2O·g^-1DW左右时,慢速脱水种子的萌发率为97.78%,而快速脱水的种子萌发率仅为64.44%。快速脱水至含水量为0.76gH2O·g^-1DW时萌发率为21.67%,而慢速脱水至0.68gH2O·g^-1DW时,萌发率仍高达55.56%。确定了木奶果种子是对慢速脱水耐受性更高的顽拗性种子。在种子脱水过程中,相对电解质渗透速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都呈升高趋势,但慢速脱水后的种子,其TBARs升高的速率较快速脱水的慢。快速脱水的种子中超氧化岐化酶(S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较慢速脱水的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慢速脱水的低,未检测出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木奶果种子脱水耐性获得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比其他抗氧化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假槟榔种子脱水耐性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种子和胚发育过程中脱水耐性的变化、不同脱水速率对脱水耐性的影响及种子的萌发和贮藏特性进行了研究。种子含水量在花后55~70d逐步降低,随后不再变化,并保持在较高水平(37%);花后90d的种子获得最大干重。花后60d后种子获得萌发能力,花后70d达到最大值。在交替光照下(14h光照,10h黑暗,12μnmol m^-2s^-1),种子在15℃~40℃下均能萌发,其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但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种子和胚在花后55~90d,脱水耐性逐渐增强;花后90d种子和胚的脱水耐性最强,此时种子和胚的半致死含水量分别为0.18g/g和0.3g/g。脱水至相同含水量,快速脱水的种子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慢速脱水。无论是否进行脱水处理,-18℃下贮藏1个月后,种子均丧失萌发能力;在4℃,10℃和15℃下,适度脱水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假槟榔种子不耐脱水,不适合在低温、低含水量条件下长期贮藏,属顽拗性种子。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成熟脱水与耐脱水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熟脱水是大多数植物种子从发育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它使种子的生理代谢从发育转向萌发,耐脱水性是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综合特性。大多数种子在成熟脱水前即已经历从不耐脱水至耐脱水的转变过程。种子耐脱水性与种子类型、耐脱水蛋白、ABA的调控及某些非还原性寡糖和抗氧化系统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4.
成熟脱水是正常性种子发育的末端事件。种子在成熟时胚的脱水耐性增加;当种子萌发时胚变得不耐脱水。当种子获得脱水耐性时,糖、蛋白质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保护性物质积累;当脱水耐性丧失时,这些物质被降解。成熟脱水是种子从发育过程向萌发过程转变的“开关”,它降低发育的蛋白质和mRNA的合成,终止发育事件和促进萌发事件。顽拗性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的发育阶段,对脱水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成熟脱水对种子发育和萌发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成熟脱水是正常性种子发育的末端事件。种子在成熟时胚的脱水耐性增加;当种子萌发时胚变得不耐脱水。当种子获得脱水耐性时,糖、蛋白质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保护性物质积累;当脱水耐性丧失时,这些物质被降解。成熟脱水是种子从发育过程向萌发过程转变的“开关”,它降低发育的蛋白质和mRNA的合成,终止发育事件和促进萌发事件。顽拗性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的发育阶段,对脱水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萌发能力和耐脱水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品种“粤单9117”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发育过程中萌发能力和耐脱水能力的获得。玉米种子的生理成熟期约为43DAP(授粉后天数)。胚萌发能力的获得是在14-21DAP、耐脱水能力的获得出现在25-28DAP。胚的耐脱水能力在28DAP后仍不断得到加强。耐脱水能力的获得与细胞膜的发育及受保护的程度密切相关。脱水有利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胚和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脱水速率对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脱水速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影响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花后130 d,190 d,245 d和275 d的非洲柚种子在慢速脱水的条件下具有比快速脱水更强的脱水耐性,而且差异显著(P0.05)。但对于花后155 d和220 d的非洲柚种子,快速脱水和慢速脱水条件下脱水耐性差别变小,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脱水速率对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与种子的发育阶段有关。这样的结果与前人以正常性大豆种子和玉米胚为材料得到的结果相类似。研究认为,脱水速率对中间型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慢速脱水能够诱导某些与脱水耐性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和积累。慢速脱水诱导脱水耐性必需以种子具有相应的遗传基础为前提,而且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植物脱水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脱水素是八十年代末发现的一个大的蛋白质家族,它在植物抗逆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脱水素的组织和亚组织定位、结构、表达及作用机理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植物脱水素是八十年代末发现的一个大的蛋白质家族,它在植物抗逆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脱水素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结构、表达及作用机理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黄皮种子发育过程中脱水敏感性与细胞膜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胚轴与完整种子的发育模式以及发育中电解质渗漏率变化有些不同. 种子生理成熟前、后的胚轴对脱水的反应也不同,前者经轻微脱水可提高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后者不耐任何程度的脱水.活力指数的急剧下降伴随着电解质渗漏率的迅速上升.实验表明,黄皮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形成耐脱水性. 细胞膜透性变化可反映脱水对种子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脱水速率对黄皮胚轴脱水敏感性及膜膜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皮种子离体胚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于燥速率对胚轴脱水反应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在脱水过程中,胚轴的萌发率,活力指数,电解质渗漏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不断增加,脱水速率愈快,胚轴的半致死含水量就愈低。快速干燥的胚轴能在较低的含水量存活是因为顾中间含量下发生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时间,以及保持较高的SOD,POD和CAT活性,缓慢干燥的胚轴当与周围环境达到水分平衡后,生活力的丧失将与保持在水分平衡后的时间有关,。因此,脱水速率是一种影响顽拗性种子或者胚轴脱水敏感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种子脱水耐性及其与种子类型和发育阶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子脱水耐性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综合特性,是判断种子贮藏持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种子获得脱水耐性时,生理,形态和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糖,蛋白质,脂类和抗氧化系统等保护性物质的合成,各种保护性物质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协同调节种子的脱水耐性。不同的植物种子,其脱水耐性不同,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关于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数量性状,另一种认为是突变性状。种子库收集种子保存时,适时采集和适度脱水才能有效地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3.
枇杷种子不耐贮藏,属于脱水敏感的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子叶和胚轴的超氧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 MDA) 含量及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外源0 .05 ~0 .25 mmol/L 的抗坏血酸(ASA) ,0 .05 ~5 .0 mmol/L 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0 .05 ~0 .5 mmol/L 的Ca2 + 处理能有效地增强种胚防御过氧化的能力,缓解氧自由基对种胚的伤害,提高脱水劣变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枇杷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枇杷种子不耐贮藏,属于脱水敏感的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子叶和胚轴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及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外源0.05~0.25mmol/L的抗坏血酸(ASA),0.05~0.25mmol/L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0.05~0.5mmol/L的Ca^2+处理能有效地增强种胚防御过氧化的能力,缓解氧自由  相似文献   

15.
采收期前后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水分的耗散而迅速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即增加,果肉随之趋向衰老,劣变,显示板栗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具典型的顽拗型种子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种子脱水耐性与LEA蛋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正常性种子的发育产物LEA蛋白的产生,LEA蛋白的共同特征、可能作用,ABA对LEA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的脱水耐性与类脱水素蛋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程继铭  闫兴富 《广西植物》2019,39(12):1691-1701
该文采用硅胶(快速脱水)和35℃电子恒温干燥箱中脱水(缓慢脱水)、冷藏(4℃)和冻藏(-4℃)的方法,研究了辽东栎种子的脱水和低温敏感性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种子成熟散落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96.0%)和萌发率(78.9%),无论是快速脱水还是缓慢脱水,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和含水量的降低呈现减小的趋势,至脱水96 h后(快速和缓慢脱水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6.0%和69.8%),种子全部失去活力。辽东栎种子活力与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轻度脱水可促进种子萌发,快速脱水种子比缓慢脱水种子具有更高的脱水耐性。辽东栎种子不能耐受低温贮藏,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在4℃下冷藏30 d或-4℃下冻藏6 h后均显著降低,冷藏90 d或冻藏48 h后种子全部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18.
种子脱水耐性与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糖类在植物种子中的累积随种子的发育阶段和种子类型不同而不同,并与种子脱水耐性的变化相联系。许多正常性植物种子的发育伴随着某些糖的累积,这些糖的累积已被认为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中起重要作用。但糖对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不是单独的,而是与ABA和蛋白质等物质协同作用。种子脱水耐性不仅与糖的种类和含量有关,而且与种子所处的生理状态和发育进程有关。本文综述了种子脱水耐性与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种子的脱水行为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成熟脱水是种子发育的末端事件。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可以把种子分为正常性、顽拗性和中间性种子。许多过程或者机制授予或者提高种子的脱水耐性,不同的过程可能在不同的水合水平上对水分丧失起保护作用,这些过程的缺乏或者无效表达可能决定个别物种的种子的脱水敏感性程度。到目前为止,涉及种子脱水耐性的过程或者机制有:细胞内脱分化;代谢的‘关闭’;抗氧化系统的存在和有效运转;保护性分子(包括胚胎发育后期高丰度表达蛋白,蔗糖、寡糖或者半乳糖苷环多醇,亲水脂分子,油素)的存在;以及在重新水合过程中修复机制的存在和运转。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的顽拗性种子黄皮为试材,研究了花后不同时间的种子,收获后萌发的各及15度湿藏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变化及其与种子胚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15度湿藏1、50d及600d使种子脱水敏感性增强,与寡糖含量下降以至消失及寡糖/蔗糖(O/D)之比下降极为一致,虽然花后67d的种子耐脱水能力最强,但此时蔗糖,寡糖含量及寡糖/蔗糖之比却并非最高。,虽然15度湿藏150d的种子萌发4d最耐脱水,但寡糖含量及寡糖/蔗糖之比在萌发3d时均已降至0。结果表明,发育及萌发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蔗糖,寡糖含量及O/D比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