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省自1972年开始群众性试养对虾以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渤海产的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广等优点。然而浙江沿海未发现有中国对虾的亲虾及虾苗资源。要解决养殖的苗种,必须从山东运苗,花很大的人力、物力,不利养虾事业的发展。为了就地解决养殖对虾所需苗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根据近十年来实地观察和查阅有关文献编撰而成。前言重点阐明了鳖的经济价值及养殖的意义;正文分别对鳖的生物学、苗种培育、饲养方法、敌害疾病以及捕捉运输作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尽管许多方面不是作者的直接经验,但作为一个较为系统的资料,对生物教学和发展养鳖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贻贝人工养殖,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因苗种不足,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解决了苗种供应问题,贻贝养殖获得了迅速开展。 现在,除辽宁、山东生产贻贝苗种外,通过引种南移,南方某些海区也已形成苗种场。近几年,我省贻贝苗种除自给外,每年还供应外省一千多吨。下面着重介绍贻贝海区附苗规律及采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群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补体总量、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五方面 ,探讨了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的差异。主要结果 :(1)在补体总量及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上 ,五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2 )在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地高于鄱阳湖鳖与太湖鳖 (P <0 .0 5 ) ,而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3)在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高于鄱阳湖鳖 (P <0 .0 5 ) ,太湖鳖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四个群体 (F >0 .0 1)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4 )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 ,除淮河鳖与鄱阳湖鳖差异不显著外 (P >0 .0 5 )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极显著 (F >0 .0 1) ,活性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洞庭湖鳖 >淮河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综上所述 ,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 ,黄河鳖最强 ,太湖鳖较弱。  相似文献   

5.
用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认识常见的树木、花卉、杂草、作物等植物种类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你学会和掌握鉴别植物种类的检索表,问题就可以解决。一、检索表是如何编制的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认识植物种类的必须工具。用来查科的叫分科检索表;查属的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鳖土蝽属Adrisa 3种,即大鳖土蝽Adrisa magna,黑鳖土蝽Adrisa birmana和台湾鳖土蝽Adrisa rawlinsi.其中黑鳖土蝽Adrisa birmana为中国首次记录种,Adrisa nigra在我国的分布实际应属于Adrisa birmana.编制了鳖土蝽属中国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提供了新记录种的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鳖属的分类历史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唐业忠  王跃招 《四川动物》2011,30(1):156-159
鳖属Pelodiscus隶属于鳖科Trionychidae,是我国分布较多的龟鳖类动物.现生龟鳖类物种繁多,中国已报道了鳖属动物4种,分别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东北鳖Pelodiscus maackii、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和小鳖Pelodiscus parviformi...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太源群体和台湾群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我国养鳖业迅猛发展,鳖种供不应求,台湾稚鳖大量输入大陆。由于引进的稚鳖多从非正规渠道进入,未经检疫,加之对其许多特性尚不清楚,给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带来了新问题。养鳖者普遍反映,台湾鳖病害较多、死亡率较高。作者就此问题已有过初步报道[1,2]。最近作者对太湖鳖和台湾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藉以判断二者抗病力的差异,以期能对水产养殖业有所裨益。1 材料与方法1.1 鳖 实验用的两种鳖来自上海市闵行区旗忠养鳖场的同一温室的不同鳖池。太湖鳖为从太湖地区收集的野生鳖的后代,台湾鳖为从台湾购买的仔鳖养成,分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浮游生物控制工厂化养鳖水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浮游生物控制工厂化养鳖池水质养殖与工厂化常规养殖的对照试验及浮游生物、水化学指标、池水细 (霉 )菌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对照观测 ,发现以隐藻为主体的浮游生物可以控制鳖池水质 ,减少鳖病发生 ,有利于鳖的生长 .鳖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2 %和 2 9.3% .减少了水量、能源的消耗 ,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对隐藻在鳖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MT几乎广泛分布于所有生物,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植物、真菌和蓝细菌.不同生物金属硫蛋白理化特性和其氨基酸序列及中心片段的比较研究,对研究MT的结构和生物功能及生物的分子进化提供重要依据.哺乳动物MT研究较多,爬行动物鳖MT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报道鳖肝的金属硫蛋白.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分别经皮下注射ZnSO4、CuSO4和CdCl2 溶液诱导后,取乙醇沉淀的肝脏无细胞提取液再经Sephadex G-50、DEAE-SepharoseCL-6B 及SephadexG-25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自鳖肝脏中分别获得Zn-MT、Cu-MT和Cd-MT,未经诱导的鳖肝脏中无MT.质谱和HPLC分析其分子量约为6 300 dalton.根据氨基酸组成分析,鳖肝脏MT含6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MT的典型氨基酸Cys含量占17%.Lys、Glu和Asp含量较高,而芳香族氨基酸和组氨酸含量极低.从紫外光谱特性分析,Zn-MT、Cu-MT、Cd-MT紫外吸收肩分别在220 nm、270 nm和250 nm.表明确为鳖肝脏MT.从氨基酸残基数和分子量看,鳖肝脏MT与哺乳动物MT类似;而从氨基酸组成和结合金属离子的量看,又与低等生物蚯蚓及酵母菌的MT类似.鳖MT的特性介于哺乳动物MT与低等生物MT之间,体现了鳖这种生物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土壤性质对其存活的影响,运用森下氏分散指数( Morisita's index of dispersion)研究了中华真地鳖种群空间格局;测试了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16%~29%)条件下中华真地鳖的卵孵化率与若虫存活率,还测试了以野外不同来源土壤(山脚栖息土、堆肥、菜园土、蘑菇料发酵土和黄砂红壤土)饲养时中华真地鳖若虫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若虫在室外为聚集分布,成虫为均匀分布,从地面到40 cm的土壤深度都分布有中华真地鳖.土壤初始含水量21%和24%的卵孵化率最高,其他含水量的卵孵化率均显著较低(P<0.05),土壤初始含水量29%时的若虫存活率最低.堆肥、山脚栖息土更适合中华真地鳖生存.结果可为该虫的采集、饲养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湖南洞庭湖及沅江水域内开展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种质资源调查,发现中华鳖中存在“九肋鳖”,为了解其资源分布、形态特征以及遗传特性,从形态指标、线粒体DNA及骨骼发育基因多态性入手,比较研究九肋鳖(9对肋骨,简称R9)与八肋鳖(8对肋骨,简称R8)的形态及分子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从湖南省沅江、益阳、常德和岳阳地区的12222只人工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共筛选出331只九肋鳖,其在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占比为2.2%—3.1%。(2)九肋鳖背甲内胸椎数为11枚,肋骨9对,比八肋鳖多1枚胸椎和1对肋骨。(3)九肋鳖背甲宽/背甲长、后侧裙边宽/背甲长显著小于八肋鳖,体高/背甲长显著大于八肋鳖。(4)九肋鳖CO I、Cytb、12S rRNA基因与中华鳖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进化树分析显示九肋鳖与中华鳖群体聚为一支,与中华鳖地理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未找到群体特异性标记。(5)九肋鳖与八肋鳖的RUNX2和VRTN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4处突变位点,即g.977380 C>T、g.6014427C>T、g.6015734A>C及g.6015864A...  相似文献   

13.
寇治通 《四川动物》2002,21(2):105-107
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1906),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在我国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省的海拔大约在1300m以下的山区溪河、池塘局部水域.国外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和缅甸与我国毗邻的地区.在我国,山瑞鳖濒临绝灭境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山瑞鳖进行实验性的驯化养殖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标本制作过程中,鲜活材料容易出现卷曲和伸展不完全的问题,笔者以红条毛肤石鳖为材料,探究了置于不同温度梯度水浴中的石鳖的身体伸展度,从而提供一种简易标本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鳜鱼人工繁殖的生态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鱖鱼(Siniperca chuatsi)苗种培育过程中,适时投喂适口饵料鱼是成功的关键。要掌握好鳜鱼人工养殖期中的不同水温,催情剂组合与效应时间、胚胎发育时间、胚后內源性营养期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制订鳜鱼和饵料鱼催产的计划,使鳜鱼苗适时地获得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性腺的发生与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中华鳖性腺的发生与发育规律,在(32±0.5)℃温度下孵化鳖卵,72h时,从组织切片中可见原始生殖细胞移向中肠附近的内胚层;第5天生殖嵴形成;第13天性腺分化为皮质和髓质;第16天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或卵巢,至第22天时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胚胎期、稚鳖和1龄鳖的性腺均呈短细管状,表面光滑,无色,胶状透明;2龄、3龄、4龄鳖的精巢呈长椭圆形.稚鳖的卵巢发育至卵原细胞期,组成精巢的曲细精管不明显,管内为精原细胞;1龄幼鳖的卵巢发育至初级卵泡期,精巢的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的数量增加;2龄和3龄鳖的卵巢处于生长卵泡期,3龄末的卵巢内可见到成熟卵泡,2龄鳖的曲细精管内出现初级精母细胞,3龄末的曲细精管开始出现精细胞和精子;4龄鳖的卵巢发育至成熟卵泡期,曲细精管内由管壁向管腔依次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结果表明,在(32±0.5)℃温度下,鳖胚发育至22d时,精巢或卵巢形成;在自然条件下,中华鳖至4龄时,性腺才完全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寇治通 《四川动物》2002,21(3):204-207
(续上期 )4 山瑞鳖的稚幼鳖的生长4 1 刚孵出的山瑞稚鳖的大小 测量了不同窝次刚孵出 3 5只稚鳖 (在鳖类从卵内刚孵出的鳖通称稚鳖 ,至于稚鳖期与幼鳖的界限则无定论。本文对山瑞鳖按体重划分为 :5 0 g以下为稚鳖期 ,5 0~ 40 0g为幼鳖期 ,40 0~ 40 0 0 g为商品鳖 ,40 0 0 g以上视为成年鳖 ) ,平均体重 7 4(6 0~ 9 1 ) g ,背甲长宽 3 7 6× 3 0 9(3 0× 2 3~ 47× 3 4)mm ,腹盘长 2 5 0 (2 4~ 2 7)mm。4 2 山瑞幼鳖的生长 前述刚孵出的 3 5只稚鳖经过7个月的加温 (2 5℃ )饲养结果 ,除中途死亡 1 1只外 ,剩下 2 4只幼鳖…  相似文献   

18.
从氮收支和能量收支的角度比较了稚鳖对膨化饲料和粉状饲料的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化饲料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粉状饲料组;膨化饲料组稚鳖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方程中各组分的数值都显著低于粉料组,但蛋白和能最贮积率高于粉料组,说明膨化处理提高了稚鳖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但足摄食量受到了抑制,从而限制了稚鳖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仿生养殖鳖与温室养殖鳖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重为531-615g仿生养殖鳖与体重575-613g的温室养殖鳖进行形态观测,结果表明,在等背甲长、宽时,仿生养殖鳖的体高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小,裙边宽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大,呈更扁平的体型;仿生养殖鳖的爪型较尖,温室养鳖的爪尖圆钝;在等体重的鳖中,温室养殖鳖组织中的成形脂肪块重和肝脏重均显著高于仿生养殖鳖(P<0.01),表明温室养殖鳖可食部分中脂肪含量增加,同时发现温室养殖鳖往往有脂肪肝异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脚跟;蚂蝗过水无脚印,大蛇走过草会崩。 蛇谚 蛇成语 △牛鬼蛇神么龙蛇飞动么龙蛇馄杂么佛口蛇心么杯弓蛇影、画蛇添足△虎头蛇尾么春酬秋蛇么封泵长蛇 蛇谜 入草中一根绳,弯弯曲曲行.猴子看见就躲开,青蛙看见没性命。 蛇盘歌 什么走路横又横?什么走路无脚跟?什么过水无脚印?什么走过草会崩? 螃蟹走路横又横,大船走路无么蛇有蛇窿,鳖有鳖洞。△蛇有蛇径,鳖有鳖途。八蛇有蛇路,鳖有鳖路。△蛇大窿大。么蛇过霸篱,不死也脱层皮。△短脚鸡有肉.短尾蛇有毒。△一朝踩着蛇.三朝怕草绳。 蛇的歇后语 △跺草自出蛇-一细察自然出 八蛇过打田埂一一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