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功能的完善,肝灌注成像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成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然而CT灌注成像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在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肝脏动静脉之间及门静脉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着复杂的变化。CT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CT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器官微循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功能成像方法。肝脏灌注CT检查可以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两方面的信息,使我们有可能早于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病变,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能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全肝灌注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xel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CT灌注(CT perfusion)成像理论,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的出现,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尤其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肿瘤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为目的的脑CT灌注成像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伤类型,其住院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居各类创伤之首。目前诊断颅脑损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头颅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他们均用于颅脑损伤的形态学评价。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即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早期了解脑微循环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对治疗颅脑损伤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功能成像技术迅速发展,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研究证实,在临床诊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复习以往资料,总结了CT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几种功能成像(包括CT灌注、MR灌注和DWI成像)综合应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常规CT和/或MR诊断信心不足的患者,补充进行了DWI成像、CT和MR灌注成像以辅助诊断。其中,18例为肝癌术后或TACE、RFA、PEI等方法治疗后,对肝脏复发或原病灶治疗后活性情况的判断;7例为对肝内多发病灶的检出及诊断;4例肝脓肿;肝腺瘤3例,FNH5例。结果:37例患者在结合了功能成像后做出的综合影像诊断,较单纯常规CT和/或MR扫描,诊断准确率和病灶检出率均有提高。7例肝癌术后患者,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术区是否有有活性的肿瘤残存还是局部复发诊断困难,DWI成像诊断为术后的炎性增生或肝脏局限性灌注异常。后患者经随访3-6个月,一般状况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且影像表现基本无变化。11例原发性肝癌TACE、RFA、PEI等方法治疗后的患者,CT和/或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可疑病灶仍有部分活性区但不能确定,加扫了DWI成像,其中的7例进行了MR灌注成像,6例进行了CT灌注成像。经ADC值以及灌注值的评估,病灶坏死区和残留活性区的区分更加明确。7例肝内多发病灶的患者,DWI图像较MR常规扫描检出病灶数目多且病灶显示更为清晰;4例肝脓肿、3例肝腺瘤,5例FNH患者常规CT/MR表现不典型,未能明确良恶性诊断,经DWI和灌注扫描均获明确定性,3例肝脓肿经超声导引下肝穿刺证实,2例肝腺瘤和3例FNH经受术证实,其余病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结论:功能成像作为常规扫描的有益补充,其诊断价值不容忽视,可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对10只健康Wistar大鼠间隔2d进行CT灌注扫描,两组原始灌注数据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5次后处理得出CBF、CBV和MTT值.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两次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Wistar大鼠脑所采集的灌注原始数据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并具有很好的线性(CBF和CBV值)或等级(MTT值)正相关(P<0.01).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的两次CT灌注成像结果也存在同样好的重复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Wistar大鼠脑部血流动力学观测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完全适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5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CT灌注扫描,定量测定全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正常Wistar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或0.01),Wistar大鼠的CBF和CBV值以小脑最高,其次是基底节区和延髓,大脑皮质的CBF和CBV值较低:而MTT值在Wistar大鼠脑部各区域比较接近,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定量评价Wistar大鼠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完全适用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声(ultrasound, US)、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CTA)、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层螺旋CT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及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等多种心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冠脉病变及心肌形态和功能相关的解剖学、血流动力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恰当选择的多模态心血管影像技术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在归纳总结主要心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对多模态心血管影像学在缺血性心肌病相关的冠脉解剖与斑块成像、心肌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活性显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客观认识各种成像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定最优化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局灶脑血流灌注的特点,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发生与脑血流的关系.方法:将41例帕金森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帕金森病组22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者为抑郁组19例、其中抑郁组分为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组、治疗后组,3组均进行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的脑血流量测定(CBF)较帕金森病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组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rTMS治疗后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改善,HAMD评分改善(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存在局灶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合并抑郁症患者额、顶叶下降更明显,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脑血流低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9.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是一种非扫描式实时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实时成像、非接触、仪器结构较简单等优势.尽管由于深度分辨率的限制,LSCI主要用于浅表组织测量,但其在神经疾病、皮肤病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进展,综述其在脑卒中、吸毒成瘾、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及其他脑科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探头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患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和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其中,行普通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28例,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32例。比较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剂量和应用时间,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 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恢复情况。结果: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和天数较普通颅内压监测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脑室型ICP监测组预后良好比例较普通型ICP组显著增加(P0.05)。并且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提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r CBF、r CBV、MTT、TTP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普通型颅内压监测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型颅内监测探头改变了脱水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模式,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MTT和TTP可评估脑损伤的程度以及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其中A级32例为轻度肝硬化(记为A组),B级16例、C级12例为中重度肝硬化(记为B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进行DWI检查、CT及MR灌注成像,对比各组ADC值、肝脏动门脉灌注比率[SSr(ct)及SSr(m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ADC值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ADC值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Sr(ct)、SSr(m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Sr(ct)及SSr(mr)较A、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SSr(ct)及SSr(m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SSr(ct)与SSr(mr)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CT以及MR灌注成像均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且二者较DWI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估靶目标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自1993年Mile等首次报道其在肝脏肿瘤的应用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既往CTPI存在的问题,诸如,辐射剂量过高,扫描协议缺乏标准化,呼吸运动伪影,结果可重复性问题,扫描范围较小等问题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其在肝脏肿瘤应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CTPI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形态学成像方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检测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等的不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CTPI技术在肝肿瘤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 CT)的出现,CT血管成像技术日益完美,尤其是目前可临床应用的16层、64层螺旋CT具有时间分辨力高,可采集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加之其微创、技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及患者容易接受等优势因此在揭示肾动脉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与之相关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胆系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冰  杨雁萍 《生物磁学》2005,5(4):51-53
磁共振水成像是近年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磁共振新技术之一,以其独特的原理全新的方法显示人体内含液器官的高技术手段。水成像英名称有“MR water fmaging”“MR fluid imaging”“MR hydrography”等。近年来,在胰胆管成像(MRCP)、泌尿系统(MRU)成像等许多领域有着突出表现。同传统的方法相比水成像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损伤,无造影剂过敏,简便易行等优势,已为国内外放射科及临床医生所重视。水成像技术其应用领域随着磁共振软件、硬件的发展不断扩展,已有很多国内外放射科医生在研究探索MR椎管水成像,涎管水成像,内耳淋巴管水成像,输卵管水成像等,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SE EPI及GRE EPI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一套合理应用EPI技术的规则。评价SE EPI及GRE EPI的优缺点,为EPI技术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水成像是近年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磁共振新技术之一,以其独特的原理全新的方法显示人体内含液器官的高技术手段。水成像英文名称有“MR water imaging”“MR fluid imaging”“MR hydrography”等。近年来,在胰胆管成像(MRCP)、泌尿系统(MRU)成像等许多领域有着突出表现。同传统的方法相比水成像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损伤,无造影剂过敏,简便易行等优势,已为国内外放射科及临床医生所重视。水成像技术其应用领域随着磁共振软件、硬件的发展不断扩展,已有很多国内外放射科医生在研究探索MR椎管水成像,涎管水成像,内耳淋巴管水成像,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逐渐从形态成像向功能成像转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WI)作为主要功能成像的一种,能在无创条件下准确的评估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从而评估组织的功能情况,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宫颈癌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扫描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理行为综合症,社会文化及生物学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被认为是该病的病因,脑成像体现出一些病理相关改变,但国内尚未见针对此病的成像报道。为给临床辅助诊断AN提供依据,采用经济、易获得的脑功能显像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扫描3位典型青年女性AN患者的大脑。通过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2),基于体素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分析,与25名正常青年女性脑图相比较发现,患者的前扣带和前额内侧、双侧额叶背外侧、后顶叶、颞叶中上部和小脑血流灌注降低,下丘脑、双侧颞叶中下部血流灌注增高,可能与神经递质回路有关,提示社会学因素可能只是该病的诱因,而生物学人格易感性才是该病的主要原因,同时说明SPECT脑血流成像有助于AN的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VCTDSA与CT灌注成像处理,分析这两种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5例患者检查有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多见于脑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管网形成,其中VCTDSA图像质量优于CT灌注成像,VCTDSA较DSA可准确显示和测量动静脉瘘口大小,VCTDSA与MRA在瘤体长轴、瘤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同时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对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7例临床诊断为脑外伤性的癫痫患者按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1疗程治疗组和2疗程治疗组,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后脑血流低灌注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个疗程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改善明显高于1个疗程治疗组.SPECT疗效评价与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相符.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有效;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有效应用于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性癫痫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