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进行NSCs体外培养。用DETA/NO作为NO供体,用L-NAME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物-8Ⅲ型微管蛋白(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还检测了神经元型NOS的表达。用Grei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总NO的浓度。结果:培养的神经球均为nestin阳性、BIdu阳性和nNOS阳性。NSCs和40μmol/L、50μmol/L、60μmol/LDEFA/N0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和P〈0.05)。NSCs和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L-NAME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O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NO能直接促进大鼠SVZ体外培养的NSCs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神经妥乐平(NT)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应用MSC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取一月龄SD大鼠骨髓,分离出MSCs进行培养、扩增、纯化。用NT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阳性细胞。结果MSCs经诱导后胞体变圆,伸出细长突起,呈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组化鉴定显示(31.50±7.32)%的细胞表达NSE阳性,(45.30±9.38)%的细胞表达GFAP阳性。结论MSCs在体外可被NT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观察抗坏血酸(ascroid acid,AA)对IL-1β诱导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为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体外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分组,在有血清条件下分别予以IL-1β及AA IL-1β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分化结果并细胞计数阳性比例.结果有血清条件下IL-1β、AA IL-1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比例约为12.6%和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约2.6%,P<0.01);两实验组间相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诱导组TH阳性神经元细胞形态更成熟.结论 IL-1β可以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AA能够加强IL-1β诱导的TH阳性细胞的表型成熟,但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二者联合未能增加TH阳性细胞诱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提取、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研究其在体外培养中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从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长特性;用2-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对传代细胞诱导分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分化细胞的类型。结果 原代培养时形成由基质干细胞组成的细胞集落,细胞集落14d时接近融合,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约5~7d传代一次。β-ME诱导后,70%以上的细胞在形态上呈神经元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NSE阳性,GFAP阴性,说明诱导分化的细胞为神经元,而不是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并可连续传代;在β-ME作用下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在体外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原代提取孕14 d雌性大鼠的胎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并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传代培养第3代的NSCs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β-巯基乙醇阳性对照组、TMP诱导组和TMP+EGTA组(n=4)。采用BrdU法和MTT法观察川芎嗪对NSCs增殖数量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SCs的分化表达情况。结果:实验成功分离纯化原代NSCs,培养3~5 d可见部分神经球形成,具备典型的NSCs形态并表达NSCs特异抗原巢蛋白;BrdU法和MTT法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和β-巯基乙醇阳性对照组相比,TMP组NSCs增殖数量明显增多(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MP组和TMP+EGTA组NSCs的神经元分化率明显增高,TMP+EGTA组分化率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TMP能显著增强NSCs的增殖和神经元分化率。减少细胞外Ca2+可促进TMP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Ca2+信号在TMP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miR-124和miR-128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取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因子等条件下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应用ABI公司的TaqManMicroRNAAssaysreal-timePCR技术,检测miR-124和miR-128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miR-124分化后神经元的表达是未分化BMSCs的0.051倍(P0.05);miR-128分化后神经元的表达是未分化BMSCs的0.070倍(P0.05)。结论 miR-124和miR-128在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多向诱导分化并进行鉴定雪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无菌采取雪貂腹部皮下脂肪,机械剪碎为0.5 mm~2,采用含0.075%的胶原酶I消化,应用高糖-DMEM培养基(添加4 ng/mLβ-FGF)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的表达,并检测其体外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还进一步尝试了诱导神经分化。结果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新鲜脂肪组织中分离到贴壁生长的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流式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CD29(53.1%),CD90(99.6%),CD105(93.7%),低表达CD11b(36.3%),CD45(28.3%)。这些细胞在体外经诱导可以分化成为脂肪、骨、软骨和神经元。结论从雪貂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得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条件,为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基础实验资料。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中脑神经干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分别予以GDNF,IL-1β及GDNF IL-1β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分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比例。结果有血清条件下GDNF,IL-1β及两者联合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13.41%,9.23%,1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约3.49%,P≤0.01),GD-NF及联合诱导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更成熟。结论GDNF,IL-1β及两者联合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GDNF较IL-1β更能促进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型成熟。  相似文献   

9.
家畜精原干细胞操作的核心技术是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长期培养。至今家畜精原干细胞的长期培养方法还没有完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简便有效的家畜精原干细胞生物活性鉴定手段。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牛精原干细胞生理潜能的体外分析方法,用于体外培养的牛精原干细胞的生物活性鉴定。首先培养牛精原干细胞,进而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体外长期培养的牛精原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过程中对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并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分化的细胞。观察结果显示,经过诱导培养8 d后,牛精原干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的运动行为显示出精母细胞特有的特征。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分化的细胞表达精母细胞的标记基因Scp3。上述结果例证了体外培养的牛精原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精母细胞的潜能。该研究建立了牛SSCs体外诱导分化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定体外培养的牛SSCs的生理潜能。但是体外诱导培养条件不能满足牛SSCs减数分裂的全部要求,导致出现一些不完全符合精母细胞特征的现象。诱导分化培养液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10.
维甲酸和EGF对大鼠脑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R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胚胎脑中分离神经干细胞,经RA和EGF处理后,用台盼蓝确定细胞数量,BrdU标记分析细胞生长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结果 20ng/ml EGF和1μmol/LRA处理的培养细胞均显示增殖效应,但EGF处理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A组,悬浮细胞中有大量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用EGF和EGE/RA诱导的神经元分化率分别为17%和31%,而RA处理的神经元分化率显升高至89%。由EGF、EGF/RA和RA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分别为83%、69%和11%。结论 EGF主要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主要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RA主要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二无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5代细胞,诱导组采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匀浆进行诱导,非诱导组加入等量无血清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42±4)%和(64±5)%。结果 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并建立一种新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s)的培养方法,为研究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及其它外周神经相关实验提供高纯度、多数量的SCs。方法:麻醉后显微镜下解剖并分离新生3天内SD大鼠的坐骨神经,采取植块培养的方法,显微镜下尽量剥除坐骨神经纤维外膜,并梳理松解坐骨神经的神经纤维束。梳理后剪碎坐骨神经,每小块种植于培养皿中,使用纯血清培养4小时,再加入正常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培养2-3代。最后用S-100及GFAP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本实验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联合创新采用坐骨神经外膜剥除、神经内膜梳理、纯血清培养以及胰酶差速消化等方法,短时间内获得SCs的纯度可达99%以上,可用于进一步对雪旺氏细胞的功能进行研究。结论:这种选用乳鼠坐骨神经植块、血清培养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无需额外的生长因子及抑制因子,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高纯度的S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Caspase 通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同种异体 CD4+ T 细胞转化为调节性 T 细胞(Treg)中的作用及探讨免疫耐受机制建立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出的imDC 与健康胎儿脐血中分离CD4+ T 细胞混合培养,同时加入zVAD-fmk,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 T 细胞(Treg 细胞)转化率.结果 (1)imDC 的鉴定:外周血经诱导后分离的im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imDC 表面分子表达的结果:CD80(7.27 ± 0.13)、CD83(3.53 ± 0.35)、CD1a(4.29 ± 0.27);(2)混合培养后CD4+CD25+T细胞的转化率结果为:空白组(1.78 ± 0.11)﹪、对照组(22.23 ± 0.77)﹪、低浓度zVAD-fmk 组(21.63 ± 0.82)﹪、中浓度zVAD-fmk 组(12.24 ± 0.54)﹪、高浓度zVAD-fmk 组(12.20 ± 0.96)﹪,结果对照组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间比较,P 〉 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 〈 0.05.加入zVAD-fmk 并与imDC 细胞混合培养的T 细胞转化率相对于未加入阻断剂的T 细胞较低,同时Caspase 信号通路对zVAD-fmk 无浓度依赖性.结论 imDC 可以诱导同种异体初始性CD4+ T 细胞分化为Treg.Caspase 信号通路特异性的阻断剂zVAD-fmk 可以部分抑制Treg 的转化,说明Caspase 信号通路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可能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在体外分离扩增和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无菌条件下分离新生(24h)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和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诱导前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以及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的表达,以鉴定细胞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从乳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具有克隆增殖能力,并呈Nestin表达阳性,分化后可出现NSE及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前,细胞增殖活跃,S+G2/M期细胞为(36.27±1.99)%,而分化各阶段(3,7,10d)S+G2/M期细胞比例与诱导前(Ctrl)相比则明显下降(尸〈0.05),分别为(26.39±1.10)%、(26.33±1.33)%和(24.54±1.12)%。这些结果表明乳鼠海马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于基础和临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小分子多肽─APP5肽的模拟物P16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能找到一种可代替神经营养因子的小分子物质,能够促进NSCs的增殖或分化,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原代培养SD大鼠胚胎脑海马NSCs;(2)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对培养的NSCs进行鉴定;(3)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血清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P165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4)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APP5肽反序列组和P165组,利用细胞计数,测定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干细胞克隆形成大小的方法分析P165对海马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1)海马神经干细胞呈神经球聚集生长,BrdU染色阳性;加入血清后神经球周围有细胞呈放射状向四周生长,并带有突起。染色呈MAP2、GFAP或CNPase阳性;(2)海马NSCs加入P165及其反序列后细胞形态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3)与对照组相比,加P165后海马NSCs数量明显增加,克隆形成率和克隆形成的直径均有明显的增加,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165能够促进海马NSCs的增殖,但并不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加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法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模型。分别分离纯化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肝星状细胞,实验室常规培养,观察组培养基中加褪黑素使终浓度为10μmol/L,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加任何药物。培养48h后,观察其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并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凋亡百分率。结果培养48h后,未加入MT的正常大鼠及模型组来源的HSC生长良好,MT组HSC分布稀疏,部分细胞皱缩,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与另两组比较,MT组HSC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褪黑素能抑制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及成神经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选取1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将其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取出,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其向成骨、成脂及成神经等方向进行诱导分化并对其结果进行鉴定。结果:ADSC表达中,CD29占(99.11±0.13)%,CD44占(95.94±0.71)%,CD45占(0.12±0.09)%。经4周的成骨诱导后,茜素红S染色在细胞团中央发现红色钙化结节存在,碱性磷酸酶染色在细胞的胞质内观察到紫红色颗粒,经7d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在细胞质内观察到橙红色脂滴;经过6d的神经干培养基诱导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诱导的Nestin细胞、神经丝蛋白-200以及GFAP等均出现阳性表达。结论:ADSC具备向脂肪、成骨及神经元等细胞进行多向分化的潜能,具有来源广、易于操作、体外增殖快速等优越性,并且不存在免疫排斥及医学伦理学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动物面神经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50ng/μgTGF—β3注射到神经切断嵌入的硅胶管明胶海绵内,16只成年兔随机分为1周组及3月组。两组内右侧面神经上颊支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通过GFAP(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及Nestin(巢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愈合评估。结果:给予TGF—β3的1周组Nestin及GFAP,3月组Nestin及GFAP及1周组与3月组Nestin及GFAP与对照组之间都统计学有差异。结论:在外源性TGF—β3作用可促进内源性TGF—β3产生或共同通过Smad通路引起神经损伤后修复标志物Nestin及GFAP的表达增加,这表明TGF-β3在面神经的损伤后修复起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Calpains are calcium regulated cysteine proteases that have been described in a wide range of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apoptosis, migration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addition, calpain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differentiation, but their impact on neural differentia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Here, we addressed the role of calpain 1 and calpain 2 in neural stem cell (NSC)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We found that calpain inhibition using either the chemical inhibitor calpeptin or the endogenous calpain inhibitor calpastatin favored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This effect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ell cycle-related proteins and may be regulated by calcium. Interestingly, calpain 1 and calpain 2 were found to play distinct roles in NSC fate decision. Calpain 1 expression levels were higher in self-renewing NSC and decreased with differentiation, while calpain 2 increased throughout differentiation. In addition, calpain 1 silencing resulted in increased levels of both neuronal and glial markers, β-III Tubulin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Calpain 2 silencing elicited decreased levels of GFAP. These results support a role for calpain 1 in repressing differentiation, thus maintaining a proliferative NSC pool, and suggest that calpain 2 is involved in glial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