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吸附方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并观察了IL3/GMCSF融合蛋白(PIXY321)对脐血CD34+细胞的刺激作用。PIXY321对脐血CD34+细胞扩增作用大于IL3和GMCSF单独及联合应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每毫升20ngPIXY321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适宜扩增时间为5-8天,扩增后造血祖细胞的数量可达扩增前的8-10倍,从而初步建立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脐血造血细胞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骨髓内皮细胞的造血调控功能,采用串联超波技术脞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mBMEC-CM)中制血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gt)范围的超滤组分,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难,检测了mBMEC-CM及其超滤组分对骨髓成纤维祖细胞(CFU-F)、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小鼠业单系白现细胞系WEHI-3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mBMEC-CM抑制CFU-F的生长,对CFU-GM和WEH  相似文献   

3.
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集落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TABLISHMENTOFSTEMCELLCOLONIESFROMPARTHENOGENETICALLYDERIVEDBLASTOCYSTSOFMOUSE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集落的建立KeywordsMouse,Parthenogeneticem...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技术和DNA体外重组方法,把作为导向效应细胞到靶部位的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基因融合,置于pBV220载体的λPRPL串联启动子下游,构建了SD序列与ATG之间含有不同核苷酸组成的重组质粒pMG01、pMG02和pMG03。pMG01、pMG02和pMG03的翻译起始区都不存在稳定的二级结构,但DH5α(pMG02、DH5α(pMG03)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DH5α(pMG01),DH5α(PMG01)几乎没有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它能分别与MCAF和GM-CSF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和维持hGM-CSF依赖的TF1细胞生长的特性,说明MCAF和GM-CSF的生物学功能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6.
丁传林  侯云德 《生物技术》1996,6(6):29-30,34
本文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正常人骨髓粒单祖细胞集落(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rhGM—CSF在体外能促进细胞集落的形成,此种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与LEUCOMAX各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NBT还原试验和APAAP法观察了rhGM—CSF对U93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rhGM—CSF能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分化,部分细胞具有NBT还原能力,CD116阳性细胞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Li WM  Huang YH  Jiang DZ  Wang QR 《生理学报》2000,52(1):45-49
应用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株细胞传代培养,收集无血清条件培养液(mBMEC-CM),经超滤分成大于10kD和小于10kD两组分,分别观察两组分的mBMEC-CM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FU-GM,HPP-CFC,CFU-E,BFU-E和CFU-Meg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分子量大于10kD物质的mBMEC-CM的保留液能明显刺激CFU-GM,HPP-CFC,CFU-E,BFU-E和CFU-Meg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是表达CD34+DRLin-的最早期造血祖细胞之一,它在体外的增殖分化能力可反映造血干细胞的某些特征。结果:本文研究了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在体外扩增和形成HPPCFC的能力。利用CIMS100免疫磁性分离术首先获得>90%的CD34+造血细胞以富集HPPCFC。在含有Epo+GMCSF+IL3+IL6+SCF(简EGIIS)的无基质液培条件下,CD34+造血细胞在四周内可持续产生单个核细胞和HPPCFC,并使其总量最高可达1770倍和8倍,以第2和3周为最佳时期,但不同个体CD34+造血细胞的这种能力差别较大。结论:高度纯化的人骨髓CD34+造血细胞能够在含有最佳组合造血生长因子的无基质液培条件下持续扩增,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无外源刺激条件征,我室所建小鼠胎肝基质细胞系MFLC可自发分泌多处类型细胞因子,其中IL-6及化学趋化因了水平较高,GM-CSF较低,但示检测到IL-3及IL-7活性,引细胞上清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促集落形成效应。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所形成的集落以CFU-GMM及CFU-GM为主,此细胞上清还促进5-Fu耐受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提示上清中存在SCF样活性成份。上述结果表明,MF  相似文献   

10.
Wang BH  Wang QR 《生理学报》1999,51(6):645-650
本研究通过传代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系细胞,惧无血清条件培养液(mBMEC-CM),将其作多级串联超滤,获得分子量大于10、3 ̄10、1 ̄3、0.5 ̄1kD和小于0.5kD超滤组分。进行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了它们的mBMEC-CM和3 ̄10组分对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生长未见明显影响,而分子量大于10kD和0.5 ̄1kD组分促进CFU-GM的增殖,分子量1 ̄3kD和小于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PAP法,观察雌二醇(E2)、孕酮(P)对贝美格(Bemegride,Be)腹腔致痫大鼠顶叶大脑皮层、海马CA1、CA3区Glu和GABA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Be致痫组皮层、海马Glu免疫反应平均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CABA细胞数及光密度减少(P<0.01)。给予E2后,Be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ABA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降低(P<0.05,P<0.01)而给予P后,致痫组GABA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lu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减低(P<0.01)。提示雌、孕激素的致痫、抗痫作用与其调节脑内GABA和Glu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了 43例乳腺癌中的组织蛋白酶 D和 nm 2 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76 .7% (33/43)。 43例乳腺癌中 2 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 ,18例无淋巴结转移 ,其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 (2 3/2 5 )及 5 5 .6 % (10 /18)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nm 2 3基因蛋白在 43例乳腺癌中阳性率为 72 .1% (31/4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 nm2 3基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6 0 % (15 /2 5 )及80 .9% (16 /18) ,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结果提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无淋巴结转移 ,但组织蛋白酶 D表达阳性 ,nm2 3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 ,可能具有潜在的复发和转移倾向 ,应多加关注 ,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43(connexin43,CX43)及其蛋白、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从核酸及蛋白水平探讨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中的相关关系。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37例子宫平滑肌瘤、2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cx43mRNA及其蛋白、ER、PR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cx43mRNA及其蛋白、ER、PR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cx43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过度表达,是子宫平滑肌瘤发生过程的重要事件,与ER、PR水平升高呈现一致性,对进一步揭示子宫平滑肌瘤的复杂分子机制、寻求可靠的早期标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人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和良性囊腺瘤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的表达和意义。结果表明,在卵巢囊腺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明显低于良性囊腺瘤(95%),染色强度大部分为弱阳性或阳性( ),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25%),染色强度大部分为阳性( ),强阳性(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卵巢囊腺瘤恶性程度的降低而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卵巢囊腺瘤恶性程度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p16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cyclinD1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这一细胞增殖这一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可能与卵巢囊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铅致大鼠记忆受损及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反应和穿梭箱条件性回避反应测定, 探讨了铅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铅致大鼠海马的结构改变。行为测定显示, 大鼠饮10% 醋酸铅水液之前和之后, 其进洞潜伏期 (stopthrough latency, ST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饮醋酸铅水液后, 其条件性回避反应率(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CARR)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d4- d14, P< 005), 表明大鼠饮醋酸铅水液后长时记忆不受影响, 而短时记忆受到损伤。组织化学反应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腔隙分子层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且纤维变细, 膨体减少。推测铅致大鼠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可能与海马内胆碱能纤维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鸡中枢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哺乳动物的,特别是啮齿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已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关于家禽肥大细胞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阐明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特征.本研究证实Carnoy 氏液是鸡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 却阻断了大多数肥大细胞的着染力.甲苯胺蓝和阿尔新蓝是鸡肥大细胞的良好的染料,但阿尔新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染,虽然其也可使杯状细胞着染.作者的一种新的染色法, 长时间阿尔新蓝染色(LAB-S)可用于NBF固定的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染色,因为其着染的细胞数与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染色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01).在胸腺髓质中见有大量的肥大细胞,而胸腺皮质仅可见个别肥大细胞位于血管周围及小叶间结缔组织中.腔上囊的皮质与髓质中很少见有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有血管周围分布的倾向,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血管内偶尔也有个别肥大细胞.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颗粒内充满无定形的颗粒状基质,但其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少数胞浆颗粒内有旋涡状及网状亚微结构.但未见有人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内特征性的晶格状和卷轴状的亚微结构,也未见到在绵羊肥大细胞中描述过的特殊亚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胃印戒细胞癌的粘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了研究。结果:癌细胞可分为Ⅰ、Ⅱ、Ⅲ三型,三型细胞常混合存在;癌细胞以分泌酸性粘液为主,部分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全部含有硫酸粘液;胃印戒细胞癌CEA阳性率100%,CEA分布丧失了极性;电镜下癌细胞CEA同时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内膜结构中。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癌细胞起源于胃原始干细胞的看法;而癌细胞分泌的大量粘液及CEA的异常分布可能易于导致印戒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某些调节因子对骨组织老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细胞转录调节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以及BMP和c-fos蛋白表达的年龄关性变化。结果青年和老年大鼠股骨组织周围骨膜下的成骨细胞以及骨组织中的某些骨细胞BMP和c-fos蛋白呈阳性表达。而老年大鼠骨组织中,BMP和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老年大鼠BMP和c-fos蛋白的增龄性表达变化。可能会影响老年时期大鼠骨组织的形成和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情周期中大鼠子宫和输卵管壁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动情周期中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进行检测;取子宫、输卵管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于光镜低倍视野下计数。结果显示:动物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为:动情期(E)组>动情前期(PE)组>动情后期(ME)组>动情间(DE)且,各组间差异均有显性;在子宫,肥大细胞分布于宫壁肌怪平滑肌束间的结缔组织内、近小血管处,以微血管周居多,常见单个散在,于ME子宫内膜尚偶见肥大细胞;输卵管肥大细胞局限于其外膜层内、近小血管周围,亦多散在。子宫、输卵管壁内的肥大细胞镜下呈圆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形,胞浆内充满紫红色粗大颗粒,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依次为:ME>DE>PE>E,各组间差异有生(DE与PE、PE与E,P<0.05,余组间P<0.01);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各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本尚对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波动与子宫、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反复4次缺氧5min(常压,氧浓度10±0.5%)的缺氧预处理与经典的缺血预处理(Mury法)的对比观察表明,两者均能明显降低心肌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的漏出,提高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Ca2+Mg2+-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维持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性,提示这种非创伤性缺氧预处理具有与缺血预处理相类似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