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对生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要素、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等在数量、质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上的一种和谐、健康、稳定的状态和水平。农业生态安全包括农业环境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农业产品安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包括 :①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管理 ,发展生态产业 ;②加强对现有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培育与可持续利用 ;③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保障生物安全 ;④加强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建设 ;⑤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监测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元球 《生态科学》1992,(1):132-136
拟从植被的生态环境作用价值、植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植被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讨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引起重视,并共识保护和发展各种植被。从宏观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一直较低,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差距。并且在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综合性概念。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农业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部分及诸要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结构中共同实现系统功能。进行农业生态类型分区是为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的生态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自50年代起,我国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常规农业转变。随着这一转变的深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然而,迅速增长的人口压力,使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众多的人口,使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处于极低的水平。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限制  相似文献   

6.
小尺度农业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发展的核心区.自1998年以来,农业用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业用水比例仍在70%以上,总量维持在1000亿m3左右.黄淮海地区农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用水危机,其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水质恶化、农业用水被挤占、农业用水效率低以及极端水文事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黄淮海地区用水安全的保障性对策主要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供水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等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质;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效益;建设土壤墒情监测和灌溉预报系统,提高农业用水应急处理能力;改革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8.
农药与农业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药 ,主要是化学农药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上若不使用农药 ,全世界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估计每年达 80 0亿美元 ;我国由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 150~ 2 0 0亿 kg,挽回皮棉损失 2 .5~ 3.0万 kg。瓜、果、烟、茶等经济作物 ,因使用农药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更为显著。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 ,关系到当前全世界 50多亿人口的生活和工业原料的来源 ,与我国的 4个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据预测 ,到 2 0 50年…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广州农业发展很快,粮食、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等产量迅速提高,农业结构和基础设施较好,但是也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服务体系滞后,农业生产不适应现代化水平要求等,为此,必须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发展可持续农业科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酸雨的生态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宇国  单运峰 《生态学杂志》1992,11(6):51-54,57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当代国际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范围是不分国界、洲界的,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并关注着它的发展。酸雨,科学的称谓应为酸沉降物,包括干、湿沉降物。人类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现了“酸雨”,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酸雨的污染及生态影响的日益扩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的结果。在农业生产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高产丰收的局面。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上的单一经营,治理上的顾此失彼,资源上的掠夺性开发,使农田、水体、生活等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各种矛盾突出。尤其是近些年,国家把平原湖区设为商品粮、油、棉、渔、猪、禽、蛋、林等众多的基地,从而探讨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以著名“四湖”生态经济区所辖市之一的湖北省洪湖市为例,地处江汉平原南部,东南靠长江,北依东荆河,西濒洪湖(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泊)与“四湖”水系相连,是典型的平原湖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保护、重要战略布局意义重大.本研究梳理了农业生产系统和农业生态产品(农产品、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与负服务)的概念与边界,基于能值分析构建了农业生产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核算方法体系,核算了我国单位面积典型农产品生态系统服务与负服务,并进一步提出分类化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已经通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宝鸡关桃园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金丝猴头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松梅  李保国 《兽类学报》2006,26(4):417-420
关桃园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原宝鸡县,2004年改制)西部深山区拓石镇关桃园村(34°30′N,106°29′E),该村坐落于渭河东北岸一块发育较良好的黄土台地北部,北依骆驼山,南临渭河及西秦岭群峰,东距宝鸡市83km。2002年为配合宝(鸡)—兰(州)铁路二期工程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从1月至8月底对该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前仰韶时期文化、部分仰韶及周代遗存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2006)。根据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和陶器形制变化的特征,遗存自上而下分为西周文化(Ⅵ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在前所未有的人口激增与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中国的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西  相似文献   

15.
植被在全球变化中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指标。分析地表植被的覆盖现状并探究影响植被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对区域生态恢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归一化植被指数(MODIS-NDVI)数据,结合宝鸡11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宝鸡统计年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1-2013年宝鸡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自然驱动因子和人为驱动因子双重影响下的宝鸡地区植被覆盖演化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001-2013年宝鸡地区年均NDVI以0.025/10a的速度上升,比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的增速(0.007/10a)快,且2001-2002年、2003-2004年两个年份段为年均NDVI值的两次高恢复期;(2)植被覆盖以轻度改善为主,基本不变和中度改善次之,严重退化和中度退化最弱。植被覆盖恢复状况整体上呈稳中上升的趋势(个别地区除外);(3)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和NPP是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整体来看,人为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对宝鸡全区的植被覆盖影响较大,贡献率在90%左右,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大量不规范使用,其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污水灌溉和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成为抗生素的主要归趋地之一,抗生素残留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综述了土壤抗生素污染现状,进一步论述了土壤抗生素残留对抗性基因诱导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方法在去除抗生素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土壤抗生素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生产是群体系统的生产 ,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作物群体生产系统 ,才能获得高额高效的经济产量。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优化群体结构系统 ,作物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实 ,作物优化群体结构系统的建立途径有多种 ,其中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构建利用 ,我们认为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并进行了研究。本文为我们过去多年对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结果[1~ 8,15] 和对几个问题的讨论 ,供有关者参考。1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生态效应研究资料表明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生态效应表现在 :①通过多环境、多年份、大面积稳定均…  相似文献   

18.
郭豪  廖金凤 《生态科学》1997,16(1):100-104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广东省增城市存在人口剧增,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污染物等.搞好绿化,推行生态农业,防治环境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落实和土地多功能管理的转型,土地整治的生态化发展开始进入全面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关键时期.系统梳理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明确“新时代”下学科研究的服务方向和实施路径,对于实施“生态化”土地整治战略非常重要.本文以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 1.0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对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热点进行识别,并从生态环境要素、生态景观、生态系统服务3个方面总结并提炼了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土地整治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化土地整治模式构建等方面提出未来“生态化”土地整治的应用路径,旨在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修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安和宝鸡木本植物花期物候变化及温度敏感度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泽兴  葛全胜  徐韵佳  王焕炯 《生态学报》2020,40(11):3666-3676
植物物候是指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证据。已有研究多基于代表性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研究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同一气候区内,不同站点的物候变化及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度是否一致仍需深入探讨。本文选择同属于暖温带湿润区汾渭平原气候区的西安和宝鸡为研究区,利用"中国物候观测网"在两个站点21个共有物种的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数据,比较了1987—2016年两站点各植物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度差异。结果表明,西安和宝鸡各物种的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均以提前趋势为主。大部分物种开花始期在西安的提前趋势(平均趋势-0.57 d/a)明显强于在宝鸡的提前趋势(平均趋势-0.29 d/a),但开花末期趋势差异不显著。除紫薇和迎春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外,其他物种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的温度敏感度在两站点间非常接近,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同一气候区的不同站点,因增温幅度不同,植物的始花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用单站点的物候变化反映整个气候区的物候变化。但同一植物在单站点的温度敏感度可以较好的反映同一气候区其他站点的植物物候-气候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有限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分析区域物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