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穗槐资源丰富,在医药及农学上应用广泛.但其混淆品较多,而且鉴别方法复杂.本文通过研究紫穗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鉴别紫穗槐及其混淆品.分别取紫穗槐根及枝条各19个样品以及2个混淆品,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其共有峰和特征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紫穗槐根有2个共有峰,其峰值比为1.537:1;紫穗槐枝条有2个共有峰,其峰值比1.524:1.  相似文献   

2.
紫穗槐果实和叶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紫穗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鉴别紫穗槐及其混淆品。分别取紫穗槐果实和叶子各19个样品以及6个混淆品,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其共有峰和特征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紫穗槐果实有2个共有峰,其峰值比为1.330:1;紫穗槐叶有4个共有峰,其峰值比1.45:1:0.71:0.69。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简单、可重复的分子鉴定方法,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新鲜品、药材干品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进行了鉴定。首先从2000余条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并以5条为1组随机分成4组,然后采用RAPD方法对7份不同来源的绞股蓝新鲜品进行扩增,对扩增得到的绞股蓝特征条带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分析序列特征,再设计特异性引物,最后.用绞股蓝新鲜品、药材干品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等样品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RAPD扩增能够得到7份绞股蓝新鲜品重复的共有特征条带;经基因克隆、测序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后进行PCR验证,获得了绞股蓝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志(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ker,SCAR)。初步建立了区分绞股蓝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分子鉴定标准,并首次将SCAR应用于绞股蓝分子鉴定中。  相似文献   

4.
沈海英  顾珉  鲍方名  张国林  李倩  黄依雯 《蛇志》2013,(4):369-369,385
目的探讨PCR方法在蕲蛇鉴别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蕲蛇对照品、蕲蛇正品和蕲蛇混淆品目的基因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蕲蛇对照品、蕲蛇正品在291bp处有目的条带,而蕲蛇混淆品未出现目的条带。结论PCR方法鉴别蕲蛇是一种可行、客观且易于操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冬虫夏草"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溯源,古为今用,为冬虫夏草未来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根据历代文献中记载"冬虫夏草"的特点,对冬虫夏草的名称来源、形态分布及功效等进行考证,对比冬虫夏草及其易混淆品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认为古代部分文献存在将混淆品记载为冬虫夏草的现象。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所形成的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是其他混淆品不可替代的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花椒cpDNA trnL-F间隔区序列特点,探讨该序列在花椒与其混淆品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对花椒及其混淆品进行cpDNA trnL-F间隔区序列比较研究.结果:花椒cpDNA trnL-F间隔区序列为349bp、AT百分比为62.1%.尽管花椒的果实在外部形态,物理特性上与混淆品差异较小,但在cpDNA trnL-F间隔区序列上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差异.该序列在属以下的分类阶元中同源性极高,可达100%.结论:根据cpDNA trnL -F间隔区碱基序列的差异,能有效地鉴别花椒及其属以上分类阶元的混淆品.  相似文献   

7.
周慧 《蛇志》2009,21(1):73-75
石斛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其性昧甘淡微咸,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之功效。石斛以其特殊的功效被世人视为中华仙草之最,它一直和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被对为上品中药。但由于市场上伪品、混淆品众多,为了用药安全,现将正品石斛及伪品、混淆品的比较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当归及其混淆品独活、欧当归的紫外吸收光谱鉴别特征,采用紫外谱线组法对三者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归和独活在四种极性溶剂中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当归和欧当归仅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溶剂中鉴别差异显著。紫外谱线组法可以鉴别当归及其混淆品独活、欧当归。  相似文献   

9.
阿胶冲剂与阿胶的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常用滋补中药,具有许多特殊的功效,国内外享有盛誉。据《本草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等介绍,阿胶在明代以前系用(沙牛)牛,水牛,驴皮或猪、马、驼皮等杂皮熬制而成。自清代始一律采用黑驴皮熬制。以往服用阿胶必须将阿胶先用水浸泡后,然后加热溶解后才能服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山东化工学院研制了一种用开水冲服的阿胶新制剂——阿胶冲剂.为了弄清阿胶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化学组成成份与原阿谱的化学组成成分的不同变化。我们对其所含微量元素、氨基酸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本文首次报道了阿胶及阿胶冲剂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对目前药材市场流通的中药材土鳖虫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探究土鳖虫与其混淆品的区别。实验通过查阅资料,对市场土鳖虫品种进行调查,运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土鳖虫的不同部位采用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扫描仪等仪器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景深合成高清晰度微性状特征图片来对其进行鉴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鳖虫口器、腹背板边缘、肛上板、生殖板、触角、单眼间距与复眼间距比例、单眼、复眼、前足胫节、跗节、爪、尾须、背甲及腹甲刚毛等方面与混淆品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水蛭药材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软件对特征图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7批蚂蟥HPLC特征图谱具有8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比确认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水蛭胺B;采用SIMCA-P 14.0软件进行聚类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均可将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归为不同的四类;另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之间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尿嘧啶、次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柳叶蚂蟥>菲牛蛭;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菲牛蛭>柳叶蚂蟥;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水蛭胺B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对人体具有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的27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各类胶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比较狭小的变动范围,可供质量鉴别时参考。除杂皮胶有多种元素含量超出各自的变动范围之外,阿胶、新阿胶、黄明胶中各元素含量比较相近,似可用猪皮、牛皮代用驴皮。阿胶的补血作用可能与其含铁量较高有关,阿胶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含钙有关。  相似文献   

13.
《遗传》2020,(10)
阿胶(Asini Colla Corii)及其原料皮张源性成分的鉴定是对阿胶真实性的一种保障,阿胶生产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急需马、驴、骡皮张以及阿胶中源性成分鉴别的有效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马、驴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筛选物种特异性DNA序列作为检测靶标,设计马、驴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鉴别马、驴、骡皮张以及鉴定阿胶中马和驴源性成分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阿胶源性成分及皮张种源的鉴别,其特异性强,只在目标物种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而非目标物种中没有任何扩增产物,而且灵敏度能达到0.2 ng,可为阿胶生产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香烟烟雾暴露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观察阿胶对模型小鼠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和阿胶组,模型组利用香烟烟雾暴露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阿胶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每日按照3 g/kg体重给予0.2 m L阿胶烊化液灌胃。1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MMP-2、MMP-9、TGF-β1蛋白水平,利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2、MMP-9、TGF-β1 m RNA水平。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气道壁和平滑肌明显增厚,气道管腔狭窄,黏膜下层稍变宽,有部分上皮细胞脱落,气道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明显增厚,阿胶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肺脏MMP-2、MMP-9、TGF-β1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阿胶能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和肺脏组织中MMP-2、MMP-9、TGF-β1的表达水平(p0.01)。本研究表明香烟烟雾暴露会导致模型小鼠呼吸道和肺脏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沉积失衡,造成气道重塑和肺实质破坏及间质增生,MMP-2、MMP-9、TGF-β1的异常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阿胶能通过调节MMP-2、MMP-9、TGF-β1的异常表达,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分析安徽道地药材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及其伪品、混淆品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的序列。分析丹皮的分子遗传多样性,为丹皮的真品药材基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采用DNA克隆测序技术对从不同市场购得的丹皮样品及其伪品、混淆品的ITS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丹皮与其伪品川赤芍、亳州芍药的rDNA-ITs2序列长度均为412bp。排序比较发现不同市场上的丹皮样品rDNA-ITs2序列变异位点丰富。鉴定出与丹皮真品(黄沙与白沙)及伪品的rDNA-ITS2序列完全相同的样品。其他样品的rDNA-ITs2序列与丹皮真品的差异明显。通过丹皮ITS2序列差异比较分析。ITS2序列可以作为鉴别丹皮药材真伪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玲 《蛇志》2008,20(3)
金钱草为常用中药,又名铜钱草、对坐草、蜈蚣草、路边黄、遍地黄,因其叶近圆形似钱而得名.<中国药典>2000年及2005年版一部收载,其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的功能,用于治疗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疗疮、毒蛇咬伤.市面上常出现地区习用品种及混淆品种,正品与伪品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功效均不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正品与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名贵易混淆药材的伪品和掺假品较为常见,采用常规的方法较难鉴别.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具有取样量小、减少贵重样品损消耗、鉴定结果准确、灵敏性高等特点.本文以人参、西红花、天麻、当归等药材为代表,对近年来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名贵易混淆植物性药材鉴定中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上半夏混淆品的盛行及半夏本身形态学的某些改变,使传统的形态学鉴别方法难度增加,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才能准确鉴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日渐突显,本文就目前常用于中药鉴别的生物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可概括为色谱、分子生物学和电泳三大类,以期广泛应用于半夏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9.
钱锋 《蛇志》2005,17(4):298-299
牛黄系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具有清心去热,开窍醒神,定惊解毒的作用。由于牛黄不易取得,且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极珍贵的中药材,在此对牛黄及其3种混淆品进行鉴别比较,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冬虫夏草(Chinese cordyceps)及其混淆品,基于冬虫夏草虫体部分含有寄主昆虫和寄生菌基因组DNA,以寄主昆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及冬虫夏草菌rDNA ITS区设计特异引物(CC-2F/CC-2R,DCF4/R4),通过对双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优化,结果成功从冬虫夏草虫体部分扩增出220 bp和146 bp 2条特异性条带,而其混淆品无目标条带或部分条带缺失。不同模板稀释倍数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对冬虫夏草样品检测具有稳定的特异性,且能够快速鉴别冬虫夏草真伪,为冬虫夏草产品质量评价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