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恩孚先生于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0至1934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助教。1934至1942年在上海雷斯德医学研究所内科和生理学系任助理研究员。1942~1946年在葛氏药厂任技师。1946~1947年在前国防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员。1947至194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和卫生学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任研  相似文献   

2.
肖方 《生命世界》2015,(2):72-79
<正>人物名片1915年2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现海南省);1935年6月北平燕京大学毕业(新闻系);1935年7月—1945年8月在4家中外媒体任记者、编辑工作,其间1941年12月—1942年5月在日本宪兵队牢房度过;1945年10月—1946年12月在北平民国政府做官员;1947年1月—1950年3月在美国大使馆武官处任中文秘书,194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主要服务于北平地下党组织;1951年3月—1953年3月在北京西郊  相似文献   

3.
吴燕华  乔守怡  安锡培  卢大儒 《遗传》2021,(11):1101-1104
<正>2021年9月21日,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赵寿元先生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赵寿元先生193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是家中的长子。1936~1942年先后就读于苏州平直小学、上海陈泾小学、杭州英士小学。1942~1948年先后就读于杭州市市立中学、苏州市吴县县立中学。1948年高中毕业后先后进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已经担任银行副科长的赵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参加了高考,被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  相似文献   

4.
庄孝僡教授是我国的著名实验胚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荣誉会员。他生于1913年9月,山东莒南县人。193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任该系助教。1936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193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转到德国富莱堡大学任助教。1945  相似文献   

5.
硬粒小麦单倍体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玉米(Zea maysL.)建立的单倍性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4 个月后置于含2.0 m g/L2,4-D、3% 蔗糖、200 m g/L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4 个月后形成了生长迅速、由大小不同(0.5 ~5 m m )的愈伤组织块组成的愈伤组织悬浮系。酶解试验表明,2.0% 纤维素酶RS和0.5% 的离析酶效果最好,而液体悬浮培养物和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在酶解时用锋利的解剖刀片切成1 m m 左右的小块)都能释放出大量原生质体,但悬浮培养物释放出的原生质体状态较好,胞质更浓厚,用KM8p 培养基以琼脂糖包埋培养方式培养时分裂频率可达5% 左右。由原生质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经增殖、筛选后可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Ⅰ(0.2 m g/L 2,4-D、1.0 m g/L BAP、0.1 m g/LNAA、3% 蔗糖、200 m g/L 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固体培养基)和Ⅱ(不含2,4-D,其它成分同Ⅰ)上进行分步分化培养可再生出完整植株,分化频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6.
日本Hiroshima大学和Kagawa大学的M.Nishihara和H.Morikawa及其同事报道,他们从用粒子轰击法转化的花粉第一次获得了稳定的转基因单倍体植株。Nishihara等人用含有新霉素转移酶Ⅱ(NPTⅡ)和β-葡糖苷酸酶(GUS)基因的质粒DNA包被的金粒,转化烟草属Nicotianarusticana的未成熟花粉。从被轰击的花粉再生了卡那霉素抗性花粉胚胎,并从总数为2×106个被轰击细胞中获得两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一个同时具有NPTⅡ和GUS活性,另一个只有NPTⅡ活性。两个…  相似文献   

7.
激光诱导杨树花粉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e-Ne激光适宜剂量20J.cm^-2诱导杨树花药培养花粉单倍体植株及其无性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一简历1925年1月10日生于西安市(原籍河南延津)。1937—1943年河南汲县(现卫辉市)中学读书。1943—1945年重庆大学地质系读书。1945—1946年云南嵩明县中学、云南泸西师范学校教书。1946—194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读书。1948年7月—1949年4月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任技佐。  相似文献   

9.
卢宝荣LU  Bao-Rong 《遗传》1993,15(2):42-44
自S.Guha和S.C.Maheshwari 1964年以曼陀罗(Datura)花药为材料,首次成功地诱导出离体幼胚以来,人们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药培养技术,即通过植物花药(或小孢子)的培养,大批创制单倍体并经染色体加倍进而获得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植株。该技术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作物育种程序之中。目前已有不少的栽培作物成功地获得了花粉植株,如:烟草、小麦、大麦、水稻、黑麦、小黑麦、玉米、甘  相似文献   

10.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相岐  王献平 《遗传学报》1995,22(5):387-393
对来自小黑麦与小麦杂种的3个花粉株系,DH220-4,DH220-5和DH220-14进行了形态性状观察,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抗白粉病鉴定。经过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观察、原位杂交、C-分带、同工酶等电聚焦和贮藏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其中两个株系,DH220-4和DH220-5是6R/6D代换系,另一个株系DH220-14是1R/1D代换系。经人工接种鉴定,两个6R/6D代换系高抗白粉病。从而进一步证明黑麦的6R染色体上存在抗白粉病的基因。同时还对小麦遗传背景下异源染色体的识别及6R染色体的利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一定规模的小麦单倍体植株以构建小麦DH(Double Haploid)群体,采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42)与玉米(Zeamays,2n=20)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胚,经胚拯救产生单倍体植株,研究了1/2MS培养基中幼胚取材时期、幼胚大小、4℃处理时间、暗处理时间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天~16天取材的幼胚经胚拯救后成苗率无明显差异;0.5mm~1.0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0mm~0.5mm和1.0mm~1.5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1天~3天短期4℃处理对胚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处理3天后,出愈率和成苗率降低;胚培养过程中12天左右的24h暗处理能有效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2.
<正>焦瑞身(Jui-shen Chiao)1918-09-13,2009年12月22日卒于上海。1936年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并留校任化学系助教。1946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任助教。  相似文献   

13.
桔梗花药培养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把花粉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的桔梗花药接在6种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把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试图得出单倍体植株。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是N6 + 2,4-D 0.2mg·L-1 + 6-BA1.0 mg·L-1,诱导率为89.6%;在N6+6-BA1.0 mg·L-1 + NAA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最高分化率可达58.4%;经根尖压片检查染色体数目结果,分化的绿苗中弱小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4.
傅松滨 《遗传》2014,36(11):1182-1182
正李璞先生,1928年4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县亭上村。1939年,在武清县县立小学毕业后赴北京,考入教会育英中学(后更名为北京市立第八中学)。1943年由第八中学转入私立弘达中学,继而考入中南海内私立成达中学高中三年级学习。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46年直接转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二年级继续深造,1949年7月毕业之后留校任助教,随即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东北干部队,一个月后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兴山市(现黑龙江省鹤岗市)预科学院生物系任助教。1950年5月,转调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5.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6,56(6):1056-1057
刘隽湘,英文名Chun Hsiang Liu,1916年11月27日生于北京,祖籍山西洪洞,1999年5月3日卒于北京。刘隽湘5岁在家塾启蒙,1928年考入北平市立第二中学,1931年考入北平汇文中学高中,1934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0年毕业于因抗日战争内迁至昆明的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在昆明云南省立昆华医院内科任助理住院医师,1942年到当时设在昆明的中央防疫处任技佐,1945年获得国民政府卫生署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16.
卓越的苏联生理学家K.M贝柯夫不幸于1959年5月13日在列宁格勒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貝柯夫1912年畢业于喀山大学医学系,畢业后在該校著名生理学家領导下担任工作。1921年开始在巴甫洛夫实驗室工作。1932年任全苏实驗医学研究所应用生理学研究室主任。1933—1950年任該所一般生理学研究室主任。同时又領导海軍医学院生理教研組的工作、1945年被选为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194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8年任医学科学院中樞神經系統研究所所長。1950年以后一直  相似文献   

17.
刘友樵,男,1922年11月2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闽侯。1941-1945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1950年北京辅仁大学生物学研究生院毕业。1949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博  相似文献   

18.
1903年10月22日,乔治·威尔斯·比德尔(G.W.Beadle)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和1927年先后获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理科学士和硕士学位.尔后,他到康奈尔大学,在遗传学大师爱默生(Emerson)领导的"玉米小组"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研究.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在遗传学大师摩尔根(Morgan)领导的"蝇室"从事果蝇细胞遗传学研究.1936年,他到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1937~1946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46年回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和生物学系主任,1961~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比德尔和泰特姆(Tatum)以及莱德伯格(Lederberg)共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9.
侯祥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1899年12月13日生于广东揭阳,1982年4月17日因脑血栓冠心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侯祥川教授192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7~28年获美国罗氏基金奖学金去欧洲、加拿大和美国进修访问,获加拿大Me Gill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28~29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助教,1929~32年任药理学系副教授。1932~48年任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生理科学组生化营养学研究员。1945~  相似文献   

20.
方宗熙     
刘涛  戴继勋 《遗传》2008,30(12):1527-1528
方宗熙(1912—1985)教授,福建省云霄县人。1936年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7~1950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1950年获人类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方宗熙教授归国早期曾任国家出版总署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主任。1953年,受童第周先生邀请,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