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调查对华南地区的有毒鹅膏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确认了21种常见有毒鹅膏菌,包括急性肝脏损害型的剧毒鹅膏、急性肾脏损害型和神经精神型的毒鹅膏各7种。对2000-2019年20年间发生的有毒鹅膏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华南地区有毒鹅膏中毒事件共发生45起,163人中毒,60人死亡,病死率为36.8%;毒鹅膏的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3-9月,其中3月份最多。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引起的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中毒死亡率均占中毒事件总数的70%左右,是华南毒蘑菇中毒的“头号杀手”。本研究对华南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科学精准防控、有效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中毒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鹅膏菌毒素及其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鹅膏菌是一类真菌的 称,误食野生蘑菇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由鹅膏菌引起,国外自六十年代起,对其毒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国仙则只是在九十年代才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为促进国内鹅膏菌毒素毒理的研究,作者概括了国内外各方面的资料,写就本文。本文概述了鹅膏 多肽毒素的种类、鹅膏菌毒素中毒反应及病理学症状、机体对鹅膏菌毒素的吸收、鹅膏菌毒素的生和毒理以及鹅膏菌毒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西藏地区鹅膏菌属(Amanita)的真菌26种。其中灰鳞鹅膏菌(Amanita griseofarinosa Hongo),红鹅膏菌[A.parcivolvata(Peck)Glib.],浅杏黄鹅膏菌[A.Crocca(Quél.)Kühn.& Romagn.],黄赭毒鹅膏菌(A.flavorubescens Atk.),黄毒蝇鹅膏菌(A.flavoconia Atk.),史米斯鹅膏菌(A.smithiana Bas),褐黄鹅膏菌:(A.umbrinoluteaSeer.)等是我国新纪录种。西藏地区的首次新纪录13种。该属真菌均是树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毒种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种剧毒鹅膏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陈作红  张志光 《菌物系统》1999,18(4):415-419
利用反相市郊和液相色谱(HPLC)、紫外吸收光谱、擀谱分析了灰花纹鹅膏Amanita uliginea,白毒鹅膏A.verna,鳞柄白毒鹅膏A.virosa,豹斑鹅膏A.pantherina等四种剧毒鹅膏菌的肽类毒素,结果表明:A.fuliginea、A.verna含有九种标样毒素中的七种,A.virosa含有九种标样毒素中的七种,A.virosa含有标样中的五种;A.pantherina含有标样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鹅膏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10种鹅膏菌中的-鹅膏毒肽(-amanitin)、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3种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鹅膏(A.verna)和鳞柄白鹅膏(A.virsa)中含有-amanitin和-amanitin两种毒素,二者-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 1861.85g/g和2477.02g/g,均高于欧洲产毒鹅膏(A.phalloides)中的含量(1607g/g)而接近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的量(2633.80g/g)。毒鹅膏A.phalloides中含有3种毒素,并且菌蕾中的含量高于成熟子实体,尤其菌蕾中Phalloidin的含量(1113.35g/g)是灰花纹鹅膏成熟子实体中(432.5g/g)的3倍。  相似文献   

6.
白鳞粗柄鹅膏菌丝的固态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因鹅膏菌肽类毒素可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而具广阔的开发前景[1] 。但由于鹅膏菌资源有限 ,而人工合成的毒素又不具活性 ,所以目前尚难以开发利用。加之鹅膏菌大多属于外生菌根真菌 ,虽然已在少数种的菌根合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 4 ] ,但至今该属中绝大部份种仍属于自然界中难培养或未能培养的微生物 ,难以人工、半人工栽培。因此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能规模化开发的毒素产品。而现在作为生化试剂的肽类毒素全部来源于欧美的毒鹅膏子实体 ,售价在每克 1 0万美元以上。所以 ,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鹅膏菌及其毒素具…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鹅膏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10种鹅膏菌中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3种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鹅膏(A.verna)和磷柄白鹅膏(A.virsa)中含有α-amanitin和β-amanitin两种毒素,二者β-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1861.85μg/g和2477.02μg/g,均高于欧洲产毒鹅膏(A.phalloides)中的含量(1607μg/g)而接近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的量(2633.80μg/g)。毒鹅膏A.phalloides中含有3种毒素,并且菌蕾中的含量高于成熟子实体,尤其菌蕾中Phalloidin的含量(1113.35μg/g)是灰花纹鹅膏成熟子实体中(432.5μg/g)的3倍。  相似文献   

8.
四种剧毒鹅膏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吸收光谱、质谱分析了灰花纹鹅膏Amanitafuliginea,白毒鹅膏A.verna,鳞柄白毒鹅膏A.virosa,豹斑鹅膏A.pantherina等四种剧毒鹅膏菌的肽类毒素,结果表明:A.fuliginea、A.verna含有九种标样毒素中的七种。A.virosa含有标样中的五种;A.pantherina含有标样中的四种毒素。A.fuliginea的毒素含量最高,其中最重要的a-amanitin含量高达6788.2(g/g干子实体,是A.verna的4倍,β-amanitin含量(2633.8μg/g干子实体)是Averna的6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10种鹅膏菌中的-鹅膏毒肽(-amanitin)、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3种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鹅膏(A.verna)和鳞柄白鹅膏(A.virsa)中含有-amanitin和-amanitin两种毒素,二者-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 1861.85g/g和2477.02g/g,均高于欧洲产毒鹅膏(A.phalloides)中的含量(1607g/g)而接近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的量(2633.80g/g)。毒鹅膏A.phalloides中含有3种毒素,并且菌蕾中的含量高于成熟子实体,尤其菌蕾中Phalloidin的含量(1113.35g/g)是灰花纹鹅膏成熟子实体中(432.5g/g)的3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在广州发现的鹅膏菌新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不同组织部位的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命鹅膏是一种剧毒蘑菇,其毒素含量相当高,子实体中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达8152.6μg/g干重,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为3742.3μg/g干重,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只有1142.5μg/g干重;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鹅膏毒肽为主,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但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尤其是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1.
-鹅膏毒(环)肽和二羟鬼笔毒(环)肽是剧毒的鹅膏菌和其它几种致死毒菌中由一些修饰氨基酸组成的环肽毒素。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生物的mRNA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和和二羟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的专一性束缚,因而它们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对其需求逐步增加。为此,作者使用了一种改良的毒素提取方法,以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制备-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进行鉴定,表明-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的分离效果好,纯度高。本方法对其它毒菌中的-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的分离制备具有同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鹅膏毒(环)肽和二羟鬼笔毒(环)肽是剧毒的鹅膏菌和其它几种致死毒菌中由一些修饰氨基酸组成的环肽毒素。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生物的mRNA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和和二羟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的专一性束缚,因而它们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对其需求逐步增加。为此,作者使用了一种改良的毒素提取方法,以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制备-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进行鉴定,表明-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的分离效果好,纯度高。本方法对其它毒菌中的-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的分离制备具有同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28种鹅膏菌主要肽类毒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产于我国的28种鹅膏菌的主要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和采于欧洲(德国)的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作对照,结果表明,3种东亚所特有的鹅膏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欧洲毒鹅膏所含毒素种类多、含量高,其子实体菌盖部位主要毒素总量分别达到12583.7μg/g、8152.6μg/g、1058.2μg/g、7456.2μg/g干重子实体,这4种鹅膏菌可称之为剧毒鹅膏菌。其它25种鹅膏菌中有10种检测出含有微量鹅膏毒肽,含量在19.5μg/g-151.2μg/g之间。在4种剧毒鹅膏菌中,子实体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对于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无论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鹅膏毒肽类毒素的含量都高于鬼笔毒肽类毒素,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而在欧洲毒鹅膏中,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鬼笔毒肽为主,尤其以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最高,并且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4.
白毒鹅膏菌人工驯化及毒力变异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对白毒鹅膏菌 [Amanitaverna (Bull.:Fr.)Pers.exvitt]进行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纯培养 ,采用 3种栽培培养基作出菇比较试验 ,以杂木屑、麦皮、干牛粪组成的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好 ,并发现依次为天然 (干品 )→母种→菌丝的减毒变异 ,对出菇生态作了观察 ,可见子实体原基形成 ,可惜未见出菇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气升式液体培养假褐云斑鹅膏菌丝及毒素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的纯培养菌丝。培养发现其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态与一般蕈菌有差别。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为0.626g/L,在气升式反应器内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可达到1.629g/L。反应器培养的菌丝体毒素的HPLC分析表明菌丝体内含有鹅膏毒肽,而不含有鬼笔毒肽。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液体培养鹅膏菌丝体来生产鹅膏毒素。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已知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8种。西藏东南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属种类的繁殖生长,约有90%以上的种集中分布在这里,同时反映了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对高山的适应特征。绝大多数种分布在海拔2500~3500m的森林带。另外该属全部种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本文还将鹅膏菌属的菌托初步划分为袋状型(Saccate type)、浅杯型(Vadosocupulatetype)、领口型(Collared type)、颗粒型(易碎型Granulate type)、小托型(Microvolvate type)、粉托型(Pulverulent type)等六种类型,并简要讨论了各种菌托类型与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灰花纹鹅膏中三个鹅膏毒肽的分离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分离得到3个已知鹅膏毒肽类成分,利用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FAB-MS等)对这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环肽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构分别为α-Amanitin、β-Amanitin和Aman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