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过去认为只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_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oxide,CO)后第三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同时,H_2S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其机制还不明确,已有报道主要通过抗凋亡、抗氧化、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进血管新生等;而本文总结了H_2S在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免疫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H_2S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家兔内毒素休克(ES)诱发肺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家兔经颈静脉注射脂多糖(LPS,8 mg/0.8 ml/kg)复制家兔ES模型,并提前15 min腹腔注射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28μmol/kg)进行干预。随机将新西兰大耳白家兔分为4组(n=8):溶剂对照组、LPS组、LPS+NaHS组和NaHS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应用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各组家兔离体肺动脉张力变化;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肺动脉管壁结构及肺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注射LPS后家兔出现MAP降低、MPAP升高,成功复制家兔ES模型;与LPS组相比,LPS+NaHS组家兔MPAP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均﹤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家兔肺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增强,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降低(P均﹤0.01);与LPS组相比,LPS+NaHS组家兔肺动脉对PE的收缩反应降低,而对ACh的舒张反应增强(P均﹤0.05)。...  相似文献   

6.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作为继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后的第三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H_2S在生物机体内发挥了重要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本综述主要总结H_2S的神经保护作用和神经调质功能及其机制,并介绍近几年人们对H_2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征是认知功能下降,主要影响个体的记忆和学习能力.AD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两大核心病理,这些蛋白质沉积可以通过持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大脑中这种持续的免疫反应已经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H2S)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使分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在神经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神经调节剂, 也是神经保护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2S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它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简介脑内H2S生成途径,综述H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对脑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是一种氧化还原失衡的状态,易引起生物体组织细胞发生氧化损伤。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调节氧化还原平衡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氧化应激响应机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它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机体生理反应和胁迫响应。本文综述了植物中H2S的产生途径,H2S常见供体的特性,H2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在调节植物氧化应激响应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H2S调节植物氧化应激响应的方式,及其与ROS和RNS在植物氧化还原平衡调节中的相互作用调控,为理解植物氧化应激响应过程中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一诫  储以微 《生命科学》2010,(10):1025-1030
硫化氢(H2S)是具有生物学效应的气体小分子,它在免疫系统中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H2S可通过影响IL-2(Interleukin-2)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可通过激活ERK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或者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导致组织损伤,诱导诸如溃疡性结肠炎、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及毒血症等多种炎症性疾病。相反,H2S还可诱导多种抑炎因子,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鉴于H2S在免疫与炎症中发挥的生理和病理效应,该文对H2S在炎症与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是继NO和CO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其被认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源性H2S主要由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合成,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还能通过抗氧化、调节神经内分泌及脑血管功能,进而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源性H2S在AD、热惊厥、PD、脑卒中、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及遗传性疾病脑损害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H2S的生化和生理特点,并总结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毒素能引起人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且常可导致死亡性休克。此种复杂的致病过程涉及多种系统。本文主要综述3种用以研究败血症休克发病机制的敲脱小鼠模型及其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致死性败血症休克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学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覆盖全球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发挥重要病理生理学效应。目前研究发现,硫化氢在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热点。本篇综述就H_2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滥用可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MA滥用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NF-κB、TNF-α、IL-6和IL-1β及其他一些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相关因子具有重要联系。现以甲基苯丙胺滥用和关键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为关注点,重点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气细颗粒物(PM2.5)能够深入下呼吸道,直达肺泡,并且能透过肺呼吸道屏障,进入循环系统,随血流而到达全身各靶器官,对其组织细胞造成伤害。除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外,PM2.5还能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M2.5致局部组织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炎症细胞的浸润、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与释放等,被认为是致人体健康损伤的重要机制。在综述PM2.5与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释放等致炎症效应新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近年来人们对于PM2.5致炎症作用机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是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循环中的炎症介质和效应性免疫细胞分隔开的重要生理屏障,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的血管周细胞、胞外基质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等构成,对维持脑微环境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外周炎症与血脑屏障破坏有关,炎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17.
炎症小体在机体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凯翔  曹芯蕊  方仁东 《微生物学报》2022,62(12):4798-481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种天然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可抑制病原体的进入并严格控制分子进入脑实质,完整的血脑屏障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稳态至关重要。这一屏障功能是由特殊的多细胞结构决定的,每一种组成的细胞类型对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都有不可或缺的贡献。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先天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当病原侵入或机体产生过度免疫反应时,能够激活炎症小体并介导大量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分泌。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上调会引起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病原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机体各种脑内疾病。本文就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这两种情况下,对炎症小体介导机体血脑屏障的损伤进行综述,并列举了当前针对血脑屏障损伤的不同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赵雪梅  鲁利群 《生命的化学》2021,41(6):1282-1287
宫内炎症(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IUI)在排卵、着床、蜕膜化、胎盘形成和分娩过程中均起关键作用,并对母体和胎盘健康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宫内感染(intrauterine infection,IAI)可激活炎症机制从而导致早产,并且IAI可导致高的胎儿死亡率及存活儿童残疾率.然而,目...  相似文献   

19.
微小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非编码RNA,通过靶定相应的互补序列导致信使RNA的沉默,下调或者抑制翻译以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心力衰竭进程中存在慢性炎症激活和microRNA的异常表达,其中TLR4通路和NF-κB通路被广泛研究和认同,炎症因子如IL-1、IL-6、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炎症激活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及凋亡,炎症因子激活、炎症通路中间因子及疾病进展形成复杂的病理网络,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紊乱和减退;microRNA可通过部分结合mRNA靶定部分在转录水平上抑制蛋白合成,参与心力衰竭炎症通路的整个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在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本文旨在总结微小RNAs在心力衰竭炎症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寻找微小RNA与心力衰竭中炎症激活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Ou HS  Yang J  Dong LW  Pang YZ  Su JY  Tang CS  Liu NK 《生理学报》1999,51(1):1-6
A sepsis model induc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was used to study the role of endogenous carbon monoxide in hypotension pathogenesis of rats during septic shock.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zinc deuteroporphyrin 2,4-bisglycol (ZnDPBG),an inhibitor of heme oxygenase (HO),blood pressure (BP),HO activity and carbon monoxide (CO) release from vascular muscle tissu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P of sepsis rats, includ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arterial B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HO activity and CO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ntrast,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ZnDPBG, BP of sepsis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HO activity and CO produ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O activity and CO release within vascular musculature are increased during septic shock; inhibition of HO may elevate BP of rats during septic shock through a decrease of endogenous CO prod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endogenous CO derived from vascular muscle cel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vascular tone, and the up-regulation of HO activity followed by subsequent CO production contributes to hypotension pathogenesis during septic sho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