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于1988年8月14—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316(?)余名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提交给大会的论文共3096篇。我国的参加人员共30余人(其中包括台湾代表5名),共提出论文85篇(其中台湾省8篇)。8月1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 David L.Brown 担任这次大会主席团(执委会)主席。39名主席团成员中有我国的4位科学家,即罗士伟教授、姚鑫教授,薛绍白教授和左嘉客教授。大会的学术活动分四种形式进行:(1)大会报告;(2)分组专题讨论会;(3)小型专题讨论会;(4)论文墙报。大会报告共7个,报告的题目是:(1)控制胆甾醇的基因和膜蛋白。(2)鸟类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体内和体外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般概况第三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于1984年8月26—3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53个国家或地区的2500余名研究人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共提出论文4300多篇。我国共有50余人参加(包括台湾代表5人),共提出论文40余篇(包括台湾省的2篇)。全部论文摘要汇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学术大会于1989年8月22—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约近50个国家的学者出席。中国兽类学会组团参加了会议(包括通过其它途径出席者)代表共15名。 学术大会共收到论文865篇,分大会报告、分会、板报展示等三种形式进行交流。论文篇  相似文献   

4.
16届国际天然产物化学会议于1988年5月29日至6月3日在日本京都举行。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摘要共654篇。我国有30多位代表,共提出论文摘要49篇(其中台湾省的有6篇)。会议期间,有11人在大会上做报告,64人(我国有4人)在分组会上发言,其他以板报形式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  相似文献   

6.
第17届国际灵长类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10日至14日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600多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4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其中3人来自大陆.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8篇,其中中国学者提交了7篇.  相似文献   

7.
第 2 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于 2 0 0 2年 7月 1 2~ 1 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近千名鸟类学家围绕当前国际鸟类学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我国学者也首次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古鸟类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由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郑光美教授担任。国际鸟类大会是较早开展的科学会议之一 ,1 884年首次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从1 92 6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开始每 4年召开 1次 ,主要由欧美国家主办 ,本次会议是第一次在亚洲地区召开。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报告共计 80 0多篇 ,其中包括 1 0篇大会报告。会议还就 4 0个专…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会议于1988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召开。这次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代表(其中包括60多名学生)。在开会之前共征集论文摘要400多篇,大多数论文都在会上宣读,另外约50篇通过版报形式交流。除了大会开幕式和少数大会报告之外,根据不同的学术内容在分组会上以4天的时间,分为33个小组,同时在6个会议室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代表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自由参加不同的报告会。我国正式代表9名,北京有王伏雄、张金谈、孙湘君、李文漪、茅绍智和赵英娘,南京有宋之琛和唐领余,广东有马俊荣。  相似文献   

9.
<正>1992年6月28日至7月4日,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554人(另有陪同人员400人),分属78个国家和地区,论文总数为3650篇,为国际昆虫学大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我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际抗病毒研究会议于1988年4月10—14日在美国威廉斯堡召开。到会代表有500多人,来自18个国家,参加会议论文有168篇,我国参加的论文有8篇。除美国外,我国参加的论文数占第二位。这说明我国在抗病毒研究工作上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平。会议主席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GeorgeJ.Glasso教授担任,付主席由Utah大学医学院EarlR.Kern教授担任。会议安排每次研究论文报告前均有两篇综述性报告,如蛋白质晶体应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轮虫科学委员会发起,泰国孔敬大学生物系承办的第九届国际轮虫研讨会,于 2000年 1月 16日至 23日在泰国孔敬市皇家兰花宾馆召开。来自31个国家的 129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次新千年第一次国际轮虫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09篇,其中应邀报告8篇、专题报告49篇、墙报交流52篇。本次会议与会人数较多的国家有:泰国(28人)、美国( 13人)、西班牙( 12人)、印度 ( 10人)。中国参加本次会议的人数创历史最高,共8位(包括在新加坡工作的3位),仅次于印度;共递交论文5篇。本次大会的主题是“’H…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国际牙形刺会议(ICOS,2009)于2009年7月12-17日在加拿大Alberta省Calgary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 自17个国家的82名代表,向会议提交了75篇论文提要.4天的学术会议,共安排了56个学术报告和18个墙展(poster).  相似文献   

13.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 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活动中的作用,脑在发育期和衰老期的生化改变,微量元素,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节苷脂,神经系统中磷脂  相似文献   

14.
第七次全国干扰素学术会议于1989年8月24~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军队系统的100多个单位的20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沈阳202医院、沈后军事医学研究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沈后(长春)军研所及沈阳市中心血站等单位联合筹备和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129篇,其中在大会上报告的共有8篇,在分组会上交流的有80余篇。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25—30日,亚太地区兽类学界近400人聚集北京市怀柔县,举行了学术讨论会。此次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大型的一次兽类学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约25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等(其中有四川代表17人),外方代表约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论文308篇,中国兽类学会主席夏武平教授等4人在大会发言,小组宣读论文140篇,其余均以板报(英文)形式展示。其中有关大熊猫方面的论文40篇,有17篇来自四川,3篇来自外国代表提交。…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同工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6口—13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召开.共有13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加大会,我国科学院发育所一名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会议. 大会共分9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这9个专题是:(1)同工酶研究最新进展(专题发言)。(2)同工酶基因复合物  相似文献   

17.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2,(5):584-584
为期6天的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91年9月9日-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原苏联等21个国家300多名代表.我国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了以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颜其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1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成员一半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另有金庆民、匡福祥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代表提交的论文计276篇,安排在会上作口头报告的167篇,展览109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学会第三次农业生态研讨会于1984年元月4日至9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持下,委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及南京农学院筹备召开的。出席会议代表来自全国26省、市,共50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熊教研究员,理事黄瑞采教授及曾昭顺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报告共51篇,包括农业生态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及专论等。会议资料表明对农业生态的调查、试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较前二次会议都有所提高;对各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国际笔石会议于1985年8月27日—3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45人,我国有7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2人(穆恩之、李积金),煤炭部系统2人(邓宝、李崇楼),地质部系统1人(汪啸风),教育部系统1人(方一亭),冶金部系统1人(韩乃仁)。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59篇,其中我国有15篇;宣读论文43篇,其中我国代表宣读8篇。会前会后还组织了野外地质旅行,考察了挪威奥斯陆地区6个地点的奥陶系剖面;考察了瑞典斯堪尼亚地区和丹麦波恩霍尔姆岛10个地点的奥陶系和志  相似文献   

20.
第26届国际水禽座谈会于1980牛2月18日至24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召开。此会在亚洲召开是第一次。我国鸟类学代表,应国际水禽研究总局(IWRB)和日本野鸟协会的邀请第一次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共有19个国家的60多位代表。国际猎人协会、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各成员国代表报告有关水禽研究计划执行情况。②大会分天鹅和鹤类两组,同时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③参观了北海道苫小牧的天鹅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