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建始县又发现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我省建始县高坪龙骨洞中发现了5枚巨猿牙齿化石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研究,巨猿牙齿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建始四月天     
仪明洁 《化石》2010,(2):52-55
2008年4月15日至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湖北省建始县展开考古调查。回想此行,心旷神怡。有此记。建始遗存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在香港中药铺的龙骨中找到巨猿牙齿化石,从此之后,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西、湖北洞穴中相继出土巨猿化石。由于未发现头骨和较完整的肢骨化石,不能确定巨猿的生活行走方式及其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广西课题组的野外调查,而这次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去大新黑洞(又名大新巨猿化石点)采集一些原始的野外资料.这项任务令我感到很兴奋,毕竟能亲自去首次采集到巨猿化石的地点、去体验解开谜题时的激动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机会的.怀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我便与几个师兄及其他同队的人踏上了此次旅途. 巨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者孔尼华(G.H.R.von Konigswald)在香港中药铺所获得的大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下右第三臼齿,认为是属于高等灵长类,于是建立了新种新属,定名为布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  相似文献   

4.
广西巴马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广西巴马县所略公社调查石灰岩洞穴时,于那合村东南的弄莫山一溶洞内采到若干哺乳动物化石。同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野外队与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有关人员,在自治区文化局和巴马县革委会的支持和协助下,对该洞进行短期发掘,采到巨猿牙齿化石一枚和更多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我国继广西大新、柳城、武鸣和湖北建始之后的又一个产巨猿化石地点。巨猿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近仍有人提出巨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巴马巨猿的发现将使我们对这古代灵长类有更多约了解。巴马巨猿化石地点编号为73133号。  相似文献   

5.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91,10(2):186-188
1990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联合组成的野外调查小组在建始县工作时,鉴定了该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化石,其中有一枚牙齿为步氏巨猿的右下第二前臼齿,与这枚齿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动物化石。它们是由建始县桑园乡麻扎坪村农民李明武在挖地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正> 这份材料的初稿是1963年冬写成的。文中的基本素材,除了作者参加过的两次发掘记录外,其中绝大部分资料是根据柴凤岐同志的笔记和口述整理的。柴凤岐同志自巨猿洞发现以来,他一直在那里从事发掘工作(1957—1963)。两个巨猿下颌骨(不包括覃秀怀首次发现的下颌骨)及其1100余个巨猿牙齿,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与柴凤岐同志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由于他长期的参与发掘工作,因此对巨猿洞内的堆积和巨猿化石的埋藏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整编时,也访问了曾经同柴  相似文献   

7.
巨猿洞哺乳动物年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广西柳城县硝岩洞(通称“巨猿洞”)里的发掘工作中,除了“巨猿”的许多材料外,还发现了很多哺乳动物的化石(裴文中、李有恒,1958)。巨猿洞的发掘工作现仍在进行,本文仅根据1956—1958年三次发掘中的部分哺乳动物的材料。裴文中教授和周明镇教授嘱我,作一初步的年龄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8.
与鄂西巨猿共生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在非洲。自从1924年达特(Dart)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头骨以来,已有头骨、肢骨和骨盆等大量的南方古猿材料从非洲的南部和东部发现。从已发现的地理位置来说,这些材料都集中在非洲大陆,它们的分布范围是否更广大?在我国境内有否南方古猿化石存在?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过去,在我国华南的一些洞穴堆积中最常见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为猩猩的牙齿,此外就是巨猿下颌骨和大量牙齿的发现。关于巨猿的系统地位至今仍有争论,但除了巨猿以外,在我国有没有可能找到类似南方古猿的化石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孔尼华(G.H.R.Von Koegniswaid,1957)曾经提出在我国华南存在“裴氏半人”的问题。他所列举的牙齿都购自香港中药店,缺乏明确的地点和层位,其形态依据也还有疑问。 1968年春,我所一个野外组在湖北巴东县中药材经理部收集的动物化石中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9.
华南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G.H.R.von K(?)nigswald)在香港中药铺所购得的大量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下右第三臼齿,认为是属于高等灵长类的一个新种新属,定名为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魏敦瑞最初(1937年)以为它是一种巨大的猩猩,但以后又根据孔尼华所购得的另外两个巨猿牙齿,进行研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新黑洞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55年初,由裴文中教授领导的野外考察队在广西大新、武鸣、柳州、崇左、扶绥等县进行古人类和第四纪哺乳动物洞穴调查时发现的。这批材料发现于大新县正隆乡牛睡山黑洞(野外编号:5657),计有巨猿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巨猿牙齿化石已由裴文中、吴汝康共同研究并于1956年发表了专题报告。报告中曾提到,与巨猿同时发现的其它哺乳类化石有猩猩、大熊猫、剑齿象和巨獏等,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1.
这里记述的丘齿鼷鹿(Dorcabune)的材料是我国广西柳城楞寨山硝岩洞(由于出产大量的巨猿化石又称“巨猿洞”)中采集的偶蹄类化石的一部分。丘齿鼷鹿的材料,(?)在巨猿洞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数量甚少,仅发现了十个牙齿,它的发现对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特别是对柳城巨猿洞动物群的性质的确定以及地层对比,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巨猿牙齿化石龋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调查了267枚从鄂西山区收集的巨猿牙齿化石现发生情况,发现其中有52枚(占19.5%)的颊齿有程度不同的龋蚀现象,其患龋率显著高于古人类,同时也高于广西巨猿的患龋率。巨猿牙齿的这种高频率龋蚀现象,除牙齿结构因素外,可能与该物种食性的狭窄化和营养贫乏导致牙齿不良钙化有关,是伴随巨猿体型的巨型化而趋向该物种衰退和绝灭的病理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扶绥爬行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2年夏,广西区测队第七分队寄给我所扶绥县山圩公社那派大队附近所产的脊椎动物化石,经鉴定,认为是恐龙化石。其后,广西博物馆在1973年初也前往调查,又采得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1973年4月,在广西自治区博物馆要求下,我所派人会同博物馆、县、社等单位组成一调查发掘队,在自治区文化局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先后发现了瓣鳃类、硬鳞鱼鳞片(鳞齿鱼)、弓鲛(?)牙齿、龟类骨板、上龙类牙齿、肉食类恐龙牙齿及蜥脚类恐龙牙齿和部分骨胳。本文就是这批化石的鉴定报导。  相似文献   

14.
曾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的直立人北京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北京人)化石是当时世界上具有最为可靠发掘记录的古人类化石。1941年大部分北京人化石丢失,仅存的当时发掘出土具有鉴定价值的人类化石为保存在瑞典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3枚北京人牙齿。2011年在瑞典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保存的周口店发掘出土的化石中新发现了一枚北京人牙齿化石。本文报道了这枚新发现的北京人牙齿化石并回顾了此前发现的3枚北京人牙齿化石的历史。这4枚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了在周口店最早发现了的直立人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15.
数千年来,中医一直用动物化石,即所谓的龙牙和龙骨治病。据说化石入药可治百病。1935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就是在香港的中药店里偶然发现了一颗巨大的灵长类臼齿化石,这颗牙齿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物种。其后四年中,他在香港和广州作了进一步调查,又找到了三枚特大的牙齿,从而确定地球上曾生存过一种最大的灵长类——已绝灭的巨猿。孔尼华将其命名为 Gigantopithecus,意思是“巨猿”,种名为 bla  相似文献   

16.
王伟 《人类学学报》2020,39(4):717-726
巨猿是中国南方更新世特有的大型猿类,因其巨大的牙齿和颌骨被认为是迄今生活在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猿类。迄今为止,年代学和生物地层学证据显示巨猿的生存年代2~0.3 MaBP。由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时期化石记录的缺失,有关巨猿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存在诸多争论。2019年,《自然》杂志报道广西吹风洞早更新世早期(1.9 MaBP)巨猿牙齿化石的古蛋白质研究[1]。结果显示,巨猿牙齿牙釉质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古代蛋白质,这些古蛋白质由409个特有的肽组成,分属6个内源性蛋白。对这些古老蛋白质的研究表明,巨猿在系统发育上属于猩猩分支系统,大约从10~12 MaBP前分化出来并独立演化。这是在亚热带地区的化石中首次提取如此古老的分子证据,提示古蛋白质研究有望为探索早期物种(包括人类)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简要回顾巨猿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并对利用古蛋白技术分析巨猿的演化地位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王頠  田丰  莫进尤 《人类学学报》2007,26(4):329-343
对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显示,该地点的部分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中,16枚可归入巨猿步氏种(Gigantopithecus blacki),其形态特征与中国、越南和印度北部发现的巨猿化石相似。在尺寸大小上与重庆巫山和广西柳城巨猿洞的相近,暗示么会洞巨猿的时代与之接近,且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也非常相似,指示它们之间相近的生物地层年龄。古地磁分析结果显示其时代在奥都威正极性世。  相似文献   

18.
岩亮洞是广西扶绥地区最近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巨猿化石点,经过初步发掘,采集到了丰富的巨猿材料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犀类化石居多,包括146颗完整的牙齿及十多件头后骨骼化石,从形态特征判断,这些犀类化石应属于独角犀的一新种Rhinoceros fusuiensis。岩亮洞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以种群丰度最大而不同于其他已知东亚地区的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类材料。本文从犀类牙齿的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等方面对岩亮洞独角犀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死亡群中至少有4头幼年个体、5头青年个体、5头成年个体和1头老年个体。依据牙齿磨蚀程度和牙齿萌出顺序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及统计显示,其中青年个体和成年个体最多,幼年个体次之,老年个体最少,其死亡的原因不是通常意义上磨耗型死亡,突发性的灾害可能是造成这种死亡年龄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湖北郧县猿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5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在湖北省郧县调查脊椎动物化石时,在该县梅铺公社杜家沟一农民家里保存的化石中发现了由龙骨洞出土的人的门齿化石一枚。同年5—7月、9—11月间,许春华等赴龙骨洞作了两次发掘,又获人类牙齿化石三枚,同时还发现了一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及20多种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0.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