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素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技术黎皓(北京生化免疫制剂中心开发室)程伯鲲(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微生物室)自1966年Nakane建立酶标记抗体技术以来,酶免疫测定技术(EnzymeImmunoas-says,EIA)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继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和荧光免疫测定技术(IFA)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免疫测定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起来,酶标记后的抗体(或抗原)仍然保持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活性以及酶的催化活性, 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形成酶标抗体一抗原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核素~(125)I标记在抗体或抗原后,成为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这种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仍然具有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特性,形成一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感染的快速诊断技术通常检测体液标本中的微量病毒抗原和早期IgM抗体,在病毒感染后几天内就可作出诊断。检测微量病毒抗原和早期IgM抗体,要求检测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方法简便。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标记抗体技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荧光素、酶或核素能与抗体结合成标记抗体,标记抗体仍然具有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免疫学特性,形成一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这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可以用仪器来检测。 标记抗体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 一、免疫荧光技术 将荧光素与特异性抗体共价结合,成为荧光抗体。荧光抗体再与标本中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中所显示的荧光。免疫荧光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内微量病毒抗原,对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更具有诊断价值。也可用于病毒抗原的定位和检测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在几小时内可获得实验结果,已广泛用于病毒实验室快速诊断。 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罗丹明,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荧光呈黄绿色;罗丹明的荧光显红色。  相似文献   

4.
藻胆蛋白荧光探针及其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胆蛋白是一系列新型的荧光标记探针,具有优良的荧光特性,以藻胆蛋白荧光探针标记抗体还可用于血清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荧光免疫检测,其标记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结合藻胆蛋白的特点,研究藻胆蛋白的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荧光免疫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害免疫学诊断技术将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的传统免疫学继承并发展,应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上.最近10几年,植物病害免疫学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病原真菌的检测中.免疫学诊断方法分为非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和标记免疫分析方法两大类.着重介绍了应用于植物病害免疫学诊断技术中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显示组织中抗原可以用免疫标记技术进行检测,常用的免疫标记物有:荧光素、酶和放射性核素等。其中直接用荧光标记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用酶标记抗体加显色底物显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进行观察;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通过这些方法可达到对组织或细胞内多种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高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IHCS)技术是用已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组织化学反应 ,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的酶、金属及荧光素等呈现出某种颜色 ,并借助于光镜 ,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其颜色变化 ,从而了解抗原抗体结合部位和数量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 [1~ 2 ]。它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步骤统一等特点 ,能将形态、代谢和机能密切结合在一起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之中。近年来 ,我们针对骨及其 IHCS技术的特点 ,对如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制备了胶体铁。该胶体制备简单,稳定性高,易于抗体标记,在PH7.4时,胶体与抗体IgG稳定结合形成胶体抗体复合物的经以CM-Sephadex C-50代替AmberlightCG50进行标记物的纯化,方法可靠,所制备的胶体铁标记抗体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普鲁士蓝反应清晰地显示出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部位,与传统的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方法比较,具有敏感性高,背景干净,呈色鲜明等优点,结合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染色可用于抗原的双标及多标记。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对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酶标记物主要是抗体,其标记酶一般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常规的酶标抗体都是采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的,需要交联、纯化等多步蛋白质操作,易失活、成本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可将抗体基因和酶基因融合表达,获得既有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又有酶的催化活性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不仅易于大量制备、成本低,而且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敏感性反应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已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经组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的酶、金属及荧光素等呈现出某种颜色,并借助于光镜,荧光镜及电镜等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了解抗原抗体结合部位和量的一门新兴检测...  相似文献   

11.
铕螯合剂DTTAEuNa标记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对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N1,N2,N3四乙酸铕钠(DTTAEuNa)作为螯合剂,标记不同蛋白浓度的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HFMcAb),经SephakexG50凝胶柱分离标记的单抗分子,通过对层析液的紫外吸收峰处的蛋白光密度,时间分辨荧光强度以及免疫活性测定表明:二批Eu标记单抗的比活性分别为78和147个Eu3+/EHFMcAb,标记回收率分别为41%和42%,标记物的免疫活性良好,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抗原及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的脱钙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IHCS)技术不同于普通石蜡切片常用的IHCS技术 ,有许多特殊性。为了提高骨组织IHCS的质量 ,本文根据骨组织及其IHCS技术的特点 ,对影响IHCS质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IHCS)技术是用已知的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组织化学反应 ,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的酶、金属及荧光素等呈现出某种颜色 ,并借助于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观察所显示的颜色和变化 ,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过碘酸钠氧化HRP的某些条件。戊二醛和磷酸盐对酶有一定的影响,而低浓度甲醛和醋酸盐缓冲液(HAcB)则无明显影响。氧化的最适pH在5.6左右。过碘酸钠氧化酶的适宜浓度在0.06~0.015M之间。氧化时间为10~30分钟,过长则影响结合物效价。讨论了加入乙二醇的必要性。醛化的HRP在pH9左右与抗体结合作用的适宜时间为16~24小时,过长则影响酶与抗体的活性,过短则结合不够完全。封闭结合物上多余醛基的KBH_4适宜量为0.1~0.2mg/mg酶。本法标记抗体、抗原和葡萄球菌A蛋白的效果均较好,方法简易,标记效果取决于酶是否能与抗体和抗原相结合,以及标记过程中酶和抗体活性是否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En Vision与特异性抗体复合一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筛选适合于该法的特异性抗体。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En Vision)分别与72种单克隆和多克隆特异性抗体混合配制成即用型试剂,将两步标记法变为快速微波一步法,并对2100余例各种良性和亚性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发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标准En Vision法相似,其中46种特异性抗体结果稳定,重复性佳;14种特异必抗体稳定性欠佳,但临用前新配制效果仍较理想;12种不理想,不主张用于此法,结果表明En Vision与特异性抗体复合免疫组化一步法是一种有效、快速、简便的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适用于临床病理快速免疫组化诊断,但对所用的特异性抗体应注意选择。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微阵列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Cy3,Cy5)对蛋白质进行标记.结果表明,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能使二者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同时,荧光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蛋白质微阵列是通过机械手在玻片表面排阵制作的.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取采用了激光共焦荧光扫描系统.用不同浓度的抗原探针阵列,对其相应的抗体靶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外,还通过在玻片表面固定兔IgG和固定鼠IgG,对羊抗兔和羊抗鼠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6.
免疫标记技术的进展及纳米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平  赵建龙 《生命科学》2008,20(5):749-753
酶免疫标记、胶体金免疫标记及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反应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需求,人们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简化操作步骤、有效缩短检测时间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展。本文将分别针对酶免疫标记、胶体金免疫标记及荧光免疫标记技术三方面的进展情况,尤其是纳米标记技术在免疫反应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羊抗人IgG的纯化及其在抗—HC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独或联合应用辛酸沉淀、饱和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等方法对羊抗人IgG进行纯化,对纯化前后抗体的纯度和免疫学活性进行比较,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作为二抗用于抗-HCV的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纯化的抗体其纯度和免疫学活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其中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纯化的抗体为最佳,凝胶扫描纯度为98.05%,比活性近1800,为纯化前的6.8倍。用痞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后,作为酶标二抗检测HCV阴性和阳性标准血清各40份,阴性符合率为97.5%,阳性符合率为95%,可用于抗-HCV的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8.
<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g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由Engvall和Peylman)及Vanweemen和Schuttys)于1971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该方法将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催化作用结合起来,可敏感地检测体液中微量的抗原或抗体,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近10余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技术方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进一步检查了三种常用的洗脱方法从切片上除去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后的抗体的效果。结果表明,PAP法染色后,氧化法的抗体洗脱完全,效果可靠;酸洗法和酸洗/二甲基甲酰胺法的效果视不同抗体而不同,二甲基甲酰胺单用或用于酸洗后似无效。所用方法均不能从ABC法染色的垂体组织切片上完全除去抗体复合物。因之,将ABC法用于第一抗体来源于同一动物种的双重染色中,来显示第一种抗原时,要特别注意排除假性双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两种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生物素标记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A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联合应用建立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同时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AV-Ab作放大系统建立双抗体夹心甲型肝炎病毒抗原ELISA检测试剂,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用生物素标记甲型肝炎病毒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作放大系统建立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较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2个稀释度;两种检测法均对10余种病毒无交叉,P/N值BA-ELISA检测法较高。结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甲型肝炎病毒研究及临床检测中。而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检测灵敏度适中,操作简单,更适用于甲肝疫苗生产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