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晴  李瑜  李德红 《生物学通报》2023,(4):41-47+79
针对“能否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酶活性”这一问题,中学教师普遍持否定观点,认为检测过程中的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温度,影响原有实验结果。这一错误观点反映出许多教师对于酶活性测定实验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从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出发,对此问题进行辨析,并设计、实施实验证明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酶活性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使用碘液检测更好。最后,结合实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
植物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植物分类学,对这门分支学科的兴起,欧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约300年,希腊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图斯将全部植物区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四大类,他同时认识  相似文献   

3.
金城 《生物工程学报》2015,31(6):797-804
糖工程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本综述简要回顾了该学科的国际发展史,并介绍了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基因定点整合技术及其在苔藓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定点整合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精细研究基因功能,消除转基因沉默,基因治疗等有重要意义。基因定点整合技术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基因定点整合技术在酵母和鼠胚胎干细胞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高等植物由于同源重组频率较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但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基因同源重组频率较高,基因定点整合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本文针对基因定点整合的原理、技术路线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使病毒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似乎模糊起来了,难怪一位“分子生物学家”教授宣称病毒学已不存在了。事实真是这样吗?分子生物学是在结构生物化学和细胞遗传学两门学科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而这两门学科的充实和发展又来源于病毒学[有关分子生物学究竟代表什么,见作者的“试论分子生物学”(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3年第3期)和“再论分子生物学——科学的革命”(病毒学杂志1987年第1期社论)]。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检测PCR产物中荧光讯号强度来达到定量的目的,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在动植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和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近年来新兴起的荧光探针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重点及创新点是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动植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并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在基因诊断领域的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的细胞组织成份的特性和功能,并结合工程技术原理来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门技术。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涉及到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也有人称之为生物工程。在现阶段,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迄今为止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已经遍及农  相似文献   

8.
与日益兴起的学科如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等相比,人类学算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了.但人类学的发展始终是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学家不断把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引入到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鹏珍 《人类学学报》2020,39(3):507-508
<正>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 Anthropology)(国际上也称体质人类学)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初,具备跨学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从时间上看,虽然生物人类学的产生明显晚于体质人类学,但近些年,由于学科自身的发展,"生物人类学"这一概念呈现出逐渐取代"体质人类学"概念的趋势。同时,国际古人类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许多研究成果刷  相似文献   

10.
行为遗传学是本世纪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本文对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简史、人和动物的行为遗传以及遗传、环境因素与行为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蒋志刚、马克平主编)20世纪后期,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并逐步走向成熟。1997年,中国出版了第一本《保护生物学》专著。十几年来,国际保护生物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科学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保护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保护生物学发展进行总结。201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主编的《保护生物学原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丛书出版。该书以如何防止物种灭绝为主线,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了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吸收了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反映了保护生物学向保护科学演化的趋势。该书首先回顾了保护生物学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学科的结构与基本原理,总结了物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的细胞组织成分的特性和功能,并结合工程技术原理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门技术。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是涉及到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也有人管它叫生物工程。在现阶段,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就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到现在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它在植物病理学中已有初步应用,现将有关情况作个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最大信息熵原理与群体遗传平衡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建立了用最大信息熵原理推导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统一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统一解,此解正是Hardy-Weinberg定律所给出的平衡群体的基因型频率,说明当群体信息熵达到最大时,群体基因型频率不再变化,即达到“平衡”。这证明了最大熵分布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内在一致性说明,杂交和随机交配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使群体基因型信息熵增大,无序性增,是选择和近亲交配使群体的信息熵降低,有序性增加,育种过程实际就是调节群体信息熵的过程。过程信息熵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最大熵原理意味着在一定的约束条件,选择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分布,从而其分布是最为随机的。最大熵原理在信息,工程,天文,地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成功应用,本文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明了这一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熵是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而最大熵原理则表明了系统发展变化的趋势,系统的最终状态必然是熵增加至最大值的状态,对于任何系统都是如此。因此,群体遗传系统的平衡定律可以统一用最大熵原理进行判定和描述;任意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在随机交配世代传递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基因型信息熵达到最大值时,就称之为达到遗传平衡。本文将信息论原理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揭示了基因信息熵的生物学意义,并表明可以用信息学和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群体遗传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勋甲  郑用琏 《生命科学》1998,10(4):176-179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国外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表达水平出现差别的基因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人类及其他动物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基因克隆研究,也开始用于植物基因分析、杂种优势机理等方面研究。本文综述这一新技术原理、实验步骤、应用及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生物技术虽然没有兴起较长时间,但给食品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尤为巨大的。本文即以生物技术为例,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虽然现代地质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实主义原理,但人们发现还需要重新认识这一假定的意义,即对越夹越多的地质现象的解释,需要依赖于那些在当今地球上观察不到的地质作用。在地质学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释那些发生在远古时期的地质现象。那时的地球具有与现在不同的温度,大气的组成也十分不同,或地壳还没有发展到今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一种综合整体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景观生态的提出、发展及目前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景观生态兴起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正是由于其“双向”研究的观点,使其具备了综合学科的特征。然而目前景观生态首先是一种综合整体思想,如果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畴应在基本的生态系统到区域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王建红 《动物学研究》2003,24(4):318-318
为了揭示哺乳动物对外部事物的认知机理和奥秘 ,科学家们在认知神经科学的园地里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在科学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和改进 ,从而推动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马原野、王建红等主编的《认知神经科学原理和方法》一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了。本书由国内外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专家共同编撰 ,除了阐述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之外 ,还汇集了一些当前正在兴起的、已处于应用阶段或正待完善的新的研究技术 ,以及一些经典的、目前仍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相似文献   

19.
葛振鹏  刘权兴 《生物多样性》2020,28(11):1431-R1102
近30年来, 自组织理论已经发展成为解释生态系统呈现规则空间格局的有效理论。伴随着生态系统自发有序空间格局的生成, 自组织过程产生一系列的涌现属性, 这些特征对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在此, 我们将介绍这一正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进展。首先, 叙述了自组织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与定义, 详细阐述了自组织理论的两个经典理论框架: 图灵原理与相分离原理。然后, 根据几个典型的生态自组织研究案例, 描述了图灵原理与相分离原理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数学模型表达形式。接着, 分别阐述了图灵原理的涌现属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相分离原理的涌现属性对细胞功能的作用。最后, 从多尺度自组织斑图、瞬态斑图和生物个体行为自组织3个方面对未来生态自组织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自组织研究在生态学与生物学研究中方兴未艾, 希望更多的学者在未来关注与参与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在尽先抢占发展的势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工业污染之后,到处都是废弃物,废水、污浊的空气,严重导致臭氧层破坏,造成潜在的雾霾天气。针对这些污染物问题,目前我们采取了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即利用发光菌进行污染物的毒性检测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该项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价各类污染物的毒性等级和分布范围,反映出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毒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发光菌毒的生物特性,利用发光菌进行环境检测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且就其在环境应用范围探究发光菌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