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野外种群生态的研究,在北方有青海省生物研究所新疆鼠害研究组(1975)的新疆小家鼠数量季节性变化的研究,而在华南地区,这类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仅涉及珠江三角洲农田小家鼠的食性、繁殖和寄生线虫等方面,并对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像一些夜行性动物一样、沙漠夜蜥蜴的瞳孔呈垂直状。其实它们在白天活动,只不过长期躲在阴暗的角落,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夜视本领如果说莫哈韦沙漠是个鬼地方,艾丽森博士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重重地点点头,因为她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五年。夏季,这里热浪滚滚,被太阳曝晒的地面甚至可以煎鸡蛋;冬季,这  相似文献   

3.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 ,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 ,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 .结果表明 ,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 ,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 ,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 ;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 1 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 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 ,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 ,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  相似文献   

4.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1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n-种群集合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韩晓卓  张彦宇 《生态学报》2008,28(7):3271-3277
生态位构建是指任何有机体具有的对环境的修复作用,其可能对集合种群的动态与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尝试性的将生态位构建概念引入集合种群的续存与动态这一复杂问题的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多物种集合种群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生态位构建能力的增强,种群的续存能力和平衡态大小都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生态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分别呈现灭绝数为零的 1、 3、 5、 7和 9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6.
三种荒漠蜥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荒漠蜥蜴群落中,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和虫纹麻蜥(Eremiasvermiculata),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占不有同的空间生态位,其间几乎不存在竞争。两个近缘种虽然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但个体大的密点麻蜥食物种类特化,个体小的虫纹麻蜥偏重于利用较小的食物资源。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的近缘种,营养生态位向不同方向特化,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共存,保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生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代人类发展的战略;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道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生态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生物圈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同时,定义生态道德为一定社会调整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62,自引:9,他引:62  
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宝天曼落叶阔叶林1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种间联结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锐齿栎和漆树的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8.527、7.488和0.889、0.680,灌木层主要优势种哥兰叶、山葡萄和胡枝子的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8.964、14.479、13.251和0.908、0.799、0.785.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  相似文献   

9.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or niche)这个术语是Crinnell(1904,1917,1928)提出的。他认为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里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并指出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决定着该种的生态位。Elton(1927)则用生态位一词来描述物种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Clarke(1954)将生态位区分出二个独立的含意,即“功能生态位”和“位置生态位”。Clarke注意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在生态复合体中履行不同的功能,而不同的地理区域内相同的功能生态位却可能  相似文献   

11.
病毒的生态是指病毒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病毒是分子寄生物。对其所寄生的细胞内的微生境,有绝对的依赖性。如果脱离细胞而存在于细胞之外的自然条件下,则只能处于静止状态,既不显示生命形式,也不表现生活动力。除同细胞接触时才能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新疆地区分布的捷蜥蜴(Lacerta agilis)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月份采集成体,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2013年11—12月间,采用直接测量泄殖腔温度的方法研究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节律,分析体温与头体长、体重等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探讨环境温度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2℃室温条件下,捷蜥蜴两性间的日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节律;体温与头体长及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比环境温度高(0.89±0.16)℃;捷蜥蜴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kx+b与y=x两条直线相交,当环境温度高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低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幼体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强,而雌性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尽管揭示了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和同环境温度的关系,但捷蜥蜴体温的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秦岭冷杉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对秦岭山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冷杉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两指数测得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即乔木、灌木和草本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依次为秦岭冷杉、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和苔草(Carex lanceolata),秦岭冷杉与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种群易形成混交林;(2)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3)秦岭冷杉群落中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表明种群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分享比较充分,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宗世祥  姚国龙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生态学报》2005,25(12):3264-3270
沙棘木蠹蛾(H olcocerus h ipp ophaecolusHua,Chou,F 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 sias ha lod end ri Pa 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15.
芥蓝田主要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秋季在福州郊区对芥蓝田BrassicaalboglabraBailey害虫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蚜虫、粉虱和小菜蛾为秋季芥蓝田的优势种害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和斑潜蝇为随从种害虫。这些主要害虫的生态位在时间、空间维度和时-空二维上存在明显分化,各种害虫对资源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空间资源的竞争,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植株上可获得的产卵、取食和栖息的空间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浙江金华北山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水良 《植物研究》1998,18(3):311-320
按生态位宽度,浙江金华北山38种主要木本植物可分成三类,生态位宽度大于0.2的有马尾松、格药柃、短柄抱等10种,在0.20~0.10间有黄山松、苦槠、锥栗等12种,小于0.1的有化香、马银花、樟等16种;按生态位重叠值, 38种木本植物可以区分出四群植物:类群Ⅰ为黄山松、杜鹃、白马骨等,类群Ⅱ为马尾松、短柄抱、继木等,类群Ⅲ包括樟、白栎、枫香等,类群Ⅳ包括黄檀、木半夏、乌饭树等。本文提出,计算生态位重叠值时,可首先计算调查样点的群落相似系数,以具有最小相似系数总值的样点作为始端样点,以始端样点为参照,根据与其群落相似系数的大小,再对其它样点进行排列,使排列后样点的生态条件具梯度变化,在这基础上,再计算样点间的生态距离间隔;并提出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对植物进行生态学相似性比较。本文研究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丽水白云山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计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王刚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公式,计测了丽水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39个样方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以此为指标,分别应用主坐标排序(Principalaxesanalysis,PAA)、最小生成树法(Minimalspanningtree,MST),作出了反映54种木本植物种间生态关系的二维投影图和最小生成树,发现马尾松、木荷、木、甜槠、马银花、苦槠、短柄、锥栗和乌药之间,山苍子、栗、蓝果树、大青、山樱桃和南方红豆杉之间有较高的生态相似性。按修正后的Levins公式,计算了54种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根据生态位宽度,将54种木本植物分成5类,其中马尾松、木、木荷、锥栗、甜槠、格药柃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统计表明,白云山地区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B)与种数(N)符合公式:N=18.333e-4.4109B,R2=0.9467,α<0.01,随着生态位宽度的增加,植物种数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的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和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均为荒漠、半荒漠的典型鼠种,为群栖性鼠类,只是子午沙鼠不像大沙鼠那样形成很大的集群。在沙质荒漠生境,大沙鼠和子午沙鼠常混居于沙丘坡地上部,成为这些地区自然群落中的优势种。对于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1]。作者于1995年9~10月、1996年4~5月、9~10月和1999年10月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北部的腾格淖尔地区,对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并就它们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两…  相似文献   

19.
山西南部脱皮榆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山西省脱皮榆分布比较集中的霍山设置 4个样地 ,中条山设置 3个样地 ,采用样方法对脱皮榆种群进行调查 ,共作 5 85个样方 .将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作为反映脱皮榆生长环境的资源轴 ,选择该区 2 2种灌木 ,5 3种草本 ,计测其在 3条资源轴上的资源选择性系数 L 、生态位宽度 B 、脱皮榆与其下灌木的生态位重叠 O .结果表明 :脱皮榆在 3条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值大小为 :B w >B n >B o ,其资源选择性系数则相反 ;连翘、3裂绣线菊在生态适应上与脱皮榆具有一致性 ;与脱皮榆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连翘、虎榛子等是脱皮榆种群不同的生态种组 ;用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作为资源轴研究脱皮榆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三种玉米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1999年春玉米上3种蚜虫种群的数量动态、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春玉米上的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3种蚜虫混合种群的种群数量消长呈现出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在生态位宽度上,Livens生态位宽度指数(Bi)分析表明,麦长管蚜表现出时间上的高度分化,玉米蚜表现出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特性,而禾谷缢管蚜的分化并不明显;在生态位重叠上,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的HturlbeIt生态位重叠指数(Lij)最高,玉米蚜和麦长管蚜次之,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最小.在春玉米上发生的3种蚜虫中,玉米蚜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