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hulsky)是在南北各稻区分布较广泛的水稻害虫,我省以沿江双季稻区发生较多。据国内外报道,电光叶蝉除刺吸稻叶及叶鞘的汁液,影响水稻的生长外,还能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和橙叶病、东格鲁病等病毒病。我省沿江稻区七十年代以来,水稻普通矮缩病逐年扩展,为害加重。笔者在参与安徽农学院植保系对该病的主要传毒媒介黑尾叶蝉的研究的同时,还对电光叶蝉的生物学及其传毒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播水稻病毒病的介体黑尾叶蝉发生动态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是我国长江流域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作为病毒及类菌原体病原的介体,传播水稻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所造成的损失,远比吸汁为害严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我们先后在浙江省4个县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研究基点,进行黑尾叶蝉传染水稻病毒病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黑尾叶蝉作为传病介体,在稻田的种群动态与病毒病的关系,及其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冯银喜 《昆虫学报》1981,(4):471-474
目前,主要产稻国都在研究利用水稻抗性来防治黑尾叶蝉。因为它既能防治黑尾叶蝉对水稻的直接为害,又能防治由它传毒引起的病毒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簇矮病和通格鲁病等。 农作物品种的抗虫性通常分不嗜性、耐害性和抗生作用三大类。利用抗生作用能最有效地压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媒介。 具有抗生作用的水稻品种能使饲放的黑尾叶蝉成虫和各龄若虫迅速死亡(见表1、2)。使雌成虫产卵量明显降低(见表3)。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不同稻作区286块水稻主栽品种稻田有害生物种类组成及其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了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3种稻作区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发生动态及其复合为害特点差异显著,粳稻区叶鞘腐败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叶蝉类、粘虫类、蛀茎类发生严重,籼粳交错区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籼稻区叶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高于水稻冠层杂草发生严重;而稻曲病、稻飞虱和低于水稻冠层杂草在3种稻作区普遍存在且发生严重.杂草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且种类较多,其中稗草、慈姑、眼子菜、紫背浮萍等在3种稻作区发生均较严重.粳稻区和籼稻区有害生物复合为害整体水平高于籼粳交错区.就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而言,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在各稻作区发生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杂草优势种类正在由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朝着以多年生恶性杂草为主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5.
水稻矮缩病毒昆明分离物抗血清制备及免疫捕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 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6.
<正> 六十年代初,褐稻虱在我国仅是次要害虫,但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它是水稻穗期的暴发性害虫,一般群栖于稻株的下部,刺吸液汁,导致水稻枯萎,甚至死亡。特别是对连作晚稻为害尤为严重,常因其大发生而形成“虱烧”(hopperburn),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过去10年内,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和南部稻区因褐稻虱造成的损失达40%。此外,褐稻虱还能传播草丛矮缩病(grassy stunt)和蓬乱矮缩病(ragged stunt disease)。随着药剂防治次数的增加,抗药性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加上褐稻虱又是一种迁飞性昆虫,其抗药性还与虫源地的防治有关。这  相似文献   

7.
<正>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 Yuasa 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日本称稻茎水际蝇,属水蝇科毛眼水蝇属,在湖北荆州地区多年来就有发生,近年发生面积扩大,初步调查分布湖北及湖南西部的丘陵稻区和部分平原稻区。在双季稻地区主要为害迟插早稻,中稻为主的混栽稻区主要为害迟插中稻和双晚苗田,各地杂交稻和杂交稻制种田受害尤为严重。被害稻株抽出的心叶成花白色的孔洞叶、破叶、断叶、半枯心,推迟水稻生育期,是苗田和本田初期的重要害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光杰  秦厚国 《昆虫知识》1997,34(3):171-174
水稻螟虫(主要指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和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是我国特别是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长江流域稻区(江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因耕作制度的变更、水稻品种的更换等诸多因素,二化螟的为害仍然严重,王化螟的严重为害又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及时地控制稻螟的发生与发展,许多植保工作者在二化螟与三化螟的种群消长规律、回升原因、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技术、水稻受害补偿能力、为害损失、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防治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广泛深入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陈萍  伍德明 《昆虫知识》1993,30(1):28-30
<正> 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分布于我国台湾、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一般报道认为该虫主要危害水稻,但在滇西的德宏州5县1市,是甘蔗和水稻的重要害虫。为害甘蔗、水稻造成枯心、白穗及螟害节,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经调查为害甘蔗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盆钵和田间小区控制条件下进行。初步结果表明褐稻虱、纹枯病对水稻的为害造成的减产趋势为病虫混合区>单虫区>单病区,但病虫混合为害效果小于单虫单病的为害效果相加。测定受害株内含物的结果表明,褐稻虱消耗可溶性糖较多,纹枯病消耗淀粉较多。初步的试验结果为防治指标的制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RDV在分类上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成员,病毒粒子为正十二面体球形结构,直径约为69.3nm,无刺突,无脂蛋白外膜包被,具有双层的蛋白衣壳[2]。病毒基因组由12条双链RNA片段组成,其中S8编…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日本、朝鲜和我国,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是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所以,选育抗黑尾叶蝉的品种是“治虫防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井上齐(1966)首先报道了水稻对黑尾叶蝉感受的品  相似文献   

13.
黑尾叶蝉对有机磷的抗性及增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刺吸稻株汁液直接危害水稻,而且还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等病毒病,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稳产高产。长期以来对黑尾叶蝉主要是应用有机磷杀虫剂1605、马拉松、乐果等防治,其中马拉松效果尤为显著。但近年来,在用药水平高的地区普遍反映防治效果下降,不少地区  相似文献   

14.
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3个生态群落株系及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6株系进行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到的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抗性株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C47S杂交转育,鉴定筛选到6份抗性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选育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奠定了材料基础;同时研究发现,来源于东乡野生稻的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可能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贵州锦屏水稻蓟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县为害水稻的三种主要蓟马——稻蓟马(Thrips oryzaeWilliams)、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Uzel)]、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tus(Fabricius)]的世代历期、寄主范围、繁殖和为害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 稻蓟马主要在水稻秧田期及分蘖期发生为害,嗜食嫩绿稻苗。稻株受害后矮矬发黄,返青分蘖推迟,有效分蘖减少。禾蓟马、稻管蓟马偏嗜穗花,主要在水稻穗期为害,食害稻花,使颖壳变为褐色并成为空壳,双季晚稻空壳率一般达10—20%,最高达41%,直接引起产量损失。 从我县水稻蓟马发生为害的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对水稻蓟马发生为害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在77—89%之间。在日平均温度为20—27.8℃的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对水稻蓟马的发生为害比较有利。降雨日多或降雨量大则抑制其为害。 我县推广双季稻和种植单季晚稻后,栽培制度复杂,插花混栽现象严重,是造成水稻蓟马近几年来加剧为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力发展生产、推行改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变插花混栽现象,使同一季稻、同一品种尽可能集中成片栽插,防止水稻蓟马在各类稻田中不断转移繁殖,可以有效地减轻其为害。 药剂防冶试验表明,对稻蓟马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秧田三至四叶期及水稻分蘖初期。对禾蓟马、稻管蓟马则应掌握在孕穗末期至出穗期。  相似文献   

16.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 cincticeps Uhler.)是我省水稻上的两种主要害虫。前者主要为害晚稻,如防治不善,会严重威胁水稻的  相似文献   

17.
稻叶蝉为湖南省五大稻虫之一,为害双季稻仅次于三化螟。某些年份局部地区稻叶蝉(公黑尾叶蝉及白翅叶蝉为主)为害晚稻的损失,超过螟虫。 关于水稻黑尾叶蝉(Nephotcttix bipunctatus cincti-ceps Uhler)及白翅叶蝉(Empoasca subrufa Melichar)的为害状,过去国内不少书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均把水稻叶片上的白色斑点或白色波浪条斑看作是黑尾叶蝉  相似文献   

18.
董坤  董艳  王海龙  陈斌  张立敏  昝庆安  李正跃 《生态学报》2014,34(21):6124-6136
收集了云南粳稻主产区沾益、寻甸两县106块稻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和产量等信息,并用两种方法对其分析。第一种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描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估计各为害的产量损失。聚类分析确定了7种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其中IN1、IN2和IN3为害水平较低,而IN5、IN6和IN7为害水平较高。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水稻产量水平之间的对应分析,在前两个轴构成的因子空间内绘出了各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的位置,并给出了一条与为害类型紧密联系的产量水平增加路线。该分析暗示与位于该因子平面右边的有害生物为害类型(IN1、IN2和IN3)相比,位于左边的为害类型(IN5、IN6和IN7)将引起水稻更大的产量损失。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了水稻各种病、虫、草害所造成的减产量及其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于水稻冠层杂草、蛀茎害虫(白穗)、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粘虫、叶瘟病和稻飞虱是该稻作区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为害因子。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蓟马一些种类为害农作物颇为普遍,例如南方稻区稻蓟马均有发生,一些地区水稻受害严重,成为水稻生长前期的重要害虫。广东疏菜区,瓜亮蓟马为害节瓜、西瓜十分普遍,严重影响节瓜的生产。此外,端带蓟马、甘蔗蓟马、烟蓟马等在南方各地亦经常发生为害农作物。 蓟马体形小,常见种类体长在0.8—2.0毫米左右,形态相似,且活动隐蔽,常在作物的幼芽、嫩叶或花内取食、繁殖,为害初期不易察觉。过去由于种类容易混淆,曾有认为稻蓟马直接由各种紫云英转移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20.
冀东滨海稻区水稻毛眼水蝇的生物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英  张玉江 《昆虫知识》2006,43(6):844-846,F0004
通过鉴定证实冀东滨海稻区稻的主要寄虫潜叶蝇种类应为稻叶毛眼水蝇Hydrellia sinica FanetXia,而非一直沿用的小灰毛眼水蝇H.griseola(Fall啨n)。该虫以1~2代幼虫在水稻生育前期潜叶危害水稻;适当推迟水稻播种和插秧期、浅水灌溉及喷施乐果和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