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2):383-383
《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是魏益民教授及所领导的学者群体以陕西关中及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自己近十年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实践,对我国小麦磨粉品质、蛋白质及淀粉特性与加工品质、小麦籽粒品质与啤酒酿造、营养强化与小麦食品加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与肥胖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医疗、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肥胖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阐明茶及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调节肥胖及并发症的机理机制,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卵巢恶性肿瘤、8例正常卵巢与4例良性肿瘤中P-gp、GST-π的表达。结果P-gp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gp表达与恶性肿瘤分期、分级无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有关。GST-π的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无关。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中存在着原发耐药,P-gp及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植物研究》2011,(2):156-156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8月10-12日在素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是“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联合,实现西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展望、药用植物与植物药资源调查及品质鉴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与新药研发、中药材GAP种植问题与对策、民族民间药研发及产业化、西部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考察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组织中巨噬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PAS、PASM、Masson染色评估56例IgA肾病肾穿刺组织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根据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另设对照组5例,来自正常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68、CD206及EMT相关蛋白TGF-β1、Vimentin、SMA、E-Cadherin的水平,并收集患者详细临床资料。结果 CD68、CD206蛋白在TIF重度组中的水平高于中度组,在TIF中度组中的水平高于TIF轻度组;CD68阳性巨噬细胞、CD206阳性巨噬细胞计数与TGF-β1、Vimentin及SMA蛋白的水平正相关;与E-Cadherin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呈正相关。TGF-β1、Vimentin及SMA的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正相关;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巨噬细胞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尤其是TGF-β1诱导的肾小管EMT过程。  相似文献   

6.
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很多高等植物共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强宿主抗逆性及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与寄主植物密切联系外,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命周期中与细菌群落进行物理和代谢相互作用常形成共生关系。这些细菌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生长、生物量增加及子实体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现象的发现、共生关系的建立、内生细菌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发育及宿主与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等,以期更好地巩固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基础性知识,并利用细菌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为可食用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防治、菌肥研究、人工驯化及栽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Yang F  Wang QP  He K  Wang MH  Pan YC 《遗传》2012,34(7):872-878
为了挖掘新的猪肉品质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揭示猪肉质及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文章将丙酸代谢通路作为候选通路,将通路内基因与猪肉质及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实验采用37头三元杂交商品猪作为研究对象,首次针对丙酸通路中7个基因的36个SNP位点利用SNaPsho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最小二乘模型及MB-MDR模型与肉质及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基因PCCB、MUT、MCEE及ACSS2上的4个SNP位点分别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等性状显著相关(P<0.05),ACSS2与猪脂肪含量显著相关;MCEE及MUT与猪的背膘厚显著相关;PCCB基因与脂重显著相关。通过MB-MDR方法检测到多个SNP位点具有互作效应,并与背膘厚、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另外,丙酸代谢通路中的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对猪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培养特征、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及孢子萌发中时)、生态学性状(毒力、水分活性、紫外照射活率、水浴活率)及生物化学性状(草酸水平、蛋白酶产量、几丁质酶产量、葡萄糖苷酶产量、酯酶及脂肪酶产量)经观察测定,共得到15个指标。对不同性状集团及其组合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性状与生态学性状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菌株毒力及孢子水浴活率之间的相关。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蛋白酶及草酸水平的相关;生态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及蛋白酶产量间的相关;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的相关主要由菌落颜色、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相关引起的;而不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相关主要由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蛋白酶、几丁质酶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培养特征、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及孢子萌发中时)、生态学性状(毒力、水分活性、紫外照射活率、水浴活率)及生物化学性状(草酸水平、蛋白酶产量、几丁质酶产量、葡萄糖苷酶产量、酯酶及脂肪酶产量)经观察测定,共得到15个指标。对不同性状集团及其组合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性状与生态学性状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菌株毒力及孢子水浴活率之间的相关。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蛋白酶及草酸水平的相关;生态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及蛋白酶产量间的相关;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的相关主要由菌落颜色、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相关引起的;而不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相关主要由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蛋白酶、几丁质酶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开封地区犹太后裔“人及汉族:I,人的HLA-A, B位点多态性的分析,作了基因频率及 连锁不平衡参数、遗传距离分析及红细胞酶(G6PD)的测定。显示开封犹太后裔与汉族已部分存在融 合的倾向。与国外犹太人及其他民族比较亦不同,但相对来说与伊拉克犹太人、亚美尼亚犹太人及阿 拉伯(犹太)人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坐耻骨肿瘤切除术后髋骨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恢复期并发症产生的关系,指导术后骨盆重建.方法:构建单侧完整髋骨及坐耻骨肿瘤切除术后髋骨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约束和负载条件下,计算髋骨相同部位位移、应力及应变值,比较与分析模拟手术前后力学变化,结合临床评价意义.结果:手术前后髋骨节点位移、应力及应变分布区域相似,手术前后骶髂关节节点位移及应变、髋臼顶节点应力及应变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骶髂关节节点应力、坐骨大切迹应力及应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坐耻骨肿瘤切除术后主要影响同侧骶髂关节、髋臼顶的生物力学状态,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由骶髂关节、髋臼顶生物力学改变及耻骨联合与耻骨上支连接与稳定作用的消失所致,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分析过程及原理,结合北京市土壤中土壤脲酶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案例,及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及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状况,系统阐述了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指出定量校正及不同学科与地区的科学团队的合作是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技术研究中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技术研究的目标是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的保护与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光散射法的最新进展,光散射与色谱等分离技术的联用测定生物大分子和粒子大小的原理,以及在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用光散射技术研究普通多糖,聚电解质多糖、蛋白、糖蛋白,及其复合物包括多肽细胞因子与受体及相互作用,抗原与抗体及相互作用,脂质体粒子大小及分布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遗传变异、遗传结构、生活史特征以及种群动态等决定及影响着一个物种与环境及其它物种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影响,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文堂 《古生物学报》2003,42(3):305-316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中、美寒武纪地层研究都有重大进展。三叶虫是寒武纪的重要化石,中、晚寒武世牙形石有显著的生物地层意义。二十世纪中叶国内研究寒武系的学者,认为北美寒武系与西欧及北欧的相似,与中国的差异较大。目前看来,北美东部斜坡相区的寒武系与西欧、北欧相似外,北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及美国境内的落基山等地区),分别与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部一些地区,及我国华北、东北南部及华南等地区的寒武系关系较近。北美西部Nevada及Utah等地也显示地台区及斜坡相区的不同。文内对两个地区早、中、晚寒武世地层内相同的属或种,分别进行对比。两地区属种相同的数目,由老到新逐渐增多。岩石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如Pioche页岩和馒头组的岩性,Notch Peak灰岩与凤山组藻类灰岩及Hales灰岩与华北晚寒武世的竹叶状灰岩等,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以研究者的学术兴趣驱动,针对与人类命运相关的农业及生物环境问题,开展基础性学术研究的研究所。下设4个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昆虫饲养与生物测定实验室、生物信息与数据技术实验室、生物环境工程与控制实验室;1个综合性农业及  相似文献   

17.
1 《生物学杂志》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文章。主要栏目有 :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科普及其它等。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论文将优先发表。“教学研究”栏目 ,重点刊登有关“3 x”高考模式的探讨文章 ,模拟试题及试题分析 ;有关新教材的研究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经验及做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实践。2 来稿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1986~1996年对龙眼结果母校与产量的相关性、花芽分化及生理落果与内源激素(iPAs、GAs、ABa及LAA)的关系,以及外源激素对花芽分化及生理落果调控作用的研究结果。报道龙眼化学调控技术在生产上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分子学角度探明维吾尔药材红豆杉的植物基原,为维吾尔药材标准化与维吾尔药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红豆杉属植物及药材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片段,双向测序,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序列,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鉴别树。红豆杉属植物ITS2序列长度为229~231bp,GC含量为59.13%~60.26%;西藏红豆杉与红豆杉及南方红豆杉种内种间K2P距离为0,与东北红豆杉、命叶红豆杉及曼地亚红豆杉种间K2P距离分别为0.012、0.013、0.015。NJ树结果表明,西藏红豆杉与红豆杉及南方红豆杉无法区分,与东北红豆杉、命叶红豆杉可区分;曼地亚红豆杉与其母本东北红豆杉聚在一起,无法区分。根据ITS2序列鉴定结果,西藏红豆杉与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可作为药材的同一基原,东北红豆杉可与曼地亚红豆杉作为同一基原,为维吾尔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基原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了解植物叶片性状的生态学含义,对于阐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群落构建途径,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甘南高寒草甸坡向梯度25科86种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叶面积、叶干物质量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叶片组成特征,分析不同坡向条件下植物叶片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坡-南坡梯度上,随着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土壤有机碳、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等养分的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温度、光照度及pH值的增加,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磷含量、比叶面积、叶片钾含量显著减少,而叶片干物质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值显著升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坡向梯度上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有机碳及速效磷含量与植物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含量、比叶面积及叶片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叶片干物质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而土壤温度、光照度及pH值与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叶片干物质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含量、比叶面积及叶片钾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叶片特征的贡献显著不同。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温度及pH值等是关键的限制因子。植物叶片性状特征对不同坡向条件下环境因子的这种响应模式反映了高寒草甸微地形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和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