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研究表明,用羟基脲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HELcell)后,能促进成年型β-珠蛋白基因表达,使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本文试图进一步揭示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GMSA与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羟基脲诱导HEL细胞时间延长,细胞核内的GATA-1转录因子的含量增加,它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DNA序列内一个正调控序列(PCR:-223~-194bp)以及人工合成的GATA/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辐射对菜豆幼苗某些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UV-C辐射对菜豆(PhaseolusvulgarisL.)PRP、dehydrin、PR蛋白、polyubiquitin和DanJ-like蛋白等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Northernblot杂交结果表明:UV辐射能强烈地诱导PR蛋白基因的表达,并能促进PRP、polyubiquitin和DanJ-like蛋白等基因的转录,而对dehydrin基因的转录有抑制作用,这些防御蛋白共同作用可能对于保护细胞免受UV伤害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表明, 用羟基脲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HELcell)后, 能促进成年型β珠蛋白基因表达, 使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本文试图进一步揭示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GMSA 与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羟基脲诱导HEL 细胞时间延长, 细胞核内的GATA1 转录因子的含量增加, 它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DNA 序列内一个正调控序列(PCR:- 223~- 194 bp) 以及人工合成的GATADNA 序列结合能力增加; 与此相反,细胞核内的GATA2 转录因子的含量下降, 它与GATADNA 序列结合能力也下降。此外, 还检测到在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后, 核内与YY1 类似的一个转录因子含量也迅速下降。实验结果表明GATA2 可能在红系细胞早期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而GATA1 则在红系细胞终末分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推测类似YY1 的一个转录因子可能具有抑制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及其家族与转录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经磷酸化激活后,可参与cAMP诱导的多种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新近研究表明,CREB的转录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CREB结合蛋白(CREB-bindingprotein,CBP)实现的。在神经系统中,CREB可能介导神经递质诱导的基因表达,并能通过放大神经营养因子的信号,参与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存活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5.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因。HTLV-I基因组中的pX基因区域编码p40^tax和p27^rex蛋白,前者可反式激活病毒的LTR和IL-2R及c-fos、TGFβ1等细胞基因,加强转录过程,在白血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p27^rex蛋白则在转录后水平进行反馈性调节。白血病的发生机理是多因子参加的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6.
PIC-BE诱导K562/ADM细胞凋亡及逆转其MDR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榄香烯吗素(PIC-BE)是抗癌新药β榄香烯的水溶性衍生物.采用人红白血病的多药耐药性(MDR)细胞株K562/ADM作为实验模型,观察PIC-BE对K562/ADM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进而研究其对该细胞MDR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K562/ADM细胞对ADM具有明显的抗性,与K562细胞相比,抗性倍数约为40倍,而两者对PIC-BE的IC50接近,无显著差异;(2)PIC-BE(10.0~30.0μg/ml)对K562/ADM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两种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具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3)低毒剂量PIC-BE(10.0μg/ml)与ADM(4.0μg/ml)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ADM对该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升高细胞内ADM的浓度,降低该细胞对ADM的IC50,使该细胞对ADM的抗性有数倍逆转.上述结果提示,PIC-BE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肿瘤剂,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MDR逆转剂  相似文献   

7.
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等位基因分析,PCR-SSCP,RT-CPR/序列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等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在P53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没有发现任何突变,但发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表明在QGY-7703细胞中P53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可能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重要粘附分子.为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HPLC方法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静息状态的内皮细胞表面结构性地表达有少量的ICAM-1,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1000U/ml)诱导下,其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将p53基因导入内皮细胞,则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p53基因的导入对静息状态内皮细胞表面结构性表达的ICAM-1影响较小.p53基因主要通过降低ICAM-1的mRNA水平而抑制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但对蛋白的抑制程度小于对mRNA的抑制程度.提示:p53基因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除转录水平控制外,还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IL—3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T-PCR等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3(IL-3)对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内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K562细胞在诱导前,不能表达β-珠蛋白基因,用IL-350u/ml诱导K562细胞3d和5d后,可检测到β珠蛋白基因的转录产物,而α珠蛋白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在诱导前后无明显变化,同时,用苯肼当色细胞的方法检测到:K562细胞在诱导前蓝染细胞数极少,IL-3诱导K562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记忆增强肽促进大鼠海马内CREB磷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肽ZNC(CPR(pBGlu-Asn-Cyt-Pro-Arg-OH)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在脑内的天然酶解产物,具有促进学习记忆的中枢效应。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整体大鼠海马及离体大鼠海马切片为对象,研究了ZNC(C)PR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作用。发现ZNC(C)PR及其类似物NLPR能诱导大鼠海马内CREB磷酸2化,该作用能被其拮抗剂ZDC(C)PR、G  相似文献   

11.
核受体辅助因子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及其辅助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同细胞内的辅助激活因子CBP/P300、PCAF、P/CIP和SRC家族等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能使组蛋白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转录,当缺乏配体时核受体同辅助抑制因子SMRI、mSin3A及HAD1具有很强的结合力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的转录活性。MAPK、PKA、AP-1、Sap-a、JAK/STAT、JAK信号传导中核受体辅助因子参与信号传导过程影响基础的转录。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h-IL-3基因表达调节研究的结果:(1)人静止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几乎不表达IL-3mRNA,但受丝裂原PHA的刺激后则诱导IL-3mRNA表达,TPA与PHA联合处理,使IL-3mRNA的蓄积进一步增加,但TPA单独不足以诱导IL-3mRNA蓄积;(2)A23187/TPA能代替PHA/TPA的刺激,并直接诱导IL-3mRNA表达;(3)TREODN处理则显著抑制PHA/TPA诱导的IL-3mRNA表达。这些结果揭示:h-IL-3基因的表达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被调节,而且是可诱导的,诱导h-IL-3基因表达、需要Ca2+依赖及PKC依赖的两个信息转导系统,Fos蛋白是反式激活IL-3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PKC依赖的转导系统,可能与IL-3mRNA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是基因转录的关键环节,通过迁移性法分析季转录因子AP1、cD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蛋白在衰老细胞中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AP1与CREB的结合活性在衰老细胞中对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反应性低于年轻细胞;而GRE结合蛋白的结合活性在衰老细胞中对EGF的反应性无明显变化,这提示EGF不能有效刺激衰老细胞增殖可能与其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  相似文献   

14.
p38 MAPK参与LPS诱导RAW细胞TNF—α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TNF-α启动子驱动的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p38MAPK信号转导系统对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RAW264.7细胞共转染实验发现,LPS对p38的激活作用与其诱导TNF-α转录活性的作用显著相关,虽然单纯转染p38未见明显诱导TNF-α报告基因系统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是基因转录的关键环节.通过迁移位移法分析了转录因子AP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蛋白在衰老细胞中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AP1与CREB的结合活性在衰老细胞中对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反应性低于年轻细胞;而GRE结合蛋白的结合活性在衰老细胞中对EGF的反应性无明显变化.这提示EGF不能有效刺激衰老细胞增殖可能与其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人重组r-干扰素(rhu-IFN)作用HEP-2细胞后HLA-DR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来探讨r-干扰素对HEP-2细胞HLA-DR抗原表达诱导作用及体外抗增殖活性。用单克隆抗体CR3/43(抗HLA-DR)和Ki-67(抗PCNA)。以链霉素一生物素技术(LSAB)检测HEP-2细胞HLA-DR抗原和PCNA表达,结果显示:r-IEN诱导HLA-DR抗原和抑制PCNA表达其强弱与r-IFN剂量有关。资料提示:r-IFN不仅对HEP-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同时能调节其细胞膜特性,因而在喉癌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截断型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原核及酵母表达质粒并分别在大肠杆菌和Pichiapastoris酵母中高效表达.利用PCR扩增截断型可溶性u-PARcDNA片段,并分别连入酵母及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成表达质粒.后者经诱导表达的蛋白被用于免疫家兔,获得抗u-PAR的抗血清,用于对酵母表达产物的鉴定.前者在甲醇的诱导下表达,产物分泌至培养液中.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u-PAR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利用此抗血清所作Westernblot证实酵母表达蛋白具有u-PAR的免疫原性,表观分子量40kD左右.Mut-表型在第5d为最高(2.5μg/ml),Mut+表型在第4d为最高(7.5μg/ml).因此,构建的可溶性u-PAR表达质粒在Pichiapastoris酵母细胞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竞争拮抗受体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细胞转录调节因子 Y Y1 可抑制人乳头瘤病毒16 型( H P V 16) 癌基因启动子 P97 的活性, Y Y1 位点的突变和缺失不仅可诱导 P97 活性增强而且可在全基因组内增强 E6 癌基因转录,同时使病毒对啮齿类动物纤维细胞的转化能力增强。为了观测人乳头瘤病毒16 型长控制区( H P V16 L C R) 序列上 Y Y1 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破坏在完整基因组范围内对人原代包皮角源细胞永生化能力的影响,将 H P V 16 Y Y1 位点突变株和野毒株转染至人原代包皮角源细胞。筛选结果表明,突变株可诱导形成永生化细胞,永生化能力明显高于野毒株。对4 株永生化细胞系 D N A检测发现,均含有呈整合状态的 H P V 16 D N A,其中3 株的 E1/ E2 区域有缺失。 R N A 检测显示,4株细胞内均有 E6/ E7 m R N A 的转录。这表明, H P V 16 L C R 上 Y Y1 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的破坏,可在完整基因组范围内增强病毒使人原代包皮角源细胞永生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