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生物学会珊瑚学科组于1985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举行了古代生物礁现场讨论会。这是该学科组继1984年初在海南岛举行了现代珊瑚礁现场讨论会之后,又一次召开的有关古代生物礁的现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37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的生产、教学和科研的各条战线。应邀参加开幕式的有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长以及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和所长等。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珊瑚学科组组长王鸿祯教授和研究珊瑚化石的老前辈曾鼎乾高级工程师来电祝贺。在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范嘉松同志作了“我国二叠系生物礁的类型、生物群落和古生态特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为四年一度的国际学术性会议,自1975年起至今已召开过6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穆西南研究员于1995年在土耳其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上当选为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协会主席,并成功地争取了“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在中国南京召开。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于1999年10月13-17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举行。会议主席由国际化石藻类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穆西南研究员担任,与会代表5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德国、巴西、罗马尼亚、西班牙、俄罗斯、克罗地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1990年中国多肽学术讨论会(Chinese Peptide Symposium-90)于1990年8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华厦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生物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44人,其中来自美国、日本、英国、西德等11个国家的国外代表27人,国内代表117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23篇。这是一次成功的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为今后在国内召开中型国际学术交流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国外代表普遍都说中国下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时,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外代表来参加会议。美籍华人学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学报》1984,(1):132-132
中国古生物学会甲壳类学科组成立及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日至28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煤炭、石油、地震及大专院校的4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甲壳类化石研究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已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于1987年7月6—10日在英国加迪夫市召开,来自十五个国家的六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和正在英国访问进修的西南石油学院郭丽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参加这类会议。会上共作了43个学术报告,其中包括26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生物学会三叶虫、头足类学科组学术年会1985年10月11日至18日在湖南省慈利县同时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八十余人。湖南省地矿局、慈利县政府、慈利县科协给予会议以极大的支持。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三叶虫学科组组长卢衍豪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国际各纪界线研究的进展和现状”的讲演。随后,两学科组单独进行学术交流与现场参观。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日—4月6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包括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及工作人员共250余人。4月3日起进行学术交流。共有80多篇论文分别在大会、分会进行了宣读。有关脊椎动物化石方面有下列文章:张弥曼:中国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及古生物学理论研究现状;于小波:冲破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全国食用菌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4日至8日在昆明市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85人。会议得到商业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供销社的重视和关怀。大会收到国际真菌协会执行理事、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执行董事钟顺昌先生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等单位和个人的贺电贺信17件。本次会议的特点是:1.代表广泛。除西藏外均有代表参加。2.论本水平较高,学科广泛。从450篇论文中选出226篇汇编成册。论文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资源开发、遗传育种、制种技术、营养基质、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情报信息。3.充分利用天时地利进行野外考察。云南省真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珊瑚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于198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福州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共75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生产、教学各条战线,代表着近50个单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部以及高等院校等。这次大会是我国珊瑚研究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的盛会,它标志着我国珊瑚研究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幕式由全国珊瑚学科组筹备组副组长林宝玉同志主持,并报告了珊瑚学科组成立筹备经过。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珊瑚学科筹备组组长王鸿祯教授致开幕词。福建省地质局,福州大学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秘书长陈丕基同志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向大会宣读了贺信。福建地质学会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老一辈研究珊瑚专家尹赞勋教授,乐森(王寻)教授,曾鼎乾高级工程师给大会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腹足类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六日至九日在安徽宣城县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工业部、中国科学院以及教育部等系统代表着研究、生产、教学等各条战线的腹足类研究工作者近30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24篇,内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学报》1982,(3):380-380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化石藻类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日至7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冶金和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石藻类研究工作的117位会员参加了大会.这次会议是我国化石藻类专业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是检阅我国化石藻类学科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化石藻类科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及相关学科第二次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在青岛召开。到会代表83人,特邀代表及来宾8人。代表们分别来自地质、石油、海洋、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54个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教授致信祝贺。大会听取了我国有孔虫研究现状、国际第二届古海洋学会议、第三届底栖有孔虫会议、欧洲地科联大会等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介绍;现代放射虫简介,化石放射虫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国外研究介绍,有孔虫和环境及有孔虫在古海洋学中的应用等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及相关学科第二次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廿七日至卅一日在青岛召开。到会代表83人,特邀代表及来宾8人。代表们分别来自地质、石油、海洋、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54个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教授致函祝贺。 大会听取了我国有孔虫研究现状、国际第二届古海洋学会议、第二届底栖有孔虫会议、欧洲地科联大会等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介绍,现代放射虫简介,化石放射虫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国外研究介绍,有孔虫和环境及有孔虫在古海洋学中的应用等报告。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学未讨论会的代表共210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的代表首次参加了本届全国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在代表中有我国目前许多著名真菌学家,也有相当一批后起之秀。会议听取了真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裘维蕃理事长的开幕词以及余永年副理事长所作的学会工作报告。大会收到中国植物学会、微生物学会及以台湾、香港有关专家的贺信。中国食用菌协会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化石藻类、地层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1日至1987年10月24日在兰州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学术组织与省级学术组织联合召开的兼具全国性与地方性特色的学术会议,发挥了两种学术组织的积极性,使会议开得紧凑、生动、结合实际.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石油、地质、高校、科研、煤炭、化工等六大系统27个单位,共60人.甘肃省科协领导同志亲临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古植物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1987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煤炭、石油、博物馆和大专院校等系统从事古植物学工作的8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志炎副理事长主持了开幕式,理事长李星学教授致开幕词,赵修祜秘书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望始教授应邀参加了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轮藻学科组,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和江苏省植物学会均派代表参加了大会.孢粉学会,化石藻类专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届全国苔藓虫、层孔虫学科组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9日—12月5日在湖南慈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的8个单位。 学科组组长杨敬之教授首先作了“当前苔藓虫研究动态及努力方向”和“国际石炭纪会议简史及第十一届会议筹备情况”的报告。陆麟黄介绍了第七届国际苔藓虫会议概况。王宝瑜的“新疆西昆仑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生物学会头足类学科组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88年4月2日至6日在安徽屯溪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3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大多是科研、教育、生产等部门的中坚力量。会议召开期间,正值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头足类学科组第一届组长、中国头足类学科带头人赵金科教授逝世一周年,为了纪念他对中国头足类学科事业和培养头足类学科人才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全体代表在会议开始时向赵金科教授致哀。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现生及化石轮藻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 0月 1 6日至 1 9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来自世界各地的 30位轮藻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中国内代表 1 7人 ,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育部、中国石油总公司等部门 ,国外代表 1 3人 ,分别来自法国、西班牙、南斯拉夫、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哈萨克斯坦。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2 5篇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轮藻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会上有 1 7位代表做了大会学术报告 ,同时会议安排了 7个学术墙报展板。这些会议报告和墙报展板所介绍的内容均是轮藻学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国际化石藻类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7—12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的卡普里岛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担任中生代藻类报告会主席。会议共收到69篇论文摘要,另外还安排了壁报展出。 会议于4月8日上午开幕,会议主席那不勒斯费德柯二世(FedericoⅡ)大学古生物系F.Barattolo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