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交流处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举办的合作交流项目"动物考古学与石器制作技术"专题讲习班于2007年11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圆满结束,历时3周半.  相似文献   

2.
实验考古学就是用实践、尝试或试验来判断一种有关古代人类行为解释的理论或想法。早在19世纪4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考古学家在考古分析中就采用实验手段来复制史前工具以了解它们的生产方式与用途;1913年,莫伊尔(J Moir)将一大堆火石放在布口袋内,不断晃动进行打片实验;1919年,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学报》2021,40(3):546-546
正《石器研究》(Journal of Lithic Studies)创刊于2014年,刊载综述文章、研究论文、简报、研究方法介绍、书评、访谈与事件评述等,内容包括石器制作和使用,石制品原料来源、性质等方面的考古学研究,涉及的地域和时间不限。该期刊为年刊(包括专刊),但每篇文章将在被最终接收后的数日内在线发表。本刊秉持学术公开的精神,受到志愿者和爱丁堡大学的支持,免费向公众开放,即下载文章、投稿、评论和发表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4.
石器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者,在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的探讨是考古学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石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从器物形态出发,进行类型学的研究,针对石器具体功能及使用方式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对磨制石器的研究尤为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原地区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痕分析和实验考古的方法,对石器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加工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石镰的主要功能是收割禾本科植物;石刀主要用于加工禾本科植物、木材和兽骨等;石斧的功能主要是加工木材,另外还可能承担加工兽皮和兽骨的工作;石锛的主要功能与木作有关;石凿在形态上有所区别,但其加工对象主要是木材;石铲的功能以掘土为主。微痕分析的结果使我们对贾湖聚落磨制石器的功能有了客观的认识,可以看出石器的功能并不单一,广泛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本研究从石器使用的角度,揭示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行为特点,同时也为研究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旧石器考古学中石片石器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些方法的同时,对其进行对比和归类分析,提出石片石器加工程度的测量方法目前可分为以"减核率"为核心的测量方法和不以"减核率"为核心的测量方法两大类。针对石器加工程度测量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统一的测量标准下,以石器的类型、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为基础对石片石器加工程度进行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6.
石器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者,在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的探讨是考古学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石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从器物形态出发,进行类型学的研究,针对石器具体功能及使用方式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对磨制石器的研究尤为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原地区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痕分析和实验考古的方法,对石器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加工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石镰的主要功能是收割禾本科植物;石刀主要用于加工禾本科植物、木材和兽骨等;石斧的功能主要是加工木材,另外还可能承担加工兽皮和兽骨的工作;石锛的主要功能与木作有关;石凿在形态上有所区别,但其加工对象主要是木材;石铲的功能以掘土为主。微痕分析的结果使我们对贾湖聚落磨制石器的功能有了客观的认识,可以看出石器的功能并不单一,广泛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本研究从石器使用的角度,揭示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行为特点,同时也为研究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陈福友 《人类学学报》2004,23(3):254-254,238
微痕分析作为一种石器使用痕迹与功能研究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1957年,前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S.A.Semenov)出版《史前技术》一书,标志着微痕分析正式走上石器研究的舞台;欧美对石器微痕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发展出低倍法  相似文献   

8.
打制石器是了解古人类认知、技术、行为等信息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如何能够更加方便地观察绘制、测量以及展示石器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基础的研究内容。目前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中国考古界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Agisoft PhotoScan软件的应用。相比其他类型遗物,石器的形制及片疤样式具有独特性,在建模过程难度较大。我们经过反复尝试,总结出了一套基于Agisoft PhotoScan软件,专门针对打制石器且易于掌握的建模方式,并从观察绘图、数字化、展示三个方面探讨了石器三维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19,38(4):525-535
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晚更新世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发展历程;进而探讨石片石器与南邻的砾石工业,北部边疆地区新发现的莫斯特文化遗存,以及更晚来自西北方向的石叶/细石器技术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晚更新世华北石片石器与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与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石片石器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流,亦是追溯该地区现代人出现与发展课题至关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类型学是考古材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学者们对类型学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类型学的反思较多,涉及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分类原则、类型学的考古解释能力等各个方面,然而少有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旧石器考古类型学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D. de Sonneville-Bordes与J. Perrot建立且在欧洲、西亚及北非应用较为普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学,并思考旧石器考古学中类型学应用的相关问题。由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描述中国的旧石器考古学材料时显然不能照搬欧洲的类型学体系,但可参考它并建立适宜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描述的体系。若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的旧石器晚期考古材料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可以揭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的区域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石器原料研究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探明石器原料质量和来源的基础上,将原料的选择和利用方式与石器技术、环境背景等相结合,可以进一步解读当时人类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本文立足于原料性质和原料来源两个方面,总结了现有的主要石制品原料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泥河湾及东北地区相关研究案例,讨论石器原料研究及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于解读史前人类资源认知和开发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2001,20(3):245-246
一座为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的多功能实验室———“人类起源与石器技术实验室”(LaboratoryforHumanOriginsandLithicTechnology)于2 0 0 1年 5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落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的筹建试行了课题运作的方式 ,由研究所提供场地 ,由“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投资兴建 ,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捐赠出多年收藏的珍贵标本提供了材料的支持。该实验室的建立旨在为该所乃至全国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学的科学研究创造一个…  相似文献   

13.
贺存定 《人类学学报》2017,36(4):499-511
埋藏实验是伴随曙石器之争而形成的一种辨别石制品真伪的重要途径。玉米洞遗址是重庆巫山县近年来新发现的以石灰岩石器著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出土的石灰岩石器因其原料劣质、埋藏环境复杂、加工程度浅而在人工性质的认定上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根据玉米洞遗址的地层堆积成因而设计了踩踏实验和滚动实验两种形式,对石灰岩石器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标本在人与动物踩踏和滚动作用下发生改变的情况和规律,进而对比出土石制品面貌,为石制品人工属性的认定提供依据和参考,重新审视石灰岩石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石器考古研究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磨制石器上,如近年兴起的对磨制石器的制作过程实验性研究及功能探讨,但对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很少给予足够地重视。本文通过对地处晋西黄土高原龙山时期的碧村遗址2015年来发现的打制石器和部分磨制石器的观察与初步研究发现,打制石器虽是碧村遗址众多手工业中的一个小项,但其存在表明了石器文化传统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期,狩猎采集也是龙山时期晋西黄土高原人类的辅助性生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猿人石器性质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1年起到目前止,中国猿人石器的研究論文至少已发表了10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旧石器組(下簡称旧石器組)的研究人員正着手对中国猿人石器作总結性的研究。本文仅就在参加中国猿人石器总結性研究中所看到的事实,对中国猿人石器的一些問題提出个人的意見,提供討論,并請讀者指正。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为5897件中国猿人制作的石片、石核和石器。这是当前对中国  相似文献   

16.
埋藏实验是伴随曙石器之争而形成的一种辨别石制品真伪的重要途径。玉米洞遗址是重庆巫山县近年来新发现的以石灰岩石器著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出土的石灰岩石器因其原料劣质、埋藏环境复杂、加工程度浅而在人工性质的认定上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根据玉米洞遗址的地层堆积成因而设计了踩踏实验和滚动实验两种形式,对石灰岩石器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标本在人与动物踩踏和滚动作用下发生改变的情况和规律,进而对比出土石制品面貌,为石制品人工属性的认定提供依据和参考,重新审视石灰岩石器。  相似文献   

17.
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1,20(3):186-200
本文是对周口店第 15地点石器文化系列研究的第 3部分。对石制品原料种类和各种原料的用途、利用率统计及其分布、可用量和质量分析揭示该地点的原料资源具有高含量和低质量的特点 ,对文化面貌和石器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采用加工长度指数和加工深度指数等手段计算石料的消耗率的结果表明该地点石器在从毛坯到成型工具转换的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很少 ,这与原料条件息息相关。该文将若干理论和实验模式引入研究之中 ,以期对石器工业特点的成因和原料利用的经济形态、人类适应生存方式做出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仪明洁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3,32(2):156-168
狩猎采集觅食模式是1970年代以来在西方考古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借助民族学资料及模拟研究,结合考古学、古环境学、古生态学的研究数据,对石器加工技术、人类行为、社会组织结构等进行模拟与重现.本文对西方考古学对狩猎采集觅食模式的应用史加以回顾,简要介绍其基本模式,对狩猎采集觅食模式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运用前景进行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并进行简要讨论。该遗址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新石器时代多个文化阶段的遗存。石器工业在不同文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除了旧石器晚期较早阶段的石片石器组合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的细石器组合之外, 还在新石器早期文化乃至裴李岗文化阶段的文化遗存中发现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与典型细石器共存的磨刃石锛与陶片。通过对石制品的初步观察可知, 打制石器并不只存在于旧石器时代, 而是延续到新石器早期甚至可能裴李岗文化时期, 打制石器仍然在继续使用。这种情况说明, 李家沟以及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的变化过渡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长梁石器再观察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1985,4(4):301-307
对小长梁石器工业的再观察表明:这个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或中更新世初期的石器工业,无论在打片技术还是加工技术上都已达到比较进步的水平,而石器的类型亦已相当复杂。它的发现为探索以北京人石器工业为代表的华北小型石器传统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很有意义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