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整合在Ti质粒上的Psaur基因(生长素调节基因和细胞激动素合成酶基因的融合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番茄品种中蔬四号、强力米寿、粉红甜肉、US—Ⅰ、US—Ⅱ中。对D1代转基因番茄用聚丙稀酰凝胶电泳方法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与对照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有明显差异,谱带多少和强弱都有所不同,而且相应地出现了植株形态学上的差异。间接验证了外源DNA的导入。说明同工酶分析方法和田间形态学检测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析了6个品种太子参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运用相似关系R-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划分了类群,探讨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酶学水平的表型证实了宣参老品种是原生种,其它类群有一定程度分化,但都与宣参老品种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甘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甘蔗不同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个别品种还进行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的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酶谱其酶带分布有明显的区别,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植株、同一植株不同叶位其酶带分布无差异,体现了同工酶作为品种标记具有多态性及稳定性。用单一酶系即可准确、方便地鉴定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3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甘蔗不同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个别品种还进行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的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酶谱其酶带分布有明显的区别,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植抹、同一植株不同叶位其酶带分布无差异,体现了同工酶作为品种标记具有多态性及稳定性。用单一酶系即可准确、方便地鉴定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6.
番茄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清胤  黄永芬  王海廷 《遗传》1981,3(6):28-30
同工酶结构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基因的差 异,所以,同工酶分析方法成为现代遗传学研究 的一个有力工具。自1959年Markert和Mo1- ler[8]首先提出了同工酶概念后,至今这一工作 已得到广泛开展[1,2,7,9-11]  相似文献   

7.
玉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套玉米双列杂交材料,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对同工酶谱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数据资料,以该酶量数据作为分子水平的性状与选用的某些形态性状,对供试材料分别进行双列分析,考察同工酶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同工酶与形态性状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同工酶及产量性状都表现出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重要,狭义遗传力在二类性状中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番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型差异探讨杂种优势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番茄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1)不同栽培品种在同一生育期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但把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酶谱叠加,所得到的总酶谱是相同的;(2)品种间杂交其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不存在“杂种酶带”或“互补酶带”;(3)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结构基因相同,酶谱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基因表达顺序上的差异,这可能是番茄杂种优势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选择早期(芽期)酶谱表型差异适中的品种作杂交亲本,有可能获得生产上可用的高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甘薯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3份甘薯属不同倍性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目与材料倍性无明显相关性;二倍体或四倍体野生种的种间酶谱差异显著;六倍体野生种不同株系间以及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不同品种间酶谱差异较小;但栽培种甘薯与六倍体野生种I.trifida(6x)、四倍体野生种I.littoralis(4x)以及二倍体野生种I.trifida(2x)的酶谱有4条明显共同标记带,表明其间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应用连续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番茄属Lyco-persicon的四个种:秘鲁番茄L.peruviaunm Mill.,多毛番茄L.hirsutum Humb.et Bonp,醋栗番茄L.pimpinellifolium(Jusl)Mill和普通番茄L.esculentum Mill.的86份材料,15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以及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L.Peruvianum的各个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叠加共有28条带,L.hirsutum有29条带,L.pimpinellifolium有28条带,L.esculentum有27条带。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型差异明显,种内不同生育期叠加总酶谱基本一致。在根、茎和叶中,这四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活性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和器官分布规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活性及变化律规都不相同。本文还就同工酶谱型相似值的意义,野生资源及同工酶分析技术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柑桔种质资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柑桔属,金柑属106份种质资源的阳极(酸性)过氧化物酶同工 酶。认为该酶为单聚体,由一个基因位点控制,有A、B、C、D、F五个等位基因被发现。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日本及印度的宽皮柑桔并无酶谱基因型差别。本文还对部分种类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谱基因型及其分类学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黄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芩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但后者的着色程度大于前者,二年生黄芩叶子在快速区Rf为0.494和0.512处出现新的谱带,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根和叶中谱带数最多,花其次,种子最少;试管苗谱带数先减少后增加,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出现特征性谱带C。各组织器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差异明显,顶芽最高,叶子次之,花最低。黄芩一年生和二年生各个多倍体株系叶子抗坏血酸过氧酶总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叶子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总活力。试管苗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酶过氧化物酶活活力的变化与生长趋势一致,表明该酶与植株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九种绢蒿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9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了57条酶带,且种间带数有所不同,最多的为沙湾绢蒿S.sawanense有9条酶带,最少的为新疆绢蒿S.kasschgaricum只有4条酶带.每种植物的POD大致可分为A,B两区,其中酶带数量较多,活性较强,分布较为集中的是B区,表明各供试植物在酶谱特征以及种间相似程度上均有明显差异,并根据电泳显示的不同种条带分布,绘出了酶谱类型图及聚类图,且聚类结果与现行的分类结果有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15.
几种植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过氧化物酶(E.C.1.11.1.7)是一族能够利用H_2O_2氧化供氢体的酶。它对H_2O_2的需求是非常专一的,而对供氢体的要求则较为广泛。酚类、胺类化合物、某些杂环化合物和一些无机离子等都可以作为过氧化物酶的供氢体。它们的催化反应式为: AH_2 H_2O_2(?)A 2H_2O式中AH_2为供氢体,A为氧化型产物,E为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6.
几种植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寿松  翁坚 《遗传》1980,2(3):7-10
过氧化物酶(E. C. 1. 11. 1. 7)是一族 能够利用H,02氧化供氢体的酶。它对H,O:的 需求是非常专一的,而对供氢体的要求则较为 广泛。酚类、胺类化合物、某些杂环化合物和 一些无机离子等都可以作为过氧化物酶的供氢 体。它们的催化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17.
植物激素能引起植物体中某些酶系变化已有许多报告。如和研究激素对“安托诺夫卡”苹果种子的萌发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时看到,在经层积后能正常生长的种子上,吲哚乙酸(IAA)能强烈地阻止胚的生长和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未经层积的种子上,用赤霉素(GA)、激动素(K)或两者混合液均能刺激胚的生长和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Retic在  相似文献   

18.
湖北八角莲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湖北八角莲属4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采用薄层扫描和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六角莲与八角莲、小八角莲、乌云伞的亲缘关系较远。小八角莲、八角莲与乌云伞亲缘关系较近,同时还为乌云伞作为一个独立种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小黑杨花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喜  陆志华 《植物研究》1990,10(4):113-119
1989年冬笔者对已自行加倍的80株小黑杨花粉植株的休眠芽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株间有差异,酶谱可截然分成两类。第一类酶谱与小黑杨原株(花药培养供体)不同,在B带区多了一条带纹即B_2带,此类约占78%。第二类酶谱与小黑杨原株完全相同,此类约占22%。无论株间形态分离还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都充分说明这些小黑杨单倍体植株来源于花粉,它们是重组花粉在植株水平上的表现。实验还证明,小黑杨花粉植株休眠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稳定的,可用来鉴定小黑杨花粉植株的无性系,相信用同工酶鉴定杨树无性系会对林业生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单体系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单体(2n-1)植株的鉴定,目前,主要是采用根尖或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检查方法。能否根据单体与二体间某种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来认别单体植株呢?这种设想,我们认为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