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肿瘤小分子多肽的来源及抗肿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目前对具抗肿瘤活性小分子多肽的研究日渐深入,它们可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由于具有分子小、活性高、毒性低的特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量小、低毒性、高活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等特点,一些抗肿瘤小分子多肽已进入临床研究,成为肿瘤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本文从抗肿瘤小分子多肽的不同来源途径、结构改造及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大型真菌是一类药用资源极为丰富的真菌,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源于大型真菌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如萜类、酚类、苯并吡喃酮类和甾类等。以期对大型真菌的活性筛选、化学分析和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的抗肿瘤体外模型,对临床上有抗肿瘤作用的几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肿瘤的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其中用作标准品的化学成分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检测的中药牛蒡子、蛇床子、三七、大黄、茯苓、延胡索、川乌和黄芪等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的活性明显高于水挺物。一部分用作标准品的化学成分也有抗肿瘤活性。这项工作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建立了有效的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杂志》2011,(4):84-89
免疫系统似乎不像其他系统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比如循环系统的心脏和血管,消化系统的肠和胃。不过,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它就像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忠诚卫兵。  相似文献   

6.
一种钒配合物LMC 抑制DNA 拓扑异构酶?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钒配合物LMc对拓扑异构酶Ⅰ、Ⅱ(Topo-Ⅰ、Topo-Ⅱ)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NA松弛实验观察LMC对Topo-Ⅰ、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在细胞水平观察了IMC的抗肿瘤作用。结果:LMC可明显抑制Topo-Ⅰ活性,对Topo-Ⅱ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株A549、Hela、BEL-7402具有明显抑制生长的作用,且可将细胞阻断在G2/M期,而对正常细胞株L-02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钒配合物LMC具有抑制Topo-Ⅰ活性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榄香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榄香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是近年来我国自行开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经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榄香烯的一般药理特性,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等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对抗肿瘤生物免疫效应的影响。以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多方面阐述其在生物免疫效应中的影响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最后表明中医药对生物免疫效应的影响是中医药抗肿瘤最重要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自噬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或营养缺乏时,清除和降解过量或不必要的蛋白质、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从而维持代谢平衡的一种机制。ras是经典的癌基因,活化的Ras蛋白既可通过激活Rac1/Mkk7/JNK或Raf-1/MEK/ERK通路促进自噬,也可通过激活PI3K/Akt/m TOR1通路抑制自噬。根据细胞所处环境的不同,Ras诱导自噬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Ras抑制剂也可诱导自噬影响肿瘤的发展。通过干预ras基因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功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这类患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原来合并存在的其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许多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都危及这类病人的心血管健康,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成为影响这类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肿瘤心脏病学专科应运而生,旨在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同时促进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本综述重点论述肿瘤心脏病学的概念、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13,(16):I0004-I0004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蛋白质与调节细胞内钙浓度相关。是抑制性T细胞成熟所必需的,如实现对这种蛋白质分子的人工控制,就有可能治疗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自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12.
抗黏着斑激酶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有过表达。研究表明,作为细胞内重要的骨架蛋白和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黏着斑激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黏着斑激酶作为抗肿瘤靶点开发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综述黏着斑激酶的结构与功能、它与肿瘤的关联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靶向肿瘤酸性微环境的抗肿瘤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秋瑾  覃文新 《生命科学》2008,20(5):795-799
越来越多的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检测都证明了肿瘤酸性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酸性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中,V型ATP酶(V-ATPases)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些蛋白能将离子泵出膜外,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都有着多种功能。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异种移植人肿瘤细胞的动物模型中,体内实验显示,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可抑制V.ATPaseS的功能,加入药物性质子泵抑制剂可显著地抑制人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些结果提示V-ATPases可作为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新选择靶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有效激发免疫应答,这与肿瘤细胞的性质和化疗药物有关。该研究主要探讨阿霉素(adriamycin,ADM)处理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获得的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ils,DCs)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的杀伤效应。分别应用ADM和反复冻融法处理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取其离心上清液,致敏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DC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显示:ADM处理的U14细胞抗原致敏后的DC组所激发和扩增的T细胞数及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而提示ADM处理的肿瘤抗原能有效地致敏DC并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5.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今天心理学在科学化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渐渐远离了人类日常生活,彰显着浓郁的自然科学品性:成为心理学家孤芳自赏的一种标签。事实上,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也应该是人民大众的心理学,这便是心理学另一重要品质——常识性。常识性心理学可使人的心灵活动得到素朴、直观理解,是常识心理学而非心理科学使得人们日常心理生活成为可能。毛为科技理性和逻辑语言所支配下的科学心理学抹上浓郁的文化色彩,使其流露出文化品性,也为重新理解和诠释心理学学科性质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九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美国《免疫》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人体免疫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能有助于免疫细胞清除结核杆菌。这一发现有望促进结核病治疗药物研发。这种蛋白质名为Dectin-2,位于人体免疫细胞内,具有与糖结合的特性。九州大学生物调控医学研究所教授山崎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Dectin-2能识别结核杆菌中最具特征的一种糖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并由此激活免疫细胞,进而清除受感染细胞内的结核杆菌。研究小组发现实验鼠的免疫细胞如果不含Dectin-2蛋白质,就不会对结核杆菌产生反应。山崎晶表示,这种蛋白质本来就存在于人体内,如  相似文献   

18.
骆驼蓬种子中一种具抗肿瘤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蓬种子经浸提、硫酸铵沉淀、CM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蛋白(命名为PhLTP),经Tricine-SDS-PAGE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表观分子量为14.8 kDa左右,表明PhLTP是由两条相同的亚基组成的蛋白.采用Edman降解法对该纯化蛋白的N-末端进行氨基酸测序,其N-末端序列与其他植物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相似.对PhLTP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对HeLa、Eca-109、MGC-9和BEL-7404细胞都有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好,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IC50为45 μg/mL.通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发现PhLTP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萱  孙启明  林莉萍  丁健 《生命科学》2007,19(4):427-432
肿瘤血管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靶向肿瘤血管的新药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领域.抗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分为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TAI)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vascular targeting agents,VTAs)两方面的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旨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则是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破坏肿瘤血管功能,使肿瘤血供受阻,导致肿瘤坏死.VTA类药物分为两类:一是小分子抑制剂(small molecule agents),利用肿瘤血管和正常组织血管存在的差别选择性地破坏肿瘤血管;另一种是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借助能够特异结合肿瘤血管的配体将毒素、凝血诱导剂、凋亡诱导分子等运送到肿瘤血管,引起血管阻塞使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20.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和放、化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但由于放、化疗的细胞选择性差、毒副作用明显且易引起肿瘤细胞产生耐受(/药)性,不利于肿瘤的持续治疗,因此亟待研发具有定向定位优势、毒副作用低的新型靶向药物.原位自组装多肽能识别肿瘤部位的特异性高表达物质,在肿瘤部位靶向性聚集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实现精准和高效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基于多肽原位自组装的设计理念,利用溶酶体内组织蛋白酶L的催化活性,设计了靶向溶酶体且能够原位自组装的多肽分子Fmoc-FFRIKFERQ-OH,研究了该分子的自组装特性及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在体外酸性条件下,组织蛋白酶L能精准切割Fmoc-FFRIKFERQ-OH分子,其酶切产物FmocFFR-OH自组装形成长纳米纤维结构,对肿瘤细胞A375和SH-SY5Y均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该分子通过靶向溶酶体杀伤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