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我们自山东省海岸带调查中,新发现本海区有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cta(T&S)后,即着手进行对该鱼的调查工作,并取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们对北黄海587头小鳁鲸的调查测定记录和在渔场的观察,现就北黄海小鳁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和胎儿、群系和洄游等进行初步探讨,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们从1958年起,于每年的1—7月。特别集中在3—6月,在黄海北部和山东半岛沿海进行调查,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TEM)对东海、黄海海域典型站位的微型硅藻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我国的一个新记录属——拟脆杆藻属Fragilariopsis Hustedt。该属的主要特征是:1.细胞以壳面全部或大部分相连成带状群体:2.壳缝靠近壳缘,强烈偏心;3.点条纹数目与船骨点大致相等;4.壳面纵轴通常异极;5.点条纹由两列孔纹组成,很少一列或两列以上的。对该属以及在东海、黄海海域发现的该属的两个种——克氏拟脆杆藻E kerguelensis(0’Meara)Hustedt和菱形拟脆杆藻Frhombica(0’Meara)Hustedt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的描述并配有相应的透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4.
渤、黄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渤海和黄海海域蓝点马鲛的种群问题,通过对各项性状特征差异的分析、计算以及生殖、分布回游习性的综合对比判别的结果表明:渤海与黄海诸海域群体均属同一种群。但黄海南部群体可视为同一种群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上网捕褐稻虱的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于1960年首次在黄海、渤海对粘虫迁飞进行了网捕观察,捕获昆虫7个目22科53种。日本于1967年7月和1969年6月至7月间在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海际,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79年雨季(6—10月)开展了海捕褐稻虱研究。 广西农业科学院(1977)、福建农业科学院(1978)、上海市星火农场(1979)分别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上,进行系统的海面网捕褐稻虱研究。为研究褐稻虱迁飞规律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基本上是同步的。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处于一个回暖期,其中40年代气温最暖。80年代青岛气温和水温比60年代分别升高O.2℃和O.3℃。近百年来随着气候转暖,世界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2cm左右,中国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4cm。青岛海平面自5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海生物资源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 1.原有记录的一些鱼种,计渤海四指马鲅等约20种、黄海松球鱼等约10种。东海白鲟等约10种,已从该海近岸区消失。21种传统渔业资源枯竭或衰落。鳀鱼种群却呈现繁盛景象(资源量达300万吨)。远东沙瑙鱼向西扩展,在黄海海州湾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场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74年11月至1975年1月在祖国的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的主要岛屿分别进行了生物考察。特别对和五岛(东岛)盛产的红脚鲣鸟的生活环境及习性作了一些考察,兹报道如下: 一、红脚鲣鸟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红脚鲣鸟 Sula sula rubripes是我国西沙群岛最常见的一种海鸟(见图1、2)。成千上万只居住在西沙群  相似文献   

8.
草原兔尾鼠一些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的生活习性、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有效地防除这种害鼠,我们于1978年5月至1979年9月分别在新疆和靖县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奇台县草原站一带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夏季(8月)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观察到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6个种类:花形拟菱形藻(P.cac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靓纹拟菱形藻(P.call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尖细拟菱形藻[P.cuspidata(Hasle)Lundholm,Moestrup Hasle]、曼氏拟菱形藻(P.mannii Amato Montresor)、伪柔弱拟菱形藻[P.pseudodelicatissima(Hasle)Lundholm,Hasle Moestrup]和中华拟菱形藻(P.sinica QiWang),其中花形拟菱形藻、靓纹拟菱形藻和曼氏拟菱形藻为我国新记录种类。对该复合群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种类之间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海生态系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波  唐启升  金显仕 《生态学报》2009,29(3):1099-1111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黄海的两次大面调查,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生物种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海生态系统以及3个生态区(冷水团海域、近岸水域和黄海南部水域)春秋两季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及其主要种类.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包括6个功能群.按生物量排序为: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鱼食性功能群、虾食性功能群、广食性功能群和虾/鱼食性功能群,各功能群营养级范围分别为3.22~3.35、3.30~3.46、4.04~4.50、3.80~4.00、3.38~3.79和4.01.黄海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群为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和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占总生物量的79.6%;主要种类包括13种:小黄鱼、鳀、细巧仿对虾、银鲳、细点圆趾蟹、带鱼、黑鳃梅童、黄鲫、龙头鱼、双斑蟳、细纹狮子鱼、三疣梭子蟹和凤鲚,约占总生物量的70.6%.从不同季节看,春季黄海不同生态区高营养层次的营养级接近,而秋季差别较大,这主要与生物繁殖和索饵群体组成及摄食习性相关.从不同生态区看,黄海冷水团海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以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为主,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其高营养层次的营养级接近.黄海近岸水域和黄海南部水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功能群组成受季节的影响较大,秋季的营养级均高于春季的营养级.这表明黄海冷水团海域较近岸水域和南部水域稳定,是黄海的一个典型的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1.
黄海车牛山岛白腰雨燕的繁殖习性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于1980—1981年对黄海车牛山岛白腰雨燕Apuspacificus pacificus (Latham)的初步研究。内容包括对繁殖习性的观察;对繁殖周期、卵孵化率、雏鸟成活串以及出生率等的统计。并对海岛生态环境下白腰雨燕种群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黄海多毛类环节动物的研究Ⅲ.沙蚕科的增补,共描述4种,其中两种是新种,新种中的一种又是我们建立的新属——拟突齿沙蚕属Paraleonnates的唯一代表;另外两种在黄海是首次记录。截至目前为止,黄海沙蚕科已经报告的种和亚种共有20个。  相似文献   

13.
马鞍列岛海域小黄鱼的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西部水域,历史上曾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墨鱼(Sepiella maindronide)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并称为"四大渔业",是我国海洋渔业史上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在我国海洋渔业上的重要地位,国内已有较多小黄鱼摄食习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再议中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兆礼  陈佳杰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856-2864
以往认为,中国近海小黄鱼可划分为3个种群.本研究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形态解剖,分子遗传学和海洋水文等不同方面,重新审视了我国近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种群的划分问题.研究表明:中国近海小黄鱼仅仅存在两个种群,即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及渤海和黄海北部小黄鱼种群.主要证据有三:其一,分析1965年至今小黄鱼不同种群形态解剖学和分子遗传学重要文献,发现这些文献的结果仅仅支持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是一个种群的结论;其二,依据1971-1982年我国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小黄鱼捕捞统计资料,黄海南部和东海的小黄鱼在地理分布上几乎不存在隔离的现象.在冬季外海,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栖息于同一个越冬场.进入春季后,它们从该越冬场分别向舟山渔场、鱼山渔场和吕泗渔场产卵洄游.同时,东海南部近海越冬场的小黄鱼向北作产卵洄游,在舟山渔场汇入外海来的小黄鱼鱼群中.从5-8月,黄海南部至东海仅存在一个小黄鱼索饵群体.而黄海北部和渤海小黄鱼群体与上述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其三,黄海南部和东海,近年来小黄鱼产量增长趋势一致,而同期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小黄鱼资源量恢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西藏山溪鲵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作者于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在甘肃临夏与甘南交界的太子山中,对西藏山溪鲵的栖息地和习性、产卵的外部条件、卵袋特征、生殖腺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观察。证明该鲵一年中产卵期集中在4月,在夏季有上岸的习性。并对西藏山溪鲵的繁殖生态、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中西部和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大西洋西部水域及2003年12月份至2004年5月份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所获取的大眼金枪鱼数据,对两个诃查区域内的大眼金枪鱼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包括沙丁鱼、鱿鱼、乌贼等13个饵料类群,其中主要摄食鱿鱼和沙丁鱼;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主要摄食沙丁鱼、鱿鱼、虾类等13种饵料类群,主要以沙丁鱼为饵,其次为鱿鱼。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空胃率非常高,基本上维持在60%以上;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空胃率相对较低,基本上都在30%以下。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平均饱满指数变化不大,基本上维持在0.40~0.55之间。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平均饱满指数变化也不太大。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各月平均饱满指数高于大西洋西部水域,且各月空胃率高于后者。印度洋中西部和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基本上都1.50~2.00之间变化。相同调查月份内,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食物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大西洋西部水域。  相似文献   

17.
鹿蛾科一直被认为是植食性害虫,自1984年以来,笔者通过4年多的观察和饲养发现,牧鹿蛾幼虫确能捕食毛竹拟白须盾蚧等5种盾蚧科的蚧虫。本文着重介绍了牧鹿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对拟白须盾蚧的控制作用。从而确认牧鹿蛾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为生物防治介壳虫提供了一种新天敌。  相似文献   

18.
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黄海山东海域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调查数据,作者对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及长度谱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共捕获鱼类61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27种),其次为鲱形目(8种)和鲉形目(7种);按摄食类型可分为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7个类群,其中浮游动物食性占渔获物重量组成的82.5%。春、秋季鱼类群落均主要由小型种类占优势,春季优势种有3种,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方氏锦鳚(Pholis fangi),秋季优势种有5种,分别是鳀、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玉筋鱼、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表现出近岸海域(尤其是青岛-乳山南部近岸海域)较高,深水区较低的态势,但多样性指数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资源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功能团多样性指数(F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种类丰富度指数(D)则无相关关系。春、秋季鱼类群落长度谱曲线斜率均小于-0.2,而截距均大于10,与该海域1985年及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长度谱斜率显著降低、截距显著增加,这与小型个体种类占优势密切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下降,小型个体比例上升,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9.
拟毛黄鳃金龟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拟毛黄鳃金龟Holotrichia(Pledina)formosana Moser是招远县为害花生的蛴螬优势种之一,分布于胶东半岛招远、莱阳、莱西、平度等地,发生面积达55.9万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绝产。我站于1981—1985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史及习性 拟毛黄鳃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4月下旬进入预蛹期,5月上旬末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室内饲养,在均温21℃,  相似文献   

20.
1962年作者等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收集到许多种幼虫期卷叶为害的蛾类,同时对其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生活习性的观察。它们之中所包括的分类范围很广,分别隶属于小蛾类许多不同的科。本文仅就其中属于卷蛾科(Tortricidae)的8个种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作一简单报道。其中有5种在我国是新纪录。 这8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