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青海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分离出中国被毛孢[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并利用RAPD-PCR技术,筛选出8种引物,获得了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抱相应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两者相似率高达96%,从而表明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孢。  相似文献   

2.
从青海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分离出中国被毛孢[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并利用RAPD-PCR技术,筛选出8种引物,获得了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抱相应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两者相似率高达96%,从而表明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孢。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本研究检测了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真菌及其DNA在冬虫夏草中的共存,同时检测了2个真菌在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的竞争增殖力。应用色谱法和质谱法检测了冬虫夏草及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指纹谱。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活菌,在虫体和子座中检测到这两个真菌的DNA。从子座露出地表后,冬虫夏草的成熟伴有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指纹谱的动态变化,中国被毛孢竞争增殖力下降(P<0.001)。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指纹谱均不能与冬虫夏草的成分完全重叠,与中国被毛孢相比,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与冬虫夏草的指纹谱更相似。结论:中药冬虫夏草的成熟伴有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真菌共存于它的虫体和子座,也伴有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变化和中国被毛孢竞争增殖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地区冬虫夏草和阔孢虫草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云武  沈发荣 《菌物系统》1999,18(2):176-18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crassispora Zang,Yang et 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C.militaris (Vuill)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及其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探明冬虫夏草及其相关类群的亲缘关系,以冬虫夏草、中国被毛孢及中华束丝孢(=冬虫夏草头孢=蝙蝠蛾多毛孢)共6株菌种作为内群和一株蛹草拟青霉作为外群进行了DNA随机多态型(RAPD)分析。此外,基于上述供试材料又在内群中增加了一株蝙蝠蛾拟青霉,并对内群和外群样品的nrDNA间隔区(ITS)碱基序列进行了测定;对于测定的8条序列连同来自GenBank中的4条相关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华束丝孢和中国被毛孢均系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国被毛孢应为冬虫夏草菌无性型的正确名称。而蝙蝠蛾拟青霉为不同于冬虫夏草菌的另一种真菌;该名称由于不合格发表而不被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承认。  相似文献   

6.
西藏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西藏采集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分离出 3个菌株C3、C4、C5,通过培养特征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 ,与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 .)Sacc.) ]的有性世代及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sinensisLiu ,Guo,Yu&Zeng)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C4的培养特征与C3、C5 完全不同 ,其序列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为 93 %,与中国被毛孢的相似率为 94%,而C3、C5 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很低 (分别为 5 5 %和 6 9%) ,从而证明C4是西藏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为中国被毛孢。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的微循环产孢及其无性型的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采自云南德钦白马雪山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利用改进的子囊孢子弹射法获得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并利用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的微循环产孢和无性型菌丝的载片培养,证明我们获得纯培养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8.
从采自云南德钦白马雪山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利用改进的子囊孢子弹射法获得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并利用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的微循环产孢和无性型菌丝的载片培养,证明我们获得纯培养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选育及生殖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发育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中国被毛孢侵染率和冬虫夏草产出率高的寄主昆虫品系是冬虫夏草培植的基础,同时明确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退化机制是保证冬虫夏草培植的条件。本文从冬虫夏草产区采集蝙蝠蛾种群种质资源,分别针对蝙蝠蛾发育速度、繁殖能力、中国被毛孢侵染率、冬虫夏草产出率4个方面通过杂交及四代选育,获得新种群(A1),该种群对冬虫夏草繁育环境的适应力强,发育整齐度高,繁育一代的种群扩繁倍数从8.2倍提高至26.3倍;对中国被毛孢的敏感性较好,侵染率高,冬虫夏草产出率从原始种群的11.2%提高至18.5%。同时,仿照高原生态环境长期饲养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其子代出现雌雄比失调、发育历期分化、生殖力降低等退化现象。经过研究分析得知卵孵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雄性的生殖力下降。组织切片观察蝙蝠蛾雄性生殖系统,在幼虫后期、蛹、成虫期会出现生精囊减少及畸形等异常情况,推测此为雄性生殖力降低、卵孵化率下降的生理原因。研究结果为高效、稳定地饲养蝙蝠蛾保证冬虫夏草培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俞永信 《菌物研究》2004,2(2):42-46
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 (Berk .)Sacc .]是名贵中药和珍稀滋补品 ,是由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 (Hir sutellasinensisX .J .Liu ,Y .L .Guo ,Y .X .Yu&W .Zeng)侵染蝠蛾属 (Hepialusspp .)幼虫形成的菌虫复合体 ,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和甘肃等地的海拨 35 0 0~ 5 0 0 0m高寒灌丛草甸。自 1980年至今持续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研究 ,分离获得了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株 ,经鉴定为中国被毛孢新种 ,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试验 :在培养基上能产生子座 ;低海拔环境下规模化室内饲养寄主昆虫成功 ,人工条件下 1年可完成寄主昆虫一个生活周期 ,且幼虫个体大 ;室内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菌无性阶段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工作在四川康定及北京进行。方法是将康定收集的14批新鲜冬虫夏草,经整体灭菌后,分别割取子座、柄和虫体三部,然后将各部再切割成绿豆大小样的接种体,置于含1%胨的PDA上,在20℃温箱中让其生长;也少量地进行了子囊孢子分离,结果获得90%以上是同一种分生孢子阶段真菌的培养物。而且对该培养物的鉴定表明,是被毛孢属(Hirsutella)一新种——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sp.nov.)。并根据这些多批次且大数量接种体(1000个以上)、多途径且重复持续分离,连同子囊孢子分离以及1988年康定点上再次分离的相互验证,皆得到同一种真菌——中国被毛孢这一事实,我们初步结论: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无性阶段。  相似文献   

12.
报道长座虫草 Cordyceps longissima  Kobayasi的无性型为长座被毛孢新种Hirsutella longissima Sp. nov.。用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与子座柄部粘片所见的被毛孢相同;用分离菌在米饭培养基上人工诱发出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相似,这表明长座被毛孢为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孢形态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自甘肃省冬虫夏草主产区的冬虫夏草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少教具有2-4个子座,个别子座叉状分枝.通过移栽培养,对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子座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子囊孢子的萌发及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再研究.观察到:在子囊孢子弹射期,子座可...  相似文献   

14.
冬虫夏草模式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模式标本进行了形态学和有关文献的研究,井与近邻的同种标本进行了比较;该模式现存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国标本馆,系1879年由M.J.Berkeley研究的标本。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虫夏草□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321004)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等,属球壳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虫草菌菌丝体侵入昆虫体内后形成的真菌与虫尸共存的...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冬虫夏草菌的RAPD和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冬虫夏草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核糖体(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8个菌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3~1.000,遗传分化距离为0.000~0.018,每个菌株的序列与中国被毛孢的序列一致性均高于98%且18个菌株(G+C)%的差别最大值是4.7%。结论 18个分离菌株均为中国被毛孢;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区域样本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同一地点样本间的遗传分化很小;同一材料不同部位获得的菌株在RAPD标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技术对相同的供试菌株所反映的遗传分化不尽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冬虫夏草遗传多样性和种类鉴定上各有它们的优势和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是有名的中药材,作为滋补药物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主要分布于亚洲高纬度草甸地带,寄主为蝙蝠蛾幼虫。目前有许多证据尤其是在rDNA-ITS水平上支持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是冬虫夏草的唯一无性型。然而,除了那些属于明显的错误注册的序列以外,从NCB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多个已注册为"冬虫夏草"的序列彼此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基于这些有差异的GenBank序列,有些作者提出了冬虫夏草种复合群体及其包含的三个隐存种的假设。为检验该假设,我们以单株冬虫夏草子实体为材料,开展了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冬虫夏草样品分别采自中国的四川和青海两省。结果显示只有‘冬虫夏草A组’应为真正的冬虫夏草,而B组和C组很有可能属于其他真菌,而非冬虫夏草的隐存种。  相似文献   

18.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蒋毅  姚一建 《菌物系统》2003,22(1):161-176
文献调查结果表明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22个学名,涉及13个属。针对些命名称上存在的命名问题本文展开了讨论,并评述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及其有关菌种的研究进展。在已报道的分离菌种中,作为新种正式描述的名称有8个,其中6个为合格发表,其余2个未能满足名称合格发表的条件;还有4个名称在文献中作为新种提到,但没有合格发表的出处,也有一例只提到名称而无其他要素;另有5个名称则只有属名,尚未鉴定到种的水平。中国被毛孢为多个独立的研究证明为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还有3个无性型名称已被证明不可能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其他无性型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中对与冬虫夏草有关的菌种定名、无性型分离和验证方法、复无性型现象,以及有关学名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献报道了从冬虫夏草(Cs)中同时检出蝙蝠蛾拟青霉(Ph)、中华被毛孢(Hs)和冬虫夏草菌(Os)的多个基因型;Cs的成熟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和僵虫体中Hs竞争性菌落形成能力的下降.同时检验了Cs成熟过程中Os突变基因型生物量的变化.应用Southern杂交检验发现:Cs的成熟伴有Ph和2组Os基因型生物量的显著增加.o...  相似文献   

20.
从西藏采集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分离出 3个菌株C3、C4、C5,通过培养特征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 ,与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 .)Sacc.) ]的有性世代及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sinensisLiu ,Guo,Yu&Zeng)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C4的培养特征与C3、C5 完全不同 ,其序列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