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早稻谷中稻水象甲的存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早稻收获和储藏期间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一代成虫的数量动态及其存活时间与温湿度的关系。早稻收割时尚未迁离稻田的象甲中,仅3~13%的个体随脱落操作落入稻谷中,且这些个体经太阳曝晒2天后存活率不足1%;收割时残留于稻草中的虫量为稻谷中的5.1~12.3倍。储藏1个月的稻谷中所有成虫均死亡,但储藏相同时间的秕谷和稻草中存活成虫分别达到250头/50 kg秕谷和17头/50 kg稻草。成虫在≥90% RH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35~75%RH下,在玻璃管中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稻谷中。在稻谷中,温度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不明显,但在玻璃管中,20℃(恒温)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27.0~33.2℃(室温)下。利用生存分析的指数模型分析了成虫存活与湿度、温度和存放基质的关系,表明在75~98% RH之间,湿度越低则成虫死亡风险越大,较高温度(27.0~33.2℃)和处于稻谷中其死亡风险亦高。这些结果为开展稻谷中稻水象甲的检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索早稻移植期迟早与螟害的关系,1963年我们进行了早稻早插治螟作用的研究。 一、方法 试验地前作是过冬茨地,品种是陆才稻,分4期插植,即4月7、17、27日及5月7日。秧龄期分别为39、44、27、25天。基肥每亩施粪水25担、硫酸铵10斤,分别在插植前一天施下,追肥二次,第一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4月21、27日,5月7、13日进行。第二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5月1、8、17、24日进行。中耕除草一次,小区面积0.201亩,插秧规格6×6寸,在每一期插植后,即在该小区的二头第三行,固定10棵,在水稻回青后开始检查分蘖数,并测量植株高度,直到分蘖停止时为止。在第二代三化螟蛾盛发期间,调查各小区当时水稻生长发育阶段及蛾卵密度。在幼虫为害停止时,进行螟害情况调查。水稻成熟时分别单打单晒,计算各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3.
4.
安徽淮南早寒武世蠕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laeoscolexhuainanensissp.nov.是我国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蠕虫化石,也是我国寒武纪地层中所发现的蠕虫化石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5.
6.
7.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金昌柱、郑龙亭在安徽繁昌地区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发现一处名叫人字洞的裂隙型洞穴,采得了可能属于早更新世的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和几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繁昌县孙村镇水泥厂癞痢山采石场(东经118°5’77”,北纬31°5’38”)。洞穴堆积物发育于三叠系薄层状灰岩中,最大宽约8m,可见厚度30m余,由褐色含少量角砾的亚粘土、棕红色合大块角砾的亚粘土以及灰色、棕色混杂的泥质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9.
茉莉叶螟是福建茉莉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州一年发生10个重迭世代,完成一代需时18—167天。以幼虫在树丛叶片间越冬,3月底或4月初出现成虫。雌蛾产卵块在叶片上或粘结一团悬掛于虫丝上,最多产卵201粒,卵期2.5—10天。幼虫吐丝缀枝叶,躲匿其中食害叶片、花蕾和小枝,引起树枝枯死不能萌芽开花。幼虫期9—140天。幼虫在树丛间化蛹,悬挂于被害枝叶的虫丝上,蛹期4一23天。天敌以大腿小峰(Brachymeria obscurate Walker.)、姬蜂(Xanthopimpla punctata Fabricius)、寄生蝇(Nemorillamaculosa Meig.)及一种细菌的寄生率较高。 本文还作了茉莉叶螟的形态描述,并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二化螟与水稻被害株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与水稻被害株的相互联系,着重研究了二化螟被害株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揭示了幼虫为害后水稻的枯鞘、枯心及白穗的空间聚集强度、聚块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文中给出了二化螟幼虫及其被害株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动态的综合模型.本研究明确了二化螟的扩散为害行为对稻株群体的影响,为探索水稻对二化螟为害损失及其补偿的规律,确立合理的防治指标以及害虫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与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是大气甲烷的一个排放“源”,但稻株却从大气中吸收CO2,因而是大气CO2的一个“汇”,两乾构成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我国稻谷生产 史,进一步论述气候与我国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稻谷生产不会加速气候变暖的进程,并提出保持好生态环境的发展稻谷生产对策 。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中二化螟的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是湖南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虫口上升快,危害重,部分地区的发生量超历史纪录,并且由以前主要危害早稻,现在也成为晚稻的主要害虫。这种崛起的主要原因,各地都认为与杂交水稻的发展与迟熟早稻的扩种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探索该虫在杂交水稻上的发生、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978—1981年我们在长沙地区并与省内部分县有关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除进行室内观察外,并以环境和栽培措施相同的常规水稻为对照,现整理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三化螟向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敌害。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开展了治螟运动,取得了辉煌成绩,在水稻保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是,1961年的螟虫还是十分猖獗,损失较重,因而说明螟害的威胁尚未完全消除,有必要进一步总结治螟方法,改进治螟策略,才能确保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7.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1977—1983年关于褐飞虱(Niloparvata Lugens St?l)迁飞和猖獗因素研究和观察的结果。褐飞虱在我省田间不能安全越冬,早稻上最初虫源系由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依次长距离迁飞而来。连作晚稻一般受害不重,虫口高峰即为害盛期是在晚稻抽穗以后。造成在晚稻上猖獗的虫源固有本地的和陆续由南方迁入的,但主要系在晚稻移栽以后的8月中旬,由西南一季中稻区长距离迁入的。至于晚稻后期的受害程度,在这7年的虫口条件下,主要受后期尤其9月高温的影响。褐飞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南方性害虫,即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30℃适温条件下,2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加之产卵量多,所以在晚稻上短时期内即能猖獗成灾。构成我省晚稻虫口基数的主要虫源,系夏季以后8月中旬迁入的虫口,决定晚稻受害程度的主要系9月份高温。但是造成褐飞虱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感虫品种的推广和有利于虫口上升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抗杀螟硫磷二化螟的抗性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277),产生高抗性的潜力不大。即使在室内选择的条件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约需要6-12代;在野外条件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15-32代)。因此,结合抗性变化动态的监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野外条件下二化螟是不致于产生高抗性,杀螟硫磷仍不失为二化螟抗性治理系统中有效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对杀螟硫磷产生抗性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就二化螟Ckilo suppressalis Walker对杀螟硫磷抗性发生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活体增效作用研究表明,脱叶磷(DEF)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对抗性种群可分别增效1.3和34.8倍。这表明了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增强,而似乎与水解酶的活性无关。对寓体解毒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无明显差异,但羧酸酮酶(CarE,加入10-4mol/L的毒扁豆碱)和MFO的活力在抗性种群中有所增高。R种群幼虫CarE活力分别是s的2.42和2.92倍(以a-和β-乙酸萘酯为底物);R种群幼虫MFO的O-脱甲基作用的活力为s幼虫的1.43倍(以对硝基茴香醚为底物);R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胆碱的活力是s的1.3倍,两者相差不大。但从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看,R幼虫是s幼虫的1.9和1.6倍;以对氧磷为抑制剂的R幼虫150是s幼虫的2倍。这些表明了R和s的AChE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机理至少包括:(1)CarE活性的增高;(2)MFO的O-脱甲基活力的增高和(3)AChE敏感性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接虫试验,证实排水晒田的治蝗效果和增产作用比较显著:排水晒田的枯心率,平均3.16—3.50%;经常深灌的枯心率,平均7.18—8.02%。排水晒田的稻株比经常深灌的稻株,平均增产27.0%。木文从诱集成虫产卵、对幼虫的抗性和对蝗虫为害后的补偿作用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